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2 毫秒
1.
目的了解浦东新区东明街道社区居民签约家庭医生情况、家庭医生制服务利用率及满意率,对签约家庭医生的意愿及影响因素进行分析,为家庭医生服务模式的实施与推进提供参考。方法 2015年1—6月采取整群配额随机抽样的方式获得社区调研对象,运用自行设计的调查问卷进行问卷调查。结果本次调查共发放问卷1 500份,回收有效问卷1 368份,有效应答率为91.2%。调查对象的1 368人中已有546人签约家庭医生,签约率为39.9%。签约居民对家庭医生提供的相关服务利用率在59.71%以上,对家庭医生提供的服务整体满意率不高。结论东明街道居民签约家庭医生情况与全区平均水平相当(39.88%),但服务整体满意率有待进一步提升。部分人群对于签约家庭医生意愿较高,建议签约按照按需服务和分类服务,提高服务的针对性和可及性。此外,还应加强家庭医生队伍能力建设,落实各项保障措施。  相似文献   

2.
[目的]调查乌鲁木齐市某区居民对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的认知及意愿情况。[方法]收集当前我国家庭医生服务发展的相关资料;设计问卷调查城市社区居民对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的认知及意愿;运用描述性分析及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研究城市社区居民对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意愿的影响因素。[结果]在居民认知调查中有56. 8%的居民没听过、完全不知道家庭医生签约服务,44%的居民不清楚所在社区是否做过宣传,有38. 5%的居民通过社区宣传知晓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基于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月收入与家庭医生签约服务认知之间存在相关(P 0. 05);在居民对家庭医生签约服务中有60. 3%的居民愿意签约家庭医生,39. 1%的居民表示不愿意或中立态度,基于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年龄、月收入及文化程度与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意愿之间存在相关(P 0. 05)。[结论]城市社区居民对家庭医生签约服务认知度较低,对家庭医生的签约意愿较高,应通过各种途径加大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相关宣传,维护并进一步提高居民对家庭医生的认知及意愿,改善城市社区医疗服务条件,提升家庭医生签约服务能力。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山东省农村家庭医生签约居民转诊意愿并探讨其影响因素,为促进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在山东省农村地区的顺利开展提供政策建议。方法于2018年5月在山东省采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抽取3个样本市进行问卷调查,并利用计划行为理论(TPB)建立理论分析模型。结果山东省826名家庭医生签约居民中,79.66%的居民表示愿意通过家庭医生转诊,二元logistic回归结果显示,对家庭医生的认知水平较高、认为家庭医生对家人的健康有帮助、首诊选择是村卫生室以及接受过家庭医生团队提供的服务的居民更愿意通过家庭医生转诊。结论居民的行为态度是影响居民转诊意愿的最大因素,其次是知觉行为控制因素。家庭医生签约服务中对于转诊工作的有效落实是完善分级诊疗卫生服务体系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深圳市社区居民对家庭医生知晓、签约现况及影响因素,为提高签约率提供理论借鉴。方法采用自制的调查问卷,随机抽样,对深圳市(福田区、龙岗区、罗湖区、龙华新区和光明新区)共40个社康中心,由统一培训的社康中心卫生人员于2016年1月进行现场调查。结果共调查社区居民2672人,签约率为42.3%(1130人)。被调查的对象中,当身体不适时,68.1%的人首诊医院为社康中心。签约率较高的人群主要集中在60岁以上的居民(69%)、经常生病居民(59.8%)、患慢性病居民(55.4%)、对家庭医生知晓度高的居民(70.5%)、有医保的(44.8%)和就医首诊选择社康中心的居民(44.4%)等。结论深圳市的家庭医生服务起步早,居民对家庭医生知晓度高,签约覆盖面较广,但还要进一步完善。可以从对具有签约吸引的人群入手,逐步引导居民签约;加大对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宣传力度,健全相关的政策,提高居民的认知;加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服务质量,提高居民的满意度等。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N市签约居民对家庭医生服务的利用情况及其影响因素,为进一步推进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自制问卷,对该市10个辖区已签约家庭医生服务的共计29,947例居民进行电话调查,以有效问卷中的老年人或慢性病患者11,937例作为研究对象,调查其对家庭医生服务的认知情况,及对6项基本服务的利用情况,并对影响服务利用的因素进行回归分析。[结果]知晓自己已签约的签约居民共7379人(61.8%),大部分知晓签约居民认为对服务包内容基本了解(64.1%);听心肺、抽血化验、做心电图、用药指导、血压监测和血糖监测6项基础服务利用率较高,都在75%以上,但仍存在"签而不约";不同性别、年龄、重点人群类别、知晓情况、城区的居民服务利用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性别、重点人群分类、学历、是否知晓签约、是否主城区皆为服务利用率的影响因素。[结论]N市签约居民服务利用率较高,性别、重点人群分类、学历、是否知晓签约、是否主城区是影响签约居民对家庭医生服务利用的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6.
目的: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助力分级诊疗制度,认知是签约利用的基础,了解社区居民对签约服务的认知及其影响因素,为提高居民认知度提供切实可行的建议。方法:于2019年5—7月,采用随机抽样方法,选择上海市16个区50家社区的2 500名居民,采用自行设计的调查问卷进行调查。结果:85.96%的社区居民认知签约服务相关政策,84.18%的社区居民认知签约服务内容。影响居民家庭医生签约服务认知情况的因素有户籍、居住地、文化程度、月收入和患慢性病情况。结论:上海市社区居民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的认知水平较高,但宣传方式单一,应丰富宣传方式和途径,针对不同人群制定不同宣传方案,实现真实有效的宣传,提高居民对签约服务的认知。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在社区卫生服务中签约家庭医生的影响程度和应用效果。方法采取社区居民810例作为研究对象,使用自制调查表进行研究和调查。结果有效研究人数760人,其中签约家庭医生居民320人(42.1%),未签约家庭医生居民440人(57.9%);近三个月以来,因为身体不适选择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就诊的签约居民(64.5%)明显比未签约居民(28.63%)高(P0.05)。家庭人均年收入、文化程度、性别、职业、自评健康状况是影响家庭医生签约的重要因素(P0.05)。结论在社区卫生服务中合理应用家庭医生签约服务,不仅能够提高居民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就诊率,具有良好的签约效果,而且还能合理优化社区卫生资源,提高社区医疗水平。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西北某高校社区居民的家庭医生服务签约意愿及相关影响因素,为更好地发展社区医疗保健提供参考。方法随机抽取821名西北某高校医院(社区卫生中心)及其所在社区的患者和居民以及该高校2个学院的教师作为研究对象,采用自制问卷进行调查,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调查对象中愿意通过签约方式与家庭医生保持相对固定就诊关系者419人(51.0%),不愿意签约者216人(26.3%),对是否签约持犹豫态度者97人(11.8%),认为无所谓者89人(10.9%)。不同性别、不同年龄组、不同文化程度及不同职业调查对象的家庭医生服务签约意愿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15.842,65.516,30.557,92.135;P0.05),且随着年龄的增长,调查对象中愿意签约家庭医生服务者比例越高。在"选择家庭医生最看重的因素"一题中,有296人(36.1%)最看重与签约医生的熟悉程度,有247人(30.1%)最看重签约医生的医疗水平;在"家庭医生服务签约意愿影响因素"一题中,分别有317人(38.6%)、305人(37.1%)、125人(15.3%)、49人(6.0%)及25人(3.0%)选择了"担心延误治疗""怀疑社区诊疗能力""担心误诊""影响自由选择就医地点""担心费用太高"。68.1%的调查对象赞同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应收取必要的医疗费用即签约相关费用,453名(55.2%)调查对象可接受的签约相关费用为20~50元/年。结论社区居民对家庭医生制度的认可度还需提高,同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应进一步思考和探索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的内容和运行模式,以提升服务质量,完善服务内容,进而提升家庭医生的整体素质和业务能力。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社区护士在"1+1+1"家庭医生签约服务中的助手作用。方法选取1 200例社区居民进行研究,均签约"1+1+1"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比较引入社区护士前后对签约家庭医生的利用情况、年就诊次数和月复诊次数等。结果引入后签约居民对家庭医生的有效利用率明显高于引入前(P0.05)。引入后居民就诊频次明显少于引入前、月复诊次数明显低于引入前(P0.05)。引入后社区居民年均药费为(2 351.84±127.93)元,明显少于引入前的(2 579.72±226.41)元(P0.05)。引入后签约居民满意度明显高于引入前(P0.05)。结论社区护士在"1+1+1"家庭医生签约服务中具有较好效果。  相似文献   

10.
目的通过实证研究考察签约家庭医生是否促进了分级诊疗、有序就诊和健康管理等服务的普及。方法通过多阶段随机抽样,抽取上海市虹口区欧阳路街道18个居委100户居民家庭,共1 800名常住居民,通过问卷调查,了解签约居民与未签约居民社区卫生服务利用情况。结果签约家庭医生的居民更好地实现了有序就诊。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首诊、双向转诊方面的比例均高于未签约居民。签约居民选择社区首诊的比例为35.15%,转诊的比例为21.43%,未签约居民分别为16.87%和9.61%。签约居民利用较多的社区医疗服务项目包括:在社区看病配药、免费健康体检和参加健康讲座。未签约居民使用最多的项目同样如此,但使用比例低于签约居民。结论较未签约居民而言,签约居民下沉就诊比例更高并且社区卫生服务利用比例更高,这表明签约服务已经初显成效。扩大社区卫生机构药品目录、鼓励居民与家庭医生建立长期稳定的服务关系是完善家庭医生制度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11.
目的 :了解上海市长宁区家庭医生制的实施效果,为完善家庭医生服务内容提供依据和支撑。方法 :使用自行设计的"家庭医生服务利用及效果评价"调查表,采用入户调查的方式收集资料,所有的调查员均由复旦大学统一培训。结果 :共调查社区常住居民736人,其中签约居民412人(56.0%),60岁以上居民占60.1%,38.9%的调查对象有明确诊断的慢性病。既往半年有就诊记录的调查对象中,签约居民对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利用率(77.9%)是非签约居民(31.5%)的2.47倍(P0.01)。家庭居住区域、是否签约家庭医生、家庭人均年收入影响社区居民的就诊行为。签约居民、低学历居民、41~80岁社区居民生病后到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首诊意愿高于非签约居民(OR=1.80,95%CI:1.11~2.92)、高学历居民(其中初中及以下组OR=4.45,95%CI:1.86~10.61;大专组OR=2.29,95%CI:1.06~4.97)、40岁及以下居民(其中41~60岁组OR=2.78,95%CI:1.10~7.00;61~80岁组OR=3.46,95%CI:1.00~11.90;80岁以上组OR=4.55,95%CI:0.97~21.43)。签约居民对家庭医生满意度非常高,总体评分为93.44。结论 :上海市长宁区试行的家庭医生制成效明显,为探索"优化社区卫生资源配置、建立分级诊疗制度"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社区护士在“1+1+1”家庭医生签约服务中的助手作用。方法 选取1 200例社区居民进行研究,均签约“1+1+1”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比较引入前、后签约家庭医生的利用情况、年就诊次数和月复诊次数等。结果 引入后,签约居民对家庭医生的有效利用率明显高于引入前,P<0.05。引入社区护士后居民就诊频次明显少于引入前次,月复诊次数明显低于引入前,P<0.05。引入社区护士后社区居民年均药费为(2 351.84±127.93)元明显少于引入前(2 579.72±226.41)元,P<0.05。引入社区护士后,签约居民满意度明显高于引入前,P<0.05。结论 社区护士在“1+1+1”家庭医生签约服务中具有较好效果。  相似文献   

13.
目的 通过实证研究考察签约家庭医生是否促进了分级诊疗、有序就诊和健康管理等服务的普及。方法 通过多阶段随机抽样,抽取上海市虹口区欧阳街道18个居委100户居民家庭,共1800名常住居民,通过问卷调查,了解签约居民与未签约居民社区卫生服务利用情况。结果 签约家庭医生的居民更好地实现了有序就诊。在社区卫生中心首诊以及双向转诊方面的比例均高于未签约居民。签约居民选择社区首诊的比例为35.15%,转诊的比例为21.43%;未签约居民分别为16.87%和9.61%。签约居民利用较多的社区医疗服务项目包括:在社区看病配药、免费健康体检和参加健康讲座。未签约居民使用最多的项目同样如此,但使用比例低于签约居民。结论 较未签约居民而言,签约居民下沉就诊比例更高并且社区卫生服务利用比例更高。这表明签约服务已经初显成效。扩大社区卫生机构药品目录、鼓励居民与家庭医生建立长期稳定的服务关系是完善家庭医生制度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调查济南市市中区六里山干休所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现状,分析影响居民签约的原因,为完善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制度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随机抽取2022年辖区内18~80岁居民进行问卷调查,并分析调查结果。结果 共发放问卷2655份,有效问卷2404份。2404份问卷中家庭医生服务签约率为30.78%,签约原因前三位分别为医生对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的介绍、认为看病取药方便和看病费用低;拒绝签约原因前三位分别为:不了解、不需要、药品种类较少。影响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的因素:居民的一般情况、是否熟悉自己的签约医生、居民到最近的基层医疗机构的就诊可及性、与医生关系。结论影响家庭医生签约的因素有:居民年龄、职业、医保及家庭收入情况;对家庭医生服务的认知方面,不同层次人群存在很大差别;基层医疗机构能否普及、居民与医生之间的关系好坏均影响居民签约。  相似文献   

15.
目的了解江苏省居民对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的满意度,为进一步提高家庭医生签约服务质量提供依据。方法从江苏省13个市各随机抽取1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再从每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随机抽取20名重点签约居民进行满意度调查,采用多因素有序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居民满意度的影响因素。结果共发放问卷260份,回收有效问卷254份,回收有效率为97.69%。对家庭医生签约服务非常满意149人,占58.66%;满意90人,占35.43%;一般15人,占5.91%;无不满意和非常不满意居民。多因素有序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男性(OR=1.571,95%CI:1.029~2.980)、家庭年收入4万元(OR=3.690,95%CI:1.107~12.293)和家庭年医疗支出5 000元(OR_(1 000元)=3.727,95%CI:1.604~8.663;OR_(1 000元)~=2.366,95%CI:1.228~4.558)的居民对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满意度相对较低。结论江苏省居民对家庭签约服务的总体满意度较高,但男性、低收入及低医疗支出群体的满意度较其他人群低。  相似文献   

16.
目的针对成都市温江区推行家庭医生服务模式进行现状调查,分析该模式存在的问题及影响因素。方法采用自行设计的调查问卷于2015年3—4月进行面对面的问卷调查和访谈,对象为4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居民和管理者,计数资料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居民首诊机构是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乡镇卫生院(37.63%),其次为区(县)级医疗机构(23.61%)。通过走访了解,居民愿意花更高的费用到区(县)级及以上的医疗机构就诊。59.1%被调查者认为签约家庭医生服务模式是不必要的。32.26%调查对象对家庭医生服务模式满意。居民是否在社区就诊或与社区签约与住处距离就诊社区的远近、交通的发达程度及居民健康状况密切相关(均P0.05)。在调查中发现居民不愿与家庭医生签约,首先是对家庭医生的技术问题持怀疑态度占31.18%,其次是对服务内容不了解占17.20%。愿意接受有偿服务的居民希望获得的服务:对常见疾病的诊治占44.08%,其次为养生保健占40.86%。结论居民对签约家庭医生持怀疑态度,居民知晓率和签约率均不高。要提高签约水平,需针对不同影响因素制定改进策略。  相似文献   

17.
王明芳  姚胜 《实用预防医学》2015,22(12):1477-1478
目的了解梅亭社区健康服务中心就诊者签约家庭医生的医院及其影响因素,为提高签约率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自制的调查问卷,对2014年5月1日~31日到梅亭社康中心就诊的1000名就诊者发放调查问卷进行现场调查。结果社区健康服务中心就诊者签约家庭医生的意愿为53.87%,其中愿意签约但心存顾虑者317人,占33.16%。女性签约意愿高于男性(P<0.05);年龄越大签约意愿越高,30岁以下就诊者签约率仅43.94%,65岁以上签约率达95.56%;医保患者签约意愿高于自费患者,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劳务工医疗保险、自费患者签约率分别为84.23%、21.77%和10.91%。预防接种及健康体检者签约意愿低于全科诊疗及中医药保健就诊者。影响签约的主要原因为担心签约后只能在社区健康服务中心或者家庭医生处就医,其次为不清楚签约家庭医生可获得哪些好处,第三为担心签约时登记个人信息较全,担心个人信息泄漏。结论影响签约的主要因素为就诊者对社区家庭医生责任制的不了解,提高家庭医生签约率的重点为提高居民特别是中青年人群对家庭医生制度的了解和信任。  相似文献   

18.
目的:了解北京市西城区家庭医生式服务推行初期取得的成效及居民对家庭医生式服务的认知、需求、签约情况及其影响因素。方法根据随机抽样原则,选取1090名居民进行面对面的问卷调查,调查内容包括:居民的基本情况、居民对家庭医生式服务的认知、需求、签约情况及影响因素等。共发放问卷1090份,有效回收1027份,有效回收率94.22%。结果915例(84.9%)居民知晓家庭医生式服务,769例(74.9%)居民愿意或已经签约家庭医生式服务。不同收入、不同文化程度、家庭医生式服务的知晓度及对社区实行首诊制的接受度与居民签约意愿进行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社区居民对家庭医生式服务的开展有了一定的认可,但还存在一些有待提高的方面,还应加大宣传力度、提升家庭医生的服务能力、健全医疗保险制度,提高居民对家庭医生式服务的认知度和满意度。  相似文献   

19.
目的了解天津市居民对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的满意度及影响因素,为进一步提高社区卫生服务质量提供依据。方法 2018年4—6月采用随机抽样的方法对签约居民和社区医院就诊的居民患者共200名,进行问卷现场自填,调查内容包括一般情况、认知情况和满意度指标。结果不同性别、家庭月收入和文化程度等的签约服务需求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签约服务满意度为"非常同意"的前3位指标为就医便捷(46.5%)、服务态度良好(43.5%)和排队等候时间短(36.5%)。结论天津市和平区小白楼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签约服务的可及性较好且满意度较高,需要加强培养高水平的家庭医生队伍;进行多样化的宣传可以提高居民对签约服务的认知,提升满意度,深化基层社区卫生服务。  相似文献   

20.
目的从需方视角对农村居民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的效果进行评价。方法采用问卷调查和访谈法,随机抽取山东省临沂市沂水县6个行政村居民进行调查,对数据进行描述性分析、χ~2检验。结果共抽样调查了农村居民238人,其中56人(23.5%)已签约家庭医生服务,并有42人(75.0%,42/56)已利用过家庭医生服务。有慢性病者对家庭医生的利用率(84.8%,28/33)高于无慢性病者(60.9%,14/23)(χ~2=4.156,P0.05);在公共卫生服务方面,对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的利用主要集中在建立健康档案(占比92.9%)、接受健康教育(占比64.3%)、老年人健康管理(占比33.3%)等项目。在基本医疗服务方面,主要为接受健康体检及定期随访(占比47.6%)。农村居民对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效果评价前三位是看病时间缩短、家庭医生诊断正确率提高、就医花费降低。结论农村居民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利用率较高,其中慢性病患者比非慢性病患者利用率高;农村居民满意度较高,续约的意愿较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