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针灸联合康复功能锻炼改善脑卒中恢复期患者痉挛状态及神经功能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7年2月-2019年2月我院康复科收治的100例符合纳入标准的脑卒中恢复期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两组患者均给予康复科常规治疗措施,对照组患者采用康复功能锻炼,研究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针灸治疗,共治疗8周。比较两组患者痉挛改善效果、治疗前后的肢体运动功能、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及日常生活能力。结果:治疗后研究组有96.00%的患者痉挛状态得到改善,对照组有80.00%的患者痉挛状态得到改善(P<0.05);治疗后研究组患者肢体功能评分(FMA)及改良Ashworth评分(MAS)评分低于对照组,研究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NIHSS)及日常生活能力(Barthel指数)评分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结论:对脑卒中恢复期患者采用针灸联合康复功能锻炼,能够有效改善痉挛状态,提高肢体运动功能,促进神经功能修复。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矿泉浴对脑梗死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积分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积分的影响。方法采用灰汤矿泉浴疗法对完成全部疗程的112例脑卒中偏瘫患者,在进入康复24 h内及入院后14 d、28 d采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脑卒中量表(NIHSS)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量表(ADL量表)(Barthel指数)评定其肢体运动功能状态,并与对照组108例比较。结果矿泉组患者的肢体功能缺损评分在治疗28 d后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P0.01),ADL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采用矿泉浴治疗脑卒中偏瘫患者,可以明显促进患者肢体功能的恢复,提高患者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相似文献   

3.
目的 观察红外线照射联合针灸治疗脑卒中偏瘫患者的效果.方法 对30例急性脑卒中偏瘫住院患者行红外线照射联合针灸治疗,持续20 d.在治疗前、治疗后采用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标准和改良Barthel指数对患者进行测评.结果 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治疗前(28.56±8.32)分、治疗后(9.62±4.31)分,t=11.07,P<0.05;改良Barthel指数评分治疗前(18.30±8.55)分、治疗后(77.95±22.14)分,t=13.77,P<0.05.结论 脑卒中偏瘫患者采用红外线照射联合针灸治疗,能明显改善肢体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早期综合康复治疗对脑卒中患者神经功能、肌张力、运动功能、日常生活能力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122例脑卒中患者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61例,对照组行脑卒中常规康复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行早期综合康复治疗,治疗3个月。2组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患侧肌张力、运动功能、日常生活活动(ADL)能力及生活质量,分别采用美国国立卫生院卒中量表(NIHSS)、改良Ashworth量表(MAS)、简化Fugl-Meyer量表(FMA)、简化Barthel指数(MBI)及生活质量评价量表(SF-36)评定,比较2组治疗前及治疗3个月时临床疗效及NIHSS评分、MAS评分、FMA评分、BI评分及SF-36评分。结果:研究组治疗有效率(91.7%)明显高于对照组(80.0%),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治疗3个月NIHSS评分、MAS评分、FMA评分、MBI评分及SF-36评分均明显优于治疗前(P0.05);治疗3个月后,研究组NIHS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MAS评分、FMA评分、MBI评分和SF-36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早期综合康复治疗可改善脑卒中患者神经功能、肌张力、运动功能及生活活动能力,有效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分期针刺联合运动康复治疗对脑卒中患者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运动功能以及日常生活活动(ADL)能力的影响.方法 将166例脑卒中患者分为分期针刺联合运动疗法(治疗组)83例,普通针刺联合运动疗法(对照组)83例.采用脑卒中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量表(MESSS)、简化Fugl-Meyer(FMA)量表、Barthel指数(BI)作为评价指标,分别于治疗前和治疗2个月后对患者进行评价.结果 治疗前两组间基线水平无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后治疗组MESSS、FMA、BI评分均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0.36%,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4.49%(P<0.05).结论 与普通针刺联合运动疗法相比,分期针刺联合运动疗法能更好地改善脑卒中患者的神经功能、运动功能以及日常生活能力.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规范化康复治疗对脑卒中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运动功能、平衡功能以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影响。 方法选取脑卒中患者197例,将在康复科接受治疗的患者100例设为治疗组,在中医科接受治疗的患者97例设为对照组。2组均给予传统中医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增加规范化康复治疗,2组均每周治疗6d,连续治疗4周。治疗前和治疗4周后(治疗后),2组患者均采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脑卒中量表(NIHSS)、简式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定量表(FMA)、Fugl-Meyer平衡功能评定量表(FMB)和改良Barthel指数(MBI)分别评定其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运动功能、平衡功能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结果治疗后,对照组除FMA评分外,其NIHSS、FMB和MBI评分与组内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治疗组的NIHSS、FMA、FMB和MBI评分分别为(4.61±3.83)分、(49.29±25.40)分、(10.00±3.66)分和(60.75±20.05)分,与组内治疗前和对照组治疗后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规范化康复治疗可显著改善脑卒中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运动功能、平衡功能以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强化康复护理对改善脑梗死偏瘫患者肢体功能及生活质量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18年6月我院收治的60例脑梗死偏瘫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研究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强化康复护理干预,连续干预8周。利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FuglMeyer量表以及改良Barthel指数对护理前、护理后4周、8周神经功能,肢体运动功能以及日常生活自理能力进行评估。结果两组护理后4周、8周NIHSS评分均较护理前明显降低,Fugl-Meyer评分及Barthel指数评分较护理前明显提高,且研究组NIHSS评分低于对照组,Fugl-Meyer评分及Barthel指数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脑梗死偏瘫患者开展强化康复护理,能够有效减轻患者神经功能缺损及肢体功能障碍程度,减轻患者伤残程度,提高其日常生活自理能力及生活质量,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强制性运动疗法对急性脑卒中后偏瘫患者的干预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5月—2018年5月间本院收治的52例急性脑卒中偏瘫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法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各26例,其中对照组给予临床常规治疗及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用强制性运动疗法予以康复干预。采用卒中患者神经技能缺损评分量表(NIHSS)对两组患者干预前、干预后15d、30d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进行评价,另分别采用简式Fugl-Meyer(FMA)量表、功能性步行分级量表(FAC)及6min步行测试、日常活动能力ADL评分法中的巴氏指数(Barthel指数)对两组患者干预前后的偏瘫肢体运动功能、步行能力、日常活动能力进行评价。结果两组患者干预前、干预后15d的神经技能缺损NIHSS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干预后15d、30d的神经技能缺损NIHSS评分均较干预前明显改善,且干预后30d观察组患者的神经技能缺损NIHSS评分明显优于同期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干预后的FMA评分、FAC评分、6min步行距离、Barthel指数均较干预前明显改善,干预后观察组上述指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强制性运动疗法能有效降低急性脑卒中后偏瘫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提高患者的偏瘫肢体运动功能、步行能力及日常活动能力,改善患者预后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运动想象对脑卒中患者肢体运动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7月至2017年12月我科收治的78例脑卒中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等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研究组在此基础上给予联合运动想象干预,比较两组患者干预前后的肢体功能评分、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分。结果干预后,研究组肢体功能评分高于对照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低于对照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对脑卒中患者应用运动想象治疗,可改善肢体功能评分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提高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偏瘫复原汤结合西药治疗脑卒中偏瘫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6年4月~2018年12月收治的脑卒中偏瘫患者80例为研究对象,按治疗方式不同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西药治疗,研究组采用偏瘫复原汤结合西药治疗。比较两组疗效,治疗前后四肢简化Fugl-Meyer量表、生活自理能力Barthel指数、运动功能评估量表及神经功能缺损评分。结果: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95.00%高于对照组的72.50%(P<0.05)。两组治疗前四肢简化Fugl-Meyer量表、生活自理能力Barthel指数、运动功能评估量表及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四肢简化Fugl-Meyer量表、生活自理能力Barthel指数、运动功能评估量表评分高于对照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脑卒中偏瘫患者在西药治疗基础上采用偏瘫复原汤治疗,可显著改善痉挛症状、四肢功能。  相似文献   

11.
谢华  杨春华 《当代护士》2022,(10):96-100
目的 探讨基于多学科团队协作的早期康复护理模式对脑卒中偏瘫患者肢体运动功能、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神经功能缺损程度的影响。方法 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2019年6月—2019年12月本院收治的80例脑卒中偏瘫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和康复,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基于多学科团队协作的早期康复护理模式。比较两组患者的肢体运动功能、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神经功能缺损程度、不良反应发生率和家属满意度。结果 干预后,观察组患者的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定量表评分、改良Barthel指数评分高于对照组,美国国立卫生院卒中量表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家属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基于多学科团队协作的早期康复护理模式可促进脑卒中偏瘫患者肢体运动功能恢复,提高患者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改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程度。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高压氧结合运动想象疗法对脑卒中偏瘫患者肢体运动功能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将8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40例。治疗组采用常规康复加高压氧及运动想象疗法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康复治疗。患者运动功能评定采用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FMA);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定采用改良Barthel指数量表(MBI);综合评定采用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NFD)。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FMA、MBI及NFD评分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组的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高压氧结合运动想象疗法不仅能改善脑卒中偏瘫患者肢体运动功能,而且能促进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恢复。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脑卒中偏瘫患者的连续康复护理效果。方法选择本院收治的150例脑卒中偏瘫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将其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每组各75例。对照组住院期间给予常规护理干预,出院时进行出院指导;研究组在此基础上,在院期间与出院后给予连续康复护理干预。观察对比2组患者护理干预前与干预3个月后运动功能、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神经功能变化,以及干预后生活质量情况。结果研究组干预后Fugl-Meyer运动量表评分(FMA)与Barthel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干预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IHS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干预后,精神健康、一般健康、社会功能、活力、生理功能、躯体疼痛、情感职能、生理职能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脑卒中偏瘫患者采用连续康复护理可以有效促使肢体运动功能与神经功能恢复,提高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改善生活质量,适于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以Bobath技术为主的运动疗法对脑卒中后肢体运动功能障碍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0例脑卒中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对照组42例常规使用神经科药物治疗、基础疾病治疗及针灸治疗;治疗组48例在上述治疗基础上,采用以Bobath技术为主的运动疗法。于治疗前及治疗后1个月对2组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进行评价。结果 2组患者治疗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较治疗前均显著降低(P<0.05),ADL评分较治疗前均显著升高(P<0.05);治疗后治疗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与ADL评分较对照组改善更为显著(P<0.05)。结论对脑卒中患者早期采用以Bobath技术为主的运动疗法能明显提高脑卒中后偏瘫肢体的功能状态,抑制痉挛和异常运动模式,改善患者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相似文献   

15.
早期康复治疗对脑卒中神经功能重建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目的:探讨对脑卒中患者进行早期康复治疗的方法及其对患者神经功能重建的影响。方法:将180例具有中度以上神经功能缺损的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康复组和对照组各90例,2组均接受神经内科常规药物治疗,康复组同时接受早期康复治疗。于治疗前、治疗后1个月评定2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肢体运动功能(FMA评分)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Barthel指数)。结果:康复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FMA评分及Barthel指数的改善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脑卒中患者的早期康复治疗,能帮助患者改善运动功能,促进神经功能恢复,提高患者ADL能力。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早期综合康复治疗对急性脑卒中偏瘫老年患者上下肢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ADL)的影响。方法:选择急性脑卒中偏瘫老年患者96例,抽签随机分为康复组和对照组(每组48例)。康复组在临床药物 针灸治疗的同时进行正规的康复训练,对照组给予临床药物 针灸治疗及未经指导的自我锻炼。分别于入选治疗前24h及治疗后三四周进行Fugl-Meyer积分、Barthel指数(BI)、神经功能缺损(CNS)评定。结果:经三四周治疗后,康复组Barthel指数(73.63±20.33)分,CNS为(15.32±12.79)分,较治疗前(33.32±12.06),(32.24±12.45)分显著改善,与对照组治疗后犤(48.23±16.22),(23.56±15.36)分犦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t=9.57,-2.87,P<0.001)。康复组Fugl-Meyer上、下肢评分较对照组明显改善(P<0.01)。结论:急性脑卒中偏瘫老年患者进行早期综合康复治疗,能明显改善肢体运动功能、提高日常生活能力,提高老年病人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康复护理路径在脑卒中偏瘫患者肢体功能训练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按入院时间先后次序将84例脑卒中偏瘫患者分为实验组44例和对照组4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肢体功能训练方法,实验组实施康复护理路径。干预后采用运动功能评价量表(fugl-meyer assessment,FMA)和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ational Institutes of Health Stroke Scale,NIHSS)对两组患者进行测评。结果实验组FMA得分高于对照组,NIHSS得分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运动功能优于对照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较于对照组。结论实施康复护理路径可改善脑卒中偏瘫患者神经功能的缺损程度和促进其肢体运动功能的恢复,进而提高患者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双轨道互动护理干预模式在脑卒中合并肢体障碍患者康复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8年10月1日~2019年10月1日诊治的106例脑卒中合并肢体障碍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干预方法不同分为对照组51例和研究组55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干预模式,研究组给予双轨道互动护理干预模式;比较两组干预前后肢体运动功能(采用Fugl-Meyer运动量表)、神经功能[采用神经功能缺损程度量表(CSS)]、日常生活能力[采用改良Barthel指数(MBI)]及生活质量[采用健康调查简表(SF-36)]。结果:干预后,两组上下肢运动功能、MBI评分和SF-36各项评分均高于干预前(P0.05,P0.01),且研究组均高于对照组(P0.01,P0.05);干预后,两组CSS评分均低于干预前(P0.01),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将双轨道互动护理干预模式应用于脑卒中合并肢体障碍患者中,护理效果明优于常规护理干预,可有效促进患者肢体功能、神经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恢复,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基于"信息-动机-行为技巧"(IMB)模型的康复训练对高龄(≥60岁)脑卒中偏瘫患者神经功能及肢体功能的影响。方法按简单随机化法将2018年1月至2019年6月86例高龄脑卒中偏瘫患者进行分组,对照组43例予以基础康复,观察组43例增加基于IMB模型的康复训练,康复训练3个月后,采用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定表评价患者康复前后肢体功能恢复情况,采用脑卒中量表(national institutes of health stroke scale,NIHSS)评价康复前后神经功能恢复情况,采用Barthel指数评价康复前后生活质量情况。结果两组康复方案均可改善康复3个月末神经功能、日常生活能力和肢体功能,但观察组改善神经功能、日常生活能力和肢体功能幅度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基于IMB模型的康复训练能够改善高龄脑卒中偏瘫患者的神经功能,促进肢体功能恢复,在提高患者出院后生活质量方面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Orem自理理论指导下的路径式护理在急性脑梗死患者早期康复护理中的应用。方法:将2016年10月~2017年4月收治的4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作为对照组,实施神经内科常规护理;将2017年5~11月收治的40例作为观察组,实施Orem自理理论指导下路径式护理。采用Barthel指数、肢体运动功能(Fugl-Meyer)量表、神经功能缺损(NIHSS)量表,评估两组日常生活能力、肢体运动功能、神经功能缺损,并统计两组知识掌握程度、康复依从性及护理满意度。结果:干预后12周,观察组Barthel评分、Fugl-Meyer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NIHS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及家属对脑梗死康复知识掌握程度、康复依从性、护理满意度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急性脑梗死患者中应用Orem自理理论指导下的路径式护理,提高了家属对脑梗死及康复知识掌握程度、康复依从性,有效改善了患者肢体运动功能及神经功能缺损情况,提高了患者日常生活能力和护理满意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