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又称血管通透因子(VPF),于1989年被正式克隆确认,是体内一种强效促血管生成因子,能直接作用于血管内皮细胞促进血管内皮细胞的增殖,直接或间接参与血管生成,增强血管通透性[1]。目前认为,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还直接作用于神经元,促进神经突触延伸,具有神经保护和神经新生作用[2]。现将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在神经系统方面作用的研究进展综述如下。一、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的结构与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受体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最初发现于血管系统,对其相关结构、理化特性的研究较为成熟。血管内皮细胞生长…  相似文献   

2.
董漪  董强 《中国卒中杂志》2009,4(2):152-157
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能诱导分化血管内皮祖细胞并使其增殖,具有3个主要特征:血管生成和修复、亲神经性、神经保护功能。研究提示了VEGF与神经细胞的凋亡、再生以及遗传基因背景之间的关系。通过提高VEGF水平,可以增加神经组织的血流灌注、协助神经干细胞的迁徙,达到保护神经的功能,延缓神经细胞凋亡,促进神经细胞生长的目的, VEGF基因治疗的研究也为卒中及神经退行性病变的治疗提供了一种新思路。  相似文献   

3.
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又称血管渗透因子。在颅内感染中,VEGF表达增加,通过损伤血脑屏障、提高血管通透性、加重炎性脑水肿,参与中枢神经系统免疫反应,促进感染的发生发展。发生脑缺血时,VEGF既是血管渗透因子,又具有生血管、神经营养、神经保护作用。因此在以上疾病的急性期,通过VEGF抗体等阻制VECF的表达,降低其引起脑水肿、加重炎症反应的作用;而在脑缺血的病程中,选择合适的时间,构建合适的载体进行VEGF的转基因治疗,有望为治疗颅内感染及继发性脑缺血开辟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4.
促红细胞生成素的神经保护功能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近来研究发现促红细胞生成素(Epo)及其功能受体(Epo-R)在中枢神经系统中也有表达,且具有神经保护功能,本文就Epo在神经系统中的表达调节及其可能的神经保护机制,如抗凋亡、抑制炎性反应、抗谷氨酸毒性、抗NO及氧化反应、对神经递质的影响、维护血管完整性及刺激新生血管形成、诱导神经营养因子的表达、调节神经发生和神经营养作用及其在缺血预处理中的作用等方面略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5.
内皮抑素(Endostatin)能特异性抑制血管内皮细胞的增生、迁移,并诱导其凋亡,从而抑制新生血管的形成;还可抑制斑块内膜血管生成从而抑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生长。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可诱导内皮细胞增殖,促进新生血管形成。内皮抑素和VEGF作为血管形成的调节因子,可能与脑梗死的发生、发展及转归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6.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家族在脑梗死的发生发展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目前发现 不同亚型的VEGF参与了脑损伤过程中的血管生成、营养代谢、淋巴管生成、神经保护、炎症抑制等过程。 此家族特异的生物学作用为脑梗死的治疗提供了新思路。现综述该家族各亚型在脑梗死发生发展中的 相应作用,以及 VEGF 与脑梗死治疗相关的研究进展及局限。  相似文献   

7.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家族(the family of 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s,VEGFs)是血管调节因子,在血管生成、神经保护和神经发生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其中以VEGF-A的作用最为突出。VEGF-A具有促进卒中区域脑神经血管的修复、提高缺血区域脑内血糖水平、促进神经突触的形成,从而改善脑卒中的预后。本文将阐述卒中后脑内VEGF-A对血管调节及神经保护、及脑损伤的保护作用,深入了解VEGF-A的以上作用,并探讨其机制做,为脑卒中的治疗寻找可能的新的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8.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与急性脑梗死及实验性治疗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脑缺血后VEGF及其受体的表达与血管生成有关 ,而在血管生成以前 ,VEGF对神经有直接保护作用。VEGF对急性脑梗死可能有治疗价值。  相似文献   

9.
脑缺血发生后,纤维连接蛋白(Fn)和基底膜聚糖C-端第五功能区(DV)等细胞外基质成分表达增加,与其相应的受体整合素α5β1或αvβ3结合,可引起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等生长因子释放增加,从而启动内源性血管新生,促进缺血区血供恢复,挽救濒死的神经元、神经胶质细胞和血管内皮细胞,有利于神经功能恢复。为进一步研究细胞外基质(Fn、DV)-受体整合素-生长因子(VEGF、Ang)通路在脑缺血后血管新生中的机制,现对其最新的相关研究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重组人类肝细胞生长因子(rhHGF)对胶质瘤细胞增殖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表达的影响。方法用5、10、20、30μg/L不同浓度的rhHGF作用于体外培养的U251胶质瘤细胞并设立空白对照组,甲基噻唑基四唑(MTT)法检测细胞增殖;免疫组化及Westernblot检测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和VEGF表达。结果与对照组相比,rhHGF明显促进U251细胞的增殖和生长,其作用呈时间效应关系和一定浓度范围内的剂量效应关系(P<0.05)。Westernblot及免疫组化检测显示,20μg/LrhHGF作用后U251细胞PCNA和VEGF表达上升,呈时间依赖性(P<0.05);细胞外调节蛋白激酶(ERK)抑制剂PD98059呈剂量依赖性抑制rhHGF诱导的PCNA和VEGF表达增加。结论rhHGF可能通过ERK信号途径促进胶质瘤细胞增殖和VEGF表达,从而影响胶质瘤的生长和血管发生。  相似文献   

11.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即血管通透因子(vascular permeability factor,VPF),是新发现的血管生成促进因子,具有信号肽的结构,可以通过旁分泌机制作用于邻近的血管内皮细胞,刺激内皮细胞分裂增殖,促进新生血管的生成,并增加血管的通透性。国外研究显示VEGF可能是肿瘤血管生成的主要促进因子。本文就VEGF与人脑胶质瘤的关系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2.
小胶质细胞是中枢神经系统的主要免疫细胞, 也是神经血管单元(NVU)的重要组成部分, 与内皮细胞、周细胞、血管平滑肌细胞、星形胶质细胞、神经元共同构成NVU, 在维持血脑屏障(BBB)完整性、调节脑血流量(CBF)和维持脑基本功能上有重要作用。由小胶质细胞介导的神经炎症会导致脑循环障碍, 与多种神经系统疾病的发生发展有关。本文围绕小胶质细胞的特性、亚型, 与脑微炎症及脑微循环的关系, 以及中枢神经系统疾病的相关性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3.
步长脑心通胶囊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神经保护作用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目的研究步长脑心通胶囊对脑缺血再灌注(IR)损伤的神经保护作用。方法采用Longas法制备大鼠脑IR模型,分为IR组、步长脑心通组;再灌注后2h开始给药,依照IR的持续时间不同又分为1d、3d、7d、10d及15d共5组。各时相点取材,用HE染色和电镜观察脑部组织学改变,用干湿重法进行脑含水量测定;免疫组化染色检测脑组织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表达,并使用多媒体彩色病理图像分析系统进行定量分析。结果与IR组比较,步长脑心通组脑组织中皱缩或肿胀神经元数目少,胞浆肿胀较轻,胶质细胞肿胀不明显,血管周围间隙水肿和渗出较轻;脑含水量及VEGF的表达差异具有显著性(均P<0.05)。结论步长脑心通胶囊可减少IR后脑含水量并增强VEGF表达,从而起到神经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4.
肾素一血管紧张素系统 ( renin-angiotensin system,RAS)在机体的心血管活动和水电解质平衡的调节中起十分重要的作用。近年来随着分子生物学的发展 ,发现 RAS不仅存在于循环中 ,在许多器官如脑、心、血管等中 ,还存在独立的 RAS[1 ,2 ]。脑 RAS不仅调节脑血管收缩 ,脑局部水电解质平衡 ,还通过自分泌和旁分泌作为神经递质和神经调节因子发挥作用。血管紧张素 II( angiotensin II,Ang II)是 RAS的主要活性肽 ,其作用于 Ang II受体 ( angiotensinreceptor,ATR) ,产生已知的全部生物学效应。1  ATR的分类及其特点Ang II的各种…  相似文献   

15.
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Ⅰ系统和肌萎缩侧索硬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Ⅰ(IGF-Ⅰ)是一种作用于多个组织和器官的多向性蛋白质,具有促进有丝分裂、刺激蛋白质和蛋白多糖的合成、DNA和RNA的合成以及促进细胞增殖和分化的作用。IGF-Ⅰ调节细胞代谢受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结合蛋白(IGFBPs)的调控,通过IGF受体发挥生理作用。肌萎缩侧索硬化(ALS)是一种致死性神经系统疾病,以脊髓、脑干、运动皮层运动神经元逐渐变性丢失为特征。ALS病因不清,目前有许多假说,其中被大多数认可的学说是运动神经元缺乏必需的营养因子,导致神经元变性、丢失以及靶肌肉萎缩。ALS患者的外周和中枢的IGF-Ⅰ系统均有较大改变。IGF-Ⅰ治疗ALS的离体实验和在体实验效果显著,目前多中心正在进行IGF-Ⅰ治疗ALS患者的三期临床试验。  相似文献   

16.
<正>肌萎缩性侧索硬化(ALS)是一种高死亡率的成年神经退行性疾病,目前仍无有效的治疗药物和方案。ALS的致病机制是多样的,涉及到异常蛋白质聚集、轴突运输缺陷、氧化损伤、钙稳态的改变、内质网(ER)应力等。目前细胞治疗在ALS中作用的可能机制包括释放直接作用于星形胶质细胞和小胶质细胞以及神经元以调节炎症和支持现有神经细胞  相似文献   

17.
肌萎缩侧索硬化(ALS)是一种累及上、下运动神经元的致死性神经变性疾病。从发病至诊断普遍延迟1年左右,这与其发病机制不明、异质性高、缺乏特异性生物标志物相关。神经丝蛋白轻链(NFL)和磷酸化的神经丝蛋白重链(p-NFH)是神经元特异性细胞骨架蛋白,其在CSF和血液中的水平会随着神经轴突的损伤而升高,是一些神经系统疾病潜在的生物标志物。众多研究表明,ALS患者的CSF和血液NFL和p-NFH水平较健康者及其他神经系统疾病显著升高,具有高度的诊断敏感性和特异性。同时,NFs与其他生物标志物的联合检测有助于提高诊断的准确性。不仅如此,它们还与ALS的疾病进展和预后密切相关。NFL和p-NFH是目前ALS最有前景的生物标志物。本文主要从CSF和血液NFL和p-NFH在ALS诊断、监测疾病进展和判断预后等方面的应用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8.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特异性地作用于血管内皮细胞,促进血管内皮细胞增殖、参与血管形成并能增加微血管及小静脉血管的通透性.电镜观察慢性硬膜下血肿(chronic subdural hematoma CSDH)血肿外膜新生血管丰富、通透性高.VEGF在CSDH血肿液及血肿外膜强表达,可能参与、促发CSDH假膜新生血管形成及血肿腔内再出血,导致CSDH不断扩大.  相似文献   

19.
肌萎缩侧索硬化(ALS)是以选择性的运动神经元丢失为特征的神经系统变性疾病,目前发病机制不清。星形胶质细胞(astrocytes)在ALS的发病机制中起到关键性作用,释放营养因子和清除突触间隙的谷氨酸,支持和保护运动神经元。星形胶质细胞活化后,其形态功能改变,以及它与运动神经元的相互作用发生紊乱,导致了运动神经元的死亡,加速了ALS的疾病进展。本文就星形胶质细胞与ALS的发病机制相关性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20.
目的一氧化氮(NO)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参与血管再生并且可能在脑缺血相互影响,本实验探讨NO对局灶脑缺血后VEGF表达的影响。方法兔局灶脑缺血后应用NO合成底物:左旋-精氨酸(L-Arg),荧光RT-PCR分析缺血脑组织VEGF mRNA表达,ELISA分析VEGF蛋白,脑组织含水率评价脑水肿。结果L-Arg明显增加缺血区VEGF蛋白(1.180±0.433ng/ml vs0.649±0.274ng/ml,P<0.05)和mRNA表达(0.3402±8.876×10-3vs0.2025±0.0413,P<0.05),同时减轻脑水肿(P<0.01)。结论外源性NO增加缺血区VEGF表达,减轻脑水肿,提示联合应用NO合成底物和VEGF对脑缺血后神经保护可能起到更好的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