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糖尿病正呈快速上升趋势,而糖尿病的病因、发病机制尚未完全阐明,糖尿病及其并发症的预防和治疗仍不完善.因此,在糖尿病研究领域优化糖尿病实验动物模型的研究,寻找更接近人类糖尿病自然发病过程的动物模型,对于深入研究糖尿病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  相似文献   

2.
链脲佐菌素稳定性对诱导糖尿病小鼠模型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链脲佐菌素(Streptozocin,STZ)的稳定性对诱导糖尿病小鼠模型的影响。方法:小鼠90只,随机分为A、B、C、D、E、N组。A-E组分别于0h、0.5h、1h、1.5h、2h对小鼠进行一次性腹腔注射STZ溶液,正常对照组(N组)则腹腔注射柠檬酸/柠檬酸钠缓冲液,第7天观察小鼠的造模成功率、死亡率、体重及空腹血糖值变化。结果:A、B、C组小鼠造模成功率较高(≥80%),死亡率分别为25%、15.4%和0;D、E组小鼠成模率较低(〈50%),无小鼠死亡;与N组比较,A、B、C组小鼠体重明显下降(P〈0.01)、空腹血糖明显上升(P〈0.01,P〈0.05);与A组比较,N、D、E组小鼠体重、空腹血糖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STZ溶液在配制后1h内进行腹腔注射可诱导一个稳定、可靠、适用的糖尿病动物模型。  相似文献   

3.
链脲佐菌素是最常用的诱导动物发生糖尿病的药物。利用链脲佐菌素构建小鼠糖尿病模型的文献报道很多,但关于链脲佐菌素有效诱导小鼠糖尿病模型的关键因素及实验注意事项的报道却很少。本文总结了笔者在多次糖尿病小鼠建模实验中获得的一些经验与体会,以期为其他研究者开展糖尿病建模工作提供参考与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4.
本文报道用链脲佐菌索给Wistar大鼠腹腔一次注射,建立了实验性糖尿病模型。实验动物血糖反应呈三时相变化:初期高血糖相(2小时),低血糖相(6~12小时)和糖尿病血糖相(24小时~12周)。为进一步研究糖尿病发病机理、并发症、治疗实验和筛选新的抗糖尿病药物等提供了一个较好模型。所建立的模型具有用药量小,方法简便,血糖反应敏感等优点。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红景天多糖对糖尿病小鼠的降糖降脂作用。[方法]采用链脲佐菌素诱导糖尿病小鼠模型,观察红景天多糖不同剂量(120,60,30 mg/kg)对糖尿病小鼠空腹血糖及血脂的影响。[结果]红景天多糖高、中剂量组能显著性降低血糖及血清总胆固醇、甘油三酯的水平(P<0.05或P<0.01)。[结论]红景天多糖具有一定的降血糖作用。  相似文献   

6.
链脲佐菌素诱导大鼠糖尿病模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就链脲佐菌素(streptozotocin,STZ)诱导大鼠糖尿病模型的几个问题进行了探讨,选用Wistar大鼠,采用尾静脉给药。首先确定了STZ的适当溶剂,其次选择并确定STZ的适当剂量,并从三个因素对STZ剂量进行了评价。实验结果表明:1.STZ溶剂应选择pH4.5,枸橡酸—磷酸缓冲液;2.在本文实验组中,STZ剂量为50mg/kg时,24小时患病率最高;40 mg/kg时自然阴转率最高:50mg/kg时病死率也增加。自然阴转率在糖尿病形成10天以内最高,病死率在3天以内最高。因此,制备普通的糖尿病模型时,STZ剂量应大于40mg/kg。通过实验,还确定了Wistar大鼠的糖尿病标准:注射STZ后24小时,测定尿糖定性及血糖浓度。将尿糖定性>卅,血糖浓度>13.88mmol/L(>250mg/dl)的大鼠确定为糖尿病患鼠,并于整个实验周期内,以上标准保持不变。  相似文献   

7.
链脲佐菌素诱导糖尿病动物模型的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链脲佐菌素(streptozotocin, STZ)诱导1型或2型糖尿病大鼠动物模型,是目前糖尿病动物实验研究中应用最多的方法.文献报道较多,但均未对模型建立的一些细节进行报道.在STZ建立糖尿病大鼠模型过程中所得到的一些启示和体会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给予氟(F-)后糖尿病大鼠切牙的病理性改变以及氟对糖尿病大鼠生理指标的影响,阐明氟在糖尿病进程中的作用。方法:雄性Wistar大鼠54只,按体质量平均分成对照组、10mg·kg-1·d-1氟组和20mg·kg-1·d-1氟组,每组18只;按相应剂量灌胃给氟4周后,每组随机选12只,一次性腹腔注射50mg·kg-1体质量剂量的STZ,复制大鼠1型糖尿病模型(分别为STZ对照组、10 mg F-+STZ组和20mg F-+STZ组),与每组剩余6只大鼠(分别为正常对照组、10mg F-组和20mg F-组)同时继续给氟饲养4周(STZ对照组和正常对照组不给氟)。实验周期内用电子天平每周测量1次大鼠体质量;便携式血糖仪每周测量1次大鼠血糖;利用数码相机对大鼠牙齿的渐进性变化进行拍照;实验结束前采用腹腔注射胰岛素进行糖耐量实验(ITT),观察大鼠胰岛素的敏感性。结果:10mg F-和20mg F-组大鼠切牙面逐渐由棕黄色转向淡黄色,着色不匀,部分区域有白色不透光改变,牙面粗糙,呈现氟斑牙病变;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单纯氟中毒大鼠体质量无变化。腹腔注射STZ后的3组大鼠体质量均呈下降的趋势,20mg F-组降幅最大,但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腹腔注射STZ后各组大鼠血糖明显上升,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0mg F-+STZ组大鼠血糖水平最高,但与STZ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ITT结果,20mg F-组大鼠腹腔注射胰岛素0.5、1和2h时血糖水平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而10mg F-组大鼠血糖水平虽高于正常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剂量氟可短期内引起大鼠氟斑牙,并加剧糖尿病引起的大鼠体质量下降和血糖升高,明显降低大鼠胰岛素敏感性。  相似文献   

9.
长期以来,链脲佐菌素(STZ)被广泛用于诱导多种动物的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模型。STZ诱导的动物DR模型的临床特征和病理变化与人1型糖尿病的DR相似,经常被用来研究DR的发病机制及进行新型抗DR药物的临床前评估。小鼠体型小、动物成本低、容易操作及诱导成功率高,是研究DR的最佳模型动物之一。建立小鼠DR模型时仍存在许多问题,例如模型的再现性以及STZ的动物致死性等。通过查阅文献发现,在使用STZ构建动物DR模型时,应当注意几个关键因素,如STZ的制备、给药剂量、给药途径、饲养方式,各类动物的年龄、体质量和性别等。本综述分析了STZ致DR的机制,指出了STZ诱导小鼠DR模型的关键环节,介绍了降低STZ致死率的方法。  相似文献   

10.
柿叶提取物对链脲佐菌素糖尿病小鼠血糖血脂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柿叶中含有黄酮甙类、三帖类、香豆素类、多糖等多种化学成分.其主要功效为止咳定喘、生津止渴、活血止血[1].本研究初步观察了柿叶提取物(WESPL)对链脲佐菌素型糖尿病模型小鼠的血糖、血脂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糖尿病大鼠肾组织氧化应激水平在糖尿病肾微血管病变中的作用。方法 应用链脲佐菌素(STZ)加高能量饮食建立糖尿病大鼠模型(实验组),并设立对照组,19周后各组取肾标本,采用切片PAS染色及透射电镜进行早期糖尿病肾微血管形态学检查,定量测定肾小球毛细血管基底膜厚度(TGBM),同时测定肾皮质组织MDA和SOD含量的变化。结果 实验组肾皮质组织MDA含量明显高于对照组,SOD活性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肾小球系膜区扩张,肾小球毛细血管扩张充血,超微结构显示实验组肾小球毛细血管基底膜脏层上皮细胞部分足突融合增宽,图像分析结果显示实验组TGBM较对照组明显增加(P〈0.01)。实验组诸因素间相关分析表明,TGBM与肾组织MDA水平呈显著正相关(r=0.7095,P〈0.01)。结论 氧化应激在糖尿病肾病发病机制中起重要作用,氧化应激可能是糖尿病微血管并发症的始动因素。  相似文献   

12.
苏君梅  陈维亚  李红娟 《浙江医学》2006,28(12):986-989
目的研究糖尿病肾病肾脏微血管的病理学改变。方法应用链脲佐菌素(STZ)加高能量饮食建立2型糖尿病大鼠模型,并设立对照组,19周后各组取肾脏标本,采用切片HE、PAS染色及透射电镜进行早期糖尿病肾脏微血管形态学检查,定量测定肾小球毛细血管基底膜厚度(TGBM),计算肾小球毛细血管丛面积/肾小球面积比例,并测定24h尿蛋白含量和肾皮质组织丙二醛(MDA)、超氧化物化酶(SOD)含量的变化。结果实验组肾小球系膜区扩张,肾小球毛细血管充血、扩张,肾小球球囊面积(S1)及毛细血管丛面积(S2)较对照组明显增大。S2/S1(%)比值增高。超微结构显示实验组肾小球毛细血管基底膜脏层上皮细胞部分足突融合增宽,图像分析结果显示实验组肾小球毛细血管基底膜较对照组明显增厚(P〈0.01),肾皮质组织MDA含量明显高于对照组,SOD活性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24h尿蛋白量明显升高(P〈0.05)。结论肾小球体积增大、系膜区扩张、毛细血管基底膜增厚是DN早期的病理改变,氧化应激可能参与DN的发生、发展。  相似文献   

13.
目的:通过构建2型糖尿病(type 2 diabetes mellitus,T2DM)雄性小鼠模型探究2型糖尿病对睾丸组织形态学、睾酮分泌、精子生成等方面的影响。方法:将24只8周龄C57BL/6J雄性小鼠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10只和T2DM组14只。对照组小鼠基础饲料喂养,T2DM组给予高脂喂养。8周后对照组小鼠腹腔注射柠檬酸盐缓冲液,T2DM组小鼠腹腔注射60 mg/kg链脲佐菌素(streptozocin,STZ),持续5 d。饲养小鼠4周后断颈处死,分离出小鼠的血清、睾丸、附睾。通过精子计数、睾酮水平检测评估雄性小鼠生殖细胞生精功能;HE染色分析睾丸组织形态学变化;TUNEL染色检测睾丸生殖细胞的凋亡情况。ELISA检测雄性小鼠血清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丙二醛(malondialdehyde,MDA)、血红素加氧酶-1(heme oxygenase-1,HO-1)水平;Western blot检测雄性小鼠睾丸组织中B细胞淋巴瘤/白血病-2(B cell lymphoma/leukemia-2,Bcl-2)、Bcl-2相关X蛋白(B...  相似文献   

14.
2型糖尿病患者角膜厚度和内皮细胞形态学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研究 2型糖尿病患者角膜厚度和内皮细胞形态学的变化。方法 采用角膜测厚仪和非接触式角膜内皮镜对 60例 ( 60眼 ) 2型糖尿病患者及 60例 ( 60眼 )健康志愿者的角膜厚度及内皮细胞形态进行比较研究 ;并采用逐步回归分析方法研究全身因素对角膜内皮细胞密度及角膜厚度的影响。结果 糖尿病患者较正常人角膜内皮细胞密度降低 ,细胞面积变异系数增加 ,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5 )。角膜厚度两组间差异无显著性。增殖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较单纯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角膜内皮细胞密度显著降低 (P <0 .0 5 )。糖尿病患者血浆糖化血红蛋白水平与角膜内皮细胞密度负相关 (r=-0 .761,P <0 .0 1)。无一全身因素与角膜厚度相关。结论 糖尿病患者角膜内皮细胞形态结构异常 ,且随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加重而加重。糖尿病患者在内眼手术及眼外伤手术时应特别注意保护角膜内皮 ,防止角膜内皮功能失代偿。  相似文献   

15.
肾脏病理对2型糖尿病患者合并原发性肾脏病的诊治意义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探讨肾脏病理对2型糖尿病患者合并原发性肾脏病诊治的指导意义.方法 我科2004年1月至2007年8月收治的49例合并肾脏损害行肾活检的2型糖尿病患者,回顾性分析其肾脏病理类型、临床表现及治疗情况.入选标准:糖尿病病程小于5年;无明显糖尿病视网膜病变;肾功能快速恶化;短期内出现大量蛋白尿;明显血尿;排除其他可能导致肾损害的继发性疾病者.根据其不同的病理类型进行治疗、观察其治疗结果.结果 ①49例患者中43例(87.76%)伴发不同病理类型的原发性肾脏病;②2型糖尿病伴原发性肾脏病患者相同的临床表现可有不同的肾脏病理类型;③根据患者不同病理类型及临床表现,在严格控制血糖基础上,予不同的激素和/或特殊免疫抑制剂治疗方案,患者多可得到有效缓解.结论 通过肾活检明确肾脏病理类型对2型糖尿病患者原发性肾脏病的早期诊断及治疗方案的选择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罗格列酮对糖尿病大鼠肾脏组织的保护作用及其对尿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UMCP-1)排泄和肾组织MCP-1表达的影响。方法第2、4、8周检测糖尿病大鼠及罗格列酮治疗大鼠正常对照大鼠的尾外周血糖和糖化血红蛋白(HbA1c),第8周时测12h尿白蛋白排泄率(UAER)、尿视黄醇结合蛋白(URBP)和UMCP-1排泄率,处死大鼠后留取肾脏标本用于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半定量测定MCP-1mRNA的含量。结果①与正常对照组(C组)比较,与糖尿病组(D组)、与罗格列酮治疗组(R组)第2、4、8周血糖及HbA1c水平均明显升高(P<0.01),而两组间无统计学差异;②第8周,D、R组UAER及URBP、UMCP-1排泄率和肾脏肥大指数均高于C组(P<0.01),R组4项指标较D组明显降低(P<0.01),且UMCP-1排泄率与UAER、URBP排泄率及肾脏肥大指数呈正相关;③与C组相比,D组大鼠肾脏MCP-1mRNA表达明显上调(P<0.01),R组MCP-1mRNA表达也增加(P<0.05)但明显低于D组(P<0.05)。结论罗格列酮对糖尿病大鼠肾脏具有确切的保护作用,部分可能与其抑制肾脏MCP-1过度表达和排泄有关。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观察不同剂量二甲双胍( MET)对2型糖尿病(T2DM)模型大鼠肾组织nephrin 表达的影响,了解其对肾小球足细胞的保护作用. 方法 高脂饲料喂养结合腹腔注射小剂量链脲佐菌素(STZ)建立T2DM大鼠模型,给予不同剂量[150、300、500 mg/(kg·d)]MET干预治疗(MET1组、MET2组、MET3组),并设立糖尿病模型组(T2DM组)和正常对照组(NC组). 8 周后,观察各组大鼠血糖(BG)、糖化血红蛋白(HbA1c)、尿素氮(BUN)、尿白蛋白和尿nephrin排泄的情况以及肾脏组织病理改变和nephrin表达的变化. 结果 8 周末, MET 三组 BG、HbA1c、尿白蛋白/尿肌酐(UACR)、基底膜厚度(GBMT)和足突融合率(FRFP)明显低于T2DM 组,高于 NC 组(P <0. 05);MET2、MET3 组低于MET1 组( P <0. 05 ). MET 组血 BUN、尿 nephrin/尿肌酐(UNER)低于T2DM组(P<0. 05),MET3与MET1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 MET组肾组织nephrin蛋白和mR-NA表达较T2DM 组显著升高(P<0. 05),但是低于 NC组( P<0. 05 );各MET组间nephrin蛋白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MET3 组nephrin mRNA表达高于MET1 组( P<0. 05 ).结论 MET可减轻T2DM模型大鼠肾组织nephrin表达的减少和保护足细胞,并有一定的剂量依赖性.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老年糖尿病患者合并非糖尿病性肾病的临床与病理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了2000年7月~2005年7月在我院进行肾活检的15例老年(年龄≥60岁)糖尿病患者合并的非糖尿病性肾病的临床表现和病理特点.结果:表现镜下血尿者4例,病理类型分别是IgA肾病、系膜增生性肾炎、膜增殖性肾炎和亚急性肾小管间质性肾病;肾病综合征者4例,病理类型分别是膜性肾病2例、系膜增生性肾炎和膜增殖性肾炎各1例;肾功能减退与糖尿病病史不相符者10例,占66.7%,表现为急性肾功能不全者7例,病理类型分别是慢性肾小管间质性肾病2例、系膜增生性肾炎2例、IgA肾病、膜增殖性肾炎和肾小球淀粉样变病各1例,表现为慢性肾功能不全者3例,病理类型均是慢性肾小管间质性肾病,伴有高血压性肾损害者8例.结论:老年糖尿病患者合并的非糖尿病性肾病,临床主要表现为与糖尿病病程不相符的肾功能减退,病理类型主要是慢性肾小管间质性肾病和系膜增生性肾炎,多数伴有高血压性肾损害.  相似文献   

19.
姜黄素对糖尿病大鼠早期肾纤维化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宁勇  刘晓城 《现代医学》2004,32(2):77-80
目的 研究姜黄素对糖尿病大鼠结缔组织生长因子表达的影响。方法  2 4只SD雄性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糖尿病组和姜黄素治疗组 ,每组 8只 ,前两组用生理盐水灌胃 ,治疗组用姜黄素 (2 0 0mg·kg-1·d-1)灌胃 ,6周后用半定量逆转录 多聚酶链式反应 (RT PCR)来检测各实验组肾组织中结缔组织生长因子基因的表达水平。结果 糖尿病组大鼠结缔组织生长因子表达水平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显著增高 (P <0 .0 1) ;姜黄素治疗组大鼠结缔组织生长因子表达水平与正常对照组和糖尿病组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 (均为P <0 .0 5 )。结论 姜黄素具有抗肾纤维化的作用 ,可能与其抑制结缔组织生长因子在肾组织中的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榛花对糖尿病小鼠血清SOD活性及MDA含量的影响.[方法]采用四氧嘧啶制作小鼠糖尿病模型,用比色分析法测定各组小鼠使用榛花治疗前后血清SOD活性及MDA含量.[结果]榛花可提高糖尿病小鼠血清SOD活性,降低MDA含量.[结论]榛花具有清除自由基及抗脂质过氧化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