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目的:探讨低剂量普萘洛尔联合1 064 nmNd:YAG激光治疗混合型和深层婴儿血管瘤(IH)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60例混合型和深层IH患儿,按照随机数字表分为普萘洛尔组、激光组和普萘洛尔联合激光组,每组20例。普萘洛尔联合激光组患儿采用普萘洛尔1.5 mg·kg-1·d-1联合激光治疗,普萘洛尔组患儿采用普萘洛尔1.5 mg·kg-1·d-1,激光组患儿单纯采用激光治疗,比较3组患者治疗6个月后的总有效率、显效率、痊愈率和不良反应程度评分。结果: 治疗6个月后,普萘洛尔联合激光组患儿总有效率、显效率和痊愈率高于激光组和普萘洛尔组(P<0.05),普萘洛尔联合激光组皮肤不良反应程度评分低于激光组和普萘洛尔组(P<0.05)。结论:低剂量普萘洛尔联合1 064 nmNd:YAG激光是治疗混合型和深层IH的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具有疗效好、疗程短和不良反应少的优势。  相似文献   

2.
吴志贤  李响  梁杰 《广西医学》2014,(4):513-515
目的观察普萘洛尔治疗婴幼儿血管瘤的疗效及副作用。方法血管瘤患儿35例,给予普萘洛尔口服治疗,采用递增式加药法,开始剂量为1 mg/(kg·d),第3天为1.5 mg/(kg·d),第5天为2 mg/(kg·d),若血管瘤无明显改变,2周后继续加量至3 mg/(kg·d);直至血管瘤平坦,消退,采用递减式减药方法停药,第1周剂量为1.5 mg/(kg·d),第2周剂量为1.0 mg/(kg·d),第3周剂量为0.5 mg/(kg·d)。结果所有患儿治疗1年后,疗效分级2级(控制)4例,3级(消退)12例,4级(治愈)19例,治愈率为54.3%,用药时间为(8.8±3.3)个月,副作用发生率为8.6%。结论普萘洛尔在治疗婴幼儿血管瘤中有很好的疗效,特别是对于快速增长阶段的婴幼儿血管瘤,递增式加药法及递减式减药方法安全性高,可减少用药后的副作用发生及停药的反弹。  相似文献   

3.
目的:评价普萘洛尔治疗婴幼儿血管瘤的安全性和临床疗效。方法:2010年9月至2013年3月,我科对44例血管瘤患儿予口服普萘洛尔,治疗前行心电图、超声心动图、血常规、肝功能、心肌酶谱等检查进行评估。服药剂量为第1天1.0mg·kg^-1,第2天1.5mg·kg^-1,第3天2mg·kg^-1,分2次服用,每12h服药1次。住院治疗期间严密监测心率、血压、呼吸情况变化,无异常表现者住院1周出院,并每月复诊,治疗结束时逐渐减量至停药。对服药后1周、1个月和停药时疗效分别作评价。患者平均随访时间为12.3个月(9.2~20.3个月)。结果:所有患儿在口服普萘洛尔1周后血管瘤瘤体生长受到抑制,服药1个月和停药时95.5%(42/44)的患儿表现为瘤体缩小。4例伴发溃疡的血管瘤患儿在服药后1个月内溃疡均愈合。用药期间6.8%(3/44)患儿出现腹泻、食欲减退,22.7%(10/44)患儿停药后有复发倾向。结论:普萘洛尔治疗婴幼儿血管瘤疗效明显,不良反应小,可作为严重婴幼儿血管瘤的一线治疗。  相似文献   

4.
目的 观察口服普萘洛尔治疗不同类型血管瘤的疗效及不良反应和用药方法.方法 64例血管瘤患儿采用口服普萘洛尔治疗,治疗前行相关检查排除服药禁忌证.服药方式分为3次/d及1次/d,住院用药期间给予24 h监测生命体征,住院观察3~5 d后出院,出院后1~2周返院复查,每2个月复查1次心脏彩超.结果 有效率达100%,疗效随萘洛尔用药时间增加而显著.普萘洛尔治疗海绵状血管瘤效果优于草莓状血管瘤,对于血管畸形效果不满意.2 mg/(kg·d)分3次服药和1.5 mg/(kg·d)顿服,治疗效果无明显差异.剂量在2 mg/(kg·d)以下不良反应轻微.结论口服普萘洛尔治疗血管瘤可作为婴幼儿血管瘤的一线治疗药物.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平阳霉素局部注射与口服普萘洛尔治疗颜面部血管瘤的疗效。方法选择婴幼儿体表增生期血管瘤患儿共156例,分为两组,平阳霉素组75例,采用平阳霉素局部注射治疗,普萘洛尔组81例,采用口服普萘洛尔治疗。两组分别随诊6个月。结果随访1个月,平阳霉素组有效率达26.7%,显著高于普萘洛尔组(6.2%),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随访6个月,平阳霉素组瘤体减少体积( ml)、血管密度减少(n/ cm^2)、有效率、治愈率分别为(6.3±4.2)ml、(4.0 ± 2.3)n/ cm^2、78.6%及70.6%,均显著低于普萘洛尔组的(8.5±3.6)ml、(5.2 ± 2.1)n/ cm^2、95.1%及90.1%,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各组均未出现严重并发症。结论平阳霉素作用快,尤其适合体积较小且表浅的血管瘤,口服普萘洛尔治疗婴幼儿头面部增生期血管瘤方法简单、疗效可靠、副作用小,可作为婴幼儿血管瘤增生期的临床一线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6.
前列舒通片对鼠的抗炎及镇痛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前列舒通片(QLS)对实验性动物一般炎症与镇痛模型的作用,为临床应用提供药效学依据。方法:大鼠和小鼠分别均按体重区组随机方法分为空白对照组(n=8)、阳性对照组(阿司匹林组,n=8)、低剂量组(小鼠:25 mg•kg-1•d-1,n=8;大鼠: 17.5 mg•kg-1•d-1,n=8)、QLS中剂量组(小鼠:50 mg•kg-1•d-1,n=8;大鼠:35.0 mg•kg-1•d-1,n=8)、QLS高剂量组(小鼠:100 mg•kg-1•d-1,n=8;大鼠:70.0 mg•kg-1•d-1,n=8)。QLS各剂量组均连续灌胃给药3 d。采用二甲苯致小鼠耳肿胀、卵白蛋白致大鼠足肿胀和棉球肉芽肿观察其对炎症反应的影响,并采用小鼠热板法和腹腔注射0.6 %醋酸扭体法观察其镇痛作用。结果:QLS 3个剂量组均不同程度地抑制小鼠耳肿胀度,与空白对照组比较,50及100 mg•kg-1•d-1 QLS组小鼠耳肿胀度均明显减小(P<0.05或P<0.01),对小鼠耳肿胀的抑制率分别为53.97%和60.09%;QLS 35.0及70.0 mg•kg-1•d-1组均显著抑制大鼠足肿胀(P<0.05),且对棉球所致肉芽组织增生有明显的抑制作用(P<0.05或P<0.01),大鼠肉芽肿的抑制率分别为32.40 %和35.65 %。与空白对照组比较, QLS 25、50及100 mg•kg-1•d-1组分别在给药后90、90及30 min均明显提高热板法小鼠的痛阈值(P<0.05或P<0.01),且可明显减少小鼠的扭体次数(P<0.05),对小鼠痛阈抑制率分别为36.17%、44.13%和46.64%。结论:QLS具有明显的抗炎和镇痛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普萘洛尔治疗婴幼儿血管瘤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为临床用药提供重要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09~2013-06间我科收治的45例血管瘤患儿,均口服普萘洛尔治疗,第1天用量为1mg /kg ,第2天用量为2 mg /kg,均分3次口服,如无异常按2 mg /( kg·d),继续治疗,门诊复诊,按治疗效果决定是否停药。结果:患儿治疗周期为2~6个月,平均2.6个月,治疗效果有效的患儿24例,显效18例,无效3例,普萘洛尔治疗婴幼儿血管瘤的治疗有效率为93.5%。45例患儿中,食欲下降3例,睡眠时心跳减慢1例,药物调整剂量后症状缓解,无其它并发症产生,均未中止治疗。结论:结论:普萘洛尔治疗婴幼儿血管瘤作用显著,副作用少,可作为治疗婴幼儿血管瘤的一线用药,值得临床推广和使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口服普萘洛尔治疗婴幼儿血管瘤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对入选的于2010年8月至2014年6月间在西南医科大学附属医院药剂科住院的57例婴幼儿血管瘤患儿的72个血管瘤采用口服普萘洛尔治疗,<3个月的患儿剂量为1.5mg·kg-1·d-1,≥3个月的患儿剂量为2.0mg·kg-1·d-1,每天分两次服用。动态观察记录患儿血管瘤瘤体大小、颜色等变化及期间的不良反应情况。随访6~12月,统计分析医疗数据,将照片利用视觉模拟量表(VAS)进行比较分析。结果70个血管瘤(97.2%)在用药1周内出现瘤体颜色变浅、质地变软或缩小,患者持续用药时间为(5.65±1.41)个月。治疗期间有3例(5.4%)出现不需特殊处理的不良反应无严重不良反应发生,停药后有4个(5.6%)出现复发;按Achauer等分级标准评价疗效Ⅰ级2个(2.8%),Ⅱ级16个(22.2%),Ⅲ级35个(48.6%),Ⅳ级19个(26.4%)。结论口服普萘洛尔对婴幼儿血管瘤有明显的疗效和可靠的安全性。但其使用剂量及停药时间尚无统一指南,且存在一定比例的治疗后复发,需进一步探究。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他克莫司联合低剂量醋酸泼尼松治疗儿童难治性肾病综合征(RNS)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并观察地尔硫卓对他克莫司血药浓度的影响。方法:选择儿科住院的RNS患儿16例,应用他克莫司(0.10~0.15 mg·kg-1·d-1)联合低剂量醋酸泼尼松(1.0~2.0 mg·kg-1·d-1)治疗,监测患儿治疗过程中他克莫司浓度,记录患儿治疗前及治疗后2、4、8、12和24周时的24 h尿蛋白定量(UP)、血浆白蛋白(Alb)和肌酐等6项指标。结果:16例患儿中完全缓解9例,部分缓解5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94%。治疗24周后,16例患儿24 hUP较治疗前明显降低(Z=-3.516,P<0.01);血浆Alb水平较治疗前明显升高(Z=-3.516,P<0.01)。治疗2周时患儿总胆固醇和甘油三酯水平较治疗前明显下降(Z=-2.223,P<0.05;Z=-3.464,P<0.01)。8例患儿出现他克莫司血药浓度偏低,给予地尔硫卓后血药浓度均提升至有效浓度范围。患儿在治疗过程中肌酐和尿素氮等指标均在正常范围内平稳波动。结论:他克莫司联合低剂量激素的免疫抑制方案治疗儿童RNS安全有效,地尔硫卓能够有效提高他克莫司的血药浓度。  相似文献   

10.
朱艳可  孙媛媛  缪克凡  周爱华  王凯  钱燕 《浙江医学》2019,41(7):676-679,682
目的探讨婴幼儿口服普萘洛尔治疗血管瘤的适宜月龄。方法选取接受口服普萘洛尔治疗(每日1.5mg/kg,分2次口服)的39例婴幼儿血管瘤患者,按月龄分成两组,≤3月龄为A组(20例),>3月龄为B组(19例)。比较两组患儿一般情况、治疗效果、服药时间、不良反应发生率及复发情况。结果两组患儿性别、年龄、出生史、瘤体部位(其中1例患儿四肢血管瘤合并肝脏血管瘤)、瘤体分型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A组患儿治愈率为72.2%,明显高于B组的35.3%(P<0.05);两组患儿有效率、服药时间、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A组1例患儿停药后复发,予外敷噻吗洛尔滴眼液2个月后消退;B组无复发病例。结论3月龄前口服普萘洛尔治疗婴幼儿血管瘤的治愈率更高,近期不良反应未增加。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不同剂量普奈洛尔治疗婴儿混合型和深层血管瘤的临床效果,为血管瘤的治疗提供理论和实验依据。方法:将入选的62例混合型和深层血管瘤患儿随机分为普奈洛尔低剂量组和高剂量组,每组31例,分别采用1.5和3.0 mg.kg-1?d-1普奈洛尔口服,每日3次,疗程6个月,动态观察血管瘤的体积变化及不良事件发生率。结果:根据Achauer 疗效判定标准进行疗效比较,普奈洛尔低剂量组患儿总有效率为80.65%(其中Ⅰ级 6例,Ⅱ级 9例,Ⅲ级 11例,Ⅳ级5例),普奈洛尔高剂量组患儿总有效率为93.55%(其中Ⅰ级 2例,Ⅱ级4例,Ⅲ级 10例,Ⅳ级15例),普奈洛尔高剂量组疗效优于低剂量组(P<0.01)。不同部位和不同类型血管瘤疗效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儿不良事件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普奈洛尔3.0 mg?kg-1?d-1口服治疗婴儿混合型和深层血管瘤疗效明显增加,但不良反应未见增加。建议临床治疗婴儿血管瘤时,可提高普奈洛尔的剂量,以提高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托吡酯治疗Tourette综合征的临床效果及合适剂量。方法:本组79例Tourette综合征患儿均应用托吡酯单药治疗,起始剂量0.5mg·kg^-1·d^-1,滴定法加量,每周加量0.5mg·kg^-1·d^-1,最大剂量为3mg·kg^-1·d^-1,2次/d,用药3个月后依据抽动控制情况评定疗效,并观察药物不良反应。结果:79例中除2例出现明显药物不良反应而退出观察外,余77例于治疗后2^-14周症状均获显著改善,抽动完全控制47例(61.03%),显效24例(31.16%),无效6例(7.79%),总有效率为92.19%。治疗早期3例出现疲乏,3例体重下降,2例出汗减少,继续用药后症状有所缓解,患儿均能耐受并逐渐缓解。结论:托吡酯治疗Tourette综合征疗效好,所需剂量小,不良反应轻,可作为治疗该病的首选药物之一。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小剂量普萘洛尔治疗婴幼儿血管瘤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血管瘤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30例。口服普萘洛尔0.5~2mg.kg-1.d-1))及对照组(30例。口服维生素C0.5~2mg.kg-1.d-1),疗程均1~9个月。结果:治疗组显效9例,有效19例,无效2例,有效率93.3%;对照组显效1例,有效8例,无效21例,有效率30.0%(P<0.05)。治疗组心动过缓2例,食欲下降2例;结论:普萘洛尔治疗婴幼儿血管瘤疗效显著,不良反应少,安全性较高,可作为婴幼儿血管瘤的一线用药。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普萘洛尔治疗婴幼儿面部血管瘤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将血管瘤患儿分为观察组(27例)和对照组(19例).观察组予普萘洛尔,第1d 0.5 mg·kg-1·d-1,第2d1 mg·kg-1·d-1,第3 d2 mg·kg-1·d-1,分3次口服,无异常情况继续用药2mg·kg-1·d-12周.对照组予泼尼松3mg·kg-·d-1,隔天早晨一次顿服,共服8周,第9周减量1/2,第10周每次服药10mg,第11周每次服药5mg,第12周停服完成1个疗程.结果:观察组有效率92.6%,对照组57.9%(P<0.05).结论:普萘洛尔治疗婴幼儿面部血管瘤效果比泼尼松显著,治疗过程不良反应少,安全性较高,可作为婴幼儿面部血管瘤的一线用药.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奥卡西平与左乙拉西坦对新诊断部分性发作癫痫患儿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将80例新诊断部分性发作癫痫患儿随机分为2组,奥卡西平组和左乙拉西坦组各40例。奥卡西平组给予奥卡西平,开始剂量10 mg·kg-1·d-1,分2次服用,以后每周增加1次剂量,每次加量5 mg·kg-1·d-1,至最小有效量,最大剂量60 mg·kg-1·d-1,左乙拉西坦组给予左乙拉西坦,开始剂量5 mg·kg-1·d-1,分2次服用,以后每周增加1次剂量,每次加量5 mg·kg-1·d-1,至最小有效量,最大剂量60 mg·kg-1·d-1,2组均观察6~12个月。观察2组的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奥卡西平组实际完成治疗39例,因皮疹退出1例,癫痫发作完全控制26例,出现不良反应8例,其中头晕2例,嗜睡1例,认知功能减退5例;左乙拉西坦组实际完成治疗38例,因经济原因退出2例,癫痫发作完全控制28例,出现脾气暴躁不良反应2例。结论奥卡西平与左乙拉西坦治疗儿童部分性发作均有效,但左乙拉西坦更安全,对认知功能无明显影响,缺点是价格偏高。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观察普萘洛尔治疗婴幼儿血管瘤的临床疗效。 方法 回顾性分析在我院门诊收治的血管瘤婴儿300例,其中观察组150例口服普萘洛尔治疗,对照组150例口服泼尼松治疗。2组患儿定期门诊复诊,采用直观、手工测量、彩色多普勒超声或MRI等方法动态观察患者血管瘤范围、颜色变化、质地及不良反应。 结果 观察组与对照组相比,瘤体明显缩小,瘤体缩短消退时间明显缩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此外,观察组的治疗有效率(94.00%)显著高于对照组(82.67%),且观察组服用普萘洛尔后发生的不良反应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 结论 口服普萘洛尔治疗婴儿血管瘤疗效显著,且无明显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榄香烯乳联合化疗对Lewis肺癌的抑瘤作用及其对S100A4及MMP-9表达的影响,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将24只接种Lewis肺癌瘤株的C57BL/6小鼠随机分为肺癌模型组、化疗组、榄香烯乳组、榄香烯乳联合化疗组,每组6只。接种后第11天开始给药治疗,化疗组给予小鼠腹腔注射足叶乙甙(3 mg·kg~(-1)·d~(-1))、顺铂(3 mg·kg~(-1)·d~(-1)),榄香烯乳组给予小鼠腹腔注射榄香烯乳(100 mg·kg~(-1)·d~(-1)),榄香烯乳联合化疗组小鼠腹腔注给予射榄香烯乳(100 mg·kg~(-1)·d~(-1))、足叶乙甙(3 mg·kg~(-1)·d~(-1))、顺铂(3 mg·kg~(-1)·d~(-1))。连续给药7 d后,观察各组小鼠瘤体质量,脾脏、胸腺指数变化,计算抑瘤率及抑制转移率,采用酶联免疫吸附(ELISA)法检测瘤组织中S100A4蛋白和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含量,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瘤组织中S100A4和MMP-9蛋白表达。【结果】与化疗组比较,榄香烯乳联合化疗组抑瘤率及抑制转移率均明显升高,肺癌小鼠脾脏指数、胸腺指数显著增加,瘤组织中S100A4和MMP-9含量明显降低,S100A4和MMP-9蛋白阳性表达率降低明显(P0.05或P0.01)。【结论】榄香烯乳联合化疗可抑制小鼠Lewis肺癌的生长转移,其机制可能与降低癌组织中S100A4、MMP-9蛋白的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小剂量环孢素联合小剂量雄激素(康力龙)治疗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本院慢性再障患者45例并随机分为小剂量组(小量组)21例和标准剂量组(标量组)24例,小量组给予小剂量环孢素A(CsA)3 mg.kg-1.d-1,小剂量康力龙6 mg/d;标量组给予CsA 5 mg.kg-1.d-1,康力龙12 mg/d。疗程至少3个月。结果:经治疗后小量组总有效率80.1%,标量组总有效率83.3%,两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小量组、标量组副作用发生率分别为38.1%和50%,两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治疗前后血象变化经分别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小剂量CsA(3 mg.kg-1.d-1)联合小剂量雄激素(6 mg/d)治疗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有效,并且其疗效跟给予CsA 5 mg.kg-1.d-1,雄激素12 mg/d的疗效相同,且有较小的副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