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究立体定向置管血肿引流术对基底节区脑出血患者神经功能及并发症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2018年3月~2019年3月收治的基底节区脑出血患者100例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0例。对照组行开颅血肿清除术治疗,观察组行立体定向置管血肿引流术治疗,比较两组手术前后血清指标、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术后观察组S100β蛋白、基质金属蛋白酶-9、白细胞介素-6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神经功能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立体定向置管血肿引流术可改善基底节区脑出血患者血清指标,减轻神经功能缺损,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安全性较高。  相似文献   

2.
3.
立体定向血肿引流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护理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报道立体定向引流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围手术期护理,强调术前护理应全面了解病情及详细健康教育;术中注意舒适护理,严格核对制度及病情观察,术后加强血肿腔置管护理,维持颅内压稳定,有效进行康复训练,认为上述护理措施对疾病治疗和康复具有重要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4.
重症脑出血表现为高病死率 ,原因多由于早期的脑疝及后期的多脏器功能衰竭等并发症。我们自 2 0 0 0年以来应用CT立体定向脑内血肿置管引流术抢救重症高血压脑出血 32例 ,效果满意 ,现报告如下。1 病例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入选病例均符合第四届全国脑血管会议修订的标准 (1995年 ) ,并经颅脑 CT证实 ,格拉斯哥 (GCS)昏迷评分≤ 8分。1.1.1 微创组 :男 19例 ,女 13例 ;年龄38~ 83岁 ,平均 (5 9.0 6± 11.32 )岁 ;皮质下出血 3例 ,基底节出血 2 9例 (合并脑室出血 11例 ) ;出血量 80~ 10 0 ml 4例 ,10 0~ 12 0 ml 18例 ,>12 0 ml 10…  相似文献   

5.
目的:比较立体定向血肿引流术与神经内镜治疗高血压脑出血(HICH)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收集HICH患者70例,采用神经内镜治疗的35例为内镜组,采用立体定向血肿引流术治疗的35例为定向组,比较2组相关手术指标、术后并发症、术后1月死亡率及术后6月格拉斯哥预后评分(GOS)。结果:与内镜组比较,定向组的手术时间较短(t=-9.483,P=0.000),血肿清除率低于内镜组(t=-11.105,P=0.000);内镜组术后无再出血患者,定向组的再出血率显著高于内镜组(χ~2=9.032,P=0.003),内镜组各项并发症发生率及死亡率与定向组相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术后6月内镜组远期GOS评分优于定向组(P<0.05)。结论:采用神经内镜下手术治疗HICH,疗效优于立体定向血肿引流术。  相似文献   

6.
《现代诊断与治疗》2020,(9):1352-1354
目的探讨超早期血肿穿刺置管引流术对重症脑出血患者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的影响。方法选择2018年2月~2019年3月我院收治的84例重症脑出血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与研究组各42例。观察组与对照组分别在患者发病7小时前后行血肿穿刺置管引流术。比较两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情况、生活活动能力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术后,两组NIHSS、CSS评分均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两组Barthel指数评分均升高,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较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重症脑出血患者行超早期血肿穿刺置管引流术,可有效降低患者的NIHSS、CSS评分,改善患者神经功能,提升生活活动能力,降低并发症发生。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血肿穿刺置管引流术治疗时机对重症脑出血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并发症和病死率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8年1月我院收治的50例重症脑出血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手术治疗时机的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25例。对照组行早期手术,即在发病后7~24 h行血肿穿刺置管引流术治疗;观察组行超早期手术,即在发病7h内行血肿穿刺置管引流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在不同治疗时机治疗后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并发症和病死率。结果:治疗后,观察组的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评分低于对照组,日常生活能力评分量表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并发症发生率和病死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超早期对重症脑出血患者行血肿穿刺置管引流术,治疗效果理想,能有效改善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提高其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和病死率。  相似文献   

8.
9.
朱晓临  任琳  李保国 《临床荟萃》2004,19(21):1249-1250
脑出血是指非外伤性脑实质内出血,占脑卒中患者的10%~20%,是神经科急症之一,病死率高达43%~51%。锥颅碎吸血肿引流术是立体定向手术与颅内血肿清除术相结合的产物,即在常规头颅CT检查的基础上定位,锥颅抽吸引流血肿,避免了手术引起的组织损伤和功能障碍,又较为及时地降低了颅内压,减轻了因血肿引起的继发性病理改变,为脑  相似文献   

10.
目的:比较立体定向微创穿刺置管引流与开颅血肿清除手术治疗基底核区脑出血的疗效。方法:基底核区脑出血患者94例,随机分为开颅组和微创组,各47例。开颅组接受开颅血肿清除术,微创组接受立体定向微创穿刺置管引流。比较2组手术相关参数及术后血肿清除率;2组患者术后均随访6个月,比较2组死亡率和随访6个月时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评分;比较2组术后脑软化灶的体积。结果:2组血肿完全清除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微创组的手术时间、术后引流量为和住院天数为均少于开颅组(均P<0.05)。随访过程中,微创组死亡率为4例(8.51%),低于开颅组的12例(25.53%)(P<0.05)。随访结束时,微创组ADL评分>60分患者的比例高于开颅组,ADL评分<20分患者的比例低于开颅组(均P<0.05)。微创组脑软化灶体积低于开颅组(P<0.05)。结论:与开颅血肿清除术相比,立体定向微创穿刺置管引流术可显著减少基底核区脑出血的手术创伤、缩小术后脑软化灶的体积,降低神经功能缺损、改善患者术后的生活自理能力。  相似文献   

11.
目的 观察高血压脑出血内科保守治疗和血肿抽吸引流后再出血的发生率和死亡率,分析再出血原因,评价该治疗方法。方法 比较41例血肿大于35ml基底节脑出血行血肿抽吸引流治疗的患者再出血的发生率及死亡率,并与79例保守治疗相同标准患者对比分析。结果 手术组再出血率较保守组高,一周内死亡率两者无差异,一月内死亡率较保守组低(P<0.05),平均住院日缩短(P<0.01)。结论 再出血是血肿抽吸引流的主要死亡原因,但该手术可缩短病程,降低死亡率。  相似文献   

12.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9,(20):3638-3640
目的探讨立体定向软通道微创血肿穿刺外引流术治疗高血压性脑出血的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1月~2018年5月我院收治的脑出血且行定向软通道(一次性使用颅脑外引流器)微创血肿穿刺外引流术的53例患者作为观察组,另抽取同期行开颅血肿清除术治疗的53例作为对照组,采用卒中NIHSS量表及Barthel指数对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情况与生活自理能力进行评价,对比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及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临床疗效为90.57%,显著优于对照组的71.7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3.77%,显著低于对照组的20.7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6个月NIHSS评分与Barthel指数改善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立体定向软通道微创血肿穿刺外引流术治疗高血压性脑出血可有效清除颅内血肿,术后并发症低,有效促进患者神经功能恢复,提高患者生活能力,治疗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应用立体定向锥脑血肿置软管术联合尿激酶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3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随机分为立体定向锥脑血肿置软管术治疗组(微创组)32例和内科保守治疗组(内科组)31例,比较两组疗效.结果:微创组的短期疗效和远期疗效都优于内科组.结论:立体定向锥脑血肿置软管术联合尿激酶治疗较内科治疗能更显著地改善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14.
目的:将高血压脑深部出血的血肿进行分型并探讨立体定向置管血肿外引流的方法及临床疗效。方法:根据血肿的CT形态特征将52例高血压脑深部出血患者的血肿分为6型:1型,血肿CT值均匀型;2型,血肿CT值不均匀型;3型,血肿周围水肿带明显型;4型,血肿巨大或不规则型;5型,血肿破入脑室型;6型,混合型。在急诊处理后,在立体定位架上行CT扫描确定靶点,1型靶点多选在血肿后缘中点,2型多选在血肿CT值较低处,3型选水肿带明显侧,4型选双或多靶点,5型选血肿及脑室,6型根据以上原则选靶点。根据靶点进行置管、血肿外引流手术。结果:52例患者术后恢复良好36例(69.23%),中残11例(21.15%),重残1例(1.92%),死亡4例(7.70%)。术中无出血灶再出血,术后出血灶少量再出血3例。结论:根据高血压脑深部出血血肿分型行立体定向置管血肿外引流术,引流效果好,术中、术后病灶再出血发生率低。  相似文献   

15.
林秀兰 《临床医学》2003,23(5):66-67
自2000年1月以来,我科采用CT立体定向血肿排空加尿激酶溶化治疗46例高血压脑出血,疗效满意。现将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开颅血肿清除术+置管引流对脑出血破入脑室患者术后血肿清除率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12月~2018年12月收治的脑出血破入脑室患者68例,按治疗方案不同分为联合组与参照组,各34例。参照组采用单纯脑室置管引流术治疗,联合组采用开颅血肿清除术+置管引流术治疗。比较两组手术前后血肿体积、术后血肿清除率、引流管留置时间、术后3个月恢复情况。结果:术后联合组血肿体积小于参照组,血肿清除率高于参照组,引流管留置时间短于参照组,术后3个月格拉斯哥预后量表评分高于参照组(P0.05)。结论:开颅血肿清除术+置管引流治疗可提高脑出血破入脑室患者术后血肿清除率,缩短置管引流时间,促进患者恢复,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17.
目的比较小骨窗开颅血肿清除引流术与微创穿刺碎吸引流术治疗脑出血早期凝血功能异常患者的疗效。方法选取本院2009年3月—2018年3月脑出血早期凝血功能异常患者84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2例。对照组应用小骨窗开颅血肿清除引流术治疗,观察组应用微创穿刺碎吸引流术治疗,比较2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近期疗效显著优于对照组(P 0. 05)。术后6个月,观察组中26例患者生活可自理,占63. 41%;对照组中仅13例患者可自理,占35. 1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观察组血肿吸收时间为(12. 17±2. 24) d,短于对照组(28. 41±4. 39) d;观察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为(9. 58±2. 03)分,低于对照组的(16. 57±3. 14)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 05)。观察组血肿再发率为16. 67%,显著低于对照组的38. 10%(P 0. 05)。结论采用微创穿刺碎吸引流术治疗脑出血凝血功能异常者安全、有效,具有操作简单、创伤小、术后恢复快等优势。  相似文献   

18.
彭兆龙 《临床医学》2022,42(4):24-26
目的 探讨立体定向软通道血肿引流术治疗老年高血压性脑出血(HICH)的临床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7年6月至2019年5月南阳南石医院收治的60例老年HICH患者的临床资料,将采用开颅血肿清除去骨瓣减压治疗的30例患者临床资料纳入A组,将采用实施立体定向软通道血肿引流术治疗的30例患者临床资料纳入B组.两组均随访至...  相似文献   

19.
重症脑出血表现为高病死率,原因多由于早期的脑疝及后期的多脏器功能衰竭等并发症.我们自2000年以来应用CT立体定向脑内血肿置管引流术抢救重症高血压脑出血32例,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0.
目的为围手术期患者提供全程的安全治疗护理措施,以提高应用立体定向适形置管引流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成功率.方法医护密切配合,针对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围手术期的护理问题,术前、术中、术后分别实施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治疗护理措施.结果172例脑出血患者,1个月死亡率9.3%;远期随访(平均22个月)死亡率12.2%;优良率70.3%;平均带管时间2天(1~3天),8名患者发生颅内感染,感染率4.7%,经鞘内给药和应用敏感抗生素后均治愈.结论带管时间长短、颅内感染、再出血、肢体康复、并发症等诸多问题是应用立体定向适形置管引流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成功与否的重要环节.为围手术期患者提供全程的安全治疗护理措施,可以避免或减少上述问题的发生.因此,科学的围手术期护理,是确保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手术顺利进行及促进术后康复,提高手术成功率和减少并发症的关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