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目的研究β纤维蛋白原基因Bcl-I多态性与血浆纤维蛋白原水平及脑梗死的相关性,探讨脑梗死的遗传易感性和发病机制,为脑梗死的早期基因诊断、预防和治疗提供依据。方法应用PCR-RFLP方法对92例脑梗死组、89例健康对照组进行β-纤维蛋白原基因Bcl-I多态性分析;采用组织凝血活酶法测定血浆纤维蛋白原水平(g/L)。结果脑梗死患者血浆纤维蛋白原水平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P<0.05),而且B1B2、B2B2基因型频率及B2等位基因频率明显增高(P<0.05);B1B2、B2B2基因型血浆纤维蛋白原水平明显高于B1B1基因型(P<0.05)。结论血浆纤维蛋白原水平升高与脑梗死有显著相关性;β纤维蛋白原基因Bcl-I多态性与血浆纤维蛋白原水平及脑梗死有相关性。提示β纤维蛋白原基因Bcl-I多态性可能是脑梗死危险因素及遗传易感标志之一。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β纤维蛋白原基因Bcl-I多态性与血浆纤维蛋白原水平及脑梗死的相关性,探讨脑梗死的遗传易感性和发病机制,为脑梗死的早期基因诊断、预防和治疗提供依据。方法应用PCR—RFLP方法对92例脑梗死组、89例健康对照组进行β纤维蛋白原基因Bcl-I多态性分析;采用组织凝血活酶法测定血浆纤维蛋白原水平(E/L)。结果脑梗死患者血浆纤维蛋白原水平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P(0.05),而且B182、B282基因型频率及B2等位基因频率明显增高(P〈0.05);B182、B282基因型血浆纤维蛋白原水平明显高于B181基因型(P〈0.05)。结论血浆纤维蛋白原水平升高与脑梗死有显著相关性;β纤维蛋白原基因Bcl-I多态性与血浆纤维蛋白原水平及脑梗死有相关性。提示口纤维蛋白原基因Bel.I多态性可能是脑梗死危险因素及遗传易感标志之一。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纤维蛋白原(fibrinogen,Fg)Bβ链-854G/A、Bcl-1基因多态性与脑梗死类型及其危险因素Fg浓度、分子功能等的关系。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研究,应用聚合酶链式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法(polymerasechain reaction-restriction fragment length polymorphism,PCR-RFLP),检测33例脑动脉主干支梗死者(MCI组)、43例脑动脉穿通支梗死者(PCI组)和74例正常对照组的FgB-β854G/A、Bcl-1 B1/B2基因多态性;应用辅助血浆纤维蛋白原活性测定系统测定Fg浓度、纤维蛋白单体聚合速率与最大光密度的比值(FMPV/Amax)。结果MCI组FgBβ-854A等位基因频率(24.2%)高于对照组(12.2%),PCI组FgBβBcl-1B1等位基因频率(83.7%)高于对照组(62.8%),PCI组FgBβBcl-1B1B1基因型频率(69.8%)高于对照组(41.9%),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FgB-β854GA+AA基因型人群Fg血浆浓度及FMPV/AMAX高于GG基因型人群,但两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FgBβBcl-1的B1B2+B2B2基因型人群Fg血浆浓度及FMPV/AMAX高于B1B1基因型人群,两者比较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FgB-β854位点A等位基因和Bcl-1位点B1等位基因分别是MCI和PCI的遗传易感因素;Bcl-1的B1B1基因型人群是PCI的易感人群;FgB-β854、Bcl-1基因多态性与血浆Fg浓度及其分子功能无明显相关性。  相似文献   

4.
唱浩  曹晓伟  侯迎秋  元小冬 《临床荟萃》2005,20(22):1268-1272
目的 研究纤维蛋白原(fibrinogen,Fg)Bβ链-854G/A、Bcl-1基因多态性与脑梗死类型及其危险因素Fg浓度、分子功能等的关系。方法采用病例一对照研究,应用聚合酶链式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法(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restriction fragment length polymorphism,PCR-RFLP),检测33例脑动脉主干支梗死者(MCI组)、43例脑动脉穿通支梗死者(PCI组)和74例正常对照组的FgBβ-854G/A、Bcl-1 B1/B2基因多态性;应用辅助血浆纤维蛋白原活性测定系统测定Fg浓度、纤维蛋白单体聚合速率与最大光密度的比值(FMPV/Amax)。结果 MCI组FgBβ-854A等位基因频率(24.2%)高于对照组(12.2%),PCI组FgBβBcl-1B1等位基因频率(83.7%)高于对照组(62.8%),PCI组FgBβBcl-1B1B2基因型频率(69.8%)高于对照组(41.9%),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FgBβ-854GA+AA基因型人群Fg血浆浓度及FMPV/AMAX高于GG基因型人群,但两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FgBβBel-1的B1B2+B2B2基因型人群Fg血浆浓度及FMPV/AMAX高于B1B1基因型人群,两者比较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FgBβ-854位点A等位基因和Bcl-1位点B1等位基因分别是MCI和PCI的遗传易感因素;Bcl-1的BlBl基因型人群是PCI的易感人群;Fgβ-854、Bcl-1基因多态性与血浆Fg浓度及其分子功能无明显相关性。  相似文献   

5.
目的 分析纤维蛋白原(FIB)3个紧密连锁不平衡基因位点BβG/A-455、C/T-148、G/A+448基因多态性及血浆FIB水平与缺血性脑血管病的相关性.方法 以我院2010年2月至2012年2月收治的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89例为病例组,以同期在我院健康体检的50例为对照组,检测两组血浆FIB水平,使用多聚酶链式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技术测定BβG/A-455、C/T-148、G/A+448基因片段.结果 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中,FIB基因型分布、BβA-455、T-148、A+448等位基因频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血浆FIB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病例组高于对照组.A、T等位基因携带者与非携带者血浆FIB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组,P<0.01;对照组,P<0.05),携带者高于非携带者.结论 FIB 3个紧密连锁不平衡基因位点BβG/A-455、C/T-148、G/A+448基因多态性及血浆FIB水平与缺血性脑血管病呈明显的正相关,BβG/A-455、C/T-148、G/A+448基因多态性可能是缺血性脑血管病的遗传易感因素.  相似文献   

6.
为了分析β-纤维蛋白原-455G/A(β-Fg-455G/A)基因多态性与环境因素对血浆Fg水平及缺血性脑卒中发病的影响,应用聚合酶链反应(PCR)及限制性内切酶分析的方法,分析了104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及156例健康人的β-Fg-455G/A基因多态现象,用比浊法测定血浆Fg水平.研究结果显示,病例组血浆Fg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无论男、女患者与对照相比,A等位基因携带者血浆Fg水平均比同组GG基因型者明显升高(P<0.05).对照组内只有A等位基因携带者随年龄增长血浆Fg水平有明显升高(P<0.05).病例组男性按吸烟及基因型情况分组,在GA基因型中,吸烟组血浆Fg水平高于不吸烟与戒烟组(P<0.05);GG基因型组吸烟与否对Fg水平无显著影响(P>0.05).病例组与对照组A等位基因频率分布无差异.结论提示,A等位基因携带者血浆Fg水平升高,并随年龄、吸烟而更加显著,提示β-Fg-455 A等位基因携带者血浆Fg水平更易受环境因素影响而升高,故此基因多态性可用于易感人群的检测,对缺血性脑卒中早期防治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7.
纤维蛋白原Bβ-148C/T基因多态性与心脑血栓性疾病的关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探讨纤维蛋白原Bβ-148C/T基因多态性与心脑血栓性疾病的关系。方法 采用限制性片断长度多态性分析Fbg Bβ-148C/T基因多态性频率分布,比浊法检测血浆Fbg水平。结果 冠心病组和急性脑梗死组Bβ-148C/T基因变异频率显著高于对照组,伴有血浆Fbg水平的显著增高。急性脑梗死患者Bβ-148C/T基因变异组(C/T及T/T)血浆Fbg水平显著高于非变异组(C/C)。结论 Fbg Bβ-148C/T等位基因T与急性脑梗死和冠心病患者血浆Fbg增高及疾病的发生有关。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β-纤维蛋白原基因-455G/A基因多态性与脑梗死的关系,探讨高纤维蛋白原和血液流变学异常是否为脑梗死发病的危险因素。方法:2003-03/2004-08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神经内科收治111例脑梗死患者为脑梗死组,123例体检者为正常对照组,均排除高血压、糖尿病、心脏病、高龄(>80岁)、感染、近期(3个月以内)创伤和手术、肿瘤等因素。用PCR-RFLP分析法检测β-纤维蛋白原基因-455G/A多态性在脑梗死组和正常对照组的基因频率。结果:发现人群中存在β-纤维蛋白原基因-455G/A多态性,G/A等位基因频率为0.789/0.211。脑梗死组β-纤维蛋白原基因的A等位基因频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脑梗死患者动态变化中的血浆维蛋白原、血液黏度比正常组高(P<0.05)。结论:脑梗死患者β-纤维蛋白原基因-455G/A的多态性与脑梗死的遗传学基础有关,A等位基因是脑梗死的易感基因之一。脑梗死患者的维蛋白原浓度增高,进而导致血液黏度增加,是脑梗死发生发展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纤维蛋白原(Fg)β-148 C/T基因多态性与性别、年龄、吸烟等因素对血浆Fg水平的影响.方法用PCR-RFLP的方法分析基因多态性,比浊法测定血浆Fg水平.结果病例组血浆Fg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两组的T1a基因频率分布差异无显著性(P>0.05).男女两性的血浆Fg水平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两性中T-148基因携带者血浆Fg水平均比CC基因型者明显升高((P<0.05).在T-14携带者中,血浆Fg水平随年龄增长而升高(P<0.05);吸烟组Fg水平高于不吸烟与戒烟组(P<0.05).结论Fgβ-148 C/T基因多态性与血浆Fg水平相关,T-1a基因携带者更易受年龄、吸烟等因素影响使血浆Fg水平升高.提示Fgβ-148 C/T基因多态性可作为血栓性疾病的遗传易感标志之一.  相似文献   

10.
目的 研究纤维蛋白原Bβ-148C/T、Bβ448G/A 基因多态性与儿童单纯性肥胖的相关性,为防治儿童单纯性肥胖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抽取空腹静脉血采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酶切方法对纤维蛋白原Bβ-148C/T、Bβ448G/A位点的基因型进行测定.结果 发现Bβ-148C/T基因型的分布在单纯性肥胖组和正常体重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CC 51/67,CT 47/37,TT 8/2,基因型分布P=0.03);儿童单纯性肥胖T等位基因频率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C 149/171,T 63/41,等位基因频率P=0.02),而B13448G/A基因型及等位基因频率的分布在单纯性肥胖组和正常体重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GG 61/69,AG41/32,AA4/5,G 163/70,A49/42,均为P0.05).结论 纤维蛋白原Bβ-148 C/T基因多态性与儿童单纯性肥胖有相关性.而Bβ448G/A基因多态性与儿童单纯性肥胖不相关.  相似文献   

11.
纤维蛋白原Bβ-148C/T基因多态性与脑卒中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纤维蛋白原(Fg)Bβ基因启动子区的多态性位点-148C/T对血浆Fg水平的影响及与脑卒中的关系。方法:利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ELP)方法分析基因多态性,比浊法测定血浆Fg水平。对脑卒中组和对照组进行检测和分析。结果:发现-148TT等位基因频率在脑梗死组、脑出血组分别为0.2444、0.2500明显高于对照组0.1750(P<0.05);且-148CT/TT的脑梗死组、脑出血组的Fg水平分别为(3.23±1.09)g/L、(3.36±0.58)g/L,也明显高于对照组(2.85±0.76)g/L。结论:FgBβ基因启动子区-148C/T多态性与脑卒中的发生相关,并可影响血浆Fg水平,可能是脑卒中发病的遗传学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2.
目的:了解β-纤维蛋白原基因-455G/A基因多态性与脑梗死的关系,探讨高纤维蛋白原和血液流变学异常是否为脑梗死发病的危险因素。方法:2003—03/2004—08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神经内科收治111例脑梗死患者为脑梗死组,123例体检者为正常对照组,均排除高血压、糖尿病、心脏病、高龄(&;gt;80岁)、感染、近期(3个月以内)创伤和手术、肿瘤等因素。用PCR—RFLP分析法检测β-纤维蛋白原基因-455G/A多态性在脑梗死组和正常对照组的基因频率。结果:发现人群中存在β-纤维蛋白原基因-455G/A多态性,G/A等位基因频率为0.789/0.211。脑梗死组β-纤维蛋白原基因的A等位基因频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lt;0.05)。脑梗死患者动态变化中的血浆维蛋白原、血液黏度比正常组高(P&;lt;0.05)。结论:脑梗死患者β-纤维蛋白原基因-455G/A的多态性与脑梗死的遗传学基础有关,A等位基因是脑梗死的易感基因之一。脑梗死患者的维蛋白原浓度增高,进而导致血液黏度增加,是脑梗死发生发展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纤维蛋白原(Fg)Bβ基因多个位点的多态性与血浆水平及冠心病的关系。方法运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分析技术及核苷酸序列测定鉴定FgBβ基因中7个可能与血栓相关的多态性位点:-β148C/T-、249 C/T3、45 C/T、-455G/A-、854 G/A、1689T/G及Bc1 I G/A;比浊法测定血浆纤维蛋白原水平。结果与正常对照组相比,冠心病组血浆Fg显著升高(P<0.05);有-148C/T-、455G/A、-854G/A或Bc1 I G/A基因多态性变异组,其血浆Fg水平高于无变异组(P<0.05),其中,同时携带A-455、A-854者增高更为显著(P<0.01)。冠心病组A-455、T-148基因型频率(0.334)显著高于高血压组(0.196)和正常对照组(0.195),多态性位点G-455、C-148或A-455、T-148分别紧密连锁,符合率超过97%;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携带FgB-β148T-、455A基因的高血压患者,患冠心病的危险性是非携带者的1.654倍(P=0.01,95%CI:1.207-2.267)。结论FgBβ基因多态性与血浆Fg水平及缺血性心脏病发生的危险性相关;选择性FgBβ基因多态性位点的检测有助于临床上冠心病易患人群的筛查。  相似文献   

14.
目的调查分析苏州地区健康人群β-纤维蛋白原-455G/A、-148C/T基因位点的多态性分布情况.方法用clauss法测定血浆纤维蛋白原浓度,应用多聚酶链反应限制性酶切法,分析102名健康人DNA样品的基因型,计算等位基因频率.结果 Fgβ-455G/A多态性中,突变位点A等位基因频率为0.186,β-148C/T多态性中,T等位基因频率为0.206.A或T基因携带者血浆Fg水平明显高于非携带者.结论苏州地区人群Fg等位基因频率低于广东地区.β-455G/A、β-148C/T基因多态性与血浆Fg水平相关.  相似文献   

15.
目的:调查广西南宁地区人群是否存在β纤维蛋白原基因-455G/A多态性及其与纤维蛋白原表达的关系,并与其他地区比较。方法:调查于2003-11/2004-05在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进行,应用聚合酶联反应-限制性片断长度多态性(PCR-RFLP)技术检测南宁地区123份DNA的β纤维蛋白原基因-455G/A多态性,用PT衍生法测定全部123份血浆纤维蛋白原水平;检索国内及欧洲部分文献中β纤维蛋白原基因-455G/A基因型频率后与之比较。结果:检出β纤维蛋白原基因-455G/A多态性,GG型为常见基因型,G/A等位基因频率为0.789/0.211。基因频率与欧洲部分国家相近(P>0.05),但在国内存在差异。A等位基因组纤维蛋白原量为(3.4585±0.7231)g/L,G等位基因组纤维蛋白原量为(3.5058±0.7171)g/L,两等位基因组纤维蛋白原量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7251)。结论:南宁地区多人群存在β纤维蛋白原基因-455G/A多态性,该基因多态性可能存在一定的地域性差异。G/A等位基因对血浆纤维蛋白原水平的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16.
β-纤维蛋白原-455 G/A基因多态性与脑梗死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β-纤维蛋白原-455 G/A(-βFg-455G/A)基因多态性与中国东北地区汉族脑梗死发病(CI)的关系。方法:应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方法,检测脑梗死组(CI组)72例和对照组69例-βFg-455G/A基因的多态性,并测定其血浆纤维蛋白原(Fg)的含量。结果:经χ2检验,各基因型频率和等位基因频率在两组间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CI组血浆Fg水平(2.70±1.05 g/L)和对照组(2.62±0.51 g/L)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本研究未发现-βFg-455G/A基因多态性与脑梗死之间存在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脑梗死患者血浆同型半胱氨酸(Hcy)、纤维蛋白原(Fib)水平改变及其与病情和预后的相关性。方法检测250例脑梗死患者和100名健康者的血浆Hcy、Fib水平。在患者入院当天进行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HISS)评定,并在随访6月后进行改良Rankin量表评价。结果脑梗死组患者血浆Hcy、Fib水平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P0.05);NHISS重度患者血浆Hcy、Fib水平明显高于中度、轻度患者(P0.05);中度患者血浆Hcy、Fib水平显著高于轻度患者(P0.05)。低Hcy、Fib组脑梗死患者预后良好率显著高于高Hcy、Fib组(P0.05)。结论脑梗死患者血浆Hcy、Fib水平明显升高,病情重的患者升高更明显。血浆Hcy、Fib水平升高的患者预后相对较差。  相似文献   

18.
目的:调查广西南宁地区人群是否存在β纤维蛋白原基因-455G/A多态性及其与纤维蛋白原表达的关系,并与其他地区比较。方法:调查于2003-11/2004-05在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进行,应用聚合酶联反应-限制性片断长度多态性(PCR-RFLP)技术检测南宁地区123份DNA的β纤维蛋白原基因-455G/A多态性,用PT衍生法测定全部123份血浆纤维蛋白原水平;检索国内及欧洲部分文献中β纤维蛋白原基因-455G/A基因型频率后与之比较。结果:检出β纤维蛋白原基因-455G/A多态性,GG型为常见基因型,G/A等位基因频率为0.789/0.211。基因频率与欧洲部分国家相近(P&;gt;0.05),但在国内存在差异。A等位基因组纤维蛋白原量为(3.4585&;#177;0.7231)g/L,G等位基因组纤维蛋白原量为(3.5058&;#177;0.7171)g/L,两等位基因组纤维蛋白原量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7251)。结论:南宁地区多人群存在β纤维蛋白原基因-455G/A多态性,该基因多态性可能存在一定的地域性差异。G/A等位基因对血浆纤维蛋白原水平的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后循环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患者血浆D-二聚体、纤维蛋白原和血小板相关参数的表达,并分析其临床意义。方法收集72例TIA患者作为实验组,68例脑梗死患者作为疾病对照组,60例体检健康者作为健康人对照组。比较各组血小板相关参数、血浆D-二聚体及其纤维蛋白原表达水平的差异,并对患者的临床病理参数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TIA患者、脑梗死患者和健康人血浆中的D-二聚体、纤维蛋白原水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分别为621.855和92.277,P0.01);组间两两比较发现,TIA和脑梗死患者血浆D-二聚体及纤维蛋白原的表达水平明显高于健康人群(P0.01);TIA患者血浆纤维蛋白原水平明显低于脑梗死患者(P0.05)。TIA患者、脑梗死患者和健康人血小板相关参数中血小板计数(PLT)、平均血小板体积(MPV)的表达水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分别为267.634、128.213,P0.01),而血小板分布宽度(PDW)及血小板压积(PCT)的表达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两两比较发现,TIA和脑梗死患者PLT、MPV及PDW的表达水平明显高于健康人群(P0.05);TIA患者PLT水平高于脑梗死患者(P0.05),但PDW、MPV水平低于脑梗死患者(P0.05)。结论 D-二聚体、纤维蛋白原和血小板相关参数在TIA患者中的表达水平存在差异,可为其早期诊治提供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20.
侯书杰  刘洋  南栗岩  才丽 《中国临床研究》2012,25(12):1239-1240
脑梗死是由于脑部供血障碍,引起脑组织缺血性坏死,是神经系统常见病、多发病,致死率和致残率均高,且大部分幸存者存在不同程度的神经功能障碍。国内外大量研究认为,血浆纤维蛋白原水平增高是脑梗死发生和发展的危险因素之一[1]。Hamsten等[2]报道因纤维蛋白原基因水平的变异引起血浆纤维蛋白原水平改变占所有因素的51%,纤维蛋白原基因的多态性决定血浆纤维蛋白原的功能表达状态,基因多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