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分析主动脉夹层动脉瘤临床表现,诊断和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50例主动脉夹层动脉瘤。结果患者以男性(84%),老年(年龄>60岁)为主,螺旋CT确诊率100%。40例(80%)有明确高血压,42例(84%)有剧烈胸背、腰背等处疼痛,其中大多数(68%)为胸背部疼痛。Stanford分型,A型14例(28%),B型36例(72%),经治疗后存活44例(88%),死亡6例(12%)。结论本组患者以老年、男性、高血压、病变仅累及降主动脉相对较多,早期准确诊断和正规治疗有相对较高的生存率。  相似文献   

2.
宋光民 《山东医药》2009,49(18):111-112
主动脉夹层有以下几种分型方法。 DeBakey分型:根据主动脉夹层累及部位,分为3型。Ⅰ型:原发破口位于升主动脉或主动脉弓部,夹层累及升主动脉、主动脉弓部、胸主动脉、腹主动脉大部或全部,少数可累及髂总动脉。Ⅱ型:原发破口位于升主动脉,夹层累及升主动脉,少数可累及部分主动脉弓。  相似文献   

3.
大动脉炎累及冠状动脉的特点和外科治疗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目的:探讨大动脉炎累及冠状动脉的特点和外科治疗.方法:共手术治疗6例冠状动脉开口狭窄或闭塞的患者,其中5例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1例直接扩大冠状动脉开口;同期行升主动脉-腹主动脉人工血管转流术1例,Bentall主动脉根部替换术2例,Cabrol主动脉根部替换术和二尖瓣替换术1例.结果:无手术死亡.发生围术期心肌梗死和低心排综合征1例.结论:大动脉炎累及冠状动脉的同时,常合并主动脉及其分支的狭窄,也常同时合并升主动脉壁增厚、扩张和(或)主动脉瓣关闭不全等,明显增加了同期手术的难度.由于锁骨下动脉常受累,乳内动脉不适于作为旁路移植材料.  相似文献   

4.
主动脉夹层(AD)是发病极为凶险的心血管病急症,突发剧烈的疼痛为发病时最常见的症状,常被误诊为急性心肌梗死(AMI);另一方面,当夹层剥离累及冠状动脉时亦可引起AMI.对二者的正确鉴别,直接影响治疗方案的正确制订,有着至关重要的临床意义,稍有差迟,就有可能造成灾难性后果.现就我院自1993年7月~2004年3月及笔者2003年在北京某三甲医院进修期间经治的AD误诊AMI 8例,AD并发AMI 3例作一临床探讨.  相似文献   

5.
主动脉夹层与血压的关联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主动脉夹层(AD)是指主动脉壁内积聚的血液导致结构分层的病理改变.AD形成可导致血压急剧增高.疼痛、主动脉真腔缩小、内膜功能障碍、中枢神经和肾脏缺血是血压增高的重要原因.AD造成主动脉主要分支狭窄或闭塞时,肢体血压测定可能"假性降低".急性AD患者合并血压高者,应静脉使用降压药以求短时间内将收缩压降到100~120 mm Hg,同时使用β受体阻滞剂以控制心肌收缩力和心率.应重视慢性患者的血压长期控制,关注主动脉结构和功能的修复.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主动脉夹层肺损伤的危险因素,以便为其合理防治提供依据。方法:回顾分析2006-02-2011-02期间我院268例主动脉夹层患者,分为肺损伤(+)组[(PaO2/FiO2)≤300]和肺损伤(-)组[(PaO2/FiO2)>300],记录患者的年龄、性别、体质指数、体温、吸烟史、疼痛史;用CT等辅助检查了解:胸腔积液、心包积液、心电图异常、主动脉瓣关闭不全、Standford分型、主动脉夹层累及肠系膜动脉、肾动脉;实验室检测超敏C反应蛋白、D-二聚体、血红蛋白、白细胞、白蛋白、心肌酶、肌酐、动脉血气分析。进行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主动脉夹层并发肺损伤的发生率35.44%(95/268),平均PaO2/FiO2为(324±74),其中肺损伤(+)组PaO2/FiO2为(287±33),肺损伤(-)组PaO2/FiO2为(354±41),单因素分析中有统计学意义的危险因素包括:体温、白细胞、超敏C反应蛋白、主动脉夹层累及双肾动脉或肠系膜上动脉,Logistic回归分析超敏C反应蛋白、白细胞为有意义的独立预测因素。结论:主动脉夹层肺损伤与体温、白细胞、超敏C反应蛋白、累及双肾动脉或肠系膜上动脉相关,其中超敏C反应蛋白>15mg/L、白细胞>14G为独立预测因素。  相似文献   

7.
急性主动脉综合征(acute aortic syndromes,AAS)是危及生命的一组严重主动脉疾病,包括典型主动脉夹层( aortic dissection,AD)、主动脉壁间血肿(intramural aortic hematoma,IMH)、主动脉穿透性溃疡(penetrating aortic ulcer,PAU),创伤性主动脉离断和主动脉瘤破裂,主要表现为典型的“主动脉性疼痛”.经典的主动脉夹层指各种原因导致的主动脉内膜撕裂,血液通过内膜破口进人中膜,并沿血管壁向近端或远端剥离,形成内膜片及真假腔.主动脉壁间血肿主要由于主动脉滋养血管自发破裂或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溃疡出血延展导致主动脉内膜、中膜之间血肿形成,与主动脉夹层的区别主要是血肿缺乏明显的内膜破口,真假腔之间无持续的血流沟通.  相似文献   

8.
急性主动脉综合征(AAS)是致命性急危重症之一。临床上通常将AAS分为主动脉夹层(AD)、主动脉壁间血肿(IMH)和穿透性溃疡(PAU)等。Stanford A型AAS, 因其累及升主动脉而首选外科开放手术。Stanford B型AAS, 因不累及升主动脉, 如近端锚定区足够, 可首选单纯胸主动脉腔内修复术(TEVAR);如近端锚定区不够, 可选择先外科弓上分流而后TEVAR的"杂交"手术, 或纯腔内的方式施行烟囱、开窗技术或分支支架置入术。复杂型AAS指患者出现反复疼痛、难以控制的高血压、器官灌注不良、濒临破裂等临床表现, 需要急诊手术治疗。而非复杂型AAS可考虑延期至亚急性期进行手术。早期脑脊液引流可改善脊髓缺血患者的预后。术后发热的患者需考虑置入后综合征, 抗炎治疗或许有效。  相似文献   

9.
<正>主动脉夹层(AD)指主动脉腔内血液从主动脉内膜破损处进入主动脉中层,使中层撕裂,沿主动脉长轴方向扩展形成真假两腔。AD起病凶险、病死率高。根据原发内膜破口起源位置分为De-Bakey Ⅰ~Ⅲ型;根据病变是否累及升主动脉又可分为Stanford A型和B型。典型的瞬间、剧烈、放射状和撕裂性疼痛是本病最典型的症状,但其表现多变,如非典型性神经功能缺损、腹痛、背痛、晕厥等,为AD的早期识别带来困难。诊断AD的影像学方法主要有经食道超声、主动脉  相似文献   

10.
目的:回顾分析30例应用低温保存的同种异体带瓣主动脉对累及主动脉瓣的感染性心内膜炎的治疗结果。 方法:30例主动脉瓣炎或脓肿患者采用低温保存的同种异体带瓣主动脉行主动脉根部置换手术,术后随访5-86个月观察临床结果。 结果:随访5-86(40.8±15.3)个月。术后早期死亡率3.3%(1/30),远期死亡率6.7%(2/30);与术前比较心功能明显改善(P<0.01);术后随访心内膜炎的发生率占6.7%(2/30);生存者中瓣膜无或有轻度反流81.5%(22/27),中度反流18.5%(5/27)。 结论:同种异体带瓣主动脉移植治疗感染性主动脉瓣炎或脓肿具有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