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摘要 目的 探讨实时动态血糖监测联合微信咨询健康教育模式对门诊糖尿病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 选取2018年1—3月来门诊就诊的HbA1C>7%的 2型糖尿病患者60例,采用随机数字法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采用常规健康教育模式进行治疗、宣教和随访,实验组采用实时动态血糖监测联合微信咨询作为新的健康教育手段进行治疗、宣教和随访。 比较两组患者入组前和干预后3个月血糖、血脂水平水,并进行糖尿病自我管理行为量表(Diabetes Self-Care Scale,DSCS)问卷调查。结果 两组患者干预前FPG、HbA1C、LDL-C和TG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3个月实验组FPG、HbA1C、LDL-C和TG 均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FPG、HbA1C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自我管理行为各维度比较,实验组饮食控制、规律锻炼、高低血糖处理以及自我管理行为总分差异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实时动态血糖监测联合微信咨询作为新的健康教育手段, 可有效提高门诊糖尿病患者治疗效果,改善血糖情况。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全天血糖漂移变化细节及波动趋势的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动态血糖监测系统对325例2型糖尿病患者进行连续72h动态血糖监测,根据血糖波动系数分为≤2.0组和〉2.0组,记录两组患者的糖化血红蛋白、24h平均血糖、三餐前后平均血糖、最大血糖漂移幅度、平均血糖漂移幅度及漂移次数、血糖波动系数、不同血糖所占日内时间百分比,对比评价两组患者全天血糖漂移变化的特点。结果糖化血红蛋白不能反映血糖水平波动的幅度和频率,血糖波动系数〉2.0组较≤2.0组发生高血糖及血糖漂移≥11,1mmol/L的时间及幅度明显增多(P〈0.05)。结论动态血糖监测系统有助于详细评估2型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漂移变化趋势及特征,血糖波动是预测糖尿病慢性并发症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3.
目的动态监测2型糖尿病(T2DM)患者血糖漂移的细节及波动趋势,为合理的治疗方案提供临床依据。方法采用动态血糖监测系统(CGMS)对160例T2DM患者进行连续72h的血糖监测。结果CGMS所测的血糖与血浆血糖值及指端血糖值均呈显著正相关(r=0.90,r=0.89,P值均<0.01)。24小时平均血糖值与HbA1c呈显著正相关(r=0.87,P<0.01)。患者1天中血糖较高的时间段为早、中、晚餐后1~2h,尤其是早餐后2h最高。上午6时~11时是血糖高峰最集中(64.5%)的时间段,而在凌晨1时~6时出现血糖低谷值占59.5%,尤其是凌晨3时最低。空腹血糖>7.8mmol/L及餐后血糖>11.1mmol/L所占的时间百分比分别为60(18~100)%和92(38~100)%。结论动态血糖监测能较详细地显示T2DM患者血糖水平波动的特征,对拟定更为合理的治疗方案提供临床依据。 相似文献
4.
目的动态监测2型糖尿病(T2DM)患者血糖漂移的细节及波动趋势,为合理的治疗方案提供临床依据。方法采用动态血糖监测系统(CGMS)对160例T2DM患者进行连续72h的血糖监测。结果CGMS所测的血糖与血浆血糖值及指端血糖值均呈显著正相关(r=0.90,r=0.89,P值均〈0.01),24小时平均血糖值与HbA1c呈显著正相关(r=0.87,P〈0.01)。患者1天中血糖较高的时间段为早、中、晚餐后1~2h,尤其是早餐后2h最高。上午6时~11时是血糖高峰最集中(64.5%)的时间段,而在凌晨1时-6时出现血糖低谷值占59.5%,尤其是凌晨3时最低。空腹血糖〉7.8mmol/L及餐后血糖〉11.1mmol/L所占的时间百分比分别为60(18~100)%和92(38~100)%。结论动态血糖监测能较详细地显示T2DM患者血糖水平波动的特征,对拟定更为合理的治疗方案提供临床依据。 相似文献
5.
6.
《现代医院》2016,(9):1399-1401
目的通过互动式健康教育提高2型糖尿病患者监测血糖效果及自我管理。方法将2013年1月-2014年3月入住我科2型糖尿病患者100例,采用以病区的病房分为实验组52例,对照组48例,对照组进行传统式教育,对实验组予以互动式教育进行干预,分别在健康教育前后,使用自设的指尖监测血糖操作流程对患者进行考核及分析。结果干预前实验组与对照组统计无差异(P>0.05),干预后实验组与对照组的统计有差异(P<0.01),干预前后实验组的统计有差异(P<0.01)。结论互动式健康教育能够提高患者对监测血糖知识的掌握,保证监测血糖值的准确性,为医生调整治疗方案提供依据,保证治疗效果的有效性,减少糖尿病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胰岛素泵联合动态血糖监测在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天津市人民医院2017年3月至2018年6月收治的72例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依据抽签法将其分为试验组与对照组,每组36例。试验组实施胰岛素泵治疗联合动态血糖监测,对照组实施胰岛素治疗联合指尖血糖监测,两组均连续治疗4周,对两组胰岛素用量、血糖达标时间、空腹血糖(FPG)及餐后2 h血糖(2 h PG)水平进行比较,同时观察两组低血糖发生率。结果治疗后,试验组FPG、2 h PG水平均较对照组低(P<0.05);试验组胰岛素用量较对照组少(P<0.05);试验组血糖达标时间较对照组短(P<0.05);试验组低血糖发生率较对照组低(P<0.05)。结论胰岛素泵联合动态血糖监测应用于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治疗中,能够明显改善患者的血糖水平,减少胰岛素使用量,缩短血糖达标时间,降低低血糖发生率,疗效良好。 相似文献
8.
目的:通过动态血糖监测了解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情况以评价动态血糖监测系统(cGMS)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择31例2型糖尿病患者,进行72小时连续动态血糖监测,分析血糖漂移变化情况,并分析指端血糖与CGMS血糖的相关性。结果:CGMS能发现更多低血糖和高血糖事件,其血糖值与指端血糖相关性好。结论:CGMS能全面反映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波动细节,为调整治疗方案提供了更多信息。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动态血糖监测在治疗老年2型糖尿病中的应用。方法对符合条件的30例老年2型精尿病患者应用动态血糖监测系统进行72h监测,并进行数据分析。结果通过CGMS监测,可获得患者3d内血精动态变化的完整资料。结论动态血糖监测可以帮助医护人员全面了解患者血糖波动变化的类型和趋势,可以帮助患者进一步调整治疗方案,使血糖控制更加理想。 相似文献
10.
目的:对2型糖尿病患者动态血糖监测期间行个体化护理的应用价值实施分析.方法:选取100例2016年7月~2017年6月期间内本院治疗并给予动态血糖监测的2型糖尿病患者作为观察对象,随机等比例均分成对照组、观察组,动态血糖监测时均施予常规护理,观察组联合个体化护理,对比两组护理效果.结果:护理后对照组平均FPG[(9.80±4.41)mmol/L]、HbAlc[(9.57±3.40)%]水平均高于观察组[(7.90±2.46)mmol/L、(7.83±1.8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在CGM期间行以个体化护理可改善2型糖尿病人血糖指标,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1.
糖尿病患者良好的代谢控制能降低慢性并发症发生的危险性,但随着血糖达标,有可能出现低血糖。老年糖尿病患者因对低血糖耐受差,因此对于老年糖尿病患者在治疗中重点是避免低血糖,而非强化治疗控制血糖。动态血糖监测系统(CGMS)是一种新的血糖监测方法,它可通过监测皮下组织液反映血糖水平,持续监测受试者的血糠波动情况。本研究通过对102例老年糖尿病患者进行分析,探讨CGMS对老年糖尿病发现低血糖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健康教育对提高2型糖尿病患者足部自护能力的效果。方法将120例具有糖尿病足高危因素的2型糖尿病患者纳入研究,随机分为给予强化健康教育的观察组和常规干预的对照组,观察糖尿病基础知识、足部自护能力以及下肢血管和神经功能。结果观察组患者与对照组相比,糖尿病基础知识(87.4±11.3 vs 75.4±9.6)及足部自护能力(79.4±10.4 vs 67.3±8.5)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内膜中层厚度(0.11±0.01 vs 0.17±0.02 mm)、收缩期血管峰值血流速度(37.7±7.4 vs 46.20±7.01 cm/s)、运动潜伏期(3.1±0.6 vs 4.8±0.7 ms)均低于对照组,弹性程度(0.23±0.03 vs 0.17±0.01)、运动神经传导速度(51.3±8.9 vs 42.7±7.7 m/s)、感觉神经传导速度(53.2±6.9 vs 44.8±5.9 m/s)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糖尿病基础知识及足部自护能力与内膜中层厚度、收缩期血管峰值血流速度、运动潜伏期呈负相关,与弹性程度、运动神经传导速度、感觉神经传导速度呈正相关。结论健康教育能够通过提高糖尿病基础知识及足部自护能力来改善下肢血管、神经功能,具有积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运用动态血糖监测系统个体化评估新诊断早发性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波动。方法:选取2020年6月至2021年6月于本院就诊的新诊断早发性2型糖尿病患者100例为观察组,同期选取100例健康志愿者为对照组。比较两组研究对象临床特征指标,通过动态血糖监测系统(CGMS)显示日内平均血糖波动幅度(MAGE)、平均血糖水平及日间血糖平均绝对差(MODD)。结果:对照组血压、体脂参数、血脂及血糖谱均在正常范围。观察组患者的收缩压、舒张压、总胆固醇、糖化血红蛋白、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及甘油三酯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MBG、标准差、MAGE及MODD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出现波动次数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糖波动幅度(MAGE、MODD)可以反映出2型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水平控制具体情况,为患者的治疗工作开展提供相应的依据。 相似文献
14.
王明伟 《中国医疗器械信息》2022,(10):150-152
目的:对胰岛素泵联合动态血糖监测治疗2型糖尿病的临床效果展开分析和探讨。方法:随机选取天津市南开区中医医院内分泌科2019年1月~2020年12月收治的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98例,将全部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9例;对照组采用胰岛素泵联合指尖血糖监测治疗,观察组采用胰岛素泵联合动态血糖监测治疗,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结果:经治疗,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高达97.96%,明显优于对照组的77.55%(P<0.05);观察组的空腹血糖为(5.64±0.75)mmol/L,低于对照组的(8.74±1.56)mmol/L(P<0.05);观察组的空腹胰岛素为(136.17±25.16)pmol/L,高于对照组的(118.26±21.45)pmol/L(P<0.05);观察组的空腹C肽释放指标为(4.15±1.37)ng/mL,高于对照组的(1.97±0.46)ng/mL(P<0.05)。结论:胰岛素泵联合动态血糖监测治疗2型糖尿病的效果显著,能有效改善2型糖尿病患者的病情状况,并延缓病情的发展。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分析动态血糖监测在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降糖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从2019年5月~2020年5月于海军青岛特勤疗养中心收治的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中,选取86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43例)和对照组(43例),分别采取动态血糖监测、常规指尖血糖监测,对比、观察两组患者血糖达标率、低血糖发生情况、高血糖、低...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究胰岛素泵联合持续动态血糖监测系统在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中的应用效果,为选择合理治疗方案提供参考.方法 选择2017年2月至2019年2月本院诊治的初发2型糖尿病患者73例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分组法将其分为对照组35例和试验组38例.对照组采用胰岛素泵联合指尖自我血糖监测,试验组采用胰岛素泵联合持续动态血糖监...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究实时动态血糖监测系统对糖尿病患者实施胰岛素强化治疗过程中达到的监测效果。方法:从2019年8月~2020年8月本院收治的2型糖尿病患者中选择100例作为研究对象,均分成使用回顾动态血糖监测系统的对照组和使用实时动态血糖监测系统的实验组,每组50例。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成效。结果:在治疗后两组患者的2hBG、HbALc、FBC指标均有所降低,且实验组患者的指标降低程度大于对照组。实验组患者的血糖达标时间优于对照组、血糖漂移度低于对照组、低血糖事件检出率高于对照组的检出率、平均持续时间低于对照组、无症状低血糖检出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动态血糖监测系统对2型糖尿病患者胰岛素泵强化治疗中血糖波动监测有着十分重要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8.
19.
目的 探讨适合2型糖尿病(DM)患者的健康教育形式。方法 对收集到的150例患者随机分3组进行教育,A组集体教育67例,B组小组形式45例,C组单人形式38例,完成教育后比较3种健康教育形式的教育结果。结果 单个形式优于集体和小组形式。结论 对2型DM患者开展单个形式的健康教育效果好。 相似文献
20.
目的 观察健康管理对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达标的影响。方法 以2020年11月至2021年6月启东市某医院诊治的2型糖尿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遵照知情同意原则并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均分为常规干预组和健康管理组,健康管理组在常规干预基础上强化生活行为和饮食营养干预6个月,检测2组患者血糖水平评估血糖达标情况,并且比较2组患者脂代谢指标及生活质量状况。结果 本研究共纳入2型糖尿病患者中常规干预组有效病例180例,健康管理组有效病例182例,2组2型糖尿患者的性别、学历分布、平均年龄、病程和BMI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干预后2组2型糖尿病患者的FBG、2h PG显著降低(均P<0.05),健康管理组干预前后差值大于常规干预组(P<0.01)。健康管理组血糖达标率36.26%(66/182)与常规干预组32.42%(59/18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C、TG显著降低(均P<0.01),健康管理组干预前后差值大于常规干预组(均P<0.01),且健康管理组干预前后差值显著高于常规干预组的差值(均P<0.01)。健康管理组SF-36量表...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