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的 探讨手术中彩超辅助脑肿瘤切除的临床意义.方法 对术前影像学诊断为颅内肿瘤的29例患者术中采用脑皮层彩超探测肿瘤及其比邻关系,显现肿瘤位置、范围、瘤体内部结构,明确肿瘤毗邻血管关系结构,确定脑皮层切口入路;并术中实时监控瘤体切除范围,术后再次探测有无肿瘤残留. 结果 29例患者术中超声探测肿瘤显现率为100%,均根据彩超探测的肿瘤范围选择手术入路.脑膜瘤因血供丰富,并常与窦腔关系密切,术前探测血供情况及窦壁可能侵蚀情况,为血供断流和术中快速修补提供依据,并缩短手术时间.胶质瘤切除中,特别是功能区胶质瘤切除时,应多次探测手术切除范围与残留组织,最大限度地切除肿瘤. 结论 术前彩超可准确定位肿瘤组织,提示最佳的手术入路.术中彩超辅助脑肿瘤切除,可提高手术安全性,减少创伤性.  相似文献   

2.
我院于2004年10月在国内首次将螺旋水刀应用于开放性脑实质组织的切割手术中,全切除7例脑肿瘤,减少了术中出血,现将其术中配合情况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3.
基因治疗及其在恶性脑肿瘤中的应用陈志坚,张光霁,朱诚,顾建人八十年代以来,人们已经认识到恶性肿瘤与基因异常密切相关,它包括原癌基因及相关基因的激活与抗癌基因的丢失等方面。从根本上说,恶性肿瘤是一种细胞基因组本身的疾病(1)。正鉴于此,近几年来恶性肿瘤...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无创血红蛋白浓度监测在脑肿瘤切除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2020年6~8月前瞻性收集择期脑肿瘤切除术30例,Masimo Radical-7脉搏碳氧血氧仪持续监测无创血红蛋白浓度,行血气分析检测有创血红蛋白浓度。结果 无创血红蛋白浓度[(128.3±18.2)g/L]显著高于有创血红蛋白浓度[(103.0±18.7)g/L;P<0.01],两者差值为(25.3±14.4)g/L(95%置信区间21.7~28.8 g/L),两者相关系数r=0.694(P<0.01)。结论 无创血红蛋白浓度与有创血红蛋白浓度呈中等正相关,指导术中输血的价值有限,但对术中进行有创血红蛋白浓度检测的时机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超声介导对脑肿瘤切除手术的应用价值。方法将70例经CT/MRI诊断为颅内肿瘤的患者,按随机数表法分为实验组(35例)和对照组(35例),两组在显微外科手术基础上术前均结合头颅影像资料确定皮瓣和骨窗范围;实验组术前颞窗和枕窗常规超声探查,术中将探头置于硬脑膜或脑表面实时探查病灶,在手术进程中监测以指导术者对病灶的切除;对照组术者仅根据术前CT/MRI检查结果进行手术操作;术后观察记录两组病灶残余率并定期对患者进行随访,对两组术后Karnofsky功能状态评分进行评价。结果实验组术中肿瘤病灶定位准确率达100%,实验组术后肿瘤残余率2.86%,对照组肿瘤残余率14.28%,组间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两组患者术后KPS评分比较,也具有显著性差异,实验组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术中超声介导能准确对颅内肿瘤病灶进行定位,实现对病灶切除的实时监测,有助于指导术者准确彻底切除肿瘤。  相似文献   

6.
以氨基酸为示踪剂的正电子发射断层扫描(positiveelectrontomography,PET)在发现脑肿瘤、肿瘤的分级、辨别肿瘤范围、确定活检部位、鉴别诊断、治疗效果的评价和预后等方面有很高的临床价值,是PET在脑肿瘤应用中重要的发展方向。肿瘤细胞能通过异常增多的特异性载体系统快速摄取标记氨基酸,使肿瘤相对于正常脑组织能明显地凸现出来。另外,脑肿瘤的细胞密度、微血管密度、血脑屏障完整性和相关细胞因子的变化也可影响脑肿瘤的氨基酸PET显像。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吲哚菁绿荧光血管造影在脑肿瘤手术中的作用.方法 回顾性分析102例脑肿瘤病人的临床资料,其中低级别胶质瘤14例,高级别胶质瘤56例,脑膜瘤18例,转移瘤12例,血管网状细胞瘤2例.所有病人均行吲哚菁绿荧光血管造影,并在整合荧光造影的手术显微镜下切除肿瘤.结果 本组共实施吲哚菁绿荧光血管造影205次,均成功完成;单次造影所需时间约4 min,术中可实时辨认造影血管的动脉期、毛细血管期和静脉期.术后出现一过性皮疹1例,所有病人均未出现严重过敏现象.结论 在肿瘤切除前,吲哚菁绿荧光血管造影可实时动态观察瘤内和瘤周血管的血流情况;肿瘤切除后,可观察保留血管的情况.吲哚菁绿荧光血管造影是一种快速、简便和安全的造影方法.  相似文献   

8.
行开颅手术的脑肿瘤患者常伴有颅内高压,术中常静脉滴注甘露醇以降低颅内压.甘露醇具有强大的利尿作用,易导致术中血容量不足以及血浆电解质酸碱平衡紊乱,而且甘露醇有颅内高压反跳[1,2]、渗透性肾病[3]等副作用,因此学者们都在积极寻找新的降低颅内压的方法.  相似文献   

9.
磁共振波谱分析(Magnetic Resonance Spectroscopy,MRS)是目前唯一无损伤性检测活体器官和组织代谢、生化及化合物定量分析的技术,在形态成像的基础上,通过代谢成像提供被检测组织代谢物的化学信息.临床上以1H-MRS在脑部疾病中的应用研究最为广泛,技术也较为成熟.主要通过测定作为神经元内标物的N-乙酰天门冬氨酸(NAA)、胆碱(Cho),糖酵解终产物的乳酸(Lac)、肌酸(Cr)和谷氨酰胺(Glx)等的相对值,并计算NAA/Cr、NAA/Cho、Cho/Cr及Lac/Cr之间的比值,可以用来对脑胶质瘤进行分级、鉴别脑肿瘤的良恶性、手术疗效评价、监测肿瘤复发以及预后的判断.  相似文献   

10.
<正>血氧水平依赖功能磁共振成像(Blood oxygen level dependent functional MRI,BOLD-fMRI)作为神经影像学方法的主要优点是其不仅可以描绘出大脑的解剖结构,而且可以无创的方式描绘大脑的功能,具  相似文献   

11.
神经内镜最早在神经外科中的应用是用来治疗脑积水的,之后逐渐发展为治疗颅脑囊性病变犤1犦。随着神经内镜设备的不断发展和完善,以及临床经验的积累和神经内镜颅内解剖研究的深入,其应用范围越来越广。目前,神经内镜在部分颅内肿瘤的治疗中因其微创的特点,正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对于颅内肿瘤尤其是脑室内肿瘤或位于脑室壁周围的肿瘤,经过CT、MRI三维成像定位后,在CT或B超引导下,配合立体定向行神经内镜手术,可对其行活检、切除或置管内放疗。颅内肿瘤的内镜手术包括肿瘤活检和肿瘤切除两种,常需与立体定向技术相结合。内镜立体定…  相似文献   

12.
靶向毒素,亦称为免疫毒素或细胞毒素,是一种肿瘤细胞表面特异性抗原或受体相结合的细胞分子。如与EG-FR、IL-13受体等相结合的细胞分子,其毒素成份可杀死肿瘤细胞。目前研究的毒素多为以白喉毒素、假单胞杆菌外毒素等为母基合成的毒素。双重特异性靶向毒素能同时靶向肿瘤细胞和/或其新生血管上的两个过表达受体的毒素,如DTAT13靶向uPAR和IL-13受体,DTATEGF靶向EGFR和uPAR,其较单一靶向毒素具有更高的特异性和更强的毒性,同时免疫源性亦大为降低。寻找特异性的肿瘤细胞表面标志物、降低毒素的免疫源性及研究实体肿瘤毒素的投递方式是靶向毒素治疗脑肿瘤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3.
磁共振波谱在脑肿瘤中的临床研究现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磁共振波谱(magnetic resonance spectroscopy,MRS)是目前对人体惟一无创、用以研究组织代谢、生化改变及化合物分析的方法,目前在脑肿瘤的研究中以1H—MRS应用最为广泛。本文重点综述当前MRS在脑肿瘤中研究及其应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基于多模态神经影像的虚拟现实技术在中央区及其毗邻部位脑肿瘤术前计划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2月至2018年4月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神经外科收治的36例中央区及其毗邻部位脑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术前均行3.0T的MRI扫描,并利用Iplan软件将多模态影像配准融合并重建出三维虚拟现实模型,然后根据虚拟现实模型对肿瘤与功能区的关系及肿瘤周围的血管分布情况进行评估,最后与术中所见进行对比分析。36例肿瘤均采用显微外科手术,术后行影像学随访。结果36例患者均顺利完成虚拟现实模型的重建,利用虚拟现实模型对脑功能区、肿瘤与功能区之间关系及脑表面血管的分布进行初步辨认,灵敏度为94.4%(34/36)。36例患者中,18例胶质瘤全切除16例,次全切除2例;10例脑膜瘤全切除9例,次全切除1例;5例海绵状血管畸形、2例转移瘤及1例淋巴瘤均全切除。术后3例患者出现不同程度的一侧肢体活动障碍,其中2例3个月后恢复正常;1例术后出现短暂性语言障碍,1周后恢复正常。所有患者的随访时间为(20.2±5.4)个月(10~38个月),其中有3例患者在随访过程中肿瘤复发。结论利用虚拟现实技术有助于在术前对于肿瘤与功能区的关系及肿瘤附近血管的走行作出准确的评估,有助于完善术前计划,提高肿瘤的全切除率,从而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5.
IL-18是一种Th1细胞因子,它能高水平诱生IFN-,增强NK细胞活性,显著增强TH1型免疫反应,调节各种细胞因子的生成,具有明显的抗肿瘤功能。本文主要就IL-18的来源、生物学功能及抗脑肿瘤研究进展作一介绍。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小剂量荧光素钠(FLS)和560 nm荧光显微镜在切除颅内恶性肿瘤的中应用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6年9月至2018年2月手术治疗的51例颅内恶性肿瘤的临床资料。均在全麻诱导后静脉注射FLS(5 mg/kg),在 560 nm荧光显微镜下判断肿瘤边界指导完成肿瘤切除。结果 51例中,胶质母细胞瘤33例,间变性星形细胞瘤6例,转移瘤4例,间变性少突胶质细胞瘤3例,胶质肉瘤3例,髓母细胞瘤2例。术中荧光均显影,明显提高肿瘤边界的可视化。肿瘤全切除32例,次全切除13例,部分切除6例。51例无任何过敏反应或其他不良反应。术后随访5~16个月,中位随访时间为9.5个月。术后KPS评分提高16例,下降15例,与术前相同20例。结论 应用小剂量FLS联合560 nm荧光显微镜辅助切除颅内恶性肿瘤安全、有效,有助于辨别肿瘤边界,提高肿瘤切除程度。  相似文献   

17.
Notch基因最早是在研究果蝇胚胎发育时发现的,其突变可造成果蝇的残翅,并因此而得名notch(切迹)。随后研究发现,notch从无脊椎动物到脊椎动物多个物种中均有表达,其家族成员结构具有高度保守性,并与细胞发育、增殖、分化等密切相关。近年来大量研究表明,notch信号通路参与了部分肿瘤的发生和发展过程。本文就notch信号通路与脑肿瘤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Ommaya储液囊在脑肿瘤并发脑积水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回顾分析江苏大学附属武进医院神经外科2012年6月至2014年6月收治的4例颅内肿瘤并发脑积水患者,应用Ommaya储液囊治疗。结果 1例患者的症状完全缓解,2例好转,1例自动出院。结论 Ommaya储液囊在脑肿瘤并发脑积水中的临床应用效果良好,临床安全性可靠。  相似文献   

19.
脑肿瘤与癫痫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脑肿瘤与癫痫发作的关系密切。脑肿瘤的部位、性质与癫痫发生率及发作类型有明显联系。本文对脑肿瘤继发癫痫的临床特点 ,发生机制 ,病理表现和辅助检查等方面的最新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并详细阐述了脑膜瘤与癫痫 ,胶质瘤与癫痫的具体表现和特点。  相似文献   

20.
随着对干细胞不断深入的研究,人们加深了对肿瘤的发生及发展的认识.Reya等[1]于2001年提出了肿瘤干细胞(cancer stem cells,CSCs)学说,认为肿瘤组织中存在数量较少具有无限增殖、自我更新、多向分化潜能特性的CSCs,其对肿瘤的发生、发展、转移及复发都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