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为了解广州市白云区小龙虾相关横纹肌溶解综合征病例的临床及流行病学特征,探讨发病相关因素,为预防小龙虾横纹肌溶解综合征提供依据.方法 通过食源性疾病监测报告系统发现小龙虾相关横纹肌溶解综合征病例,对病例开展现场流行病学调查,分析其临床特征与流行病学特征.结果 2020年共发生25例小龙虾相关横纹肌溶解综合征,小龙虾...  相似文献   

2.
目的 了解2016年长江沿岸小龙虾相关横纹肌溶解综合征的流行病学特征.方法 运用现场流行病学方法,对2016年安徽、江苏、湖北等长江沿岸的省份的横纹肌溶解综合征病例811例进行调查,分析其流行病学特征.结果 长江沿岸城市的病例临床特征均以肌肉酸痛、乏力、消化系统疼痛为主要临床症状,肌酸激酶(CK)值以5倍升高为主(84...  相似文献   

3.
正今年7月份以来,南京发生多起因食用小龙虾导致的横纹肌溶解综合征的事件。17日,南京市疾控中心发布小龙虾消费风险提示。南京市疾控中心营养与食品卫生科专家介绍,2010年南京曾报告过23例因食用小龙虾导致的横纹肌溶解综合征病例,最终确定病例属于国际上时有报道的哈夫病(HaffDisease),症状明确,病因不明。相关病人经及时治疗,预后均良好。  相似文献   

4.
食用小龙虾致横纹肌溶解综合征事件的流行病学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食用小龙虾与横纹肌溶解综合征的关系.方法 通过病例追踪和病例监测等方法,收集医疗机构诊断的食用龙虾致横纹肌溶解综合征疑似病例,并开展流行病学调查.结果 确诊食用小龙虾致横纹肌溶解综合征病例23人,病例呈散在分布,潜伏期为2.5~13 h,平均6h,女性与男性罹患率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3.03,P>0.05).结论 病例食用食物的种类、潜伏期、临床表现及流行特点与报道的Haff病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5.
《健康大视野》2010,(18):11-11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和南京市食品安全委员会办公室于2010年9月7日联合召开新闻发布会,公布南京出现的23人例疑似小龙虾致病病例是与食用小龙虾相关的极少数个体出现的一过性横纹肌溶解综合征。经综合分析,这些病例均属于哈夫(Haff)病。  相似文献   

6.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和南京市食品安全委员会办公室联合召开的新闻发布会透露,南京出现的23例疑似小龙虾致病病例是与食用小龙虾相关的极少数个体出现的一过性横纹肌溶解综合征。经综合分析,这些病例均属于哈夫(Haff)病。  相似文献   

7.
南京2例新发横纹肌溶解综合征病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12年8月南京先后有两名病例在食用淡水小龙虾数小时后,因肌肉胀痛、胸闷、气喘等不适入院,临床表现为横纹肌溶解综合征,实验室检查均发现肌酸激酶、肌酸激酶同工酶异常升高,根据患者的临床特点、实验室检查结果及小龙虾饮食史,排除其他可疑因素,临床诊断为哈夫病。  相似文献   

8.
2015年5月盐城发现1例患者食用小龙虾后出现腹痛、干呕等症状,实验室检查发现肌酸激酶,肌红蛋白异常升高,病人随后出现感染性休克、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急性肾功能衰竭等,病情危重。根据患者临床特点、实验室检查及小龙虾食用史,排除其他可疑因素,临床诊断为小龙虾横纹肌溶解综合征。  相似文献   

9.
目的回顾性汇总分析2016年江苏省哨点医院食源性疾病病例监测系统和暴发监测系统相关病例信息,以了解系统早期识别预警疑似食源性疾病暴发事件的能力与存在的不足,为当地食源性疾病综合防控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收集2016年江苏省食源性疾病暴发监测报告系统与哨点医院食源性疾病病例监测系统相关监测数据,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进行分析。结果 2016年共收集监测病例信息26 848份,监测系统暴露信息总体完整率为44.47%;回顾性汇总分析哨点医院监测系统病例信息,发现疑似食源性疾病暴发事件数为259起,2016年食源性疾病暴发监测报告系统共报告食源性疾病暴发事件数为143起,比对分析发现,两系统一致报告的事件数为20起;一致性事件中哨点医院监测系统报告时间比食源性疾病暴发事件发生时间滞后,中位滞后时间为6.50 d。结论江苏省哨点医院食源性疾病病例监测系统具有较强识别疑似食源性疾病暴发事件能力,但是系统病例信息总体完整率较低,系统上报时间具有一定滞后性,疑似食源性疾病暴发事件存在漏报现象。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2012年-2015年南宁市食源性疾病监测结果,提出针对性的防控措施。方法收集2012年-2015年19家哨点医院食源性疾病病例、疑似食源性异常病例/异常健康事件和食源性疾病暴发事件数据,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分析。结果 2012年-2015年通过食源性疾病报告系统共报告4 432例疑似病例,主要集中在7月-11月,1岁~5岁年龄组发病人数最多;可疑进食场所以家庭为主;在明确的可疑食品中以果蔬类为主,其次为米面制品;致病微生物总检出率为10.21%,诺如病毒居首。2012年-2015年报告的40起食源性疾病暴发事件微生物因素所占比例最大,其次为有毒植物。结论夏秋季为南宁市食源性疾病高发季节,1岁~5岁儿童是监测的主要人群,沙门菌、诺如病毒是目前南宁市食源性疾病致病的主要微生物因素。需加强监测力度和宣传教育,积极开展防控。  相似文献   

11.
自2010年7月下旬起,南京等地突然出现大量横纹肌溶解症病例,将矛头都指向了人们爱吃的小龙虾,国家疾控中心确认肌溶解与食用小龙虾有关,属哈夫病。  相似文献   

12.
目的了解南京市江宁区哨点医院食源性疾病监测结果,分析食源性疾病流行特征,为食源性疾病的防控提供依据。方法收集2016―2018年在6家哨点医院就诊的食源性疾病病例信息进行流行病学分析。结果 2016―2018年6家哨点医院共监测食源性疾病病例631例,病例中25~34岁年龄组人数最多,占35.50%。发病高峰期为7―9月。631例病例中共采集标本302份,检出阳性病原体59份,总检出率为19.54%,其中副溶血弧菌检出率最高,占13.25%。监测的可疑暴露食品以水产动物及其制品为主,占29.16%。可疑进食场所以家庭为主,占25.04%。结论南京市江宁区食源性疾病高发期为第3季度,以副溶血弧菌感染为主,应继续加强食源性疾病的主动监测工作,积极开展有效的防控措施。  相似文献   

13.
目的 分析鹤壁市2016-2020年食源性疾病的流行特征,为预防和控制鹤壁市食源性疾病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收集2016-2020年食源性疾病病例监测系统中鹤壁市医疗机构报告的食源性疾病病例资料,进行描述流行病学分析.结果 2016-2020年鹤壁市共计报告食源性疾病病例11 707例,其中淇滨区(4 033例,34.4...  相似文献   

14.
<正>毒蕈又称毒蘑菇,由于毒蕈与食用蕈在外表上不易区分,所以毒蕈中毒事件时有发生。毒蕈中毒的临床表现多样,但以横纹肌溶解综合征为主要表现的病例报告不多。我们回顾性收集了我院以横纹肌溶解为主要表现的急性毒蕈中毒病例9例,分析报道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2000—2010年我科共收治以横纹肌溶解为主要表现的急性毒蕈中毒9例。其中男5例,女4例,年龄12~75岁,平均(35.3±16.8)岁。其中2个群体  相似文献   

15.
2008年无锡市市售食品食源性致病菌监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食源性疾病是当今世界广泛存在的卫生问题。2008年中国食源性疾病监测资料表明,由微生物引起的食源性疾病暴发和患者最多。无锡市2008年食源性疾病监测数据显示,该市185例食源性疾病病例中有182例由细菌引起,占98.38%。为掌握无锡市主要食源性致病菌污染情况,有效预防食源性疾病,对2008年市售生肉、水产品、熟肉制品、冰激凌、生食蔬菜、中式凉拌菜及沙拉、速冻米面制品、生奶等8大类食品开展了食源性致病菌监测,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究中国单位食堂食源性疾病事件的暴发趋势。方法对国家食源性疾病监测系统报告的2011-2016年中国单位食堂食源性疾病暴发事件所涉及的发病人数,按照不同原因食品、致病因素和发生环节分类汇总,并进行发病、死亡趋势分析。结果 2011-2016年中国单位食堂食源性疾病暴发事件1084起,共发病16 228例,死亡18例。2014-2016年,病例数逐年增加。蔬菜类是主要的原因食品,因蔬菜类食品致病例数均占各年份发病人数的首位;因菌类引发病例数上升趋势明显,致死病例每年均有发生,均占各年份死亡数的第一位,共致死14例,占死亡总数的77.78%,病死率为2.01%;2013-2016年,因副溶血性弧菌污染引发病例数增加趋势明显。发生环节主要以生产加工不当为主,占病例总数50.47%。结论单位食堂食源性疾病发病、致死人数随年份变化在不同原因食品、致病因素等方面分布不同。  相似文献   

17.
目的 分析2016-2020年吉林省食源性疾病的流行病学特征,为防控食源性疾病提出有针对性的措施和建议.方法 对2016-2020年"食源性疾病监测报告系统"中吉林省的病例进行描述性分析.结果 2016-2020年吉林省哨点医院共报告食源性疾病病例59 263例,其中18 772例患者的标本做病原学检测,1 387例患...  相似文献   

18.
目的 通过对长沙市2013年3所食源性疾病哨点医院主动监测结果分析,了解食源性疾病的分布现状和发生规律,为预防或降低食源性疾病的发生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确定食源性疾病主动监测的病例定义,对在哨点医院就诊的食源性疾病患者进行登记,收集病人基本信息,并采集粪便样本,进行病原学检测。结果 481例食源性疾病患者中,0-1岁年龄组最多(35.14%),其次为18-60岁年龄组(18.29%),5-18岁年龄组病例数最少(4.99%)。2013年8月份报告病例数最多118例,占病例总数的24.53%。从食源性疾病患者中共检出菌株66株,其中沙门氏菌46株,副溶血性弧菌3株,志贺氏菌5株,致泻性大肠菌12株。食源性致病菌检出情况在不同性别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是志贺氏菌的检出率在年龄分组之间有统计学差。结论 长沙市食源性疾病以0-1岁儿童为主,高发期为8月份,致病菌以沙门氏菌为主。  相似文献   

19.
安徽省2005年食源性疾病流行病学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索食源性疾病流行特征,为制定食源性疾病防制策略提供依据。方法对2005年安徽省报告的肠道传染病疫情和食物中毒网络报告资料进行相关食源性疾病发病率与分布特征分析。结果食源性传染病年发病率为67.5/10万,感染性腹泻占报告病例的54.13%,发病有明显的季节性,5~10月为发病流行季节,6~7月达最高峰;病人以农民为主,5岁以下儿童为主,男性多于女性。食物中毒年发病率为0.384/10万,病死率5.22%,其中主要为农药及化学物食物中毒造成病死。结论降低食源性传染病危害,必须重视感染性腹泻的防治,进一步加强化学性食物中毒防制工作,加快食源性疾病监测网络报告体系建设。  相似文献   

20.
目的 了解2013—2019年济南市成人食源性腹泻病例的流行病学特征,为济南市食源性疾病防控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采用SPSS 21.0软件,对济南市食源性疾病监测哨点医院报告的1513例成人腹泻病例病原体检测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成人食源性腹泻疾病致病原检出率为46.07%;细菌感染检出率为30.60%,以大肠埃希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