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观察喉罩全麻复合B超引导下股神经及坐骨神经阻滞对老年胫腓骨骨折患者术后视觉模拟(VAS)评分及苏醒时间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老年胫腓骨骨折患者68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n=34)、观察组(n=34),均行切开复位内固定术。对照组采用喉罩全麻,观察组采用喉罩全麻复合B超引导下股神经及坐骨神经阻滞。对比术后1 h、6 h、12 h两组VAS评分、苏醒时间、丙泊酚用量。结果:术后1 h两组VAS评分对比无显著差异(P0.05),术后6 h、12 h观察组VAS评分较对照组低(P0.05);观察组苏醒时间较对照组短,丙泊酚用量较对照组小(P0.05)。结论:喉罩全麻复合B超引导下股神经及坐骨神经阻滞应用于老年胫腓骨骨折患者,可减少全麻药使用量,减轻患者术后疼痛,缩短苏醒时间。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腹横肌阻滞复合全麻对腹腔镜结肠癌患者术后简易精神状态评价量表评分的影响。 方法:选取 2018 年 9 月 ~2019 年 10 月收治的结肠癌患者 183 例,依照麻醉方案不同分为研究组 92 例、常规组 91 例。 常规组采用全麻,研究组采用腹横肌 阻滞复合全麻,比较两组麻醉相关指标(丙泊酚用量、清醒时间、拔管时间、自主呼吸恢复时间),麻醉前、麻醉后 1%d 、 3%d 简易精神 状态评价量表评分及不良反应发生率。 结果:研究组丙泊酚用量少于常规组( P <0.05 );两组清醒时间、拔管时间、自主呼吸恢复时 间比较无显著差异( P >0.05 );研究组麻醉后 1%d 、 3%d 简易精神状态评价量表评分高于常规组( P <0.05 );研究组术后不良反应发生 率低于常规组( P <0.05 )。 结论:腹横肌阻滞复合全麻应用于腹腔镜结肠癌患者,可减少术中丙泊酚用量,对患者认知功能影响较 小,且安全性较高。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胸椎旁神经阻滞(TPVB)对肝脏肿瘤射频消融术患者疼痛及应激反应的影响。方法选择在该院接受肝脏肿瘤射频消融术的患者4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每组各20例,研究组采用TPVB联合静脉麻醉,对照组采用单纯静脉麻醉。记录两组术前和术后4、8、12、24、36 h的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观察两组术后恢复情况和不良反应发生率。检测两组术前、切皮时及术后4、24、48 h的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C反应蛋白(CRP)和皮质醇(Cor)水平。结果两组术后4、8、12、24、36 h VAS评分均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且各时间点研究组V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术后首次排气时间、首次下床活动时间、住院时间和舒芬太尼用量均短于或少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切皮时与术后4、24、48 h的血清CRP水平均低于对照组,术后4、24、48 h的血清TNF-α和Cor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相比,研究组恶心呕吐和呼吸抑制的发生率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TPVB应用于肝脏肿瘤射频消融术中可缓解患者术后疼痛,降低患者应激反应水平及不良反应发生率,促进患者康复,具有一定的临床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超声引导下行双侧腹横肌平面阻滞复合腹直肌后鞘阻滞在开腹结直肠癌手术的镇痛效果及术后康复效果。方法将60例全麻下行开腹结直肠切除术患者用随机数字表法分成试验组(TR组)及对照组(C组)各30例,TR组给予腹横肌平面阻滞(TAPB)复合腹直肌鞘阻滞(RSB)及常规全身麻醉组,C组为常规全身麻醉组,两组术后均行静脉自控镇痛(PCIA)。比较两组术中及术后静脉自控镇痛(PCIA)中舒芬太尼用量、24 h镇痛泵按压次数、术后4、8、16、24、36、48 h静息及运动时视觉模拟评分(VAS评分)、肠蠕动肛门排气时间以及早期下床活动时间等早期康复指标。结果与C组比较,TR组术中、术后舒芬太尼用量较少(P<0.05),24 h镇痛泵按压次数少(P<0.01),术后4、8、16 h VAS评分,肠蠕动时间及早期下地时间少,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中收缩压、舒张压、心率、SpO_2均在正常范围,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R组未见腹横肌平面阻滞穿刺引起的不良反应。结论超声引导下的腹横肌平面阻滞及腹直肌鞘阻滞定位准确,可减少术中及术后镇痛泵舒芬太尼用药量,对开腹结直肠癌手术患者术后镇痛效果好,肠蠕动,肛门排气及早期下床时间缩短,有助于患者早期恢复。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超声引导下髂筋膜间隙阻滞(FICB)麻醉结合气管插管下全麻对老年髋关节置换患者苏醒期质量的影响。方法 将2021年1月至2023年4月河南省信阳市中心医院诊治的90例老年髋关节置换患者按双色球法进行分组,对照组45例进行气管插管下全麻,研究组45例进行超声引导下FICB麻醉结合气管插管下全麻,对比两组镇痛药物使用情况、术后疼痛情况、手术前后认知功能、苏醒期质量及不良反应。结果 研究组舒芬太尼、丙泊酚使用量均少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术后各时间点不同状态下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低于同期对照组(P<0.05)。研究组术后1 d、3 d、5 d时的简易智力状态量表(MMSE)评分均高于同期对照组(P<0.05)。研究组Aldrete苏醒评分高于对照组,Riker镇静和躁动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6.67%)与对照组(4.44%)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老年髋关节置换患者进行超声引导下FICB麻醉结合气管插管下全麻可减少镇痛药用量,减轻术后疼痛,促进认知功能恢复及苏醒期质量提升,且...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臂丛神经阻滞术后留置导管对肘关节骨折患者术后镇痛及功能锻炼的影响。方法将60例行臂丛神经阻滞术后的肘关节骨折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各30例。对照组术后留置导管采用外周神经刺激器引导,研究组采用超声引导。比较两组的临床效果。结果研究组的置管次数、手术时间、药液渗漏发生率、辅助镇痛率、罗哌卡因用量、运动阻滞恢复时间、术后苏醒时间、并发症发生率均优于对照组(P<0.05)。术后1、6、24、48 h,研究组的V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24、48、72 h,研究组的Broberg和Morrey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超声引导下臂丛神经阻滞术后留置导管应用于肘关节骨折中的效果显著,可提高镇痛效果,有利于患者术后功能锻炼。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究超声引导低位前锯肌平面复合腹直肌鞘阻滞在剖腹肝胆手术中的镇痛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1月—2022年12月高州市人民医院收治的96例接受剖腹肝胆手术患者,按照不同麻醉方式分为观察组(超声引导低位前锯肌平面复合腹直肌鞘阻滞)和常规组(常规气管插管全麻),各48例,记录术后静态和咳嗽时VAS评分及切皮前后血流动力学变化;记录两组患者术后恢复情况、不良反应以及静脉自控止痛使用情况。结果:观察组静态时术后0~12 h各时间点及动态(咳嗽)时术后0~48 h各时间点VAS评分均低于常规组(P<0.05)。切皮后观察组收缩压、舒张压、心率、平均动脉压水平均低于常规组(P<0.05)。观察组术后至首次排气时间、术后至首次下床活动时间均短于常规组(P<0.05)。观察组呕吐、躁动、头晕、呼吸抑制发生率低于常规组(P<0.05)。观察组术后自控泵按压次数、舒芬太尼用量低于常规组(P<0.05)。结论:超声引导低位前锯肌平面复合腹直肌鞘阻滞用于剖腹肝胆手术作用时间持久,可减少阿片类药物用量,减轻患者术后疼痛,维持血流动力学平稳,且安全性较好。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硬膜外阻滞复合全麻对老年右半结肠癌患者腹腔镜手术各时间点血压及心率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1月~2019年1月收治的老年右半结肠癌患者86例为研究对象,患者均行腹腔镜结肠癌根治术治疗,依据麻醉方式不同将86例患者分为参照组与研究组,各43例。参照组予以全麻,研究组予以硬膜外阻滞复合全麻,对比两组麻醉药使用情况,入室后、诱导前、气管插管后、气腹建立15 min、气腹结束后、拔管5 min平均动脉压及心率。结果:入室后、诱导前、气管插管后、气腹建立15 min、气腹结束后、拔管5 min两组心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气腹建立15 min、拔管5 min时研究组平均动脉压低于参照组(P0.05);两组瑞芬太尼总用量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丙泊酚、罗库溴铵总用量少于参照组(P0.05)。结论:老年右半结肠癌患者腹腔镜手术中运用硬膜外阻滞复合全麻,可有效控制血流动力学稳定,减少麻醉药物用量。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右半结肠癌根治术中全结肠系膜切除(CME)的内侧界限选择。方法将96例右半结肠癌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48例。对照组以肠系膜上静脉(SMV)左侧为CME内侧界限,研究组以肠系膜上动脉(SMA)左侧为CME内侧界限。比较2组临床疗效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研究组手术时间、肠道排气时间、引流时间及术后住院时间均长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淋巴结清扫数量多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术后肠梗阻、乳糜漏及总并发症发生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除非术前或术中评估发现SMA表面或周边存在可疑淋巴结,一般仍以SMV左侧为清扫界限。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神经阻滞复合全身麻醉对复杂胫骨平台骨折术后患者疼痛程度改善及拔管时间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83例复杂胫骨平台骨折,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41例给予全身麻醉,观察组42例实施超声引导神经阻滞复合全身麻醉,观察比较两组术后不同时间点疼痛程度(VAS)评分、术后拔管时间、拔管后10 min Ramsay评分及躁动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术后3 h、12 h及24 h V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拔管时间小于对照组,拔管后10 min观察组Ramsay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躁动发生率为4.76%(2/42),低于对照组21.95%(9/4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给予复杂胫骨平台骨折患者超声引导神经阻滞复合全身麻醉,术后镇静、镇痛效果佳,拔管时间短,躁动发生率低。  相似文献   

11.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9,(7):1084-1086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腹横纹肌平面阻滞和硬膜外阻滞联合全麻在腹腔镜子宫内膜癌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于我院行腹腔镜子宫内膜癌手术患者7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T(腹横纹肌平面阻滞)组36例和S(硬膜外阻滞)组34例。T组行超声引导下双侧腹横纹肌平面阻滞联合全麻;S组行硬膜外阻滞联合全麻。观察两组不同时间点VAS、Ramsay评分,CRP、IL-6指标水平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T组术后1h、12h、24h VAS评分均低于S组,Ramsay评分均高于S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前CRP、IL-6指标水平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T组术后12h、24h CRP、IL-6指标水平均低于S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组不良反应发生率3例(8.33%)低于S组6例(26.47%,P0.05)。结论超声引导下腹横纹肌平面阻滞对子宫内膜癌手术术后不良反应少,减少炎症因子释放,有利于术后恢复。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髋关节囊周围神经(PENG)阻滞联合椎管内麻醉在老年髋部骨折镇痛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20年9月至2022年9月南阳市骨科医院收治的66例老年髋部骨折患者,按简单随机化法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两组均接受椎管内麻醉,对照组(33例)接受超声引导下髂筋膜间隙阻滞(FICB);研究组(33例)行超声引导下PENG阻滞。记录两组手术情况指标,对比不同时间视觉模拟评分(VAS)、股四头肌肌力及术后恢复质量(QOR-15)评分,统计两组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两组神经阻滞操作时间、手术时间与不良反应对比无显著差异(P>0.05);相比对照组,研究组术后下床活动时间、住院时间更短,24 h、48 h自控镇痛泵按压次数更少(P<0.05);研究组术后1 h、6 h、12 h、24 h的股四头肌肌力评分比对照组高,同时间的VAS评分比对照组低(P<0.05)。结论:超声引导下PENG阻滞联合椎管内麻醉在老年髋部骨折镇痛中可促进术后恢复,缓解疼痛程度,对肌力影响较小,且未增加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髂筋膜间隙阻滞复合浅全麻在老年髋关节置换术中的麻醉效果及对术后恢复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3月至2020年3月于我院行髋关节置换术的106例老年患者,按照随机数字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3例,对照组给予单纯全身麻醉,观察组给予超声引导下髂筋膜间隙阻滞复合浅全麻。比较两组患者自主呼吸恢复时间、苏醒时间、下床活动时间、住院时间、疼痛程度(VAS)评分、髋关节功能(Harris)评分及不良反应发生率,并记录两组入室时(T0)、切片(T1)、扩髓腔(T2)、术毕时(T3)的血流动力学指标,术前、术毕和术后24 h的血糖(GLU)、乳酸(LAC)、皮质醇(Cor)水平变化。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自主呼吸恢复时间、苏醒时间、下床活动时间及住院时间较短;术后6、12、24 h的VAS评分较低,T1、T2、T3时心率、平均动脉压较低,术毕和术后24 h GLU、LAC、Cor水平较低;出院时Harris评分较高;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声引导下髂筋膜间隙阻滞复合浅全麻在老年髋关节置换术中的麻醉效果显著,可有效缓解疼痛程度,维持血流动力学平稳,降低应激水平,减少不良反应,促进髋关节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超声引导下连续椎旁神经阻滞(PVNB)对老年食道癌开胸手术患者术后镇痛、应激及炎性因子水平的影响。方法 选取我院拟实施全麻下开胸手术的90例食道癌开胸手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45例患者术前采用超声引导下PVNB麻醉复合全身麻醉(PVNB组)、对照组45例患者采用全身麻醉;两组患者术后均采用静脉自控镇痛(对照组);对比两组患者术后2h、6h、24h及48h静息状态、咳嗽状态下的视觉模拟疼痛评分(VAS),术后镇痛药物用量及镇痛药物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术前及术后24h血清去甲肾上腺素(NE)、肾上腺素(E)、皮质醇(Cor)、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差异及术后肺部感染发生情况。结果 PVNB组患者和对照组在术后2h~术后48h的静息VAS评分及咳嗽VAS评分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PVNB组术后2h、6h及24h静息VAS评分及咳嗽VAS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PVNB组患者术后的镇痛泵按压次数、舒芬太尼用量均低于对照组(P<0.05),PVNB组患者术后的镇痛泵按压次数、舒芬太尼用量均低于对照组(P<0.05),术前两组患者的血清NE、E、Cor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两24h两组患者血清NE、E、Cor水平均较术前增高(P>0.05),术后24h PVNB组的血清NE、E、Cor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术前两组患者的血清IL-6、TNF-α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4h两组患者血清IL-6、IL-10、TNF-α水平均较术前增高(P<0.05),PVNB组的血清IL-6、TNF-α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PVNB组术后发生肺部感染2例,发生率为4.4%,对照组术后发生肺部感染6例,发生率为13.3%,PVNB组术后肺部感染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超声引导下PVNB能够改善老年食道癌开胸患者术后镇痛效果,减轻手术创伤所致的应激反应,较少患者术后肺部感染的发生。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单次胸椎旁阻滞(TPVB)联合持续TPVB在肺癌开胸肺叶切除术后的镇痛效果。方法选择100例行开胸肺叶切除术的肺癌患者,随机将其分为观察者与对照组各50例。观察组采用超声引导下单次胸椎旁阻滞联合持续TPVB复合全麻,对照组采用神经刺激器引导胸椎旁神经阻滞复合全麻。比较两组患者穿刺不良事件发生率,术后静息及咳嗽时的疼痛评分(VAS评分)及术后并发症情况。结果 1观察组针道调整次数、遇到骨质次数,平均穿刺时间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观察组术后12 h、24 h、48 h静息状态与咳嗽状态V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4.0%,低于对照组的10.0%,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声引导下单次TPVB联合持续TPVB应用于肺癌开胸肺叶切除术安全性高,术后疼痛程度轻。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腹横肌平面阻滞用于小儿腹腔镜下腹部手术术后镇痛的效果。方法:开展时间2016年7月到2016年12月,病例数为60,所有患儿均择期施行腹腔镜下腹部手术,随机分组,研究组采用超声引导下腹横肌平面阻滞方式进行术后镇痛,对照组不给于TAPB。使用VAS评量表评估患者的镇痛效果,使用BCS评量表评估患者的舒适度,同时观察患者的镇痛治疗不良反应发生情况,进行对比。结果:(1)研究组术后6h、术后12h、术后24h VAS评分比对照组更低,数据差异明显,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2)研究组术后6h、术后12h、术后24h BCS评分比对照组更高,数据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3)研究组不良反应发生率(33.33%)明显低于对照组,数据差异明显,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声引导下腹横肌平面阻滞用于小儿腹腔镜下腹部手术术后镇痛的效果显著,能够有效地改善患者的术后疼痛感,提高术后舒适度,减少术后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和意义。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双氯芬酸钠贴对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的镇痛效果。方法 84例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的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2例。对照组给予术后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剑突下切口四周外用双氯芬酸钠贴治疗。比较2组术后不同时点的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下床活动时间、肛门排气时间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观察组下床活动时间较对照组缩短(P<0.05)。2组肛门排气时间、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 h、4 h、8 h及24 h的VAS评分,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双氯芬酸钠贴可有效缓解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的术后疼痛。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神经阻滞复合全身麻醉在肩锁关节脱位术中的麻醉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选取2020年1月—2022年1月于南京市浦口区中医院行肩关节脱位复位术的患者7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5例。对照组在常规全麻下进行手术,观察组则采取超声引导神经阻滞复合全身麻醉方式,对比两组麻醉效果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手术用时、麻醉时间、拔管时间、苏醒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但观察组丙泊酚、舒芬太尼用量显著低于对照组(P <0.05)。观察组术后2 h、12 h、24 h时VAS及镇静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 <0.05)。观察组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 <0.05)。结论:在肩锁关节脱位术中采用超声引导神经阻滞复合全身麻醉方式可在保证手术麻醉效果的同时,为患者提供良好、可靠的术后镇痛镇静效果,并可有效降低丙泊酚、舒芬太尼全麻用药剂量,提升麻醉安全性。  相似文献   

19.
目的对行超声引导下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术患者采用右美托咪定复合罗哌卡因麻醉,评定其效果与价值。方法选取2020年9月至2022年8月本院收治的行超声引导下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术患者70例,将其按照治疗方式不同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5例。对照组采用罗哌卡因实施麻醉,观察组采用右美托咪定复合罗哌卡因以来进行麻醉,对比两组术后6 h、12 h、24 h、36 h、48 h时的VAS评分,另对比两组麻醉阻滞效果及不良事件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术后12 h、24 h、36 h、48 h时的V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麻醉阻滞优良率为97.14%,高于对照组的77.1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实施超声引导下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术患者给予右美托咪定复合罗哌卡因麻醉,麻醉阻滞效果好,疼痛轻,且不良反应少。  相似文献   

20.
目的 分析超声引导下髂筋膜阻滞联合全身麻醉在髋部手术的麻醉效果。方法 选取本院行髋部手术72例病患者临床资料,按治疗方案不同分成两组各36例。对照组行全身麻醉,研究组行超声引导下髂筋膜阻滞联合全身麻醉,分析两组各时间节点的HR和MAP,术中瑞芬太尼、丙泊酚用量,术后VAS评分情况。结果 研究组T2、T3的HR和MAP都比对照组低(P<0.05);研究组术中瑞芬太尼和丙泊酚用量均比对照组少(P<0.05);术后研究组的VAS评分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声引导下髂筋膜阻滞联合全身麻醉在髋部手术的麻醉效果显著,能减少术中瑞芬太尼和丙泊酚的用量,减少疼痛感,使患者更舒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