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巨噬细胞浸润与高血压及肾损伤有密切关系,本实验观察使用脂质体氯膦酸二钠(CL)去除巨噬细胞对血管紧张素Ⅱ(AngⅡ)诱导的高血压肾脏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24只雄性C57BL/6小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正常+CL组(CL 0.1 ml/10g体重,每周2次尾静脉注射)、AngⅡ组[1.4 mg/(kg·d),通过植入式胶囊渗透压泵连续灌注14d]、AngⅡ+CL组。结果:与正常组比,AngⅡ明显增加小鼠收缩压,蛋白尿,肾结构损伤和巨噬细胞浸润以及炎症细胞因子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1β(IL-1β)的表达;在AngⅡ高血压小鼠,CL显著降低肾脏巨噬细胞浸润,改善肾脏的结构和功能损伤以及炎症因子的表达,并轻度降低血压。AngⅡ还诱导肾脏纤维化,增加纤维化因子TGF-β1,纤维连接蛋白及NADPH氧化酶gp91phox和p22phox的表达,CL治疗有效地抑制AngⅡ诱导肾脏纤维化以及上述细胞因子的表达。结论:巨噬细胞浸润在AngⅡ高血压引起的肾损伤中起重要作用,其机制可能与增加巨噬细胞在肾脏组织释放炎症细胞因子及氧化应激反应,去除巨噬细胞对其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脂联素在高血压致炎症和心肌纤维化中的作用。方法选取纯合脂联素敲除鼠12只(APN-/-)和野生型小鼠(WT)12只,采用微量泵持续灌注血管紧张素Ⅱ(AngⅡ)[1500 ng/(kg·min),7天]建立高血压模型,对照组给予乙酸溶液微量泵灌注,连续灌注7天,实验随机分成4组,每组6只:野生型小鼠对照组(WT),野生型小鼠+血管紧张素Ⅱ组(WT+AngⅡ),APN-/-对照组(APN-/-),APN-/-+血管紧张素Ⅱ组(APN-/-+AngⅡ),采用小鼠无创血压计测定小鼠尾动脉血压,运用ELISA法检测血清中s ICAM-1、s VCAM-1、v WF的含量,心肌组织Masson染色观察心脏纤维化,α-SMA免疫组化法观察肌成纤维细胞的形成,HE染色观察炎症细胞浸润,Western blot法测定TGF-β、TNF-α蛋白表达。结果与WT组相比,WT+AngⅡ组第二天血压开始升高,连续监测7天,血压均明显升高(P0.05),造模成功。与WT+AngⅡ组相比,APN-/-+AngⅡ组血压显著升高(P0.05),炎症细胞浸润明显增多(P0.05),s ICAM-1、s VCAM-1、v WF含量明显增加,TGF-β、TNF-α表达显著上调,α-SMA+肌成纤维细胞数量增多(P0.05)。结论在高血压致心脏纤维化过程中,脂联素可能有保护血管内皮损伤,抑制炎症反应,进而抑制心脏纤维化。  相似文献   

3.
<正>高血压是一种以动脉血压持续升高为特征的进行性"心血管综合征"[1],常伴有多种其他危险因素、靶器官损害或临床疾患。其发病机制十分复杂。目前大量研究表明,以免疫细胞浸润为标志的血管炎症反应在高血压的发生发展机制中发挥了重要作用。高血压被认为是一种慢性低级别炎症反应(chronic low grade inflammation)[2],且常常伴随机体免疫功能异常。目前认为固有免疫和适应性免疫均参与了高血压发生发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细胞间粘附因子-1(Intercellular Adhesion Molecular-1,ICAM-1)在高血压致炎症与心脏纤维化中的作用。方法将12只野生小鼠和12只ICAM-1敲除小鼠随机分成四组:野生对照组,野生血管紧张素Ⅱ灌泵组,ICAM-1敲除对照组,ICAM-1敲除血管紧张素Ⅱ灌泵组,给予血管紧张素Ⅱ(1500ng/kg*min,7d)及乙酸溶液(对照组)微量泵灌注,在灌注后第7天通过小鼠尾动脉套法测定各组血压,超声心动图检查以观察小鼠心脏结构和功能改变,马松染色、天狼星红染色观察心脏纤维化,免疫组化α-SMA染色观察肌成纤维细胞的形成,HE染色和免疫组化Mac-2、IL-1β、TGF-β染色观察炎症细胞浸润及炎症因子分泌。结果血管紧张素Ⅱ灌注第7天,灌泵组较对照组血压升高,说明造模成功。ICAM-1敲除灌泵组较野生灌泵组炎症细胞浸润增多(p<0.05n=6),尤其是Mac-2+巨噬细胞(p<0.05n=6),炎症因子TGF-β、IL-1β分泌增多(p<0.05n=6),α-SMA+肌成纤维细胞增多(p<0.05n=6)。结论在高血压致心脏纤维化过程中,ICAM-1敲除后,加重以Mac-2+巨噬细胞为主的炎症细胞浸润、增加炎症因子(TGF-β、IL-1β)分泌,导致心脏组织中α-SMA+的肌成纤维细胞形成,最终加重心脏纤维化。  相似文献   

5.
目的:通过构建Ang Ⅱ诱导的小鼠高血压模型,研究自然杀伤T细胞(NKT)的作用。方法:在CD1d基因敲除小鼠及野生对照小鼠中,采用缓释泵持续灌注血管紧张素Ⅱ(Ang Ⅱ)490ng·kg~(-1)·min~(-1),14 d建立小鼠高血压模型,尾动脉无创性血压测量方法监测小鼠血压的变化;HE染色观察小鼠主动脉壁厚度的变化;Masson染色观察主动脉血管纤维化的程度;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血管组织中IL-6及TNF-α的表达;流式分析检测血管壁巨噬细胞的浸润。结果:与对照组相比,Ang Ⅱ灌注14 d明显升高小鼠的收缩压、血管壁的厚度及纤维化程度、血管组织的炎症因子IL-1β及TNF-αmRNA的表达及血管组织中巨噬细胞的浸润;重要的是,CD1d基因的敲除进一步加重以上变化。结论:自然杀伤T细胞通过减轻巨噬细胞的浸润拮抗了血管紧张素Ⅱ灌注引起的血压升高。  相似文献   

6.
肥胖诱导的炎症与胰岛素抵抗相关,形态学上以巨噬细胞向脂肪组织浸润为特征.近年来的研究显示,包括B细胞、T细胞在内的多种免疫细胞在肥胖发展过程中,参与调节脂肪组织的炎症.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血清和糖皮质激素诱导的蛋白激酶-1(SGK1)在血管紧张素Ⅱ(AngiotensionⅡ,AngⅡ)所诱导高血压性心脏纤维化中的表达及作用。方法:40只雄性C57BL/6小鼠随机分为0.9%氯化钠组和AngⅡ组,每组20只。采用植入式胶囊渗透压泵对小鼠分别灌注0.9%氯化钠和AngⅡ,于第7天时采用鼠尾套法检测小鼠尾动脉血压处死并取其心脏进行组织切片,行HE染色观察心脏组织炎症细胞浸润、Masson染色观察胶原沉积、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巨噬细胞(Mac-2)及炎症细胞因子[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白介素1β(IL-1β)、精氨酸酶1(Arg1)]和促纤维化的因子[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的表达;Real-time PCR检测SGK1 mRNA表达;Westernblot检测SGK1蛋白水平的表达和活化。结果:与0.9%氯化钠组相比,AngⅡ组灌注7 d时血压显著升高(P<0.01);巨噬细胞Mac2浸润增加、胶原沉积增多、促炎因子(iNOS、IL-1β、Arg1)及促纤维化因子(TGF-β、α-SMA)的表达水平均显著升高(均为P<0.05);Real-time PCR结果显示AngⅡ灌注明显上调SGK1 mRNA表达(P<0.05);Western blot结果显示AngⅡ灌注增加SGK1磷酸化水平(P<0.05)。结论:在高血压性心脏纤维化疾病进程中,炎症反应增加并且SGK1表达明显上调及活性增强,提示SGK1可能是高血压导致心脏纤维化的关键信号分子,并且SGK1可能通过调节炎症反应促进心脏纤维化的进展。  相似文献   

8.
炎症反应在肥胖相关性高血压的病理生理学机制中发挥重要作用。(1)脂肪组织是炎症反应的重要器官,其分泌各种脂肪细胞因子作为促炎症介质,后者对肥胖相关性高血压的发生具有促进或抑制作用。巨噬细胞和淋巴细胞在脂肪组织的浸润和激活促进了炎症反应的发生。(2)脂肪组织局部或全身循环中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RAAS)的激活,促进血压升高。(3)炎症反应引起胰岛素介导的血管收缩和舒张功能平衡失调,导致微血管功能障碍。  相似文献   

9.
免疫细胞介导的炎症反应参与了动脉粥样硬化发生、发展的多个环节。如淋巴细胞、单核细胞的粘附、聚集和内膜下浸润;巨噬细胞、淋巴细胞的激活,释放炎症细胞因子,趋化因子;以及泡沫细胞的形成等。高同型半胱氨酸(homocysteine,Hcy)血症是心血管疾病发病的一个独立危险因子,我们  相似文献   

10.
趋化因子是机体内一群诱导免疫细胞游走到炎症部位的小分子细胞因子。近年来,趋化因子在病毒性肝炎发病机制中的作用越来越受到重视。大量研究表明,趋化因子在急慢性病毒性肝炎肝损伤中表达上调,并在大量免疫细胞浸润中发挥重要作用。本文将重点介绍趋化因子与病毒性肝炎、肝纤维化、肝硬化和肝细胞癌发生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1.
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后,病毒在人体内复制导致细胞损伤,从而激活体内免疫细胞释放炎症因子,进一步加重肝损伤。肝脏炎症损伤涉及多种免疫细胞,其分泌的炎症因子在细胞和体液免疫反应、抗病毒活性、病毒清除、细胞凋亡和纤维化形成等过程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HBV感染后,多种免疫细胞和炎症因子相互作用,形成复杂的免疫反应网络,从而促进肝炎的发生发展。炎症因子是HBV感染后引起炎症和肝损伤的主要原因,本文将对HBV感染后相关炎症因子在HBV发展和肝损伤中作用机制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以期为乙型肝炎的防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肥胖和支气管哮喘(简称哮喘)之间的相关性日益受到关注,大量研究证明两者之间存在关联,但是其机制尚不明确.肥胖导致机体产生的慢性低度炎症,可能是解释肥胖和哮喘关联性的因素之一.研究证明,脂肪组织中浸润的免疫细胞和炎症细胞,释放细胞因子,诱发炎症反应,损害肺、肝、心脏等其他终末器官,并引发慢性疾病如哮喘、脂肪肝、冠心病等.其中,巨噬细胞是比较重要的免疫细胞.通过巨噬细胞介导的炎症反应解释肥胖与哮喘之间的关系不容忽视.本文就巨噬细胞及其亚型特点作一综述,并阐述其与肥胖和哮喘的关联.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NOD样受体热蛋白结构域3(Nlrp3)炎症小体在高血压导致心脏纤维化重构中的作用与影响。方法:18只雄性C57BL/6J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n=8)灌注0.9%氯化钠溶液,和血管紧张素(Ang II)组(n=10)灌注Ang II,采用鼠尾套管法测量小鼠血压。于灌注第7天后处死小鼠,收取心脏组织进行切片,采用免疫组织化学、H-E与Masson染色观测心脏炎症浸润与纤维化重构、使用q PCR检测炎症因子和nlrp3炎症小体表达与活化。结果:与对照组小鼠相比较,Ang II组小鼠在灌注后血压从第1天起持续升高,并持续到第7天。炎症因子白介素(IL)-1β、IL-6、肿瘤坏死因子(TNF)-α以及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 NOS)表达增加,巨噬细胞浸润增加,炎症小体表达增多,心脏中的间质胶原沉积增加,肌成纤维细胞标志α-SMA表达增加;与对照组相比,体外使用Ang II刺激巨噬细胞后,IL-1β表达升高,炎症小体nlrp3表达增加,给与P2X7受体(可以激活炎症小体nlrp3)抑制剂PPADS后,IL-1β与nlrp3转录水平表达降低。结论:高血压可能通过促进巨噬细胞内炎症小体nlrp3的表达,引起IL-1β的释放增多,促进心脏组织中巨噬细胞浸润,导致心脏组织损伤和纤维化加重。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丹参酮(Tan)ⅡA对大鼠脑动脉瘤(CA)形成的作用。方法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CA组)和治疗组(CA+TanⅡA组)。CA组采用手术和高盐饮食诱导CA模型;CA+TanⅡA组采用手术和高盐饮食诱导CA后,腹腔注射0.9%NaCl溶液1 ml的TanⅡA(25 mg/kg)。检测TanⅡA对血压的影响;观察CA大小和形态改变及巨噬细胞浸润;q-PCR检测单核细胞趋化蛋白(MCP)-1、基质金属蛋白酶(MMP)-2、MMP-9和核因子(NF)-κB mRNA的表达;Western印迹检测NF-κB蛋白的表达。结果TanⅡA对大鼠术后血压没有明显影响;形态学观察表明,TanⅡA治疗对大鼠CA的生长有抑制作用。CA+TanⅡA组动脉瘤大小明显低于CA组(P<0.05);与CA组相比,TanⅡA处理使血管壁增厚(P<0.05);CA+TanⅡA组巨噬细胞浸润明显少于CA组(P<0.05)。CA+TanⅡA组MCP-1,MMP-2和MMP-9 mRNA表达水平明显低于CA组(P<0.05)。CA+TanⅡA组NF-κB 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明显低于CA组(P<0.05)。结论TanⅡA在CA形成过程中,通过抑制NF-κB信号和巨噬细胞浸润减少炎症反应,抑制CA形成。  相似文献   

15.
心房颤动是最常见的快速性心律失常,炎症反应可通过影响心房结构重构和电重构参与心房颤动的诱发与维持。银屑病是一种慢性炎症性疾病,可通过免疫介导全身炎症反应增加心血管疾病发生风险。部分临床研究发现银屑病和心房颤动的发病风险具有相关性,与各类免疫细胞浸润和细胞因子表达增加有关,引起心房电-机械活动异常、内分泌代谢失调、机体内环境紊乱,从而诱发心房颤动的发生。  相似文献   

16.
功能性消化不良(FD)的病因和发病机制尚不明了,近年研究表明免疫反应在食物过敏、炎症相关和感染后FD的发病中起介导作用,十二指肠黏膜嗜酸细胞增多和激活、胃和十二指肠局部炎症免疫细胞浸润、外周免疫反应与胃排空延迟、近端胃感觉功能下降、内脏高敏感和FD症状相关。从阻断免疫反应的角度探讨难治性或特殊类型FD的治疗具有一定的前景。  相似文献   

17.
赵丽 《高血压杂志》2005,13(9):533-536
高血压使小动脉的功能、结构均遭破坏,使得管腔狭窄,外周阻力进一步增加。血压升高过程中一系列分子、细胞共同参与了对血管壁的损伤。通过观察发现小动脉上有大量表皮黏附因子及其受体的表达、炎性细胞的浸润、细胞因子与化学因子的释放、氧化应激及免疫因子相关信号转录途径的激活,这都有力的证明与高血压相关的血管病变属于炎症反应过程,慢性炎症在高血压及其并发症的病生机制中发挥重要作用。Ang Ⅱ作为重要的炎症介质,通过促使反应性氧族(ROS)的产生而介导炎症反应。  相似文献   

18.
目的:巨噬细胞在炎症、纤维化、肿瘤发生中的作用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在我国,乙肝病毒感染是导致慢性乙型肝炎、肝硬化和肝癌的首要病因,因此探寻单核巨噬细胞这一类炎症浸润细胞在慢性乙型肝炎各阶段中的作用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巨噬细胞是固有免疫细胞的代表,可通过模式识别受体与乙肝病毒相互作用,分泌不同的细胞因子调节组织的炎症反应,且巨噬细胞在适应性免疫中亦发挥重要作用,巨噬细胞可调节T细胞功能,影响抗乙型肝炎病毒的免疫应答。  相似文献   

19.
Rho激酶抑制剂及其在神经系统疾病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Rho激酶(ROCK)是Rho的主要作用底物,包括ROCKⅠ和ROCKⅡ两种异构体,属于丝/苏氨酸蛋白激酶。ROCK的主要生物学作用是使肌球蛋白轻链磷酸酶失活,从而导致血管痉挛。此外,ROCK还可促进炎性因子分泌、参与炎性因子损害过程、促进细胞凋亡,在多种病理过程(如外伤、炎症、缺血、肿瘤、变性)中起重要作用。ROCK抑制剂通过扩张血管、改善循环、神经保护、抑制白细胞浸润和吞噬而减轻炎症损伤,促进神经再生和神经生长、抑制淀粉样肽β42分泌、阻断神经痛的形成和维持,对缺血性卒中、脑和脊髓外伤、炎症和脱髓鞘疾病、Alzheimer病和神经痛等起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20.
血管紧张素-(1-7)对大鼠血压和血管平滑肌细胞增殖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血管紧张素 (1 7) [Ang (1 7) ]对大鼠血压和血管平滑肌细胞增殖的作用。方法 多导生理记录仪检测血管紧张素Ⅱ (AngⅡ )和Ang (1 7)所致的大鼠血压变化 ,免疫细胞化学染色和Westernblot方法检测血管平滑肌细胞 (VSMC)增殖细胞核抗原 (PCNA)蛋白表达。结果  10 - 7mol kgAngⅡ快速静脉注射射致大鼠收缩期血压(SBP)和舒张期血压 (DBP)明显升高 (P <0 .0 1) ;而同等浓度的Ang (1 7)引起大鼠SBP明显下降 (P <0 .0 1) ,DBP有下降趋势 ,但与用药前相比差异无显著性意义。免疫细胞化学染色显示PCNA主要在VSMC核内分布 ,AngⅡ刺激VSMC后PCNA蛋白表达明显增高 (P <0 .0 5 ) ,Ang (1 7)刺激后PCNA蛋白表达明显减少 (P <0 .0 1)。结论 Ang (1 7)具有舒张血管和抑制VSMC增殖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