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通过对重庆市某区一起家庭聚集性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简称新冠肺炎)疫情的调查,分析该病传播链、传播方式等,以冀为相关部门制定防控策略、指导公众做好个人防护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应用现场流行病学方法调查确诊病例及其密切接触者、一般接触者,对采集的鼻咽拭子标本采用实时荧光PT-PCR技术进行新型冠状病毒核酸检测。结果该起家庭聚集性新冠肺炎疫情的传染源为有湖北武汉旅居史的病例A,病例B为二代病例,CT显示右肺感染,血常规:白细胞5.30×10~9/L,淋巴细胞3.93×10~9/L。病例C是病例B同居男友,为三代病例,CT显示双肺感染,血常规:白细胞4.02×10~9/L,淋巴细胞1.49×10~9/L。结论新冠肺炎通过接触和飞沫传播,易在家庭内播散,要采取积极果断防控措施,防治疫情扩散。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贵州省部分地区产妇分娩住院期间血常规白细胞值的临床意义。方法调查分析贵州省部分地区1 000例住院分娩产妇(观察组)及同期500例健康未孕妇女(对照组)基础资料,对比两组女性血常规白细胞检测结果,观察产前、产后白细胞变化及临床意义。结果 1观察组孕妇临产前,372例血常规白细胞数≥10×10~9/L,628例在正常范围,白细胞升高率为37.2%;对照组白细胞计数升高10例,白细胞升高率为2.0%,两组白细胞升高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观察组中630例剖宫产,剖宫产后436例血常规白细胞数≥10×10~9/L,白细胞升高率达69.2%;自然分娩370例,白细胞数≥10×10~9/L为102例,白细胞升高率达27.6%;剖宫产后体温≥38℃171例,在发热同期有131例血常规白细胞数≥10×10~9/L,白细胞升高率达76.6%;产后血常规白细胞数≥14×10~9/L 143例,同期只有68例处于发热状态(体温≥38℃),发热率47.6%,产后发热与白细胞升高发生率呈正相关(r=2.357,P0.05)。结论白细胞数值在孕产妇妊娠临产前、分娩后等时间段均会发生不同变化,不同分娩方式分娩后白细胞数值也存在不同。对住院分娩产妇进行血常规白细胞检测和因素分析,区分生理性和病理性变化的不同,对指导产妇围产期优生优育具有重要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3.
1.基本情况1990年,我们在市第二人民医院对全市323名放射工作人员进行了血液常规检验。检验项目有:白、红细胞及血小板计数,血红蛋白测定,白细胞分类和淋巴细胞微核的检测。异常值的确定参照国家卫生管理法规(GWF 01—88)关于《放射工作人员健康管理规定》的标准:白细胞<4×10~9/L 或>1.1×10~(10)/L;红细胞<4×10~(12)/L 或>5.5×10~(12)/L(男),红细胞数<3.5×10~(12)/L 或高于5×10~(12)/L(女);血红蛋白<120g/L 或>160g/L(男),血红蛋白<110g/L 或>150g/L(女);血小板<100×10~9/L。白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清远地区急性呼吸道感染婴幼儿人冠状病毒HCoV-229E、HCoV-OC43、HCoV-HKU1和HCoV-NL63的感染情况和流行特征。方法收集0~6周岁急性呼吸道感染患儿鼻咽拭子标本,采用多重荧光PCR方法分别检测标本中的人冠状病毒HCoV-229E、HCoV-OC43、HCoV-HKU1和HCoV-NL63。结果共采集鼻咽拭子标本318份,检出人冠状病毒阳性数为36份,总阳性率为11.32%,人冠状病毒HCoV-229E、HCoV-OC43、HCoV-HKU1和HCoV-NL63阳性率分别为2.83%、2.52%、1.89%和4.09%。男性组人冠状病毒阳性率为9.74%,女性组人冠状病毒阳性率为13.82%,不同性别4种人冠状病毒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0~5周岁年龄组均有检出人冠状病毒,但6周岁年龄组没有检出人冠状病毒。结论清远市地区急性呼吸道感染婴幼儿患者中存在感染人冠状病毒HCoV-229E、HCoV-OC43、HCoV-HKU1和HCoV-NL63的情况。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和研究医院放射工作人员在长期接触低剂量电离辐射工作环境中外周血象及淋巴细胞微核情况,并探讨其与性别、工龄的关系。方法 2013年1—12月对308名医院放射工作人员和211名非接触放射线健康人员进行外周血白细胞、血红蛋白、血小板检测,常规培养法检测淋巴细胞微核,计量资料进行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医院放射工作人员的平均白细胞数为(6.29±1.27)×10~9/L、平均血红蛋白含量为(151±15)g/L、平均血小板数为(232±54)×10~9/L与对照组[(6.44±1.45)×10~9/L、(149±14)g/L、(225±42)×10~9/L]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淋巴细胞的平均微核率为(2.06±1.76)‰则显著高于对照组的(1.02±0.9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女性放射工作人员的平均血小板计数为(240±50)×109/L,高于男性的(228±42)×10~9/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工龄之间外周血象及淋巴细胞微核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医院放射工作人员在日常工作中接触到的长期低剂量电离辐射能引起自身遗传物质一定损伤,但不足以引起外周血象的异常,有效的防护措施是关键。  相似文献   

6.
2006年6月7~9日,宁波市江北区洪塘中学发生暴发疫情,根据流行病学调查、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测,确定是一起由溶血型A组β型引起的猩红热暴发疫情,现报告如下:首发病例许××,女,32岁,洪塘中学教师。于6月7日凌晨1时出现发热、咽痛,次日体温37·8℃,WBC 12·3×109/L,中性粒细胞8  相似文献   

7.
目的报告丽水市一例新布尼亚病毒(SFTSV)感染引起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病例,为SFTSV感染防制提供依据。方法对该患者进行个案调查、病毒实验室检测,对患者居住和工作环境进行现场流行病学调查、媒介生物监测,对当地接触者进行血清学筛查,分析致病原因。结果患者临床表现为发热、乏力、腹泻、意识障碍和多器官功能损害;血常规显示外周血小板减少(最低5×109/L),超敏C反应蛋白升高(最高75 mg/L),红细胞降低(最低1.07×1012/L),白细胞降低(最低1.80×109/L);血液样本检测SFTSV核酸阳性;经抗病毒、抗感染对症治疗后,抢救无效死亡。患者有野外作业史和蜱虫叮咬史,但活动地区的蜱检测SFTSV核酸阴性。采集患者家属及周边居民的血液标本32份,检测SFTSV抗体,发现血清学阳性1例,病例搜索未发现其他病例。结论该患者确诊为丽水市首例新布尼亚病毒感染引起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传染来源高度怀疑为当地蜱虫。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口腔癌患者外周血免疫变化与临床结局之间的关系。方法收集郴州市某三甲医院40例口腔癌患者病例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分析治疗期间的外周免疫及肿瘤标志物变化及与临床结局的关系。结果在住院期间白细胞、中性粒细胞和单核细胞绝对数随治疗后逐步下降(从第1周到第11周的变化分别是(6.20±1.70)×10~9/L到(3.50±0.80)×10~9/L,(4.30±1.50)×10~9/L到(1.70±0.08)×10~9/L,(0.43±0.18)×10~9/L到11周(0.26±0.05)×10~9/L(均P<0.05)。中性粒细胞的百分比也出现明显下降(从第1周到第11周的变化是65.2%±9.2%到11周的49.2%±4.9%)(P<0.05)。但是淋巴细胞绝对数在下降到第5周后不再下降,并保持一定的水平。死亡的口腔癌患者淋巴细胞/中性粒细胞和淋巴细胞/单核细胞比值随病程延长的要明显低于治疗好转出院者(P<0.05)。相关性分析发现淋巴细胞/中性粒细胞与癌胚抗原(CEA)之间存在负相关(r=-0.28,P<0.05)。结论口腔癌患者外周血中淋巴细胞与中性粒细胞和单核细胞比值明显下降可能提示预后不良。  相似文献   

9.
张雪  赖植发  陈润莉  何珊茹  吴缃琦  余强 《现代预防医学》2012,39(10):2534-2535,2538
目的了解深圳地区急性呼吸道感染婴幼儿人冠状病毒NL63(HCoV-NL63)和人冠状病毒HKU1(HCoV-HKU1)的感染情况及其感染所致疾病的临床特征和流行规律。方法收集2010年10月~2011年6月因急性呼吸道感染(ARTI)而就诊于深圳市福田区妇幼保健院的0~6周岁患儿的咽拭子标本共179份,同时采集来院体检的0~6周岁健康婴幼儿的咽拭子86份作为健康对照组标本;根据文献资料合成引物及探针,采用荧光PCR方法分别检测标本中HCoV-NL63和HCoV-HKU1特异性基因。结果 179份患儿标本共检出共检测到4份HCoV-NL63阳性,阳性率为2.22%(4/179),1份HCoV-HKU1阳性,阳性率为0.56%(1/179)。健康对照组标本未检测出两种病毒。结论深圳地区急性呼吸道疾病婴幼儿患者中存在感染HCoV-NL63和HCoV-HKU1的情况。冬春季可能存在一个HCoV-NL63感染的高发期。  相似文献   

10.
目的对山西口岸首例输入性类志贺邻单胞菌感染性腹泻病例进行调查分析,为口岸腹泻病例的实验室检测和防控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来自泰国曼谷航班1名腹泻患者开展流行病学调查,采集腹泻患者血液和粪便标本进行检测。结果患者发病前有泰国旅行史,有蚊虫叮咬史,出现腹痛、腹泻、虚汗等临床表现,实验室血常规检验白细胞明显偏高(23.78×109/L),中性粒细胞百分比明显偏高(88.2%),淋巴细胞百分比降低(5.6%),肝肾功能正常,血涂片镜下未见疟原虫;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诺如病毒核酸、轮状病毒核酸、星状病毒核酸、肠道腺病毒核酸、肠道病毒核酸和札如病毒核酸均为阴性;通过细菌培养鉴定为类志贺邻单胞菌阳性。结论该病例是由类志贺邻单胞菌感染所致,是山西口岸首例输入性类志贺邻单胞菌感染腹泻病例,本病例的调查研究为国际旅行者感染性腹泻的实验室检测和疫情防控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1.
1病历摘要 例1,刘某,女,55岁,因化脓性阑尾炎于2009年4月12日人院。实验室检查白细胞数16.8×10^9/L,中性粒细胞0.90,淋巴细胞0.11,给予青霉素1280万。/d,丁胺卡那霉素0.6g/d分别静滴,连用5日,发生全身瘙痒、皮疹,白细胞数3.0×10^9/L。中性粒细胞0.78,淋巴细胞0.22,即停药。24h复查,白细胞数5.6×10^9/L,中性粒细胞0.66,淋巴细胞0.34,48h后自细胞数6.9×10^9/L,中性粒细胞0.76,淋巴细胞0.24,以后连续查多次均正常。  相似文献   

12.
伤寒病人血液白细胞减少,中性粒细胞减少,嗜酸性粒细胞减少或消失,对诊断伤寒与病情评估有一定的参考价值。我们选择1993年~1998年血培养阳性资料完整的伤寒病人80例(除10岁以下儿童),对血常规检查结果进行分析、评价,其临床价值与传统教材描写变化较大。 1 伤寒病人白细胞减少不明显 文献报道多数伤寒病人白细胞减少,一般在4.0×10~9/L以下。我们选择临床表现符合伤寒,并且血培养报告伤寒杆菌生长的80例病人,在发病10d内(即伤寒病程的初期或极期前阶段)检测末梢血白细胞,住院期间复查血常规1次以上。在检测的80例伤寒病人中白细胞总数在4.0×10~9/L以下者有30例,占37.5%,最低者为3.2×10~9/L,平均为6.92±2.5×10~9/L。在正常值4.0×10~9/L~10.0×10~9/L范围内,有48例,占60.0%,表明伤寒患者白细胞计数仅少数表现减少,绝大部分在正常值范围。白细胞减少已不再是伤寒的突出特征之一,其参考价值有一定局限,另有2例伤寒发病初期白细胞计数>10.0×10~9/L。  相似文献   

13.
目的了解靖西市1起人感染猪链球菌病疫情特点,为今后人感染猪链球菌病防治提供依据。方法按照卫生部人感染猪链球菌病诊疗方案,逐一对患者个案调查,询问登记,采集患者血液或脑脊液送实验室检测,所有患者及时隔离治疗。结果 2016年5月30日至6月26日靖西市报告人感染猪链球菌病6例,发病率为0.89/10万,其中死亡1例,病死率为1/6,其余患者均治愈出院。病例分布于龙邦、同德、化峒、新甲、果乐5个乡镇。发病年龄为40~71岁,均为男性农民。6例患者血液或脑脊液标本均检出猪链球菌2型。结论根据流行病学调查、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测结果,确定为1起人感染猪链球菌病疫情。  相似文献   

14.
目的 分析陆丰市首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简称新冠肺炎)病例流行病学特征,为制定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防控策略提供依据。方法 对病例开展现场流行病学调查,采集相关标本送上级实验室检测,并运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进行分析。 结果 该病例为湖北省武汉市务工返乡人员,1月20日出现咽部不适,1月22日出现发热、咳嗽,实验室及辅助检查为:1月24日在陆丰市人民医院进行血常规检测提示白细胞、淋巴细胞计数减少,胸部CT提示有双肺多发小片状、结节状高密度影;1月25日上午汕尾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筛查,咽拭子及痰液检测均为新型冠状病毒核酸阳性;1月25日晚广东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复核,咽拭子检测为新型冠状病毒核酸阳性;1月26日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病毒测序,与已知的新型冠状病毒高度同源。 结论 该病例为陆丰市首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病例,感染地为湖北省武汉市的可能性大。做好病例的隔离治疗、医务人员的个人防护、控制院内感染和病例密切接触者的集中隔离医学观察是防范疫情扩散的主要措施。  相似文献   

15.
目的建立一种快速、灵敏、高效的人冠状病毒HKU1(HCoV-HKU1)和NL63(HCoV-NL63)双重实时荧光RTPCR检测方法。方法根据GENBANK数据库中HCoV-HKU1和HCoV-NL63的基因序列,利用BIOEDIT5.0软件进行序列比对分析,选择基因组的保守序列,并借助引物设计生物信息学软件,设计筛选出一套针对HCoV-HKU1和HCoV-NL63双重实时荧光PCR扩增的引物。从特异性、最低检测限、重复性等方面进行评估,建立了HCoV-HKU1和HCoV-NL63双重实时荧光PCR检测方法。结果分别以HCoV-HKU1和HCoV-NL63质粒为模板,HCoV-HKU1和HCoV-NL63双重实时荧光PCR方法的最低检测量分别为4.96×102 copies/ml和4.96×102 copies/ml。该方法针对其他病原微生物及人类基因组无反应信号,特异性好。4个梯度稀释质粒样本的4次重复检测Ct值变异系数均5%,重复性好。结论 HCoV-HKU1和HCoV-NL63双重实时荧光RT-PCR方法准确性好、灵敏度高、稳定性好,在临床鉴别诊断和口岸冠状病毒的监测中具有很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云南省内首起输入性人感染H7N9禽流感聚集性病例的流行病学调查结果,总结人感染H7N9禽流感病例的流行病学特征,为今后防控人感染H7N9禽流感病例及流行病学调查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描述、分析云南省首起输入性人感染H7N9禽流感聚集性病例流行病学调查过程、密切接触人员采样检测结果及外环境监测采样结果,总结人感染H7N9禽流感病例的流行病学特征。结果云南省首起人感染H7N9禽流感疫情中的确诊病例为输入性病例,病例乙是病例甲的密切接触者,2例病例为母女关系,病例乙较病例甲晚6 d发病,具有禽类共同暴露史,属于家庭聚集性病例,2例病例均已死亡。医学观察期间44名密切接触者中1人出现流感样症状,经实验室检测,流感病毒通A、通B均为阴性,其余密接人员皆无异常。结论此次疫情为云南省首起输入性人感染H7N9禽流感疫情,初步判定为共同暴露聚集性疫情,传播途径可能为禽-环境-人或禽-人,不排除人传人可能,整个处置过程为今后类似事件处置提供了宝贵的参考。  相似文献   

17.
目的建立一种快速、灵敏、高效的人冠状病毒HKU1(HCoV-HKU1)LAMP扩增检测方法。方法应用生物信息学软件设计5套LAMP扩增引物,以合成的HCoV-HKU1质粒为模板,通过实时浊度法进行最佳引物组的筛选,并分析该方法的特异性和灵敏度。结果 HCoV-HKU1 LAMP扩增方法针对其他病原微生物及人类基因组无反应信号。该方法可以检测到1拷贝/μl的HCoV-HKU1质粒。结论 HCoV-HKU1 LAMP扩增方法特异性好、灵敏度高,在临床鉴别诊断和口岸冠状病毒的检测中具有很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8.
目的通过分析应急处置1起腹痛、腹泻、恶心和呕吐为主要症状的学校聚集性疫情和流行病学特征,为预防学校食物中毒事件的发生提供参考依据并积累疫情处置经验。方法根据《四川省食物中毒流行病学调查技术指南》对2015-05-13/14汶川县某乡镇小学学生疑似食物中毒进行现场流行病学调查和实验室检测。结果共发病48名,学生罹患率为10. 0%。发病者均为学校食堂就餐者,住校生罹患率高于通读生,未在学校就餐者未发病,对留样食品和大便样进行了变形杆菌、蜡样芽孢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副溶血性弧菌检测,在晚餐米饭中检出蜡样芽孢杆菌(2. 2×10~4CFU/g),在早餐包子花卷检出蜡样芽孢杆菌(7. 1×10~2CFU/g)。无新发病例、危重病例、无死亡病例,未发现二代病例。结论这是1起发生在学校的食物中毒事件,其中食堂食品被蜡样芽胞杆菌污染。  相似文献   

19.
患者女,30岁,因尿频尿急一天就诊.体检:血压14.6/10.6kPa.实验室检查:血常规:Hb110g/L,RBC4.0×10~(12)/,WBC8.0×10~9/L,N 0.8×10~9/L,L 0.2×10~9/L,尿常规:WBC( )诊为泌尿道感染给予口服氟哌酸0.3g,每日3次,共服6天,总量为5.4g.服药后症状好转,尿常规正常.2周后病人觉头昏而就诊,体检无异常发现.血常规:Hb115g/L,RBC14.0×10~(12)/L,WBC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防控期间发热门诊留观重症患者的临床特点,提高发热门诊重症患者的诊治水平。方法采用回顾性病例分析方法,采集2020年2-3月在解放军总医院第一医学中心发热门诊重症区收治的8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间隔24 h采集咽拭子标本行2次新型冠状病毒核酸检测。同时行甲、乙型流感病毒核酸联合测定,肺部计算机断层扫描(CT)检查。比较不同血白细胞计数组别患者的临床数据差异。结果所有患者新型冠状病毒核酸检测结果均为阴性,2例患者甲流病毒核酸检测为阳性。1例患者乙流病毒核酸检测为阳性。年龄65岁患者有60例(75.00%),存在两种以上的基础性内科疾病患者47例(58.75%),肺部CT提示存在病变的患者70例(87.50%),出现急性肾损伤的患者30例(37.50%),与白细胞计数10×10~9/L组的患者比较,白细胞计数≥10×10~9/L组的患者糖尿病比例升高(P=0.024),两组患者筛查留观时间、体温、氧合指数、急性肾损伤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医院发热门诊的重症患者年龄大、基础疾病多、肺部普遍存在病变、留观筛查期间容易出现急性肾损伤,核酸检测是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筛查最重要的鉴别诊断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