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2.
袁丽霞 《实用中西医结合临床》2017,17(3):1-2
目的:通过测量冠心病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的血管扩张功能(Flow-mediated Dilation,FMD),探索血管内皮功能损伤与上述疾病的关系。方法:研究对象来自本院内科门诊或病房,分为4组:对照组,观察组1(单纯2型糖尿病患者),观察组2(单纯冠心病患者),观察组3(冠心病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分别测定四组FDM值,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与对照组比较,三个观察组FMD值均有差异性(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并且冠心病合并2型糖尿病组差异显著(P0.01)。结论 :2型糖尿病、冠心病、冠心病合并2型糖尿病均能引起血管内皮损伤,但两种疾病同时存在时,血管内皮损伤更严重。 相似文献
3.
高血压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血管内皮功能的改变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探讨原发性高血压并发糖尿病对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方法:对30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高血压组)、26例2型糖尿病患者(糖尿病组)、22例原发性高血压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高血压+糖尿病组)和25例正常人(对照组)采用高分辨率超声检测血流介导和硝酸甘油介导的肱动脉舒张功能。结果:高血压组、糖尿病、高血压合并糖尿病患者血流介导的肱动脉内径的变化较对照明显减弱[分别为(4.21&;#177;2.24)%,(3.98&;#177;1.85)%,(2.66&;#177;2.0)%,(14.85&;#177;7.94)%,F=13.12,P&;lt;0.01,P&;lt;0.0011,以高血压+糖尿病组下降更为显著。含服硝酸甘油介导的肱动脉内径变化3组较对照组均减弱,但在高血压组[(9.69&;#177;4.12)%]、糖尿病组[(10.01&;#177;3.26)%]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gt;0.05),而两种病并存时差异有显著性意义[6.54&;#177;2、54)%,F=9.64,P&;lt;0.05]。结论:原发性高血压、糖尿病患者内皮依赖的舒张功能明显受损,两种病并存时时对内皮依赖的舒张功能损害呈叠加作用,且内皮非依赖的舒张功能亦明显受损;两种病并存时可能会使心血管并发症的发生率增加。 相似文献
4.
2型糖尿病患者血管内皮功能的超声观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通过血管超声观测 2型糖尿病患者的血管内皮功能是否受到损伤。方法 :采用超声显像法 ,对 4 1例 2型糖尿病患者和 4 0例正常对照组测定反应性充血后肱动脉内径变化来评估血管内皮功能。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 ,2型糖尿病患者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 (EDD)明显受损 (1.2 2± 4 .4 1vs 13.81± 8.10 % ,P <0 .0 0 1) ,而内皮非依赖性舒张功能 (EIDD)无明显变化(18.83± 17.6 6vs 2 5 .10± 11.38% ,P >0 .0 5 )。EDD与糖尿病病程、体重指数、年龄、血压、空腹血糖、血脂、空腹胰岛素水平、尿微量白蛋白、糖化血红蛋白等均无明显的相关性。结论 :2型糖尿病早期即已存在内皮细胞功能损害。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焦虑情绪对初诊2型糖尿病病人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方法]采用汉密顿焦虑量表(HAMA)对初诊为2型糖尿病病人进行测定,阳性者分成A、B两组,阴性为C组,其中A组58例,B组61例,C组89例。3组病人均接受常规糖尿病治疗和护理,A组在此基础上加用黛力新抗焦虑治疗,每日1次或2次,疗程6个月,分别测定治疗前后血管内皮功能。[结果]初诊2型糖尿病病人已存在血管内皮依赖性舒张(EDD)功能受损,伴有焦虑症状者的这种损害更为明显,抗焦虑治疗后血管内皮功能得到改善,EDD由6.48%±2.41%增加为9.43%±3.56%。[结论]初诊2型糖尿病病人存在血管内皮功能障碍,焦虑情绪会加重这种障碍,抗焦虑治疗能够使这种损害得到明显改善。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焦虑情绪对初诊2型糖尿病病人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方法]采用汉密顿焦虑量表(HAMA)对初诊为2型糖尿病病人进行测定,阳性者分成A、B两组,阴性为C组,其中A组58例,B组61例,C组89例。3组病人均接受常规糖尿病治疗和护理,A组在此基础上加用黛力新抗焦虑治疗,每日1次或2次,疗程6个月,分别测定治疗前后血管内皮功能。[结果]初诊2型糖尿病病人已存在血管内皮依赖性舒张(EDD)功能受损,伴有焦虑症状者的这种损害更为明显,抗焦虑治疗后血管内皮功能得到改善,EDD由6.48%±2.41%增加为9.43%±3.56%。[结论]初诊2型糖尿病病人存在血管内皮功能障碍,焦虑情绪会加重这种障碍,抗焦虑治疗能够使这种损害得到明显改善。 相似文献
7.
吴俊兰 《中国临床实用医学》2010,4(1):79-81
目的研究阿托伐他汀对2型糖尿病血管内皮功能及血脂的影响。方法分别检测180例2型糖尿病(rr2DM)患者的血糖、血压、血脂、一氧化氮(NO)、血管内皮素(ET)、6-酮-前列腺素(PGF1a)。同时采用高分辨超声检测内皮细胞依赖性舒张功能(FMD%)、内皮细胞非依赖性舒张功能(GTN%)。结果阿托伐他汀治疗后NO、PGF1a明显增加(P〈0.05),ET明显降低(P〈0.05);FMD%明显改善(P〈0.05),GTN%无明显变化(P〉0.05)。结论阿托伐他汀通过降低低密度脂蛋白、提高高密度脂蛋白、升高NO、PGF1a,降低ET水平等途径实现对T2DM患者内皮功能保护作用,减少内皮功能紊乱(ECD)相关性疾病的发生发展。 相似文献
8.
目的 利用血管回声跟踪技术(E-Tracking)评价超重、肥胖对2型糖尿病患者外周大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方法 血管回声跟踪技术检测糖尿病合并超重肥胖组(A组)、糖尿病未合并超重肥胖组(B组)和正常对照组共计160例,测定动脉弹性系数(Eρ)、硬化值(β) 及顺应性(AC),定量评价颈、肱、股动脉血管弹性功能.结果 A组颈、肱、股动脉的Eρ、β值高于B组和正常对照组(P<0.05),AC低于B组和正常对照组(P<0.05);B组颈、肱、股动脉Eρ、β值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颈、股动脉AC值低于正常对照组(P<0.01),肱动脉AC值与正常对照组无明显差别(P>0.05). 结论超重、肥胖促进2型糖尿病患者血管内皮功能进一步受损. 相似文献
9.
2型糖尿病患者血管内皮功能的改变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观察2型糖尿病患者血管内皮功能的改变。方法临床随机选择40例2型糖尿病患者为糖尿病组和32例正常体检者作为健康对照组。测定血管内皮指标:血清内皮素-1(ET-1)水平、一氧化氮(NO)水平、总一氧化氮合酶(T-NOS)和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的活力水平。并同时测定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腰臀比、体质量指数、血压。结果糖尿病组ET-1高于健康对照组,而NO、T-NOS、iNOS低于健康对照组,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单因素相关分析发现,血清ET-1与HbA1c呈显著正相关,而NO与HbA1c负相关。ET-1与NO水平显著负相关。结论内皮素-1、一氧化氮及一氧化氮合酶(NOS)参与了2型糖尿病血管病变。 相似文献
10.
2型糖尿病患者血清抵抗素水平与血管内皮功能紊乱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2型糖尿病(T2DM)患者血清抵抗素水平与血管内皮功能紊乱的关系.方法 测定60例T2DM患者及30例健康人(正常对照组)血清中抵抗素、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WF)、C反应蛋白(CRP)及一氧化氮(NO)的水平,分别将以上检测结果进行比较.结果 T2DM组血清抵抗素、vWF、CRP水平均高于正常对照组,分别为(11.56±5.56)μg/L和(7.89±1.73)μg/L;(134.21±42.75)%和(105.99±29.03)%;(6.67±6.30)mg/L和(4.08±1.08)mg/L(P<0.01),而NO低于正常对照组(53.22±17.98)μmol/L和(69.73±21.96)μmol/L(P<0.01);其中抵抗素与vWF、CRP呈正相关(r分别为0.32、0.42,均P<0.05),与NO呈负相关(r为-0.47,P<0.01);多元逐步回归分析显示血清NO、vWF、CRP分别与抵抗素存在显著的相关性(均P<0.05).结论 血清抵抗素水平可能与T2DM患者血管内皮功能紊乱有关,是预测T2DM血管并发症有价值的指标.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二甲双胍对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CHD)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术后抗血小板治疗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19年3月郑州大学附属洛阳中心医院心内科住院治疗的120例CHD合并2型糖尿病并行PCI的患者,输血科收集患者资料,按照是否服用二甲双胍分为二甲双胍组(n=45)和非二甲双胍组(n=75),男86例,女34例,年龄(62.55±11.71)岁,年龄范围为36~87岁。二甲双胍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二甲双胍,非二甲双胍组仅实施常规治疗。分析两组患者的一般情况、二磷酸腺苷(ADP)抑制率、血小板纤维蛋白凝块强度(MAADP)及氯吡格雷抵抗率、花生四烯酸抑制率和阿司匹林抵抗率。结果两组患者体质量指数、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血小板计数、总胆固醇、甘油三酯、尿酸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二甲双胍组ADP抑制率[(46.18±21.75)%]高于非二甲双胍组[(37.68±11.90)%],MAADP[(35.91±10.98)mm]、氯吡格雷抵抗率[24.4%(11/45)]低于非二甲双胍组[(44.35±11.71)mm、42.7%(32/7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二甲双胍组花生四烯酸抑制率[(66.86±21.09)%]、阿司匹林抵抗率[17.8%(8/45)]与非二甲双胍组[(69.91±23.25)%、22.7%(17/75)]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二甲双胍能够改善CHD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PCI术后抗血小板药物敏感性,根据病情口服一定剂量的二甲双胍可改善患者远期预后。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对氧磷酶2(paraoxnase2,PON2)基因多态性(C311S)与2型糖尿病合并冠心病的关系。方法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分析法探查PON2基因多态性(C311S)在正常对照组、单纯糖尿病组以及2型糖尿病合并冠心病组中的基因频率,组间频率比较采用X^2检验,数据用SPSS软件进行分析。结果发现检测者存在PON2基因多态性(C311S),且在2型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患者中PON2基因的C等位基因频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和单纯糖尿病组(P〈O.01)。结论2型糖尿病患者PON2基因的C等位基因第311位密码子的多态性可能与并发冠心病有关。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心率变异性对冠心病、冠心病合并2型糖尿病心脏自主神经病变的意义。方法选择40例冠心病患者、36例冠心病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和30例健康人进行24 h动态心电图记录,分析比较。结果 A组(冠心病)、B组(冠心病并发糖尿病)患者R-R间期总体标准差(SDNN)、平均值标准差(SDANN)、标准差的平均值(SDN-Nindex)、平方根(RMSSD)、总R-R间期数的百分比(PNN50%)较C组(正常对照)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B组与A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冠心病或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心率变异性检查可作为衡量其心脏自主神经损害的一个有效的无创方法,此方法不仅能够准确反映患者自主神经功能及其损害情况,并可对其损害程度进行初步判断、评估,为临床诊疗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血清硝基酪氨酸水平与2型糖尿病(T2DM)冠心病(CHD)的关系。方法应用ELISA免疫试剂盒测定109例糖尿病非冠心病患者(T2DM组)、152例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患者(T2DM-CHD组)和103名正常对照者(对照组)硝基酪氨酸浓度。结果(1)T2DM-CHD组血清硝基酪氨酸浓度为(78.17±10.68)nmol/L,高于T2DM组[(70.50±9.13)nmol/L]及对照组[(63.23±11.55)nmol/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2)对所有糖尿病患者进行相关分析发现,硝基酪氨酸与总胆固醇、甘油三酯、空腹血糖、Gensini积分相关(r=0.361,P=0.009;r=0.206,P=0.001;r=0.347,P=0.026;r=0.466,P〈0.001)。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硝基酪氨酸是2型糖尿病合并冠心病的危险因素之一(OR=1.094,95%CI:1.053-1.137;P〈0.01)。结论硝基酪氨酸在2型糖尿病及2型糖尿病合并冠心病的发生过程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5.
胰岛素抵抗对冠心病患者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胰岛素抵抗对冠心病患者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了解伴有或不伴有胰岛素抵抗患者内皮功能的差异,并指导治疗。方法将90例住院的冠心病患者经测定空腹血糖和血浆胰岛素水平后分成3组,第1组(30例):非胰岛素抵抗的冠心病患者;第2组(30例):伴胰岛素抵抗的冠心病患者未经治疗者;第3组(30例):治疗组,予二甲双胍0.5g,3次/d,口服4周。分别观察3组在治疗前后内皮功能指标(ET、NO、TXB2、6-keto-PGF1α)和血浆肾素、血管紧张素的变化。结果3组统计显示:伴有胰岛素抵抗的冠心病患者其内皮功能指标明显差于不伴有胰岛素抵抗的患者,并且经治疗后,随着胰岛素抵抗的改善,其内皮功能指标也有一定的改善。结论胰岛素抵抗与冠心病患者的血管内皮功能密切相关,改善了胰岛素的抵抗就可能会改善冠心病患者的血管内皮功能,从而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16.
17.
18.
徐冰仙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2,16(14):30-32
目的探讨控血糖护理在冠心病合并2型糖尿病患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中的应用及护理。方法将100例冠心病合并糖尿病的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用控血糖护理,比较两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的围术期血糖控制水平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切口愈合时间、术后并发症及住院时间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控血糖护理可以较好地控制冠心病合并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水平,有效缓解应激反应,确保手术安全性。 相似文献
19.
2型糖尿病患者微量白蛋白尿与冠心病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微量白蛋白尿(MAU)与冠心病(CHD)的关系。方法98例2型糖尿病患者,依有无并发CHD分为糖尿病并CHD组(28例)和糖尿病不并CHD组(70例),分析比较两组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再依微量白蛋白尿含量分为微量白蛋白尿组(43例)和非白蛋白尿组(55例),比较两组CHD的发生率。结果糖尿病并CHD组微量白蛋白尿含量明显高于不并CHD组[(56±32)mg/L和(22±15)mg/L,P<0.01];微量白蛋白尿组并发CHD的发生率显著高于非白蛋白尿组(41.86%和18.18%,P=0.01)。结论检测微量白蛋白尿是预测2型糖尿病患者CHD发病率的有意义的指标。 相似文献
20.
目的 载脂蛋白E内含子 1内增强子元件 (IE1)基因多态性在冠心病和 2型糖尿病患者之间的比较 ,以及与血脂代谢的研究。方法 采用聚合酶链反应结合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方法 ,分析了 79例健康人及 80例冠心病 (CHD)、72 2型糖尿病 (DM)患者的IE1基因型。结果 CHD组G/G基因型频率显著高于 2型DM组和对照组 ,2型DM组和对照组比较基因型频率未见明显改变 ;患者的血脂水平在DM组G/G型均高于其它基因型 ,D组LDL -C水平为在G/G大干G/C ,再大于C/C(均为P <0 .0 5 )。结论 本实验结果提示ApoEIE1的G/G基因型是冠心病的危险因子之一 ,没有发现εpoEIE1基因多态性对 2型糖尿病影响 ;G等位基因影响血脂总胆固醇和LDL -C水平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