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目的 探讨延续性护理对重型颅脑损伤(sTBI)病人生存能力和预后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17年12月收治的86例sTBI的临床资料。43例采用常规护理(对照组),43例在常规护理基础上采用延续性护理。①采用日常生活获得能力量表(ADL)评分评价病人生活自理能力,采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评定神经功能,采取Fugl-Meyer运动量表(FMA)评分评定运动功能,采用医院自制问卷调查表评估护理满意度,分析关节挛缩、下肢静脉血栓、便秘、肺部感染以及压疮等并发症。结果 护理干预前,两组ADL评分、NIHSS评分、FMA评分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护理干预后6个月,观察组ADL评分、NIHSS评分和FMA评分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而且观察组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延续性护理能够改善sTBI病人预后情况,减少临床常见并发症。  相似文献   

2.
目的 观察早期综合康复治疗在重型颅脑损伤中应用效果。方法 2015 年 11月至2016 年9月收治符合标准的重型颅脑损伤43例(观察组),根据一般人口学资料进行匹配43例重型颅脑损伤作为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进行早期综合康复1个月。康复前和康复后1个月采用采用运动功能量表(FMA)判定肢体运动能力,采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估神经功能,采用简明精神检查量表(MMSE)判定认知能力,使用Barthel指数评定日常生活能力。结果 康复前,两组FMA评分、NIHSS评分、MMSE评分、Barthel指数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康复后1个月,两组FMA评分、NIHSS评分、MMSE评分、Barthel指数较康复前均明显改善(P<0.05),而且,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重型颅脑损伤早期开展综合康复治疗,可促进神经功能恢复,改善预后,提高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早期颅骨成形术对重型颅脑损伤去骨瓣减压术病人预后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7年7月~2019年6月收治的100例去骨瓣减压术治疗的重型脑损伤的临床资料。术后3~6个月行三维钛网颅骨成形术43例(对照组),术后5~8周行三维钛网颅骨成形术57例(观察组)。术前、术后48 h进行CT灌注成像检查检测缺损侧顶叶皮质和缺损处皮质血流量。术后12个月采用GOS评分评估预后,4~5分为预后良好,1~3分为预后不良。术前、术后12个月采用美国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评估神经功能,采用简易智力状况检查量表(MMSE)评估认知功能,采用Barthel指数评估日常生活能力。结果 术后48 h,两组顶叶皮质和缺损处皮质血流量均明显改善(P<0.05),而且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术后12个月,观察组预后良好率(85.96%,49/57)明显高于对照组(65.12%,28/43;P<0.05),观察组NIHS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MMSE评分和Barthel指数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重型颅脑损伤去骨瓣减压术后病人,早期颅骨成形术有利于改善脑血流动力,促进神经功能恢复,改善病人预后。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早期颅骨修补术对颅脑损伤去骨瓣减压术后神经功能及并发症的影响。方法 2012年8月至2014年2月收治颅脑损伤去骨瓣减压术后患者68例,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均34例;对照组晚期(去骨瓣减压术后>6个月)行颅骨修补术,观察组早期(去骨瓣减压术后1~4个月)行颅骨修补术。所有患者术后随访12个月,术后6个月采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估神经功能,采用GOS评分评估预后,同时比较两组并发症。结果 术后6个月观察组NIHSS评分、并发症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而GOS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对接受去骨瓣减压术治疗的颅脑损伤患者早期行颅骨修补术治疗,可促进神经功能的恢复,降低并发症的发生,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前瞻性护理在高血压性脑出血偏瘫病人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6年2月至2018年2月收治的90例高血压性脑出血偏瘫病人的临床资料,根据护理方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5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前瞻性护理管理模式。护理前、护理4、8周采用NIHSS评分与Barthel指数评估神经功能,并根据NIHSS评分改善情况评估康复效果[分为基本治愈、有效、无效;有效率=(基本治愈+有效)/总例数]。结果 护理前,两组NIHSS评分和Barthel指数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护理4、8周,两组NIHSS评分和Barthel指数均明显改善(P<0.05),而且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有效率(93.33%,42/45)明显高于对照组(75.56%,34/45;P<0.05)。结论 对于高血压性脑出血偏瘫病人,进行前瞻性护理,有助于改善病人神经功能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情志康复联合针对性护理对脑梗死病人心理状态及不良反应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8年2月至2019年1月收治的78例脑梗死的临床资料。采用情志康复39例(对照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针对性护理39例(观察组)。护理前和护理1个月,采用应用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及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分评估抑郁和焦虑情况,应用美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评估神经功能,应用Barthel指数评定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结果 护理1个月,两组SDS评分、SAS评分、NIHSS评分和Barthel指数均较护理前明显改善(P<0.05),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依从率(89.74%)明显高于对照组(69.23%;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5.13%)明显低于对照组(30.77%;P<0.05)。结论 脑梗死病人采取情志康复联合针对性护理效果显著,能改善心理状况、神经功能,还能提高日常生活能力,减少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骨瓣阶梯减压控制术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预后的影响。 方法选取黄梅县人民医院脑外科自2014年11月至2016年11月收治的84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试验组(42例)和对照组(42例),其中试验组采用骨瓣阶梯减压控制术,对照组采用常规骨瓣开颅术。比较2组患者术前、术后1、3、7 d颅内压,观察2组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2组患者术后1个月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IHSS)。 结果试验组术后1、3、7 d的颅内压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术后1个月的NIHSS评分都有所降低,且试验组的NIHSS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的治疗疗效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与常规骨瓣开颅术治疗比较,骨瓣阶梯减压控制术能加快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神经功能恢复,减少并发症的发生,且疗效好。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综合性康复治疗在高血压性脑出血术后病人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至2021年1月收治的30例高血压性脑出血的临床资料,均接受钻孔引流术治疗,术后根据病人具体情况制定康复治疗方案。观察康复前、治疗6个月,采用Brunnstrom分期标准评估运动功能,采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脑卒中量表(NIHSS)评分评估神经功能,采用中文版简易智力状态检查量表(MMSE)评估评估认知功能,采用脑卒中影响量表(SIS)评分评估生活质量。结果 治疗6个月,运动功能明显改善(P<0.05),NIHSS评分明显降低(P<0.05),MMSE评分和SIS评分明显提高(P<0.05)。结论 高血压性脑出血病人钻孔引流术后进行针对性的综合性康复治疗可显著病人的运动功能、神经功能、认知功能,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颅脑损伤术后颅骨成形术时机对病人神经功能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至2019年6月去骨瓣减压术治疗的112例颅脑损伤的临床资料。去骨瓣减压术后1~3个月颅骨成形术46例(早期组),去骨瓣减压术后3个月以后颅骨成形术66例(常规组)。术前及术后2周,颅脑CT灌注扫描评估脑灌注情况,包括相对局部脑血流量(rCBF)、相对脑血容量(rCBV)、相对平均通过时间(rMTT)、相对达峰时间(rTTP);采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评价神经功能,采用简明精神状态量表(MMSE)评分评价认知功能。术后6个月,采用GOS评分评价临床预后,4~5分为预后良好。结果 术后2周,两组rCBF、rCBV、MMSE评分均明显升高(P<0.05),rMTT、rTTP、NIHSS评分均明显降低(P<0.05),而且早期组明显优于常规组(P<0.05)。术后6个月,早期组预后良好率(86.96%,40/46)明显高于常规组(74.24%,49/66;P<0.05)。早期组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10.87%,5/46)与常规组(16.67%,11/66)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颅脑损伤术后早期颅骨成形术是安全可行的,不增加并发症发生风险,有利于改善脑血流灌注状态及神经功能,改善临床预后。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小牛血清去蛋白注射液对脑出血患者神经功能恢复的疗效。方法选取出血量30~50 mL,急诊行高血压脑出血钻孔引流术的患者98例,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术后采用基础对症治疗,治疗组在基础对症治疗前提下加用小牛血清去蛋白注射液。比较两种方案的疗效及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IHSS)、生活质量评分(Brathel)及长谷川痴呆量表评分(HDs)。结果治疗2周后,治疗组NIHS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而Brathel和HDs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小牛血清去蛋白注射液可以改善脑出血患者术后神经功能,提高患者的生活能力,改善其认知功能。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实施护理干预措施对患者神经功能康复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2012‐09-2013‐09诊治的240例运用不同护理干预方法对神经功能康复的临床效果,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20例,对照组运用常规的药物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在整个治疗过程运用三阶段的康复护理干预措施,比较2组临床效果。结果2组患者实施护理措施前BI与HAMD评分基本相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经护理干预措施康复后,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早期实施规范的三级康复治疗能够有效降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提升日常生活自理能力,能够有效缓解患者抑郁状态,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中、重型颅脑损伤病人血糖、血肌酐变化情况及其对病情转归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5年10月至2018年1月收治的71例中、重型颅脑损伤的临床资料。伤后24 h、48 h、72 h、7 d、14 d、30 d监测血糖及血肌酐。伤后1年,按GOS评分评估预后。结果 伤后1年,预后良好23例(GOS评分4~5分,预后良好组),预后不良48例(GOS评分1~3分,预后不良组)。两组病人血糖、血肌酐均先增高,后降低,伤后7 d达峰值。伤后24 h至伤后30 d,预后良好组血糖水平均明显低于预后不良组(P<0.05)。伤后24 h,预后良好组血肌酐水平明显高于预后不良组(P<0.05);伤后48 h至伤后30 d,预后良好组血肌酐水平均明显低于预后不良组(P<0.05)。结论 中、重型颅脑损伤病人血糖、血肌酐水平变化与病人预后显著相关,伤后血糖、血肌酐升高越明显,预后越差。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改良大骨瓣减压术对颅脑损伤神经功能及预后的影响。方法 2010年8月至2013年6月行大骨瓣减压术治疗颅脑损伤86例,实施改良大骨瓣减压术43例(观察组),实施传统大骨瓣减压术43例(对照组),所有患者术后随访2年。结果 两组患者治疗前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GCS评分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NIHSS评分均显著降低(P<0.05),GCS评分均显著升高(P<0.05),观察组改善更明显(P<0.05);观察组不良预后率、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39.53%、9.30%,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分别为69.77%、27.91%;P<0.05)。观察组手术时间与术中出血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改良大骨瓣减压术可显著改善颅脑损伤患者的神经功能和预后。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术后并发抑郁的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实施循证心理护理的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1月~2019年1月我院收治的术后并发抑郁症的重型颅脑损伤患者100例,根据其入院就诊单双号,予以分组,单号纳入控制组;就诊双号纳入试验组。控制组实施常规护理,试验组实施循证心理护理。比较两组抑郁量表(SDS)、焦虑量表(SAS)、生活能力量表(ADL)、神经功能缺损量表(NFD)等评分变化、生存质量及总满意率。结果两组治疗后SDS、SAS、ADL、NFD评分、各项目生存质量评分都有改善,试验组改善优于控制组(P0.05)。试验组总满意率高于控制组(P0.05)。结论给重型颅脑损伤术后并发抑郁患者实施循证心理护理,可更好的改善患者的抑郁、焦虑症状,提高其生活能力和神经功能,提升其生活质量,患者满意度高。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重型颅脑损伤去骨瓣减压术后出院时预后的影响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4年5月至2019年5月收治的150例重型颅脑损伤的临床资料,均行去骨板减压术治疗。出院时,根据GOS评分评估预后,4~5分为预后良好,1~3分为预后不良。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检验预后影响因素。结果 150例中,出院时预后良好39例,预后不良111例。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入院时APACHEⅡ评分低、无瞳孔散大及入院时GCS评分较高及气管切开术是预后良好的独立评估指标(P<0.05)。结论 重型颅脑损伤病人预后影响因素很多,对于入院时APACHEⅡ评分较高、瞳孔散大、入院GCS评分较低的病人,应及早采取措施干预,以改善病人预后;另外,重型颅脑损伤建议尽早进行气管切开术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索自体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治疗颅脑创伤后神经功能障碍的护理措施。方法选取颅脑创伤后神经功能障碍患者76例,分别实施常规治疗和自体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治疗,通过对比2组患者治疗前、治疗后6个月神经功能缺损程度(NIHSS)和日常生活能力评分(Barthel指数),评价治疗和护理效果。结果所有患者均治疗成功出院,移植组较对照组术后6个月NIHSS评分显著降低(P<0.001),Barthel指数显著升高(P<0.001)。结论自体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治疗能促进患者神经功能恢复,提高患者生活能力,治疗前心理护理,移植后严密观察病情变化、不良反应,持之以恒的功能康复计划是促进患者康复的重要保障。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延续性护理对慢性附睾炎患者心理弹性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80例慢性附睾炎患者为研究对象,抽签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两组均40例,观察组实施基于电话随访、微信平台的系统延续性护理,对照组常规电话随访,比较两组护理前、护理后1月及护理后3月心理弹性量表(CD-RISC)、汉密顿抑郁量表(HAMD)及Barthal指数变化。结果两组护理前HAMD评分、CD-RISC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护理后1月、3月HAMD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护理后3月CD-RISC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护理前、护理后1月BI指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3月观察组BI指数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延续性护理可改善慢性附睾炎患者心理弹性,提高患者日常生活能力并缓解抑郁情绪,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早期颅骨修补术对颅脑损伤去骨瓣减压术后神经功能及并发症的影响。方法 2012年8月至2014年2月收治颅脑损伤去骨瓣减压术后患者68例,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均34例;对照组晚期(去骨瓣减压术后6个月)行颅骨修补术,观察组早期(去骨瓣减压术后1~4个月)行颅骨修补术。所有患者术后随访12个月,术后6个月采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估神经功能,采用GOS评分评估预后,同时比较两组并发症。结果术后6个月观察组NIHSS评分、并发症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而GOS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接受去骨瓣减压术治疗的颅脑损伤患者早期行颅骨修补术治疗,可促进神经功能的恢复,降低并发症的发生,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早期颅骨修补对行去骨瓣减压术的脑损伤及脑出血患者的术前术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及并发症的影响。 方法选取深圳市宝安区沙井人民医院神经外科自2016年1月至2018年5月收治的76例行去骨瓣减压术的脑损伤及脑出血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入组患者分为早期组(35例)和对照组(41例),早期组在去骨瓣减压术后4~6周内实施颅骨修补,对照组在术后3~6个月后实施修颅骨修补,对比2组患者术前术后的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以及日常生活能力评分(ADL)和肢体运动功能评分(Fugl-Meyer)。 结果治疗前2组患者的NIHSS评分、ADL评分及Fugl-Meyer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患者的NIHSS评分均显著下降(P<0.05),且早期组的NIHS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早期组的ADL评分和Fugl-Meyer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早期组的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 结论颅脑损伤患者实施去骨瓣减压术后,早期实施颅骨修补能够显著改善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状况,并有助于降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对于患者的临床治疗和预后恢复具有积极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重型颅脑损伤术后凝血功能障碍病人残留血肿或迟发性颅内出血的处理对策。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18年9月收治的29例重型颅脑损伤开颅术后病人的临床资料。所有病人术中均行颅内压传感器植入监测颅内压,术后凝血功能障碍并有残留血肿或迟发性颅内血肿。17例采用软通道置管引流术治疗(引流组),12例采用保守治疗(对照组)。结果 引流组术后ICP呈明显下降趋势(P<0.05),而且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引流组NICU住院时间、甘露醇用量及使用时间较对照组均明显减少(P<0.05),而且引流组再次开颅手术率、肾功能损害发生率和电解质紊乱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颅内感染发生率、肺部感染及术后6个月GOS评分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软通道置管引流术简单易行,创伤小,手术时间短,适用于重型颅脑损伤术后凝血功能障碍并有残留血肿或迟发性颅内血肿的病人,可以有效的降低颅内压、减少并发症,但需严格掌握手术适应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