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3~5岁学龄前儿童饮食行为对蔬菜水果摄入水平的影响。方法在广东、辽宁、内蒙古、上海和四川选取10个幼儿园923名3~5岁学龄前儿童作为研究对象,使用儿童饮食行为问卷量化学龄前儿童饮食行为,采用有序多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儿童各维度饮食行为对蔬菜水果摄入水平的影响。结果本研究中3~5岁儿童蔬菜的摄入量中位数为130.5g/d(P25~P75:75.0~220.0g/d),水果的摄入量为175.0g/d(P25~P75:100.0~250.0g/d)。3~5岁学龄前儿童蔬菜和水果的消费率分别为98.5%和98.4%,达标率分别为22.1%和68.8%。儿童饮食行为中,主动性进食、外因性进食、挑食、食物响应、过饱响应、不良进食习惯、情绪性进食得分依次是(3.77±0.69)分、(2.86±0.66)分、(2.77±0.65)分、(2.48±0.66)分、(2.37 ±0.69)分、(2.27±0.64)分和(1.59±0.56)分。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儿童挑食行为是蔬菜摄入水平的影响因素(OR=0.740,95% CI:0.608~0.899),过饱响应(OR=0.786,95% CI:0.633~0.976)和外因性进食(OR=1.297,95% CI:1.063~1.584)是水果摄入水平的影响因素。以儿童家庭年收入、儿童体格发育情况和年龄进行调整后,结果一致。结论儿童挑食行为对蔬菜摄入有负向影响;过饱响应对水果摄入有负向影响,外因性进食对水果摄入有正向影响。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我国不同地区6~17岁儿童青少年全谷物及杂豆摄入状况。方法使用2010-2012年中国居民营养与健康状况监测的数据,对6~17岁儿童青少年共5676人的全谷物及杂豆消费情况进行分析。膳食调查方法为3d 24h膳食回顾法。结果 6~17岁儿童青少年全谷物及杂豆摄入量为12.7g/d, 85.5%的人群未达到膳食指南推荐量下限30g的摄入水平。农村儿童青少年的全谷物及杂豆平均摄入量高于城市人群,而城市儿童青少年全谷物及杂豆的消费率明显高于农村人群。结论我国儿童青少年膳食中存在全谷物及杂豆消费率较低,摄入量不足。[营养学报,2019,41(3):220-224]  相似文献   

3.
  目的  分析1982年与2012年我国6~17岁儿童蔬菜水果摄入量及其变化特征。  方法  以1982年全国营养调查18 237名与2012年中国居民营养与健康状况监测中的5 819名6~17岁儿童为对象,分别用称重记账法与3 d 24 h膳食调查法收集儿童食物摄入情况,分析并比较两个年份学龄儿童的蔬菜与水果摄入量及达到WHO推荐摄入量的情况。  结果  学龄儿童蔬菜摄入量从1982年的300.4 g下降到2012年的185.8 g(Z=45.9, P<0.001);学龄儿童水果摄入量由1982年的28.2 g增加到2012年的45.9 g(Z=36.8, P<0.001)。学龄儿童蔬菜水果总摄入量达到WHO推荐量80%及以上的比例由1982年的42.2%下降到2012年的21.6%(χ2 =809.9, P<0.001)。1982年和2012年,男生蔬菜摄入量均高于女生,且随年龄增长而升高;水果摄入量均为城市儿童高于农村儿童。  结论  2012年与1982年相比,我国6~17岁儿童蔬菜摄入量下降较多,水果摄入量有所增加,2012年与1982年儿童蔬菜与水果摄入量均不足,建议采取综合干预措施提高儿童蔬菜与水果的消费,促进其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广州市城区居民蔬菜水果消费现状,为开展科学高效的营养教育和营养干预工作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多阶段分层与人口成比例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于2011年1月—2012年4月选取天河区160户家庭的503人进行连续3 d24 h膳食调查,对108户328人进行食物频率法问卷调查。结果广州市城区居民平均每标准人日蔬菜摄入量为384.4 g(深色蔬菜为172.4 g,浅色蔬菜为212.0 g),符合膳食指南推荐量要求,但深色蔬菜摄入量不及蔬菜摄入总量的1/2。平均每标准人日水果摄入量为86.2 g,远不足指南推荐量;84.5%的居民摄入量低于推荐摄入量。82.0%的居民每天摄入蔬菜,以叶类蔬菜居多;36.9%的居民每天摄入水果,以仁果类和柑橘类为主;大多居民水果消费频次少于1次/周。秩和检验显示,不同年龄居民蔬菜摄入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60岁最高,1~6岁最低)(χ~2=39.293,P0.01);低收入家庭深色蔬菜摄入量显著低于其他收入家庭(χ~2=18.000,P0.01);水果摄入量随家庭收入升高而增加(χ~2=6.475,P0.05),女性水果摄入量显著高于男性(Mann-Whitney U=27 336.0,P0.05)。结论当前广州市城区居民蔬菜摄入结构不合理,水果摄入严重不足。在开展营养教育和营养干预时需考虑性别、年龄和家庭收入的影响,进而有效促进合理膳食。  相似文献   

5.
目的 分析1991-2009年中国9省(区)6~17岁儿童青少年蔬菜水果摄人的变化及其受社会经济因素的影响。方法 以1991-2009年“中国健康与营养调查(CHNS)”项目中12596名6~17岁儿童青少年为研究对象,应用SAS 9.2统计软件分析连续3天24小时膳食回顾调查及人口经济因素等数据。结果 调查人群蔬菜水果消费率均呈增加趋势。其中浅色蔬菜消费率从94.4%增加至96.9%(χ2=11.6,P<0.0001),深色蔬菜消费率从1991年的58.3%增加至82.4%(χ2=213.2,P<0.01),水果消费率从12.6%增加至45.4%(χ2=571.2,P<0.0001)。蔬菜总摄入量中位数从1991年的250.0g/d下降至2009年的225.8 g/d(χ2=72.4,P<0.0001),其中浅色蔬菜下降36.6 g/d,深色蔬菜下降约40.0 g/d(χ2=92.8,P<0.0001),而水果摄入量增加50.0/d(χ2= 104.2,P<0.01)。达到中国居民膳食指南蔬菜最低推荐摄人量(300g/d)的儿童比例从1991年的 38.9%下降至2009年的26.8%,而满足该指南水果推荐量(200g/d)的比例从2.0%增加到13.9%;2009年深色蔬菜摄入占蔬菜总摄入量一半以上儿童的比例约为25.1%。母亲受教育程度和家庭经济收入水平是影响水果消费的重要因素。结论 1991-2009年中国儿童青少年蔬菜水果消费率呈增加趋势,但深色和浅色蔬菜摄入量有所下降,存在明显摄入不足。建议采用有效的综合干预措施增加蔬菜和新鲜水果的摄人量,改善儿童营养状况。  相似文献   

6.
目的 了解杭州市城区初中生蔬菜水果摄入情况及影响因素.方法 在杭州市3个城区初中生中开展横断面自填问卷调查,了解学生每周蔬菜水果的摄入频率、摄入量及相关社会人口学特征,采用logistic多因素回归法分析影响每周吃蔬菜≥21份和水果≥14份的因素.结果 纳入分析的3724名初中生每周每日食蔬菜水果为54.7%,每周进食蔬菜≥21份和水果≥14份(相当于每日食蔬菜≥3份和水果≥2份)为23.6%.女生、母亲文化程度较高、家庭社会经济水平较高的初中生每周蔬菜水果摄入频率和摄入量均较高(P<0.05).控制了5种社会人口学因素后,每日体力活动≥60 min(OR=1.667,95%CI:1.216 ~ 2.203)、家人每日鼓励多进食蔬菜水果(OR=1.881,95%CI:1.498 ~ 2.363)、每日表扬食蔬菜水果(OR=1.275,95%CI:1.025 ~ 1.586)、每周3 ~6 d(OR=1.691,95%CI:1.310~2.183)和每日(OR=2.944,95%CI:2.348~ 3.690)准备好蔬菜水果、每周3 ~6 d(OR=1.392,95%CI:1.056 ~ 1.835)和每日(OR=2.817,95%CI:2.217~3.580)一起进食蔬菜水果、早餐通常自家做(OR=1.364,95%CI:1.158~1.607)、蔬菜水果健康益处的课程教育(OR=1.238,95% CI:1.035 ~ 1.480)和认知(OR=3.150,95%CI:1.121 ~ 8.856)与初中生每周食蔬菜≥21份和水果≥14份均有正性关联.结论 杭州市城区初中生蔬菜水果的摄入水平与社会人口学特征、体力活动、家庭饮食环境、蔬菜水果健康益处的教育和认知程度有关.  相似文献   

7.
了解母亲喂养行为对学龄前儿童蔬菜水果摄入的影响,为指导学龄前儿童科学喂养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综合喂养行为问卷及每周水果和蔬菜摄入问卷对杭州市分层抽取的1 157名3~6岁儿童的母亲进行调查,分别评估母亲的喂养行为及学龄前儿童水果和蔬菜的摄入量.分析母亲不同喂养行为对学龄前儿童水果蔬菜摄入的影响程度.结果 学龄前儿童每天摄入水果报告率为72.8%,每天摄入蔬菜的报告率为66.4%.建立健康的家庭进餐环境、鼓励均衡和多样化饮食、让孩子参与制备食物对学龄前儿童蔬菜摄入量呈正向影响(β值分别为0.43,0.33,0.19,P值均<0.05),限制不健康食物对学龄前儿童蔬菜摄入量产生负向影响(β=-0.30,P=0.015);鼓励均衡和多样化饮食、监督、建立良好的进餐环境对学龄前儿童水果摄入量产生正向影响(β值分别为0.47,0.39,0.35,P值均<0.05),限制不健康食物对学龄前儿童水果摄入量产生负向影响(β=-0.31,P=0.036).结论 父母亲应建立良好的家庭进餐环境,鼓励孩子均衡和多样化饮食,让孩子参与准备食物等积极的喂养方式有利于提高学龄前儿童水果和蔬菜的摄入量.  相似文献   

8.
潘传凤  侯淑娟  侍作胜 《中国校医》2020,34(12):909-912
目的 分析徐州市6~17岁儿童青少年血脂异常的流行现状及相关因素。方法 采用方便分层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于2019年在徐州市参加健康体检的中小学校中抽取722名6~17岁的中小学生做体格和血脂测量。采用2009年“儿童青少年血脂异常防治专家共识”判定血脂异常,logistics回归模型分析儿童青少年血脂异常的相关因素。结果 6~17 岁儿童青少年高总胆固醇血症、高甘油三酯血症、高LDL-C血症、低HDL-C血症和血脂异常检出率分别为6.2%(45例)、17.5%(126例)、4.1%(30例)、15.1%(109例)和33.2%(240例)。含糖饮料≥1次/周(OR=1.19,95%CI:1.07~1.32)、睡眠时间<10 h/d (OR=1.65,95%CI:1.47~1.84)、缺乏体育锻炼(OR=1.85,95%CI:1.51~2.15)、超重(OR=1.45,95%CI:1.26~1.65)和肥胖(OR=2.77,95%CI:1.95~3.60)和儿童青少年患血脂异常相关。结论 徐州市6~17岁儿童青少年血脂异常检出率较高,含糖饮料≥1次/周、睡眠时间<10 h/d 、缺乏体育锻炼、超重和肥胖可能是儿童青少年血脂异常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中国15省(自治区、直辖市)60岁及以上居民蔬菜和水果摄入现状。方法利用2015年"中国居民营养状况变迁的队列研究"资料,选取5031名60岁及以上居民为研究对象。利用连续3天24小时回顾法收集膳食数据,分析摄入状况,与《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16)》推荐摄入量比较。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蔬菜和水果摄入量是否达到推荐量的影响因素。结果 60岁及以上居民蔬菜消费率为99.5%,消费量中位数(P50)为242.3 g/d。水果消费率为39.7%,消费量第75百分位数为(P75)为64.8 g/d。Logistic分析显示,男性、60~79岁和城市蔬菜消费更有可能达到推荐量。高收入和城市水果消费更有可能达到推荐量。结论 15省(自治区、直辖市)60岁及以上居民水果消费率低且消费量不足。蔬菜消费率高但深色蔬菜占到一半的比例低。性别、年龄和地区影响蔬菜是否达到推荐量。收入和地区影响水果是否达到推荐量。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影响3~6岁反复上呼吸道感染(recurrent upper respiratory tract infections,rURTIs)儿童的饮食、家庭育儿方式及生活环境因素等,探讨导致反复上呼吸道感染的危险与保护因素,为制定防治措施提供依据。方法选择2008年12月至2009年5月在山西省儿童医院(山西省妇幼保健院)儿童保健科因呼吸系统疾病就诊的3~6岁儿童230例为研究对象。其中,男性儿童为151例(65.7%),女性为79例(34.3%)。按照2008年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呼吸学组对上呼吸道感染的诊断标准确诊230例儿童中,118例为反复上呼吸道感染患儿(纳入病例组),其中男性患儿为82例(69.5%),女性为36例(30.5%)。另外112例为同期在山西省儿童医院(山西省妇幼保健院)儿保科健康检查的3~6岁正常儿童,将其纳入对照组,其中男性儿童为69例(61.6%),女性为43例(38.4%)[本研究遵循的程序符合山西省儿童医院(山西省妇幼保健院)人体试验委员会制定的伦理学标准,得到该委员会批准,分组征得受试对象监护人的知情同意,并与其签署临床研究知情同意书]。采取问卷调查单因素与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方式,分析病例组、对照组儿童的一般人口学特征、营养状况、家庭育儿方式及生活环境等因素,确定影响反复上呼吸道感染的危险因素与保护因素。结果影响3~6岁儿童反复上呼吸道感染的因素有①危险因素:每周摄入蔬菜1~3次[OR=5.195,95%CI(1.193,22.624)],入托[OR=5.642,95%CI(1.149,27.702)],反复上呼吸道感染病史[OR=8.129,95%CI(2.725,24.256)],每日户外活动少于30 min[OR=4.583,95%CI(0.857,24.499)]或不足2 h[OR=5.291,95%CI(1.576,17.763)]。②保护因素:父亲文化程度高中以上[OR=0.134,95%CI(0.034,0.527)],每周摄入水果4~6次[OR=0.231,95%CI(0.069,0.775)],年使用抗生素低于3次[OR=0.028,95%CI(0.003,0.303)]。③反复上呼吸道感染病史和水果、蔬菜类摄入及入托之间存在交互作用。结论合理膳食,保证蔬菜、水果类摄入,每日户外活动不少于2 h;家长文化程度高,尤其是父亲文化程度高,对减少儿童发生反复上呼吸道感染有积极作用。入托机构应该加强儿童卫生保健工作,对患上呼吸道感染儿童及时治疗,合理用药,避免机构内交叉感染。  相似文献   

11.
中国3~17岁儿童青少年零食消费状况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描述中国3~17岁城乡儿童青少年的零食消费情况、消费特点以及零食对此人群能量营养素摄入的贡献。方法数据来自中国健康与营养调查(1991~2004)、2002年中国居民营养与健康状况调查、2007年北京市和湖北省居民零食专题调查。零食消费率和对能量及营养素贡献的计算使用连续三天24小时膳食回顾调查数据,吃零食1次以上则为消费零食,以此计算消费率。结果1991~2004年,3~17岁儿童青少年零食消费率及平均每天零食消费量均有上升趋势。2002年中国城乡3~17岁儿童青少年零食消费率为35.1%,其中城市55.7%、农村29.6%。零食提供的能量为7.7%、膳食纤维为18.2%、维生素C17.9%、钙9.9%、维生素E 9.7%、铁6.9%、锌6.3%。零食消费原因更多是好吃、渴/饿了或者食品广告宣传;最常在家和学校消费;多由家人提供,也有自己购买。每周吃4~6天以上糖果及巧克力、膨化小食品等零食者占一定比例。结论合理指导3~17岁儿童青少年零食选择和消费十分重要。本文结果可能低估零食对儿童青少年膳食及能量营养素摄入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贵州省部分儿童青少年水果蔬菜摄入情况调查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了解与儿童青少年健康饮食相关密切的水果蔬菜摄入情况,考察影响儿童青少年水果和蔬菜摄入的个人、家庭及社会环境因素。方法参考国内外相关研究设计调查问卷,采用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对贵州省9所学校1 398名在校中小学生(非住校生)进行调查。结果大多数儿童青少年都爱吃水果和蔬菜,57.9%的父母积极鼓励孩子吃水果蔬菜,但儿童青少年对摄入水果蔬菜的自我效能感并不高,家庭、社会环境对孩子们提供水果蔬菜的便利性和可获得性很低。影响因素中有13项城市高于农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1)。儿童青少年对蔬菜水果的主观需求与实际摄入量之间不均衡,其中存在一个巨大的需求。结论应尝试介入家庭、学校及娱乐场所等,提高儿童青少年在与他们生活密切相关的环境中获得水果蔬菜的可及性与便利性。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不同城市化水平社区7~17岁儿童青少年膳食结构的变化趋势。方法以"中国健康与营养调查"(CHNS)1991~2011年调查数据为基础,选择有连续3 d 24 h完整膳食数据的7~17岁儿童青少年作为研究对象,描述该儿童青少年人群平均每天各类食物的摄入量及消费率,比较不同城市化水平下食物摄入量与消费率的变化趋势,并与《中国居民膳食指南》食物推荐摄入量进行比较。结果在同一城市化水平社区,1991~2011年20年间,男孩和女孩谷薯类食物与蔬菜类食物摄入量均呈现下降趋势(P0.05),而畜禽肉类及水产品类、蛋类和奶类食物摄入量呈现上升趋势(P0.05);水果、畜禽肉类及水产品类、蛋类和奶类消费率呈上升趋势。在同一调查年间,随着社区城市化水平的提高,男孩和女孩谷薯类食物与蔬菜类食物摄入量呈现下降趋势(P0.05),畜禽肉类及水产品类、蛋类和奶类食物摄入量呈现上升趋势(P0.05);水果、蛋类和奶类消费率呈上升趋势,畜禽肉类及水产品类消费率基本稳定。结论随着城市化水平的提高,儿童青少年膳食结构有了很大改善,水果、蛋类、畜禽肉和水产品类食物和奶类摄入量更接近推荐摄入量,但是蔬菜、水果、禽类及水产品类和奶类摄入量依然偏低,水果、蛋类和奶类消费率偏低,应提高水果、蛋类和奶类消费率,增加蔬菜、水果、禽类及水产品和奶类食物的摄入量,使膳食结构更加合理。  相似文献   

14.
探讨独生子女与儿童青少年低身高发育等级的关联以及果蔬摄入和体力活动对该关联的影响,为探究和改善独生与非独生子女身高发育等级的差异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分层整群抽样方法,在中国7个省市抽取93所中小学校40 978名7~17岁学生进行体格检查和问卷调查,采用多水平模型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单因素分析发现,独生子女处于低身高发育等级的概率更低(OR=0.63,95%CI=0.58~0.67);多水平模型发现,独生子女处于低身高发育等级的概率依然较低(OR=0.78,95%CI=0.73~0.85),且每日中/高等体力活动时间≥1 h(OR=0.92,95%CI=0.85~0.99)和每日蔬菜水果摄入量≥5份(OR=0.83,95%CI=0.75~0.92)也可降低处于低身高发育等级的概率.分层分析发现,果蔬摄入和体力活动充足时,独生与非独生子女身高发育等级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结论 独生子女是儿童青少年身高发育可能的影响因素,充足的果蔬摄入和体力活动可改善非独生与独生子女身高发育等级的差距.应采取有效的行为干预措施,保护儿童青少年身高健康发育.  相似文献   

15.
目的了解8省市7~17岁儿童青少年代谢综合征的流行现况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分层多阶段整群随机抽样方法,对8省市7~17岁儿童青少年2752人进行调查分析。采用非条件Logistic回归进行多因素分析。结果研究人群代谢综合征患病率为3.2%,其中男性3.4%,女性3.0%;城市3.1%,农村3.3%;7~12岁者和13~17岁者患病率分别为2.9%和4.9%,而13岁、14岁患病率最高;在体重正常、超重、肥胖的儿童青少年中,代谢综合征患病率分别为0.7%、8.0%和23.9%。排除了其他因素的影响后显示,13~17岁儿童青少年发生代谢综合征是7~12岁者的2.48倍(OR=2.49,95%CI=1.41-4.39);超重和肥胖儿童青少年患代谢综合征的危险分别是体重正常者的12.82倍(OR=12.82,95%CI=6.57-25.01)和51.38倍(OR=51.38,95%CI=28.42-92.91)。结论儿童青少年中代谢综合征患病情况不容忽视,建议加快研究制定适合中国儿童青少年的代谢综合征定义及标准。  相似文献   

16.
目的 了解中国青少年的水果和蔬菜摄入相关知识、态度和行为,为制定健康饮食行为干预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在中国辽宁省和贵州省城乡选取18所中小学,每所学校随机抽取小学4~6年级、初一至高三各1~2个班,共2 638 名学生为调查对象.采用自填式问卷对学生进行水果蔬菜摄入相关知识、态度和摄入频度的调查.结果 水果和蔬菜推荐摄入量回答正确率分别为31.9%和33.3%;70.0%和66.0%的青少年对水果摄入和吃蔬菜持积极态度;40.4%青少年每天至少吃1次水果;58.1%的学生每天至少吃1次炒熟的蔬菜.结论 大部分青少年对吃水果和蔬菜的态度积极,但缺乏足够的摄入量知识,果蔬摄入量达不到推荐标准,应当积极开展儿童健康饮食促进活动.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农村地区高血压人群中,良性前列腺增生(BPH)的患病情况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采用人群为基础的流行病学调查,收集安徽省安庆农村地区50岁以上男性高血压患者621例,其中患有良性前列腺增生(BPH)患者300例,非良性前列腺增生患者321例.采用Logistic逐步回归分析高血压患者伴发良性前列腺增生的影响因素.单因素分析采用t检验、χ2检验,多因素分析采用Logistic逐步回归.结果 Logistic逐步回归结果显示,高血压人群中BPH患病与以下5种因素有关:年龄(OR=1.077,95%CI=1.046~1.109)、30岁性生活频次(OR=1.027,95%CI=1.004~1.051)、食盐摄入量(OR=2.007,95%CI=1.324~3.043)、水果摄入量(OR=0.628,95%CI=0.431~0.914)以及心理紧张度(OR=2.128,95%CI=1.439~3.146).结论 高水果摄入可能是高血压人群中BPH的保护因素;年龄、30岁性生活过频、食盐摄入过高以及心理紧张可能是BPH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8.
目的 了解华中地区乡村3~6岁儿童贫血状况及其与膳食行为的关联,为乡村学龄前儿童贫血的预防和干预提供参考。方法 2021年4—6月,以班级为单位采用分层整群抽样的方法,对华中地区乡村1 246名3~6岁学龄前儿童采集无名指末梢血,采用比色法进行血红蛋白测定,分析贫血状况。同时对谷薯类、水果、蔬菜、豆制品类、奶类、动物性食物、食物多样性、饮水等8个方面的膳食行为进行调查。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法,分析贫血与膳食行为的关联。结果 华中地区乡村3~6岁儿童贫血检出率为13.88%。留守儿童贫血检出率(19.00%)高于非留守儿童(11.2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3.93,P<0.01)。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留守儿童(OR=1.28,95%CI=1.16~1.56)发生贫血的比例高于非留守儿童;动物性食物摄入频率≥3次/周(OR=0.82,95%CI=0.69~0.91)、蔬菜摄入种类≥2种(OR=0.86,95%CI=0.71~0.93)的学龄前儿童发生贫血的比例较低(P值均<0.05)。结论 华中地区乡村3~6岁儿童贫血检出率较高...  相似文献   

19.
目的 了解中国≥60岁居民蔬菜和水果摄入现况及影响因素,为老年人均衡营养膳食的宣传教育提供参考。方法 数据来源于2018年中国慢性病及危险因素监测,在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298个县(区),采用分层多阶段整群随机抽样方法抽取≥18岁常住居民194 749人。问卷收集人口统计学等信息,采用食物频率表采集调查对象过去12个月内新鲜蔬菜和水果摄入频次和摄入量等信息,该研究将其中完成调查的≥60岁且蔬菜和水果摄入相关信息完整的69 246人作为研究对象。采用SAS 9.4软件进行基于复杂抽样的方差分析、logistic回归、Rao-Scottχ2检验,并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进行影响因素分析。结果 2018年中国≥60岁居民蔬菜摄入量为361.5 g/d(95%CI:351.1~371.9 g/d),水果摄入量为74.8 g/d(95%CI:69.0~80.6 g/d);蔬菜摄入量未达推荐量的比例为41.0%(95%CI:39.0%~43.0%),水果摄入量未达推荐量的比例为87.0%(95%CI:85.6%~88.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1991-2006年中国九省区中老年居民蔬菜水果消费特点及其变化趋势。为干预措施和营养政策制定提供依据。方法以1991-2006年"中国健康与营养调查"项目中有膳食调查资料的45岁及以上中老年调查对象作为研究对象。使用SAS9.2软件包对数据库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蔬菜作为中老年膳食中重要的组成部分1991-2006年间一直保持着95%以上的高消费率,蔬菜消费种类和消费量均呈现逐渐增加的趋势,至2006年中老年男性和女性平均每日蔬菜消费量达到370g/d和350g/d,其中70%以上为浅色蔬菜。中老年男性水果消费率从1991年的7.4%增长至2006年的21.0%;女性水果消费率从8.0%增长到21.5%,2006年中老年居民平均每日水果消费量达到45~50g/d。苹果等仁果类水果一直是中老年人消费水果的主要品种,瓜果类水果消费增长快,到2006年瓜果类水果也成为中老年居民消费的主要水果。结论 1991-2006年间中老年居民保持了很高的蔬菜消费率,中老年居民,特别是农村中老年居民水果消费率、消费品种和消费量均有待提高。普及食物营养知识,使中老年居民会用综合蔬菜水果营养价值因素来选择蔬菜水果消费品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