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Neuroform支架辅助栓塞颅内宽颈动脉瘤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十余年来,血管内支架已被成功地应用于颅内血管病的治疗中,并取得了可靠的效果。血管内支架在颅内动脉瘤特别是宽颈动脉瘤的治疗中,起着“栅栏”作用,可以防止弹簧圈突入载瘤动脉,使弹簧圈在瘤内达到致密填塞,从而改变瘤内血流动力学,促进血栓的形成,防止动脉瘤再出血。血管内支架的出现,为这类动脉瘤的治疗提供了新的思路,特别是Neuroform颅内专用支架的问世及其结合电解可脱卸弹簧圈(Guglielmi detechable coil,GDC)在临床的应用,给复杂动脉瘤特别是颅内宽颈动脉瘤的治疗带来了新的曙光。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颅内宽颈动脉瘤血管内治疗的方法。方法采用做导管辅助二维弹簧圈技术对1例男性55岁脯动静脉畸形(AVM)伴发基底动脉顶端宽颈动脉瘤病人行双侧股动脉入路,先将1条Prowler14微导管置于右侧大脑后动脉内以挡住瘤颈,随后将另1条Pmwler10做导管置于动脉瘤内。先置入1个三维GDC,使其良好成篮,随后送入4枚GDC,完全致密填塞动脉瘤,最后用NBCA闭塞了50%的AVM。结果造影显示载瘤动脉通畅,术后病人神经功能完好无损。结论微导管辅助三维弹簧圈技术栓塞对于治疗某些宽颈动脉瘤是可行的方法。  相似文献   

3.
目的总结Solitaire支架辅助栓塞颅内宽动脉瘤的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l月至2012年12月应用Solitaire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治疗的16例颅内宽颈动脉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应用弹簧圈微导管穿越支架网孔技术栓塞10例,支架平行释放技术栓塞6例。结果 16例患者支架均成功放置,无手术相关并发症;动脉瘤完全填塞8例,大部分填塞6例,部分填塞2例。16例病人术后随访3-15个月,复查DSA未见动脉瘤显影,动脉瘤颈部与弹簧圈之间没有造影剂充盈;未发生支架相关的并发症。结论 Solitaire支架辅助栓塞颅内宽颈动脉瘤安全、可靠,短期临床疗效较好。  相似文献   

4.
血管内治疗46例宽颈颅内动脉瘤   总被引:14,自引:4,他引:14  
目的 报告并评价46例宽颈动脉瘤的治疗方法及效果。方法 自1997年以来对于46例宽颈动脉瘤采取多种技术联合治疗。其中用3D电解微弹圈“筐篮”技术栓塞治疗27例,用球囊载瘤动脉再塑形联合GDC栓塞17例,用支架联合GDC栓塞2例。结果 使用筐蓝技术治疗的27例中完全闭塞者为22例,有5例不完全闭塞;17例球囊再塑型技术治疗的动脉瘤,11例完全栓塞;2例支架加微弹簧圈栓塞,1例完全栓塞,1例近全栓塞,其中1例术后出现了一过性的神经功能障碍。全部46例无永久性神经症状并发症,44例保持载瘤动脉通畅。结论 对于宽颈动脉瘤,采用多种技术联合栓塞,可取得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5.
目的总结Solitaire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颅内宽颈动脉瘤的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24例颅内宽颈动脉瘤病例资料,共27个动脉瘤,均应用Solitaire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技术进行治疗。结果支架一次性到位17个,通过调整后到位10个。完全致密栓塞20个,大部分栓塞5个,部分栓塞2个。1例基底夹层动脉瘤术后复发,其他病例术后恢复良好。术后无与支架相关的并发症。结论 Solitaire支架辅助栓塞宽颈动脉瘤的近期观察是安全有效的。  相似文献   

6.
努力提高颅内宽颈动脉瘤的血管内治疗水平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颅内动脉瘤是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疾病之一,文献报告成人动脉瘤的尸检阳性率达2.0%-7.6%。颅内动脉瘤破裂导致蛛网膜下腔出血,其死亡率和致残率都很高。近十年来,血管内介入治疗飞速发展,出现了以机械解脱弹簧圈(mechanical detachable  相似文献   

7.
目的评价使用Neuroform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治疗颅内宽颈动脉瘤术后的长期疗效。方法 8例Neuroform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颅内宽颈动脉瘤患者均在术后3年以上接受DSA下全颈脑血管造影检查。结果 8例患者均未发现支架内狭窄迹象,动脉瘤体完全无显影,1例未致密填塞患者有动脉瘤颈轻度复发迹象。结论 Neuroform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颅内宽颈动脉瘤术式有效、可行,长期效果良好,长期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  相似文献   

8.
颅内宽颈动脉瘤的血管内治疗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总结使用neuroform支架或球囊辅助瘤颈重塑技术与电解可脱弹簧圈结合治疗颅内宽颈动脉瘤的体会,探讨两种方法的适应症、存在问题、技术要点及临床应用前景。方法25例颅内宽颈动脉瘤中,19例采用neuroform支架置入结合电解可脱弹簧圈栓塞,6例采用球囊辅助瘤颈重塑技术结合电解可脱弹簧圈栓塞。结果以neuroform支架与电解可脱弹簧圈栓塞的动脉瘤中,10例完全闭塞,8例闭塞90%以上,1例闭塞90%以下。球囊辅助瘤颈重塑技术结合电解可脱弹簧圈栓塞的动脉瘤中,3例完全闭塞,3例闭塞90%以上。结论Neuroform支架或球囊辅助瘤颈重塑与电解可脱弹簧圈结合是治疗颅内宽颈动脉瘤的有效方法;两种方法各有优缺点,应根据宽颈动脉瘤的具体情况选择neuroform支架或球囊辅助进行栓塞。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solitaire支架辅助栓塞颅内宽颈动脉瘤的临床方法及治疗效果。方法回顾分析我院应用的soli-taire支架辅助栓塞15例颅内宽颈动脉瘤的临床资料。结果术中支架均顺利到位,放置位置满意,即刻血管造影致密栓塞12例,次全栓塞3例,支架释放位置满意。结论 solitaire支架辅助栓塞颅内宽颈动脉瘤具有操作简单,栓塞率高的特点,为宽颈动脉瘤的栓塞提供了一种新的方法。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血管内栓塞治疗颅内前交通宽颈动脉瘤的方法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行血管内辅助技术栓塞治疗的17例前交通宽颈动脉瘤的临床资料。结果支架辅助3D弹簧圈栓塞12例,球囊辅助3D弹簧圈5例,其中支架辅助7例100%栓塞,3例95%栓塞,2例90%栓塞;球囊辅助2例100%栓塞,1例95%栓塞,2例90%栓塞。随访3~12个月,无术后再出血病例。结论血管内辅助介入栓塞技术是治疗前交通动脉宽颈动脉瘤的一种相对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1.
血管内介入治疗颅内动脉瘤(附59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总结颅内动脉瘤血管内栓塞治疗的经验。方法对59例不同部位和类型颅内动脉瘤分别行可脱性微弹簧圈栓塞、Neuroform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及载瘤动脉可脱性球囊闭塞治疗。结果动脉瘤腔完全致密栓塞48例,非致密栓塞8例,动脉瘤颈部有残留3例。55例破裂动脉瘤中死亡1例,患者系术前Hunt-Hess分级Ⅴ级,因额叶脑内血肿脑疝致中枢性呼吸循环衰竭死亡。1例遗留明显偏瘫,其余恢复良好。4例未破裂动脉瘤均临床治愈。结论针对不同部位、不同类型的颅内动脉瘤,采取合理的血管内介入治疗方法可获得满意效果。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出血急性期血管内栓塞治疗颅内宽颈动脉瘤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出血后72h内经血管内栓塞治疗的28例破裂的颅内宽颈动脉瘤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28例中完全致密栓塞20例,栓塞程度达90%以上者6例,栓塞程度在80%-90%者2例。术后无再出血发生,死亡1例。结论Hunt—Hess分级I~Ⅳ级颅内宽颈动脉瘤出血急性期患者实施血管内治疗安全可靠,可避免动脉瘤再次破裂出血,明显降低患者的死亡率和致残率。  相似文献   

13.
可脱性弹簧圈栓塞治疗颅内破裂动脉瘤(附141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讨论可脱性弹簧圈血管内栓塞治疗颅内破裂动脉瘤的技术要点、疗效及并发症的防治。方法对141例颅内破裂动脉瘤采用单纯弹簧圈栓塞86例,球囊辅助弹簧圈栓塞24例,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31例。结果动脉瘤完全栓塞93例,栓塞95%31例,栓塞90%10例,栓塞90%5例,栓塞不成功2例。出院时恢复良好无神经功能障碍107例,轻度神经功能障碍24例,重度障碍7例,死亡3例。127例随访1~33个月,无再出血患者,9例再通。结论对颅内破裂动脉瘤采用可脱性弹簧圈血管内栓塞疗效可靠、微创、术后恢复快,是一种较为理想的治疗方法,早期栓塞及积极的术后处理可以降低其死亡率和致残率。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颅内破裂动脉瘤急性期血管内栓塞治疗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2009年收治的40例颅内破裂动脉瘤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于出血后72h内行血管内栓塞治疗,其中11例宽颈动脉瘤中,6例应用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4例应用球囊瘤颈成形辅助弹簧圈栓塞,1例应用双导管技术栓塞;其余动脉瘤均仅用弹簧圈栓塞。结果本组40例共47个动脉瘤,100%栓塞39个,80%~90%栓塞3个,50%~60%栓塞2个,栓塞失败2个,多发动脉瘤中未作处理1个。术后随访3~6月,脑血管造影复查25例,未见动脉瘤复发,也无再出血病例。结论颅内破裂动脉瘤急性期应用血管内栓塞不仅安全高效,而且可以防止再出血及减少并发症,降低患者死亡率和致残率。  相似文献   

15.
目的总结颅内专用(LEO)自膨式支架治疗颅内宽颈小动脉瘤的适应证、技术要点及并发症防治,评价该技术的安全性及疗效。方法采用血管内栓塞治疗瘤颈为2~4mm,瘤径≤2mm的宽颈小动脉瘤8例,将LEO自膨式支架有效的放置于载瘤动脉内。结果8个LEO自膨式支架均成功释放,置入支架后,造影显示瘤囊内血流速度显著变慢。术后3个月随访,复查DSA,显示LEO支架未移位,载瘤动脉通畅,4例动脉瘤完全消失,2例动脉瘤造影剂充盈较前减少,2例动脉瘤未见明显变化。结论单独应用LEO自膨式支架治疗颅内宽颈小动脉瘤是一种安全可行的技术,但需进一步扩大病例和长期随访以客观评价其疗效。  相似文献   

16.
采用自制钨丝微弹簧圈栓塞颅内动脉瘤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14只家犬双侧颈动脉上,采用显微外科技术制作动脉瘤模型。3周后用自制钨丝微弹簧圈,在电视透视监视下,经血管内栓塞动脉瘤模型,而保留载瘤动脉血流。分单纯弹簧圈栓塞、弹簧圈栓塞加通微直流电凝和自身对照3个组。栓塞后48小时,4周和4个月,分别进行了颈动脉造影、光镜、透射电镜和扫描电镜观察,并对栓塞效果和相应组织病理变化进行了对比观察研究。  相似文献   

17.
复杂颅内动脉瘤的血管内治疗(79例报告)   总被引:11,自引:3,他引:8  
目的探讨各种栓塞技术在复杂颅内动脉瘤血管内治疗中的适应证和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经血管内治疗的79例复杂颅内动脉瘤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采用常规可脱弹簧圈技术、球囊再塑形技术、支架载瘤动脉成形术及载瘤动脉闭塞术治疗复杂颅内动脉瘤79个,完全或近全栓塞率为43.1%,部分栓塞率46.8%,永久性致残率2.5%,死亡率5.1%。17例患者随访2~13个月,平均6.5个月,均无颅内出血或再出血。结论血管内栓塞是治疗复杂颅内动脉瘤的相对安全有效的选择,各种新型栓塞技术、栓塞材料的发展和临床经验的逐步积累将使复杂颅内动脉瘤的血管内治疗迈上新台阶。  相似文献   

18.
LEO支架辅助栓塞治疗颅内宽颈动脉瘤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探讨颅内专用自膨式支架(LEO支架)在宽颈动脉瘤栓塞治疗的适应证、技术要点、并发症防治,评价该技术的安全性及疗效。方法10例确诊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介入治疗术前影像学检查或术中DSA造影证实为颅内宽颈动脉瘤破裂所致。术前采用1.5T场强磁共振行MRA或64排螺旋CT容积扫描三维重建,亦可直接行DSA全脑血管造影。首先将LEO支架跨动脉瘤颈放置,通过支架上的网孔将微导管送入动脉瘤腔,填塞弹簧圈。结果10例患者手术均成功。其中1例在第一个LEO支架释放过程中发现支架膨胀不完全,将支架回收入鞘管,撤出体外,更换支架成功释放。支架放置成功后,进行弹簧圈栓塞,填塞过程中反复行DSA动脉造影,至动脉瘤腔内无对比剂充盈,完成栓塞治疗。结论联合使用支架和微弹簧圈是治疗颅内宽颈动脉瘤安全有效的方法,支架使宽颈动脉瘤的介入治疗成为可能。LEO颅内专用自膨式支架,专为适应颅内迂曲血管径路设计,具有支架到位容易、定位准确、可控制释放优点,使支架辅助栓塞颅内宽颈动脉瘤更加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9.
目的评估Neuroform支架在颅内宽颈动脉瘤介入治疗中的作用和安全性。方法20例颅内宽颈动脉瘤采用Neuroform支架结合弹簧圈治疗。术中将预装好的Neuroform支架引入载瘤动脉并释放覆盖动脉瘤颈,经支架网孔栓塞弹簧圈。结果19例支架植入成功,其中12例取得完全栓塞,3例瘤体仍显影,4例瘤颈残留。术中支架放置失败1例,异位放置1例,术中血栓形成1例。结论Neuroform支架是颅内宽颈动脉瘤的有效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