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登革热(Dengue fever,DF)是由登革病毒(Dengue virus,DV)引起的一种虫媒传染病,主要在热带亚热带地区流行,全世界将近一半的人口有罹患 DF 的风险。 DF 在临床上分为 DF 和重症登革( severe Dengue),后者包括登革出血热( Dengue hemorrhagic fever,DHF)和登革休克综合征(Dengue shock syndrome,DSS)。每年重症登革病例达500000例,其中大多数患者为儿童。2014年 DF 在我国的南方地区出现历史上最严重的疫情,对人类健康和社会经济造成了严重损失。为此,本文对 DV 和DF 的概况作一综述,供广大同行参考。  相似文献   

2.
全球登革热/登革出血热的流行态势及我国口岸监测管理   总被引:7,自引:3,他引:7  
蒙中秋 《中国热带医学》2005,5(7):1463-1468
目的探讨全球登革热/登革出血热流行态势及我国登革热口岸监测管理情况。方法收集近年来全球各地DF/DHF疫情报告信息和WHO1950—1998年接到美洲、亚洲、大洋洲国家/地区报告的病例数的监测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近40多年来世界登革热/登革出血热流行范围迅速扩大,发病人数迅猛增多,流行态势日趋严峻,与我国毗邻的东南亚一带尤为严重。结论严防登革热传入扩散是当前口岸传染病检疫监测的重要任务,尤以易受登革热威胁的风险地区口岸,要切实把关做好监测工作。  相似文献   

3.
登革疫苗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登革病毒的传播,登革热已经成为热带及亚热带地区重要的,快速增长的公共卫生问题。登革热和严重的登革出血热、登革休克综合症已威胁到全球25亿人的健康。目前,迫切需要一种安全、有效的登革疫苗。然而,基于接种疫苗可能使个体在登革病毒感染时易于发展成严重登革热的担心放缓了登革疫苗的发展。人们已经研发了一系列的候选登革疫苗,包括减毒活疫苗,灭活疫苗,嵌合疫苗,亚单位疫苗,DNA疫苗,核酸疫苗。其中一些正处于临床试验阶段。本文仅就登革疫苗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4.
登革出血热(DHF)引起类白血病反应至为罕见,国内文献尚未见报道。现将1986年海南岛发生登革热暴发流行时所见1例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5.
陈宗涛  李衍  安静  李华强 《重庆医学》2004,33(4):536-537
登革病毒(Dengue Virus,DV)是黄病毒科、黄病毒属的成员,有4种血清型和许多种生物型.DV主要通过埃及伊蚊和白纹伊蚊传播,一种耐冷伊蚊还可对温带地区儿童的生命造成严重威胁[1].DV可引起多种疾病,从登革热(dengue fever,DF)到高发病率和高死亡率的登革出血热(dengue hemorrhagic fever,DHF)、登革休克综合征(dengue shock syndrome,DSS).据估计,世界上每年约发生1亿例DF,50万例DHF,25 000人死亡,而且在亚、非、南美的热带地区发病率呈上升趋势.  相似文献   

6.
登革病毒感染在全世界范围内流行的越来越频繁,爆发日益增加,发生登革出血热及登革休克综合症(DHF/DSS)的病例数也呈现增加的趋势.每年,全球范围内有将近一亿人感染登革热,其中大约有50万例登革出血热.目前,登革病毒引起的DHF/DSS的机制尚未完全明了,本文主要就宿主免疫功能异常与登革病毒致病的关系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7.
朱安今 《中国病案》2003,4(2):46-48,32
由伊蚊传播登革病毒(DV)所致的登革热(DF)、登革出血热(DHF)及登革休克综合征(DSS)是一种热带传染病,在世界许多热带国家和地区流行,2002年夏季以来在东南亚的数个国家及我国的台湾省再次发生流行,引起国内人士极大的关注,现将近二年来国外有关这方面的研究情况简单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8.
登革出血热发病机制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晏辉钧  江丽芳 《热带医学杂志》2003,3(3):372-374,350
登革出血热(Denguehemorrhagicfever,DHF)和登革休克综合征(Dengueshocksyndrome,DSS)是由登革病毒(Denguevirus,DEN)引起的一种急性的有潜在生命危险的血管渗漏综合征。DHF的临床症状为高热、出血倾向、肝肿大并常伴有循环衰竭。登革病毒有4种血清型,即DEN-1、DEN-2、DEN-3和DEN-4,它们所致的DHF已成为亚洲、环太平洋和美洲的热带和亚热带地区的一个有意义的公共卫生问题。相反,经典的登革热(DF)为一种急性的自限性的发热性疾病,它通常叫做“裂骨热”,早在19世纪以前人们就有认识。那么,相同的病毒怎么会产生如此不同的临床表…  相似文献   

9.
本文主要报道了登革热和登革出血热的发病机理、临床治疗和展望,给登革热和登革出血热的临床诊断与治疗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血小板计数、白细胞总数与登革热临床类型之间的相关性。方法在2014年广州市白云区确诊的登革热病例中随机抽取典型登革热病例308例、登革出血热或登革休克综合征病例79例。回顾性收集其人口学信息及临床资料,分别应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进行分析。结果相对于血小板计数正常组,血小板计数中度减少组和重度减少组发生登革出血热/登革休克综合征的风险均更大,调整后OR值分别为5.02(95%CI:2.01~12.79)和13.45(95%CI:1.50~304.60);而血小板轻度减少组与正常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调整后OR值为1.23(95%CI:0.61~2.60)。相对于白细胞总数正常组,白细胞总数轻度减少组或重度减少组发生登革出血热/登革休克综合征的风险也更大,调整后OR值分别为4.39(95%CI:1.22~28.13)和7.20(95%CI:1.97~46.65)。结论登革热患者血小板计数和白细胞总数减少程度越大,出现登革出血热/登革休克综合征的风险越高。  相似文献   

11.
本文主要报道了登革热和登革出血热的病理与发病机理、临床表现、诊断和治疗,为登革热和登革出血热的临床诊断与治疗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2.
本文报道了登革热和登革出血热的研究简史、病原学、流行病学和防制,给登革热和登革出血热的预防控制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3.
全球登革热和登革出血热流行状况及防治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邓掌  张海林 《中国热带医学》2009,9(12):2318-2321
登革热和登革出血热广泛分布于热带和亚热带地区,属再肆虐传染病,对人类健康和社会经济发展危害较大。现就登革热和登革出血热在全球的流行状况以及病原学、实验室诊断、监测和防治措施等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4.
采用ELISA法检测登革热(DF)病人血清特异性免疫复合物,发现在发病后1~5天内测出光密度(OD)值为2.22土0.02~2±0.00,而正常人及肝炎病人血清OD值均为1.35士0.03,两者OD值比较有显著差异(P<0.01);登革免疫复合物OD值判别界限为1.78,登革热病人血清特异性免疫复合物OD值全部大于截断点1.78,而肝炎病人或正常人血清OD值无1例超过1.78。可见ELISA法检测登革热病人血清特异性免疫复合物特异性高,重复性好,对于研究登革特异免疫复合物在登革出血热(DHF)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15.
巳知的4型登革病毒中的任何一型所致的感染,在临床上既可表现为登革热,也可表现为登革出血热。  相似文献   

16.
徐华  车小燕 《广东医学》2005,26(6):864-866
登革病毒(dengue virus,DV)是黄病毒科黄病毒属的主要成员,是有包膜的单股正链RNA病毒,基因组长约11kb,整个基因组的编码顺序为:5’Ⅰ型帽子结构、非编码区、C蛋白(核衣壳蛋白)基因、M蛋白(膜蛋白)基因、E蛋白(包膜蛋白)基因、NS1—2A-2B-3—4A-4B-5(7个非结构蛋白)、非编码区3’。DV分4个血清型,可引起登革热(dtengue fever,DF)、登革出血热(dengue haemorrhazic fever,DHF)及登革休克综合征(dengue shock syndrome,DSS),  相似文献   

17.
登革热和登革出血热是由登革热病毒经伊蚊传播引起的急性传染病,是热带、亚热带地区的严重公共卫生问题。温岭市不是登革热历史疫区,但随着本地居民出国经商、旅游、务工机会的增多,发生输入性传播的机会也越来越多。2007年2月与8月全市各发生1例均由境外输入的登革热病例,经及时控制处理后无续发病例出现,现将调查处理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广州市2011年登革热疫情流行病学特征,为登革热预防控制工作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对广州市疫情监测与报告信息系统和实验室监测信息系统,以及相关的现场调查报告、疫情简报等进行统计与分析。结果广州市2011年报告登革热病例51例,本地感染33例,输入性病例18例,累计发病率0.4/10万,无死亡病例,输人性病例占全年报告病例的35.29%。除1、2、7月外,其余月份均有病例;共报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1起,为海珠区龙凤街登革热暴发疫情(16例)。实验室监测表明,2011年广州市病毒流行株为登革I型病毒。结论2011年广州市登革热流行处于散发流行状态,输人性病例或异地来广州就诊的登革热病例对广州市登革热流行存在潜在风险。  相似文献   

19.
登革休克综合征(DSS)是再次感染异型登革热病毒所致的一种危重症。经病毒分离和血清学鉴定,证实海南岛1980年第一次登革热大流行为登革热Ⅲ型病毒感染,1986年再次登革热暴发流行为登革热Ⅱ型病毒盛染,我科在此暴发,流行期间收治DSS192例,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0.
目的 :对从登革出血热 (denguehemorrhagicfever ,DHF)病人血清分离到的一株登革 2型病毒 (denguevirustype 2 ,DEN 2B株 )和DEN 2NGC株作E、NS1蛋白部分基因序列测定并进行系统发生树分析 ,了解其变异及分子进化特证。方法 :利用RT PCR法扩增B株和NGC株E、NS1部分基因片段 ,PCR产物直接测序 ;利用DNAssist软件预测其氨基酸序列 ,以及PHYLIP软件的CLUSTAL方法绘制系统发生树。结果 :B株与NGC株E蛋白基因区第 1~ 4 76nt(4 76bp)碱基序列存在 8个位点的差异 ;编码氨基酸存在 4个位置的不同 ;NS1基因区第 5 89~ 1 0 0 …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