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了解农村居民自我药疗行为现状,为进一步大范围人群调查与干预提供基础资料。方法采用批质量保证抽样和深入个人访谈法,对保定市城乡结合部农村常住居民和进城务工人员自我药疗行为进行快速评估。结果农村常住居民和进城务工人员自我药疗率和自行购药率分别为〈40%、〈40%和55%、60%,前者明显低于后者;两组人群的安全用药相关行为均较差。定性分析显示,多数人关心药品质量和适应证,其次是药品价格,有个别人认为便宜药的不良反应会小;调查对象自行购药的依据主要是听从医生建议,少数人表示听从药店导购员的推荐。结论农村居民自我药疗行为较普遍且存在安全风险,需加强关注。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北京市药品零售机构的购药费用水平及原因等。方法:分层抽样与典型抽样相结合,并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开展调研。结果:药品零售机构购药人员中外来人员占25.02%,常住居民占74.98%;消费者在同仁堂药店的人均消费水平高于其它药店,外来人员在同仁堂和其它药店的人均消费水平都高于本地居民;外来购药费用总额为65.79亿元,占药品零售机构药品收入的25.41%,其中外来人员购药费用比例同仁堂药店为49.47%,其它药店为23.76%;外来人员选择在同仁堂购药,品牌因素的影响明显,选择其它药店则是基于方便;在药店购药的常住居民67.60%拥有医疗保险;但无论是否有医疗保险,大部分都会因为“药店买药方便”而选择在药店购药。结论:外来购药是北京市药品零售机构费用较高的重要原因;名优企业外来购药仍以短期来京人员的偶然购药行为为主;北京市常住居民中医保患者更倾向于医院买药,但零售药店还是吸引了相当数量的医保患者。建议:充分发挥北京市优质医药资源和传统药品企业优势,为发展健康产业服务;将零售药店纳入医保报销范围或合理引导医保患者在医疗机构就诊,减轻购药负担。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泉州市社区居民就医行为现状及影响因素。方法采用分层随机抽样调查社区14~69岁居民的就医行为。结果调查2 268名居民,16~30岁居民去药店自行买药者占48.52%,61~岁居民选择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者占51.00%,不同年龄居民就医选择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本科及以上者去药店自行买药者占51.64%,文盲者选择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者占53.46%,不同学历居民就医选择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新农保居民中去药店自行买药者占43.00%,选择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者占40.13%,不同保险类型居民就医选择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市区居民去药店自行买药者占50.06%,农村居民选择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者占50.10%,不同居住地居民就医选择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户口外地的居民去药店自行买药者占49.33%,本地居民选择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者占47.17%,不同户口居民就医选择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泉州市社区居民年龄、学历、保险类型、户口和居住地对就医行为产生影响。  相似文献   

4.
患者根据医嘱在药店购药时,难免会因记忆错误发生买错药的事件。有些名字易混淆的药品,往往作用和功效差很多。因而您在购买处方药时必须详细核对药品名称,同时向药店药师进行咨询,切勿盲目购药,延误治疗。  相似文献   

5.
农村慢性病患者就医行为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分析农村慢性病患者的就医行为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选取常州、南通和淮安三地的农村居民作为调查对象.展开实地调研。结果大部分慢性病患者平时不太注重医疗保健,只有在感到身体明显不适时才前往就医;大部分患者自行到药店购药,而不是到医疗机构就医;慢性病患者非常重视医生的技术水平,对药品的选择有一定的盲目性。结论慢性病患者的就医预期是控制病情,而不是彻底治愈疾病。患者的自感健康状况、居住地与就医机构的距离、是否报销及家庭经济收入水平影响着农村慢性病患者的就医行为。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陕西城乡居民合理用药认知现状,为有针对性地制定用药知识宣传和健康教育策略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分层整群抽样法,随机抽取陕西省碑林区、秦都区、富平县城乡居民1203人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城市居民对药品、抗生素及处方药的概念知晓率均高于农村居民(P0.01);城乡居民对"OTC"的知晓率普遍较低,为23%;超过75%的城、乡居民能坚持按照医生开具的处方购买药品,但家中药品按要求保存率均较低,仅有22%;只有28.71%的城市居民和24.81%的农村居民能定期查看药品是否过期;分别有35.71%的城市居民和25.56%的农村居民感冒后会自行服用抗生素;64.91%的农村居民发烧后会立即输液退烧,显著高于城市居民;46.94%的城市居民和58.40%的农村居民会根据宣传广告购买药品;38.33%的居民为让病好得快,会自行加大药量;城乡居民获得用药知识最主要的途径是医务人员。结论城乡居民合理用药认知总体偏低,应充分利用现代宣传媒介、加强医务人员合理用药相关教育和培训,普及基本药物使用知识,促进居民合理用药素养的形成。  相似文献   

7.
山东、宁夏农村居民药品知识及用药行为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分析山东、宁夏两省农村居民的药品认知及购买和使用行为,评价农村居民药品使用存在的问题及原因.方法 采用分层随机抽样的方法,用SPSS对指标作相应的统计分析.结果 被调查地区农村居民的药品知识普遍较差.山东、宁夏两省自我用药居民抗生素使用率均高于40%,中成药使用率分别为38%和47.8%,分别有5.1%和7.8%的调查前4周内因病用药居民经常忘记使用药品,25.3%和36.1%的居民偶尔忘记使用.结论 两省农村居民存在不合理用药现象,有必要采取相应措施,提高人们的药品认知水平,改善人们的用药行为.  相似文献   

8.
目的 了解患者购药行为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对501名门诊患者进行问卷调查,了解其就诊购药行为,对调查数据进行描述性分析.结果 就诊后97.08%的调查对象选择在医院药房购药,73.33%的患者没有外出购药的意识.认为医院药品质量比零售药店药品好的有43.54%,认为药店药品更便宜的占55.83%.结论 患者的购药习惯、认识水平,医院和药品厂商对处方流动的人为限制,以及现有医疗保险制度不利于处方流动.  相似文献   

9.
目的比较已签约和未签约居民卫生服务利用差异,为进一步优化家庭医生服务制度提供参考。方法利用2018年江苏省第六次卫生服务调查中家庭健康调查表中数据,采用2周患病率、高血压和糖尿病患病率、其他慢性病患病率反映卫生服务需求情况,采用2周就诊率、住院率、自我治疗率、自行购药率、医疗费用及就诊和住院机构反映卫生服务利用情况。结果签约居民2周患病率、慢性病患病率及高血压、糖尿病患病率均高于非签约居民,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签约居民住院率、自我治疗率、自行购药率均高于非签约居民,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签约居民与非签约居民在首诊机构和住院机构的选择上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签约居民卫生服务需求更高,同时卫生服务利用水平也更高;签约居民更倾向于去基层就诊;签约对医疗费用的控制作用尚未体现。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平顶山市城乡居民对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慢性病)相关防治知识知晓以及一些健康行为形成情况,为开展有针对性的行为干预工作提供依据。方法采用随机抽样的方法,抽取年龄在15~69岁的城市和农村常驻居民1 000名对慢性病知识知晓率和行为形成率进行问卷调查。结果调查的995人中,10项慢性病知识总知晓率为68.44%,城市居民为73.24%、农村居民为63.73%;与慢性病相关的8项行为总形成率为44.02%,城市居民为46.36%,农村居民为41.72%。结论城市和农村居民在慢性病防治相关知识的知晓方面存在明显差异,行为形成无明显差异。因此,要求在慢性病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中,应采取适应不同地区不同人群的对策,在慢性病防治知识、信念、行为方面更侧重于信念与健康行为的形成。  相似文献   

11.
北京市农村居民慢性病健康教育需求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评价北京市农村居民慢性病知识现状及健康教育需求。[方法]对北京市10个远郊区县居民慢性病相关知识及健康教育需求进行抽样调查。采用Epidata2.0建立数据库,SPSS13.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50%左右的居民能够正确识别3个及以上慢性病危险因素;40%左右的居民采用患病后自己购药、服药的方式;30%左右的居民从没有进行过健康体检;60%~70%左右的居民需要提供预防保健知识的宣传资料;90%左右的居民希望得到定期的义诊筛查常见慢性病;慢性病患病群体中50%以上强烈需求用药指导。[结论]目前北京市农村居民慢性病相关知识了解程度低,三级预防各阶段健康教育需求大,农村居民慢性病的健康教育亟需有组织有计划地开展。  相似文献   

12.
目的本文阐述了佛山市居民消费和食用水产品的现况,并进一步分析居民的家庭结构以及居住地对消费和食用水产品习惯的影响。方法对被调查居民的水产品消费频次、地点、种类和食用习惯构成比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被调查居民每周消费水产品1~2次的占60.00%,每次消费水产品重量在0.5kg~1kg的占46.00%。居民首选在农贸市场购买水产品。新鲜程度是消费水产品最为重要因素(81.00%),其次是安全卫生和价格因素。在食用习惯上,选择立即食用的占71.50%,烹饪方法首选清蒸,次选煲汤。不同成员数的家庭在购买水产品后食用间隔时间和处理方式具有统计学差异。另外,城镇居民更倾向于购买后冷藏处理,而农村居民购买后室温放置几小时。结论水产品在佛山居民的日常膳食中占较高比例,人们对其营养价值有一定的认知,但农村居民对水产品的营养卫生处理的认知还有待加强。  相似文献   

13.
四川省就诊病人在非就诊医院药房配药情况分析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目的探讨患者就医疗病及购药行为的变化对医院药房以及社会药店的影响.方法对四川省城乡以及少数民族地区农村就诊病人在非就诊医院药房配药情况进行分析.结果四川省就诊病人在非就诊医院药房配药较为普遍,城乡合计为30.1%,城市43.6%,农村27.8%(P<0.05);汉族地区农村28.0%,少数民族地区农村27.2%(P>0.05).结论患者就医疗病及购药行为的变化影响着医院药房以及社会药店的经营,医院门诊药房以及社会药店应努力降低药品价格,减轻患者用药负担;转变工作模式,为广大患者提供良好的药学服务,开展药物不良反应(ADR)监测等服务.  相似文献   

14.
目的调查杭州市城区居民合理用药情况,为进一步提高居民合理用药素养提供参考。方法采用多阶段随机抽样法,选取杭州8个区(管委会)15~69岁常住居民1 746人为调查对象,进行购药首要考虑因素、合理用药素养和合理用药习惯的调查。结果在购药首要考虑因素中44.27%的居民首选基本药物,48.05%的居民首要关注药物安全性,43.18%的居民购药点首选社区医院;随着年龄的增加,男女性均倾向社区医院购药(P0.01)。合理用药知识平均知晓率为56.01%;其中甲乙类非处方药(OTC)安全性的知晓率男性高于女性(P0.01);对药物不良反应(ADR)含义的知晓率女性35岁~组高于50岁~组(P0.01);OTC含义、ADR含义的知晓率男性35岁~组均高于50岁~组(P0.01),对药物禁忌证的知晓率男性35岁组高于35岁~组(P0.01)。7项合理用药平均行为率为59.38%;其中用药前仔细阅读说明书的行为率女性高于男性(P0.01);用药前仔细阅读说明书的行为率女性35岁和35岁~组均高于50岁~组(P0.01),用药未好转及时就医的行为率女性35岁~组、50岁~组高于35岁组(P0.01)。结论杭州市城区居民合理用药素养水平与年龄、性别有关,应针对不同人群开展OTC分类及安全性、疫苗分类及作用等方面的健康教育。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究杞县农村居民慢性病健康素养情况,为提高农村居民的慢性病素养提供依据。方法运用随机多阶段分层抽样的方法,于2016年在杞县抽取3个乡镇,每个乡镇抽取两个行政村共1 647名居民。对每位居民进行家访式面谈,给居民发放根据"09版中国公民健康素养调查"制成的问卷调查表。依据居民的答题结果,将答对全部题目75.00%以上的居民认为具有良好的慢性病健康素养。运用χ~2检验分析不同人口特征的农村居民慢性病健康素养状况,利用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探究影响居民健康素养的因素。结果调查结果显示,在有效调查的1 647位居民中有421名答题正确率在75.00%以上,具备良好的慢性病健康素养,所占比率为25.56%。具备慢性病健康素养的男性比率(26.91%)小于女性比率(29.08%),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文化程度越高的农村居民,慢性病健康素养相对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比起具备慢性病健康素养的53~70岁的中老年人(29.98%),15~26岁具备慢性病健康素养的年轻人比率更小(20.9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分析发现,农村居民慢性病健康素养受到多种因素影响,其中性别、年龄、居民的家庭收入水平以及居民个人文化程度是造成农村居民慢性病健康素养不同的主要因素。结论杞县农村居民慢性病健康素养水平较高,但相关部门仍应根据不同居民的特点,有针对性地进行慢性病知识的宣传,提高居民的健康素养。  相似文献   

16.
目的 了解社区居民首诊就医意向和消费者对药店、药物的选择,为症状监测点的选择提供依据.方法 采取问卷调查的方法,对2个社区的居民和1个药店的消费者进行调查.结果 共调查116名社区居民和100名购药者.出现"发热、咳嗽"等症状时,50.86%的社区居民选择去医院,去药店的占45.69%.选择大医院的社区居民占59.48%、社区医院的占34.48%、个体诊所占5.18%、较大民营医院0.86%.药品"质量"是购药者在选择药店时优先考虑的因素,占67%,60%的购药者选择药品"价格低"的药店.结论 针对"发热、咳嗽"等上呼吸道感染症状时,大型医院和社区医院是症状监测中的监测医院,大药店、连锁药店是患者优先选择的监测药店.  相似文献   

17.
完善医保定点药店制度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 医保定点药店的设立。按照《国务院关于建立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的决定》和镇江市政府“关于设立医疗保险定点零售药店的通知”精神,镇江市于1999年7月1日起在市区设立了3家医保定点零售药店(以下简称定点药店)。定点药店是指经当地劳动和社会保障行政部门资格审查,并经医保经办机构确定,为医保参保人员提供处方外配和自购药品服务的零售药店。处方外配是指参保人员在医保定点医疗机构(二级及以上医疗机构)就诊后,持处方在定点药店购药的行为。自购药品是指参保人员在定点药店的药师指导下购买《医疗保险非处方药目录》范围内药品的行为。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农村居民的抗生素认知及使用行为,探讨农村居民抗生素不合理使用的原因,提出有针对性的干预措施。方法: 采用分层随机抽样方法抽取山东省3县18村1 014名农村居民进行问卷调查,分析其抗生素认知和行为现状,比较不同人群间的差异。结果: 34.7%的农村居民不知道抗生素,而使用过抗生素的居民占 80.3%;在知道或用过抗生素居民中,63.8%不知道购买抗生素需凭医生处方的规定;居民获得抗生素的主要场所是村卫生室,而选用抗生素时考虑的因素主要是医生建议。此外,各年龄段居民中以7岁以下儿童抗生素滥用现象最严重。结论:农村地区存在抗生素不合理使用现象,居民对抗生素相关知识认识不足,乡村医生和年轻的父母是今后农村抗生素合理使用促进工作的重点干预人群。  相似文献   

19.
为平稳有序发展药品零售产业,实现居民购药便利和承接医院药品溢出效应,研制一整套零售药店空间布局规划方法。文章应用地理信息系统(ArcGIS)技术,在分析现有零售药店空间布局的基础上,结合人口分布和医疗机构分布,进行零售药店空间布局规划,并按照提出方法、数据模拟、反复论证、完善方法的思路确定零售药店空间布局规划方法。为兼顾实现便利居民和药品承接的目标,研究提出借助药店间距离限制政策进行区域内差异化规划管理的策略,形成零售药店空间布局规划方法学,并明确其在ArcGIS软件中的操作步骤。本方法可为保障药品零售产业有序平稳运行,发挥区域内居民购药可及性和承接医院药品溢出两个功能提供一种思路。同时规划结果也可为社会资本的投入提供指导,具有实际操作性,值得决策者借鉴。目前,按照本方法学操作结果所转化的政策建议已被上海市商务委员会采纳,作为2018年上海市药品零售网点空间布局规划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20.
不少人为了省时、省事,患“小毛病”及“老毛病”不上医院而去药店购药自治。药品是不同于一般商品的特殊商品,若患者购买或使用不当,不但治不了病,反而会加重病情,延误诊治或造成浪费。自购药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明确诊断 购药前必须明白自患何病,这点很重要,要根据病症、病状对症购药,不可盲目购买,乱用。 检查有效期 “正规”药品的包装上均印有该药“生产日期”及“有效期”,切勿购买没有“两期”的药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