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随着针灸在全世界的广泛应用,神经科学的研究结果对部分针灸疗效机制科学意义上的肯定,逐渐形成了西方针灸的概念。西方针灸是中医针灸在西方传播过程中,面对西医的基本理论如解剖、生理、病理以及循证医学知识体系的一种适应性改造。基于扳机点理论的西方针刺疗法,其治疗肌筋膜疼痛类疾病的疗效十分明显,受到广泛的关注。然而在中医针灸传入西方的过程中,中医针灸的理论如经络、穴位特异性等由于西方临床研究的结果反而受到质疑。本文从西方针灸的起源、理论形成、刺激部位和方式、治疗病种等方面与中医针灸进行比较,并分析这种不同对中医针灸研究的启示。  相似文献   

2.
针灸小常识     
《光明中医》2012,(1):168-168
中医针灸是以天人合的整体观为基础,以经络腧穴理论为指导,运用针具与艾叶等主要工具和材料,通过刺入或熏灼身体的特定部位,调节人体至平衡状态,达到保健和治疗的目的。——摘自《中医针灸健康指南》  相似文献   

3.
中医针灸传承内容是随着社会发展与中医学术发展的需求而变化、演进的,在不同时期具有不同的特点。中医针灸文化传承之精髓应包括“仁、顺、活、和”四个方面,其中“仁”是基石,体现了对生命的关爱之心,更体现了对“大医精诚”的尊重和追求;“顺”是手段,中医针灸“顺势而治”的特性凸现了针灸“治未病”的特点和潜力;“活”是灵魂,体现了整体的把握与对个体的尊重统一;“和”是目标,调和阴阳,和谐天人关系是预防和解决人体疾病的不二途径和最终目标。  相似文献   

4.
中医药学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中一颗璀璨的明珠,是人类医学的宝贵财富,80年代初受世界性“中医热”的影响,中国针灸也风行巴西。针灸疗法是中医体系中的奇葩,其以人体经络为基础,将针法和灸法结合对人体的经络进行梳理而达到治病的目的。针法是把毫针按一定穴位刺入患者体内,运用捻转与提插等针刺手法来治疗疾病。灸法是把燃烧着的艾绒按一定穴位熏灼皮肤,利用热的刺激来治疗疾病。针灸由“针”和“灸”构成,是中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其内容包括针灸理论、腧穴、针灸技术以及相关器具,在形成、应用和发展的过程中,具有鲜明的汉民族文化与地域特征,是基于汉民族文化和科学传统产生的宝贵遗产。在中国,针灸尤其是灸法成为很多家庭最为常用的处理疼痛类疾病的方法之一。很多家庭家人之间可以互相帮助甚至自己也可以对自己进行灸法治疗。巴西联邦共和国是拉丁美洲幅员最辽阔人口最多的国家,总人口及总面积均居世界第五。中医针灸在巴西的发展对中医走向世界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自1981年祖传中医王钰医师到南美举办针灸培训班及针灸研究班开始,中国针灸技术才真正在巴西逐渐开展起来。  相似文献   

5.
浅谈针灸医案在针灸治疗学课堂教学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灸治疗学是针灸推拿专业的核心课程,是研究如何运用中医基础理论、中医诊断技术、经络腧穴理论、针灸操作技能等一系列知识治疗疾病的一门学科。本课程的教学方法以课堂讲授为主,讨论式教学、临床见习为辅。医案是医生对每一病证的发生、发展与转归,对疾病辨证施治具体应用形  相似文献   

6.
针灸治疗学是针灸推拿本科专业的核心课程,是研究如何运用中医基础理论、中医诊断技术、经络腧穴理论、针灸操作技能等一系列知识治疗疾病的一门学科,也是针灸推拿专业的必修课。本文就作者多年来针灸教学的体会与同道探讨。  相似文献   

7.
论中医整体观念在针灸医学中的具体体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曾湘玲  雷龙鸣 《四川中医》2008,26(9):107-108
针灸作为中医治疗疾病的一种手段.必须用中医的理论指导临床方可取得较好的疗效.本文试从人体脏腑统一性,人与自然相应性角度指导针灸治疗.  相似文献   

8.
2011年1月16日下午,来自上海、江苏、浙江、安徽、北京、湖北、山东、湖南、广东、四川等省市的中医针灸界人士汇聚一堂,在上海金钵华美达广场酒店举行了针灸申遗成功庆祝大会。中医针灸2010年11月16日被正式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这不仅是国际社会对中医针灸的肯定,更是以针灸为代表的、拥有数千年历史的中华传统医药  相似文献   

9.
针灸机制的医学超声影像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利用医学超声影像学技术探索针灸疗法的物质基础和解剖学构成。方法在超声声像图上观察针灸针刺入人体后,在部分穴位的解剖学位置,通过提插、捻转等运针动作了解其带来的组织位移情况。结果针灸疗法的解剖学基础可能是分布于全身的非特异性筋膜结缔组织。讨论中医穴位是主要分布于人体结缔组织聚集的部位,该处富含敏感的神经末梢、活性细胞和淋巴管,针刺这些部位能产生较强的生物学效应,中医针灸治疗的机制是通过神经反射、神经内分泌和自身免疫调节来治疗各种疾病。从生物种系的发生和胚胎发育的角度来看,人体的结缔组织可能构成人体一个新的功能系统——支持与储备系统。  相似文献   

10.
高竞 《环球中医药》2011,4(5):380-382
针灸中医教育是中医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对它的起源、发展、历史背景、针灸立法、针灸管理机构的探讨,可更好地了解美国的针灸和中医的现况.这对中国发展海外教育与合作、制定海外交流和发展策略有一定的参考价值,也为各国中医教育提供了信息平台.在过去的40年中,美国针灸教育经历了上世纪70年代的起步期,80年代的增长期,90年...  相似文献   

11.
针灸抗衰老机理研究概况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龚顺波  黄碧玉 《中医杂志》2004,45(8):630-632
中医认为,人体生长发育衰老与脏腑气血盛衰密切相关.因此精神气血阴阳的损耗,都能使阴阳失衡,导致衰老.针灸在抗衰老方面具有多方面的作用,其操作方便、疗效确切、适应症广.兹从以下几个方面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2.
针灸治疗单纯性肥胖的体会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中医的辨证论治,对单纯性肥胖症患者采用针灸毫针电脉冲整体调节内分泌,疏通经络,促进人体代谢和针灸毫针电脉冲局部循经疏导,促进局部多余脂肪分解的方法治疗肥胖患者,从而使患者真正达到健康减肥的目的.  相似文献   

13.
《上海针灸杂志》2013,(11):910-910
栏目设定意义:展示针灸器械研制和改进的新成果,推动中医针灸器械的不断发展,促进针灸医学的创新。  相似文献   

14.
《辽宁中医杂志》2016,(1):53-55
针灸教材作为针灸知识扩散的载体,是发行量最大、阅读人数最多、读者最耗费精力的针灸文献。针灸学术史上第一本针灸学专著为《针灸甲乙经》,在唐代被作为官定教材,并且绵延至两宋,乃至远播朝鲜、日本;1949年前,澄江学派创始人承淡安编纂的《中国针灸学讲义》,被誉为"近百年来影响最大的针灸专著"。1949年后,由中华人民卫生部审定的第一套中医教材系列之一的《针灸学讲义》,其权威性、代表性是不可替代的。三种针灸学教材的理论体系存在差异,通过梳理与比较,对针灸理论体系的结构进行深入研究,以期探索现代针灸理论体系的结构。  相似文献   

15.
目的对应用中医推拿与针灸方法结合对患有颈椎病的患者进行治疗的临床效果进行研究分析。方法抽取110例颈椎病患者病例,将其分为针灸组和联合组,平均每组55例。针灸组患者采用针灸方法进行治疗;联合组患者采用中医推拿与针灸方法结合方法进行治疗。结果联合组患者颈椎病症状缓解效果明显优于针灸组;治疗后症状复发率明显低于针灸组。结论应用中医推拿与针灸方法结合对患有颈椎病的患者进行治疗的临床效果非常明显。  相似文献   

16.
《上海针灸杂志》2014,(7):609-609
栏目设定意义:展示针灸器械研制和改进的新成果,推动中医针灸器械的不断发展,促进针灸医学的创新。刊登范围:针刺、艾灸、穴位敷贴、离子导入等与针灸学科相关的仪器、器材,应用于临床和实验的论文。征稿对象:从事器材研发及相关临床、科研、教学的人员。  相似文献   

17.
中医药学科建设离不开学校教学、医院临床和科研机构3个方面的协调发展,针灸推拿学目前在教学、临床和科研等方面的发展进入了一定的误区,如教学上重针灸推拿学的技术操作,轻中医思维的指导;临床上重局部解剖异常的治疗,轻人体整体功能的调节。科研重专科技术层面的重复研究,轻跨学科合作交流的深入研究等,总的来说就是针灸推拿学的发展因为缺乏中医思维这一“道”的指导,使得针灸推拿学这一“术”的教学、临床与科研发展走进了误区。因此,此文提出在中医思维引导下走出针灸推拿学发展的误区,希望为针灸推拿学的健康发展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8.
吴洪英 《山西中医》2011,27(7):55-56
膝关节滑膜炎是临床常见病、多发病之一,多发生于中老年人,主要由膝关节扭伤和关节内劳损使滑膜产生无菌性炎症而成。膝关节是人体最复杂的关节之一,关节囊腔覆盖有人体最大的滑膜。膝关节滑膜病变是一种免疫介导的慢性炎症性疾病,有多种细胞及细胞因子直接或间接参与。近年来,中医治疗膝关节滑膜炎尤其是针灸推拿治疗取得了很好的疗效。现将近10年来有关针灸推拿治疗进展概况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9.
针灸与免疫的关系一直是针灸学者研究的热点,文章从针灸与免疫的概念,针灸选择性激活人体的免疫系统以及针灸效应与正气免疫的关系3个方面,对针灸与免疫的关系进行了归纳,并指出针灸增强机体免疫功能和预防疫病,即增强人体的"正气"的功能已被广泛认可,但针刺不同的穴位如何选择性地激活不同的免疫系统是值得深入研究的问题.  相似文献   

20.
《上海针灸杂志》2014,(1):54-54
栏目设定意义:展示针灸器械研制和改进的新成果,推动中医针灸器械的不断发展,促进针灸医学的创新。刊登范围:针刺、艾灸、穴位敷贴、离子导入等与针灸学科相关的仪器、器材,应用于临床和实验的论文。征稿对象:从事器材研发及相关临床、科研、教学的人员。邮寄地址:上海市宛平南路650号《上海针灸杂志》编辑部,邮编:200030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