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探讨颅脑损伤病人并发垂体前叶功能减退的危险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7年3月~2019年3月收治的110例颅脑损伤的临床资料,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检验垂体前叶功能减退的危险因素。结果 110例中,40例(36.36%)并发垂体前叶功能减退,其中甲状腺功能减退25例(22.72%),性腺功能减退8例(7.27%),生长激素缺乏7例(6.36%),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缺乏5例(4.54%),且5例(4.54%)并发两种激素缺乏。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颅内压增高、入院GCS评分≤8分、颅底骨折及弥漫性脑水肿是颅脑损伤病人并发垂体前叶功能减退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 早期评估病情、有效治疗干预、及时降颅内压治疗可能是降低颅脑损伤病人垂体前叶功能减退发生率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急性颅脑损伤(TBI)患者垂体前叶功能紊乱的危险因素。方法符合入选标准的82例TBI患者,于伤后~3 d采取静脉血,检测垂体激素水平,与正常值作对照;同时将对垂体激素分泌有影响的14项可能因素进行统计学分析。结入选的TBI患者中,82.93%发生垂体前叶激素分泌紊乱,经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GCS评分3~8分和中线结构移位≥0.5 cmTBI患者伤后前垂体功能紊乱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 TBI后垂体前叶激素分泌紊乱发生率极高,脑损伤程度和中线结构位是发生TBI后垂体前叶激素分泌紊乱的重要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重型颅脑损伤病人并发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的危险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至2022年2月收治的110例重型颅脑损伤的临床资料。出院前采用PTSD自评量表(PTSD-SS)评估PTSD情况,总分≥50分表示存在PTSD。结果 110例PTSD-SS评分总分(49.64±7.29)分,其中≥50分52例(47.27%)。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女性、低龄、家庭人均月收入低、非亲属照顾、无经济赔偿、合并颅内感染为重型颅脑损伤并发PTSD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根据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构建PTSD列线图显示一致性指数为0.886,预测PTSD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结论 重症颅脑损伤病人并发PTSD的风险较高,女性、年轻病人、收入低、非亲属照顾、无经济赔偿、合并颅内感染等因素会增加PTSD发生风险,临床应密切关注,识别PTSD风险因素,并给予有效的防治措施降低PTSD发生率。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颅脑损伤病人去骨瓣减压术后发生脑积水的危险因素及分流术时机。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2019年12月去骨瓣减压术治疗的128例颅脑损伤的临床资料。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检验脑积水危险因素。结果 128例中,术后发生脑积水28例,发生率为21.9%。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表明,蛛网膜下腔出血、脑室出血、骨窗面积≥7 cm2是颅脑损伤去骨瓣减压术后继发脑积水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28例脑积水中,22例行脑室-腹腔分流术,按照分流中位时间的3.5 d分为早期分流组和晚期分流组,各11例;早期分流组术后颅内压改善效果更好(P<0.05),颅内压恢复时间明显缩短(P<0.05);但是两组脑脊液指标和并发症发生率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脑积水是颅脑损伤去骨瓣减压术后常见并发症,手术治疗前应充分评估脑积水发生的因素,一旦发生脑积水应查明原因并早期进行分流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重型颅脑损伤去大骨瓣减压术后并发脑积水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3月至2015年7月去大骨瓣减压术治疗的104例重型颅脑损伤的临床资料。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检验脑积水的危险因素。结果出院后随访9个月,104例中,发生脑积水24例(23.08%),未发生脑积水80例(76.92%)。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50岁、脑室出血、昏迷、硬膜下血肿、入院时GCS评分3~5分、骨窗面积≥120 cm2、双侧去骨瓣减压术是重型颅脑损伤去骨瓣减压术后并发脑积水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而早期颅骨缺损修补术却可以减少脑积水的发生率(P0.05)。结论重型颅脑损伤去大骨瓣减压术后并发脑积水的危险因素众多,包括高龄、脑室出血、昏迷、硬膜下血肿、骨窗面积、双侧去骨瓣减压术、未行早期颅骨缺损修补术等,临床应给予相应措施以减少脑积水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6.
创伤性脑损伤后垂体前叶功能减退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创伤性颅脑损伤(traumatic brain injure,TBI)后出现神经内分泌功能紊乱并不少见,TBI与神经内分泌的关系日益受到关注,垂体前叶功能减退可以显著影响颅脑损伤患者功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婴幼儿颅脑损伤并发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的发病机制,临床特点及早期治疗要点。方法总结分析2003-2007年我院收治三岁以下婴幼儿颅脑损伤特点及并发MODS患儿的临床资料。结果79例重型颅脑损伤的婴幼儿发生56例MODS(发生率70.88%),颅脑损伤后频繁抽搐,并发失血性休克是MODS的危险因素。结论婴幼儿颅脑损伤早期有效的呼吸循环的支持,控制抽搐是治疗的首要问题,明确需要治疗的颅内压(TCP)增高的阈值及控制颅高压的时机是控制MODS的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轻中型颅脑损伤患者继发轻度认知功能障碍(mild cognitive impairment,MCI)的危险因素。方法收集2014年7月1日至2015年7月1日我院收治的106例轻中型颅脑损伤患者影像资料,采用简易精神状态检查量表(MMSE)、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 CA)、Addenbrooke改良认知评估量表(ACE-R)评估患者颅脑损伤后3个月的认知功能,以患者是否继发MCI为因变量、脑组织病变部位和类型为自变量,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研究不同病变部位对于患者继发轻度认知功能障碍的影响性。结果共30例患者继发MCI、69例患者认知功能正常,7例患者失访。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患者的年龄及GCS评分均未见显著差异(P0.05);多发病灶、损伤半球、累及脑叶、脑白质病变、累及内囊之间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累及左半球(P=0.029,OR=1.637,95%CI:1.348~2.169)、累及颞叶(P0.001,OR=1.521,95%CI:1.240~2.203)、累及内囊(P=0.024,OR=1.526,95%CI:1.107~2.329)、多发病灶(P0.001,OR=1.936,95%CI:1.287~3.228)是危险因素。结论位于左半球、双侧额叶及颞叶区、内囊前肢的损伤病变及多发损伤病灶是轻、中型颅脑损伤患者继发MCI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单纯颅脑损伤病人凝血功能异常的危险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3年8月~2018年5月收治的212例单纯颅脑损伤的临床资料。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检验凝血功能异常的危险因素。结果 212例中,发生凝血功能障碍42例,发生率为19.8%。170例未发生凝血功能障碍。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55岁、入院时GCS评分低、AIS评分高、头颅CT复查出现血肿增大是颅脑损伤后凝血功能异常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出院后随访4~8个月,平均(6.25±1.43)个月;凝血功能异常病人GOS评分[(3.72±0.92)分]明显低于凝血功能正常病人[(4.28±0.66)分;P<0.05]。结论 单纯颅脑损伤病人凝血功能异常的危险因素很多,凝血功能异常影响病人预后,建议临床采取针对性的干预措施,以改善病人预后。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垂体腺瘤经蝶窦入路术后发生迟发性低钠血症的危险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2年3月~2020年7月经鼻蝶入路手术切除的671例垂体腺瘤的临床资料。结果 术后47例(7.0%)发生迟发性低钠血症,发生时间在术后3~13 d,中位数7.5 d;血钠浓度114~131 mmol/L,平均(124.3±4.8)mmol/L;治疗时间1~9 d,中位数3 d。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女性、术前存在垂体功能减退、术后ACTH轴异常、肿瘤腔高度显著变化是发生迟发性低钠血症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 迟发性低钠血症是垂体腺瘤术后常见的并发症,尤其是女性、垂体功能减退的病人;肿瘤腔高度显著变化与术后迟发性低钠血症有关,建议肿瘤切除后填塞瘤腔。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LR)在颅脑损伤(TBI)预后评估中的作用。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5年3月~2019年1月收治的105例TBI的临床资料。伤后6个月,采用GOS评分评估预后,1~3分为预后不良,4~5分为预后良好。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检验预后不良危险因素,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NLR对TBI病人6个月预后的预判价值。结果 105例中,预后不良34例,发生率为32.38%。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入院时GCS评分≤8分、颅内压增高、瞳孔对光反射消失和NLR均是TBI病人伤后6个月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NLR的最佳临界值为4.12,此时灵敏度为85.7%,特异度为81.6%,当NLR≥4.12时,TBI病人预后不良的发生率高达93.6%。结论 入院时NLR水平可作为预测TBI伤后6个月预后不良的参考指标,可早期、迅速、准确判断病人预后,及时有效地采取干预措施,改善病人预后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重型颅脑损伤病人术后医院感染发病率、部位和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950例经去骨瓣减压治疗的重型颅脑损伤病人的临床资料,分为医院感染组400例与非医院感染组550例。运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得到重型颅脑损伤病人术后医院感染的影响因素。结果重型颅脑损伤术后医院感染发病率为42.1%;呼吸系统感染(53.75%)和泌尿系统感染(29.50%)位居发病率前两位。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OR=1.278,95%CI:1.039-1.425)、手术时间(OR=2.367,95%CI:1.032-4.430)、入住ICU时间(OR=1.453,95%CI:1.329-1.976)、术后脑室外引流时间(OR=1.925,95%CI:1.365-2.552)、损伤类型(OR=1.835,95%CI:1.502-2.703)、气管插管或切开(OR=3.045,95%CI:1.256-8.277)、术前GCS评分(OR=1.456,95%CI:1.309-3.725)均为重型颅脑损伤术后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结论在制定临床治疗方案时,应针对重型颅脑损伤病人术后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作重点考虑和针对性设计。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垂体影像学特征在无功能性垂体腺瘤(NFPA)术后内分泌功能评估中的作用。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0年3月~2021年3月经鼻蝶入路神经内镜手术切除的96例NFPA的临床资料。术前、术后2个月、术后12个月评估激素功能。结果 术前54例(56.3%)出现垂体功能减退,术后2、12个月分别有67例(69.8%)和55例(57.3%)存在垂体功能减退。与术前相比,术后2、12个月,性腺功能减退、甲状腺功能减退、生长激素缺乏无明显变化(P>0.05),高泌乳素血症明显减少(P<0.05),但是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尿崩症术后2个月明显增加(P<0.05)、术后12个月又明显减少(P<0.05)。19例(19.8%)术后12个月出现少一个激素轴功能恶化。单因素分析显示,术前垂体柄是否可见与术后垂体功能恶化无明显关系(P>0.05),术前垂体腺可见程度、肿瘤切除程度、肿瘤体积与术后激素恶化有关(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术前垂体腺不可见是术后激素恶化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结论 垂体功能减退是NFPA常见的临床表现,术前垂体功能评估具有重要意义。术后垂体激素轴可能恶化,垂体影像学特征,例如垂体腺可见程度、肿瘤大小等,可作为术后垂体功能恶化的评估指标。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术后并发脑积水相关因素。方法选取2006年3月~2013年7月在我院收治的281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将其分为脑积水组(45例)和非脑积水组(236例),采用单因素分析和Logistic多元回归法分析颅内血肿位置、手术持续时间、开放性颅脑损伤、SAH、去骨瓣减压、硬脑膜敞开、腰椎穿刺脑脊液置换等因素。结果单因素分析显示,两组患者在血肿部位、开放性颅脑损伤、SAH、去骨瓣减压、硬脑膜敞开、腰穿脑脊液置换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行Logistic回归分析,开放性颅脑损伤、SAH、血肿位于硬膜下或脑内、去骨瓣减压、硬脑膜敞开为并发脑积水危险因素,腰穿脑脊液置换为保护因素,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开放性颅脑损伤、硬膜下或脑内血肿、SAH、术中去除骨瓣以及硬脑膜敞开是s TBI患者术后并发脑积水的危险因素;而腰穿脑脊液置换为预防术后脑积水发生的保护因素。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重型颅脑损伤去骨瓣减压术后发生脑积水的危险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6年6月至2019年6月去骨瓣减压术治疗的142例重型颅脑损伤的临床资料。结果 142例中,术后35例发生脑积水;107例未发生脑积水。术后脑积水发生率为24.6%(35/107)。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年龄较大、蛛网膜下腔出血、颅内感染为重型颅脑损伤去骨瓣减压术后发生脑积水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 脑积水是重型颅脑损伤去骨瓣减压术后常见并发症。年龄越大,伴蛛网膜下腔出血及颅内感染的病人,发生脑积水的风险增加。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颅脑损伤病人去骨瓣减压术后发生院内感染的影响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7年2月至2019年4月收治的符合上述标准的132例颅脑损伤的临床资料。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检验术后发生院内感染的危险因素。结果 132例中,术后发生院内感染15例,感染率为11.36%。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手术时间长、插管操作、未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未进行围手术期干预护理为术后发生院内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 手术部位、下呼吸道是颅脑损伤病人去骨板减压术后发生院内感染的主要部位,手术时间长、有插管操作、未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未进行围手术期干预护理为术后医院感染的影响因素,针对性护理措施和管理对于有效防控院内感染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重型颅脑损伤并发脑梗死的危险因素,为临床诊治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16年12月收治的符合标准的172例重型颅脑损伤的临床资料,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检验危险因素。结果 172例中,44例并发脑梗死,128例无脑梗死。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脑疝、弥漫性脑肿胀、失血性休克是重型颅脑损伤并发脑梗死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对于伴有脑疝、弥漫性脑肿胀、失血性休克的成人重型颅脑损伤,临床应注意防止脑梗死。  相似文献   

18.
目的 分析重度颅脑损伤术后并发脑疝的危险因素。方法 对安徽医科大学附属宿州医院2018年6月—2021年6月收治的120例重度颅脑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统计脑疝发生率和死亡率,分析并发脑疝的危险因素。结果 术后并发脑疝33例,脑疝发生率27.50%,且并发组和未并发组死亡率分别为27.27%和11.4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470,P=0.03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60岁、吸烟史、术前GCS≤6分、合并心房颤动、合并低钠血症、术前基底池受压、术后甘露醇半量、腰椎穿刺、术后并发颅内血肿为并发脑疝的危险因素(均P<0.05)。结论 重度颅脑损伤患者术后并发脑疝风险较高,危险因素较多,需要加强预警,及时进行干预。[国际神经病学神经外科学杂志,2023,50(4):25-28]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颅脑损伤术中急性脑膨出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 2011年3月至2015年3月收治45例颅脑损伤术中急性脑膨出(观察组),以同期收治的未发生急性脑膨出的颅脑损伤45例作为对照组,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方法分析颅脑损伤术中急性脑膨出的相关危险因素。结果 出院时按GOS评分评估预后,观察组恢复良好11例,中残15例,重残8例,死亡11例。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显示,受伤至手术时间、昏迷时间、术前缺氧、手术远隔部位颅骨骨折、脑干伤、术前脑疝、弥漫性脑肿胀、手术远隔部位出血以及凝血功能障碍是颅脑损伤术中发生急性脑膨出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颅脑损伤术中出现急性脑膨出的相关危险因素较多,了解相关危险因素,术中积极做好预防及应对措施,有助于降低其发生率。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颅脑外伤患者术后再出血的相关危险因素及预防对策。方法对2007-11—2013-11我院收治的150例颅脑外伤患者的手术治疗情况及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进行术后再出血的危险因素分析。结果 135例(90.00%)患者术后再出血,出血部位为开颅对侧105例(70.00%),内侧45例(30.00%);经单因素筛选及多因素分析,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8分、脑挫裂伤、合并高血压、凝血功能异常及多部位颅骨骨折等均是影响颅脑外伤患者术后再出血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颅脑外伤患者术后再出血与低GCS评分脑挫裂伤、合并高血压、凝血功能异常及多部位颅骨骨折等因素密切相关,应及时观察生命体征及临床症状,预防并发症状,保证患者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