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广大的心血管临床医生:最新的《中国心血管病报告》(2008~2009)显示,现阶段,我国心血管病发生及死亡率仍呈增长趋势,据估计我国心血管病现患人数至少2.3亿,其中高血压人群2亿。高血压是我国心血管病的首要危险因素,其危险相当于其他3个心血管危险因素之和。高血压患者不只表现为血压升高,其血管内动脉粥样硬化也早已发生。高血压患者常合并年龄增加、高胆固醇、吸烟、高血糖、肥胖等其他心血管危险因素,它们协同作用促进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发展。  相似文献   

2.
<正>广大的心血管临床医生:最新的《中国心血管病报告》(2008~2009)显示,现阶段,我国心血管病发生及死亡率仍呈增长趋势,据估计我国心血管病现患人数至少2.3亿,其中高血压人群2亿。高血压是我国心血管病的首要危险因素,其危险相当于其他3个心血管危险因素之和。高血压患者不只表现为血压升高,其血管内动脉粥样硬化也早已发生。高血压患者常合并年龄增加、高胆固醇、吸烟、高血糖、肥胖等其他心血管危险因素,它们协同作用促进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发展。2009年,美国高血压协会(ASH)协作组将高血压病定义为由一系列复杂且相互作用的原因  相似文献   

3.
<正>广大的心血管临床医生:最新的《中国心血管病报告》(2008~2009)显示,现阶段,我国心血管病发生及死亡率仍呈增长趋势,据估计我国心血管病现患人数至少2.3亿,其中高血压人群2亿。高血压是我国心血管病的首要危险因素,其危险相当于其他3个心血管危险因素之和。高血压患者不只表现为血压升高,其血管内动脉粥样硬化也早已发生。高血压患者常合并年龄增加、高胆固醇、吸烟、高血糖、肥胖等其他心血管危险因素,它们协同作  相似文献   

4.
正2019年10月1日,由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第十届委员会高血压学组组织撰写的英文版《中青年高血压管理专家共识》(《共识》)在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Clinical Practice(《国际临床实践杂志》)在线发表[1]。这是一部中青年高血压管理的系统性文件,也是国际上关于中青年高血压管理的第一部共识。高血压在全球范围内呈现流行态势,是导致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病(arteriosclerotic cardiovascular disease,ASCVD)的主要危险因素。近年来中青年人  相似文献   

5.
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病理基础是动脉粥样硬化(AS),多累及大动脉和中动脉血管壁;血管内皮损伤和脂质沉积是其主要病理改变。血压升高时湍流和剪切应力增高,易导致动脉内膜损伤,从而增加低密度脂蛋白(LDL)在动脉血管壁的沉积和氧化。高血压患者常合并血脂异常、高龄、吸烟、肥胖、高血糖、心血管病早发家族史等其他危险因素,这些危险因  相似文献   

6.
正高血压合并糖尿病是高血压管理中值得关注的一个常见的患者类型。这类患者属于心血管病风险最高等级的"很高危"人群,心血管病风险是普通人群的近4倍,慢性肾脏病风险是普通人群的6倍多。但是,临床实践中,往往心血管科医生多注重血压的控制,而内分泌科专家侧重于血糖的达标,如何做到血压血糖兼收并治,仍然任重道远。大规模横断面调查结果显示,我国高血压患者70%合并糖尿病,每10例高血压合并糖尿病患者中就有7例血压不达标(140/90 mm Hg,1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中国糖尿病合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病患者血压控制及降压药物使用情况,分析影响血压控制的因素。方法对参加“第二项心脏保护研究”临床试验筛选门诊的糖尿病合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病患者进行调查,记录病史和用药情况,测量血压、BMI和腰围。结果2007年6月至2009年10月期间,在14个城市共调查6522例患者,平均年龄64岁。70%有高血压病史,其中12%未服任何降压药物,仅18%血压达标。缺血性脑卒中病史(OR0.70,95%CI 0.58~0.84)和向心性肥胖(OR0.64,95%C10.46~0.89)与血压达标呈负相关。无高血压病史的患者中,64%血压高于130/80mmHg。结论我国糖尿病合并心血管病患者血压控制情况距指南要求仍存在很大差距,应注意加强对此类患者的血压控制。  相似文献   

8.
流行病学调查结果显示,我国高血压和糖尿病患病率分别达到了18.8%和9.7%。而在糖尿病人群中,合并高血压的患者比例达到了56.0%。这个数据结果说明血压和血糖群集的现象非常严重。大量的流行病学和临床试验结果均证实,高血压、血脂异常和糖代谢异常是促使机体发生动脉粥样硬化进而发生心血管病变和死亡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9.
基于现有的证据,年龄50或≥70岁的人,如果没有确诊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病(atherosclerotic cardiovascular disease,ASCVD),不建议用阿司匹林预防心脑血管病。年龄50~70岁的人,需要全面评估。对于没有合并心脑血管病的高血压患者,如果存在出血的高危因素,即便有多种心血管病危险因素也不宜启动阿司匹林治疗。  相似文献   

10.
广大的心血管临床医生:最新的《中国心血管病报告》(2008~2009)显示,现阶段,我国心血管病发生及死亡率仍呈增长趋势,据估计我国心血管病现患人数至少2.3亿,其中高血压人群2亿。高血压是我国心血管病的首要危险因素,其危险相当于其他3个心血管危险因素之和。高血压患者不只表现为血压升高,其血管内动脉粥样硬化也早已发生。高血  相似文献   

11.
《中华高血压杂志》2020,(3):215-215
高血压合并肾动脉狭窄的介入治疗是否应在顽固性高血压和肾功能不全发生前进行?[2020年6月1日]白大衣性高血压在临床上如何检出和处理?[2020年7月1日]伪嗜铬细胞瘤性高血压属于继发性高血压吗?[2020年8月1日]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病的一级预防:预防斑块与血栓,谁更重要?[2020年9月1日].  相似文献   

12.
导读     
<正>高血压患者血压血脂综合管理中国专家共识(陈源源,等p605)高血压是一种心血管病综合征,常合并血脂异常、吸烟、肥胖、糖代谢异常等危险因素。因此对高血压患者,必须以降压为基础,进行多重危险因素综合干预,才能最大程度地降低心血管事件的发生与死亡风险。《高血压患者血压血脂综合管理中国专家共识》基于最新研究进展及权威指南,指出对高血压患者应进行血脂检验及其他危险因素检出,根据  相似文献   

13.
正高血压是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病最重要的危险因素,也是危害老年人健康的重大公共卫生问题。目前我国80岁以上的高龄老年人口已经超过2 300万,并以每年5%的速度递增。由于循证医学证据缺乏,80岁以上高龄老年患者的血压管理仍相对滞后。为此,中国老年医学学会高血压分会邀请国内高血压领域的著名专家,制订了首部《高龄老年人血压管理中国专家共识》[1],该共识全文发表在中国心血管杂志2015年第6期,主要特色和创新点如下: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人磷酸肌醇-3-激酶催化亚基G肽(PIK3CG)在大动脉粥样硬化型脑梗死患者体内表达及影响因素。方法随机选取符合大动脉粥样硬化型脑梗死临床诊断标准患者180例为病例组,根据合并疾病情况进行4亚组分组:单纯大动脉粥样硬化型脑梗死组(31例)、单纯合并糖尿病组(31例)、单纯合并高血压组(33例)、单纯合并高脂血症组(33例),同期随机选取健康体检者129例为对照组。检测各组PIK3CG表达。结果与对照组比较,病例组PIK3CG表达明显升高(P0.05)。与单纯大动脉粥样硬化型脑梗死组比较,单纯合并糖尿病组、单纯合并高血压组、单纯合并高脂血症组PIK3CG表达均显著增高(P0.05)。经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单纯大动脉粥样硬化型脑梗死组OR:1.606;与之比较,单纯合并糖尿病组是其2.48倍,单纯合并高血压组是其1.44倍,单纯合并高脂血症组是其1.54倍。结论 PIK3CG在大动脉粥样硬化型脑梗死患者中呈高表达状态,并且与大动脉粥样硬化型脑梗死存在正相关性。如合并糖尿病、高血压、高脂血症可增加正相关风险系数,尤以合并糖尿病风险系数较大。PIK3CG可能是大动脉粥样硬化型脑梗死发生的预警指标,有效控制糖尿病、高血压、高脂血症等合并性疾病可能是降低PIK3CG表达的辅助因素。  相似文献   

15.
最近欧洲心血管病学会、欧洲心血管病预防和康复学会、欧洲心血管护理委员会、欧洲糖尿病研究学会、国际糖尿病联盟、欧洲脑卒中研究、国际行为医学学会、欧洲高血压学会、欧洲全科医生学会/家庭医生、欧洲心脏网络、欧洲动脉粥样硬化学会发表预防心血管病联合指南。  相似文献   

16.
病毒感染与动脉粥样硬化关系的新近研究李跃荣,曹林生目前,动脉粥样硬化仍然是工业化国家心血管病发生和死亡的主要原因。尽管在动脉粥样硬化的诊断和治疗方面有了许多进步,但结果却往往不尽如人意[1]。引起冠心病的危险因子如高脂血症、高血压、高密度脂蛋白降低及...  相似文献   

17.
非常规降压药物的降压作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李东宝  华琦 《高血压杂志》2005,13(10):603-607
据报道,即使有效控制血压,其并发症的罹患与死亡率仍高出普通人群2~6倍;近10年来,欧美的高血压控制率和心血管病罹患、死亡率的改善趋延缓,而脑卒中、终末期肾病和心衰发生率反见升高。这似乎提示现代单纯降压的观念至少并不全然。血管病变,包括动脉顺从性不良、阻力血管“重塑”和动脉粥样硬化,是致心血管病罹患与死亡的决定性因子。高血压固然可促各类血管病变的发展,它也是致动脉粥样硬化的重要危险因子;反之,血管病变也可致高血压。高血压和血管病变互为因果,但也不完全平行。单纯降压并不能完全解决血管病变问题。以往只强调降低高血压…  相似文献   

18.
<正>对于高血压患者而言,有效的血压管理是减少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病(arteriosclerotic cardiovascular disease,ASCVD)风险的前提和基础。然而临床研究发现,高血压患者仅仅管理血压是远远不够的。汇总分析清晰地显示,高血压患者,无论基线风险水平如何,降压治疗后ASCVD风险均有不同程度下降,但仍有较高的剩余风险。其中心血管病风险从低到高的各亚组人群降压后心血管事件(如脑卒中)及心血管病死亡的相对风险下降幅  相似文献   

19.
金世鑫 《中华糖尿病杂志》2007,15(4):I0001-I0007
心血管病是糖尿病患者的主要死亡原因,也是引起其他疾病和增加花费的主要原因。T2DM及其并存疾病(高血压和血脂异常)均是大血管病的独立危险因素。研究显示,减少心血管病危险因素能够有效预防和延缓心血管病的发生。如果可能,应该减少心血管病的危险因素;对于动脉粥样硬化的体征和症状,临床医师应该保持警觉。  相似文献   

20.
高血压与高胆固醇血症既有独立的致病机制,又存在一定的相互作用,共同促进动脉粥样硬化(AS)的发生与发展。基于我国高血压与血脂异常(以高胆固醇血脂为主)的高伴发率,以及高血压、血脂异常的低治疗率、低控制率,针对高血压和高胆固醇血症在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病(ASCVD)发生与发展中的机制和相互作用,联合干预对延缓疾病进展、降低心血管相关事件发生风险具有积极意义。高血压合并高血脂症的患者要进行总体心血管病风险评估,确定总体风险、血压目标值、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目标值,降压药物应优先选择钙拮抗剂和(或)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阻断剂(RASI)[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及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ARB)],对于经过生活方式干预后LDL-C仍超过目标值的高血压患者和风险高危或极高危的患者应立即启动他汀类药降脂治疗,一般首选有循证证据的中等强度他汀类药,从提高依从性出发可考虑采用降压药与他汀类药组成的单片复方制剂(SPC)。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