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探讨Helsinki CT评分和Stockholm CT评分对中、重型颅脑损伤(TBI)预后的预测能力。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7年9月至2018年9月收治的51例中、重型TBI的临床资料。选取入院后72 h内或术前最差的头颅CT影像进行Stockholm和Helsinki评分。伤后3个月按GOS评分评估预后,使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确定两个CT评分的预测预后的能力。结果 伤后3个月,GOS评分5分13例,4分12例,3分5例,2分1例,1分20例;预后良好25例,预后不良26例;病死率为39.2%(20/51)。预后不良组Helsinki CT评分和Stockholm CT评分较预后良好组均明显增高(P<0.05)。根据ROC曲线分析结果,Helsinki CT评分曲线下面积(AUC)为0.922(95%置信区间0.848~0.996;P<0.001),以Helsinki CT评分=7.5分判断预后不良的敏感性为73.1%,特异性为100.0%;Stockholm CT评分AUC为0.905(95%置信区间0.826~0.985;P<0.001),Stockholm CT评分=1.75分判断预后不良的敏感性为84.6%,特异性为84.0%。结论 Helsinki CT和Stockholm CT评分都能很好地预测中、重型TBI的近期预后,两种评分系统的预测性能相当。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Helsinki CT评分系统对颅脑损伤(TBI)远期预后的预测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234例TBI的临床资料,包括Helsinki CT评分;伤后6个月采用GOS评分评估预后;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检验预后影响因素;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评估Helsinki CT评分系统对TBI远期预后的效能。结果 234例中,死亡36例,植物生存28例,重残30例,中残73例,恢复良好67例。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运动评分、瞳孔反射和Helsinki CT评分是TBI远期预后的独立影响因素。Helsinki CT评分对远期病死率和不良预后的预测能力较好[曲线下面积(AUC)死亡=0.82,AUC不良预后=0.77);当Helsinki CT评分为4.5分时,预测病死率的特异性、敏感性和准确性分别为71.7%,80.5%和73.1%;当Helsinki CT评分为6.5分时,预测不良预后的特异性、敏感性和准确性分别为89.0%,53.9%和75.6%。结论 Helsinki CT评分是TBI远期预后的独立预测因子,当Helsinki CT评分为4.5分时,对远期死亡率的预测能力最强;当CT评分为6.5分时,对远期不良预后率的预测能力最强。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Marshall CT分级和Rotterdam CT评分对急性中、重型颅脑损伤(TBI)早期病死率的预测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2015年手术治疗的169例急性中、重型TBI的临床资料,伤后24 h内入院并行CT检查,计算Marshall CT分级和Rotterdam CT评分。以伤后14 d观察周期,判断早期死亡。结果 149例中,早期死亡20例,早期病死率为13.4%。与存活病人相比,早期死亡病人入院时GCS评分、运动评分更低(P0.05),瞳孔变化发生率明显增高(P0.05),Marshall和Rotterdam评分更高(P0.05)。随着Marshall分级或Rotterdam评分增高,病死率也随之明显升高(P0.05)。Marshall分级和Rotterdam评分对TBI早期病死率的预测都具有很好的辨别能力,但是Rotterdam评分[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AUC)=0.852;95%CI:0.764~0.941]优于Marshall分级[AUC=0.800;95%CI:0.719~0.881]。结论 Marshall CT分级和Rotterdam CT评分都可以很好地预测急性中、重型TBI的早期病死率;由于Rotterdam CT评分包含蛛网膜下腔出血等,或许更适用于弥漫性轴索损伤。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经颅多普勒、鹿特丹(Rotterdam) CT评分联合颅内压检测在重症颅脑损伤(TBI)患者预后判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80例重症TBI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术后3个月格拉斯哥预后量表评分(GOS)将患者分为预后良好组和预后不良组,分析Rotterdam CT评分与术后3个月病死率与预后不良率的关系,并比较术后1、3、7 d时搏动指数(PI)和颅内压(ICP)变化情况,利用Spearman相关性及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分析Rotterdam CT评分、PI、ICP与预后的相关性及预后判断中的价值。结果 80例患者中有32例(40.0%)预后良好,48例(60.0%)预后不良;预后良好组患者入院后1、3、7 d时PI、ICP均低于预后不良组(均P <0.05); Rotterdam CT评分4~6分之间患者术后3个月病死率与预后不良率之间比较有统计学差异(均P <0.05); GOS评分与PI、ICP、Rotterdam CT评分均呈负相关(r=-0.682、-0.658、-0.309,P <0.01); PI、ICP、Rotterdam CT评...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S100蛋白(S100 protein,S100)水平联合Rotterdam计算机X线断层扫描(Computed tomography,CT)评分、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lasgow coma scale,GCS)在创伤性颅脑损伤(Traumatic brain injury,TBI)病情和预后不良评估中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106例TBI患者的临床资料,比较不同病情TBI患者血清S100水平、Rotterdam-CT评分,分析血清S100水平与Rotterdam-CT评分、GCS评分的相关性; 根据患者预后情况分为预后良好组和预后不良组,比较2组性别、年龄、血清S100水平、Rotterdam-CT评分、GCS评分等临床资料,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TBI患者预后不良的相关因素; 分析S100蛋白水平、GCS评分、Rotterdam-CT评分及三者联合应用对TBI患者预后不良的预测价值。结果 轻度组、中度组、重度组血清S100水平、Rotterdam-CT评分逐渐增高(P<0.01),TBI患者血清S100水平与GCS评分(r=0.396,P=0.001)、Rotterdam-CT评分(r=0.289,P=0.002)均呈正相关; 2组血氧饱和度、GCS评分、呼吸频率、Rotterdam-CT评分、S100蛋白水平、入院时昏迷占比等指标有明显差异(P<0.05或P<0.01); 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呼吸频率、血氧饱和度、入院时昏迷占比、GCS评分、Rotterdam-CT评分、S100蛋白水平均为TBI患者预后不良的相关危险因素; 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eceiver operator characteristic curve,ROC)显示S100蛋白水平、GCS评分、Rotterdam-CT评分对TBI患者预后不良均有一定的预测价值,三项指标联合应用曲线下面积(Area of the under curve,AUC)值大于各单项指标预测。结论 S100蛋白水平、GCS评分、Rotterdam-CT评分是TBI患者预后不良的相关危险因素,S100蛋白水平联合GCS评分、Rotterdam-CT评分在TBI患者预后不良评估中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6.
目的比较婴幼儿神经创伤评分(TINS)、Marshall CT分级、Rotterdam CT评分和Helsinki CT评分对婴幼儿(≤3岁)颅脑创伤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选择2012年1月至2017年12月诊治的婴幼儿颅脑创伤患者共37例,创伤后6个月采用Glasgow预后分级(GOS)评价预后,TINS评分、Marshall CT分级、Rotterdam CT评分和Helsinki CT评分预测预后,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并计算曲线下面积,并比较4种评分系统对婴幼儿颅脑创伤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结果创伤后6个月恢复良好(GOS分级5级)者19例(51.35%)、轻残(GOS分级4级)11例(29.73%)、重残(GOS分级3级)6例(16.22%)、死亡(GOS分级1级)1例(2.70%)。ROC曲线显示,创伤后6个月TINS评分、Marshall CT分级、Rotterdam CT评分和Helsinki CT评分预测预后不良(GOS评分1~3分)的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774(95%CI:0.539~1.000,P=0.026)、0.807(95%CI:0.668~0.946,P=0.012)、0.748(95%CI:0.535~0.960,TINS评分、Marshall CT分级、Rotterdam CT评分和Helsinki CT分级系统对婴幼儿颅脑创伤远期预后均有较好的预测价值,尤以Marshall CT分级对创伤后6个月预后的预测更具优势。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血浆外泌体miR-212、miR-132水平与颅脑损伤(TBI)严重程度和Rotterdam CT评分的关系。方法 前瞻性收集2019年3月~2020年10月收治的TBI共76例,另选择我院体检的健康成年人38例为对照。提取血浆外泌体并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miR-212、miR-132表达水平。结果 76例TBI中,轻型19例,中型35例,重型22例。TBI血浆外泌体miR-212、miR-132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与轻型TBI比较,中、重型TBI组血浆外泌体miR-132水平明显降低(P<0.05);与中型TBI比较,重型TBI血浆外泌体miR-212、miR-132水平明显降低(P<0.05)。血浆外泌体miR-212((r=0.396)、miR-132(r=0.716)水平与入院GCS评分呈明显正相关(P<0.001)。血浆外泌体miR-212水平(r=-0.375)和miR-132水平(r=-0.613)与入院Rotterdam CT评分呈明显负相关(P<0.05)。结论 TBI病人血浆外泌体miR-132、miR-212水平明显下降,并且随着TBI损伤程度加重和入院Rotterdam CT评分增加而明显降低。这提示血浆miR-132、miR-212可能是TBI潜在的生物标记物。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成人出血型脑底异常血管网症(MMD)短期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至2020年1月收治的122例出血型MMD的临床资料。根据出院时改良Rankin量表评分评估短期预后,0~2分为预后良好,≥3分为预后不良。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短期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结果 出院时,122例中,预后不良66例,预后良好56例。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入院GCS评分≤9分、脑积水、脑内出血、蛛网膜下腔出血及中线位移≥5 mm为出血性MMD短期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 对于出血型MMD,入院时GCS评分、脑积水、脑实质内出血、蛛网膜下腔出血及中线移位等是短期预后不良的评估指标。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颅脑损伤CT影像特点与颅内压及预后的关系。方法 2011年3月至2014年1月收治颅脑损伤68例,均行头部CT扫描和脑室型颅内压探头植入,依据CT影像特点进行Rotterdam CT评分。结果 Rotterdam CT评分2分2例,3分20例,4分10例,5分24例,6分12例。Rotterdam CT评分3、4、5、6分患者颅内压分别为(20.60±6.07)、(28.50±2.99)、(33.17±1.37)、(40.67±2.06)mmHg,两两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Rotterdam CT评分与颅内压的相关系数为0.886(P<0.05)。预后良好患者Rotterdam CT评分[(3.08±0.49)分]明显低于预后不良患者[(5.09±0.72)分;P<0.05]。Rotterdam CT评分与GOS评分的相关系数为-0.885(P<0.05)。结论 颅脑损伤患者Rotterdam CT评分与颅内压和预后具有良好的相关性,具有一定的评估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血小板-淋巴细胞比值(PLR)预测颅脑损伤(TBI)患者6个月预后的价值。 方法回顾性分析安徽省阜阳市第五人民医院神经外科自2017年1月至2021年2月收治的346例TBI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患者出院后6个月的扩展格拉斯哥预后(GOS-E)量表评分将患者分为预后不良组(GOS-E评分≤4分)和预后良好组(GOS-E评分5~8分)。通过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建立3个基于入院时临床资料的预测模型,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和曲线下面积(AUC)分析PLR对TBI患者6个月预后的预测价值。 结果346例TBI患者中,280例患者预后良好(预后良好组),66例患者预后不良(预后不良组)。单因素分析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高龄、入院时较低的GCS评分、高白细胞计数、低血小板计数和较低的PLR是TBI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结合PLR和标准变量的模型更有利于预测TBI患者6个月的预后(AUC=0.957,95%CI:0.931~0.976)。 结论入院时PLR水平具有较好预测TBI患者6个月预后不良的价值。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构建一种结合病人急诊入院时基线特征、CT影像指标和血生化指标的预测模型,以评估颅脑损伤(TBI)病人伤后30 d预后。方法 选择2013年4月至2020年8月收治的666例TBI,其中2013年4月至2018年4月收治的557例为训练组,2018年5月至2020年8月收治的109例为测试组。伤后30 d,使用GOSE评分进行预后评估,5~8分为预后良好,1~4分为预后不良。使用单因素logistic回归和LASSO回归分析筛选最终纳入模型的因素,并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构建预测模型。C指数、校准曲线和决策曲线分析评估模型的临床适用性,并用测试组进行验证。结果 发病30 d,训练组预后良好470例,预后不良87例;测试组预后良好87例,预后不良22例。单因素logictic回归和LASSO回归筛选出三类预测因素:基线特征(GCS评分、年龄、瞳孔反射),CT特征(中线移位、蛛网膜下腔出血、基底池状态),血生化指标(单核细胞计数、血红蛋白、血糖)。C指数、校准曲线和决策曲线分析显示多因素logistic回归构建的预测模型具有良好的临床应用价值。结论 我们构建了一个基于TBI...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LR)在颅脑损伤(TBI)预后评估中的作用。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5年3月~2019年1月收治的105例TBI的临床资料。伤后6个月,采用GOS评分评估预后,1~3分为预后不良,4~5分为预后良好。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检验预后不良危险因素,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NLR对TBI病人6个月预后的预判价值。结果 105例中,预后不良34例,发生率为32.38%。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入院时GCS评分≤8分、颅内压增高、瞳孔对光反射消失和NLR均是TBI病人伤后6个月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NLR的最佳临界值为4.12,此时灵敏度为85.7%,特异度为81.6%,当NLR≥4.12时,TBI病人预后不良的发生率高达93.6%。结论 入院时NLR水平可作为预测TBI伤后6个月预后不良的参考指标,可早期、迅速、准确判断病人预后,及时有效地采取干预措施,改善病人预后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血管造影阴性蛛网膜下腔出血(SAH)病人预后的影响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9年10月至2021年10月经3D-DSA确诊的50例血管造影阴性SAH的临床资料。出血90 d,采用改良Rankin评分(mRS)评估预后,其中1~2分为预后良好,3~6分为预后不良。结果 50例中,预后不良10例,预后良好40例。单因素分析发现,高血压病、糖尿病、饮酒史、Hunt-Hess分级分级、WFNS分级与病人预后相关(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高血压病是病人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OR=11.826;95% CI 1.240~112.801;P=0.032)。结论 多数血管造影阴性SAH病人的预后良好;合并高血压病的病人,预后不良风险增加,应密切随访。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急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早期脑脊液和血清炎性因子水平,及其对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 选取2020-05-2022-08郑州人民医院神经重症监护室收治的63例急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出院时患者的改良Rankin评分分为预后良好组(0~3分,n=35),预后不良组(4~6分,n=28)。比较所有SAH患者脑脊液和血清炎性因子水平的差异,及预后良好组与预后不良组之间的差异,同时比较脑脊液红细胞、白细胞,血清白细胞、CRP、PCT和炎性因子的相关性,评估炎性因子对于急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结果 与血清炎性因子相比,早期急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脑脊液IL-2、IL-4、IL-6、IL-8、IL-10、IL-1β水平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预后良好组相比,预后不良组脑脊液IL-2、IL-4、IL-6、IL-10、IL-1β水平表达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脑脊液白细胞水平和脑脊液IL-2、IL-6、IL-8、IL-10、IL-1β存在正相关。结论 脑脊液炎性因子更能反映急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后免疫炎症状态,可作为急性蛛网膜下腔...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外伤性颅内血肿术后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6年4月至2019年3月手术治疗的228例外伤性颅内血肿的临床资料。伤后6个月采用GOS评分评估预后,4~5分为预后良好,1~3分为预后不良。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检验预后不良危险因素;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分析影响因素的评估效能。结果 228例中,158例预后良好,70例预后不良。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示,术前GCS评分低、血肿量大、改良CT评分高、部分活化凝血活酶时间(APTT)延长是预后不良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ROC曲线分析显示,术前GCS评分、血肿量、改良CT评分、APTT评估预后不良的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790、0.824、0.826、0.617,四个指标联合评估预后不良的AUC为0.954。结论 术前GCS评分、血肿量、改良CT评分、APTT对外伤性颅内血肿术后预后不良有一定的评估价值,联合评估效果更好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脑小血管病(cerebral small vessel disease,CSVD)总负荷评分与急性缺血性卒中(acute ischemic stroke,AIS)患者静脉溶栓后1年预后的关系。 方法 前瞻性连续纳入2017年1月-2018年12月于深圳市人民医院神经内科住院并接受rt-PA静脉溶 栓治疗的AIS患者,根据MRI评估CSVD负荷并计算CSVD总负荷评分。使用mRS量表评估患者发病1年的 神经功能预后,利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确定CSVD的总负荷与1年的神经功能预后之间的关系,利 用ROC曲线分析CSVD总负荷评分对不良预后的预测价值及最佳界值。 结果 最终入组135例静脉溶栓的AIS患者,平均年龄为61.56±12.64岁,CVSD总负荷评分0分者17例 (12.59%),1分者44例(32.59%),2分者38例(28.15%),3分者30例(22.22%),4分者6例(4.44%)。 多因素分析发现溶栓前NIHSS评分(OR 1.615,95%CI 1.209~2.157,P =0.001)、CSVD总负荷评分(OR 1.570,95%CI 1.095~4.094,P =0.026)为AIS静脉溶栓患者1年功能预后的独立影响因素。CSVD总负 荷预测静脉溶栓后1年不良预后的ROC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the ROC curve,AUC)为0.735(95%CI 0.641~0.828),最佳界值为2.5分;溶栓前NIHSS评分的AUC为0.773(95%CI 0.684~0.862),最佳界 值为6.5分。 结论 CSVD总负荷评分及溶栓前NIHSS评分为AIS患者静脉溶栓治疗1年功能预后不良的可靠预测指 标,有助于临床评估静脉溶栓患者长期预后。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CT显示脑中线移位程度与自发性脑出血预后的关系。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至2018年1月收治的自发性脑出血的临床资料。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鉴别脑出血预后的独立预测因素;同时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判断脑中线移位值对于预测不良预后的最佳分界点。结果 发病3个月,预后良好(GOS评分4~5分)132例,预后不良(GOS评分1~3分)79例。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入院GCS评分低、血肿形态不规则、脑中线移位严重为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ROC曲线结果显示,脑中线移位≥3.65 mm预测不良预后的敏感性为0.835、特异性为0.758。结论 脑中线移位是脑出血预后的独立预测因素,移位大于3.65 mm时可能预后不良。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红细胞分布宽度(RDW)与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栓塞术后预后的相关性。方法选取我院神经科收治的80例中重度动脉瘤蛛网膜下腔出血栓塞术患者,搜集患者的年龄、性别,既往高血压、糖尿病患病情况等人口资料和红细胞、白细胞、纤维蛋白原、肌酐、RDW等实验室检查结果。对患者预后进行mRS评分,并根据评分结果分组,0~2分为预后良好组,共64例,3~6分为预后不良组,共16例,对比2组基数人口资料及实验室检查结果,分析RDW与患者疾病进展结局的相关性。结果预后不良组RDW明显高于预后良好组(P0.05),与预后良好组相比,预后不良组平均年龄、高血压患病、WBC、Fg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示,年龄、WBC、Fg、RDW与不良预后显著相关(P0.05)。结论 RDW关系到动脉瘤蛛网膜下腔出血栓塞术后患者的预后好坏,其升高的患者预后不良,可作为判断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栓塞术后患者预后的指标,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9.
<正>颅脑损伤(traumatic brain injury,TBI)是造成青壮年死亡及残疾的主要原因,尽管预防和治疗方面取得了进步,但其预后并没有明显改善。早期准确可靠的评分量表及预后评估模型不仅可以帮助总结临床结果、明确病情严重程度、对疾病进行分类,而且为TBI的管理、家属沟通和医疗资源分配提供客观指导。本文就近年来TBI评分量表及预后评估模型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1基于入院特征的TBI评分量表1.1 GCS评分GCS评分是目前应用最广泛的TBI评分量表,也是许多预后评估模型的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洛桑卒中量表(Acute Stroke R egistry and Analysis of Lausanne,ASTRAL)评分预测不同 性别、不同梗死部位、不同病情严重程度急性缺血性卒中(acute i schemi c stroke,AI S)患者3个月预后 的价值,并与PLAN(Preadmission Comorbidities,Level of Consciousness,Age,Neurologic Deficit,PLAN)评 分、血管事件总体健康风险(Totaled Health Risks in Vascular Events,THRIVE)评分对急性缺血性卒中 3个月预测价值进行比较。 方法 记录符合纳入标准的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的基线资料,按照性别、梗死部位、病情严重程度 进行分组,然后记录并分别使用ASTRAL评分、PLAN评分与THRIVE评分预测患者3个月预后。通过受 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the 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curve,AUC)进行Z 检验来比 较它们的预测价值。 结果 ①本研究共纳入513例AIS患者,男性309例、女性204例;梗死部位:前循环305例,后循环153 例,混合型55例;病情轻重程度:轻型卒中260例,非轻型卒中253例;②ASTRAL预测所有入组AIS患 者的AUC为0.845,预测男性组AUC为0.804,女性组AUC为0.878,两者比较Z 值为1.86(P >0.05);预 测前循环组AUC为0.843、后循环组AUC分别为0.857、混合组AUC为0.814,三者比较Z 值均<1.98(P >0.05);预测轻型卒中AUC为0.714、非轻型卒中AUC为0.855,两者比较Z 值为4.03,其值>1.98(P值 为0.000)。ASTRAL评分、PLAN评分、THRIVE评分预测所有入组AIS患者的AUC分别为0.845、0.783和 0.740,三者比较Z值均>1.98(P值分别为0.000、0.010和0.000)。 结论 ASTRAL评分可对AIS患者3个月预后进行预测,更适合非轻型AIS患者,预测价值高于PLAN评分、 THRIVE评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