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探讨磁化转移技术联合三维时间飞跃法磁共振血管成像(3D-TOF-MRA)对患者图像质量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9年1月至2019年12月于驻马店市第一人民医院放射科行颅内血管成像的7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35例.对照组采用3D-TOF-MRA扫描,观察组采用磁化转移技术联合3...  相似文献   

2.
目的评价3.0T磁共振成像MR三维时间飞跃法(3D-TOF-MRA)显示头颈部血管情况,探讨3D-TOF-MRA在头颈部血管病变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头颈部血管病变的30例病人进行3D-TOF-MRA检查,扫描范围自颅顶至主动脉弓。通过图像重建获得满意的头颈部三维动脉血管像。结果对临床头颈部血管疾病的患者30例行3D-TOMRA,对其图像质量和血管显示情况进行分析,所有图像均能满足诊断要求。结论 3D-TOF-MRA是可靠的快速的无创血管成像方法,在评估颈部血管、近端颅内血管方面,与DSA相比,具有良好的一致性。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相位对比法磁共振血管成像技术对脑血管显示效果及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收集于瓮安县人民医院影像科2020年8月—2021年7月使用三维时间飞跃法磁共振血管成像(3D time of flight magnetic resonance angiography,3D-TOF-MRA)和三维相位对比法磁共振血管成像(...  相似文献   

4.
目的评价快速三维时间飞跃法(3D fast time of flight,3D Fast-TOF)磁共振血管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angiography,MRA)在颅内动脉成像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材料与方法对34例临床怀疑脑血管病变的患者同时进行标准3D TOF MRA和3D Fast-TOF MRA序列进行脑部动脉成像,其中,2例不能同时顺利完成3D Fast-TOF MRA和标准3D TOF MRA扫描,1例由于运动伪影、图像质量较差,未纳入统计。共31例检查者(男15例,女16例)顺利完成扫描,采用MIP进行三维重建。分别测得原始横断位基底动脉中段和同层脑桥信号并计算图像的信噪比和对比噪声比,对颈内动脉的各级分支显示和图像质量进行评分,对二者的图像质量、血管分支、信噪比(signal to noise ratio,SNR)和对比噪声比(contrast to noise ratio,CNR)进行评分。结果3D Fast-TOF MRA组的颈内动脉分支显示评分为(3.21±0.86)分,标准3D TOF MRA组为(2.51±0.64)分,两组间具有统计学差异(P<0.01),3D Fast-TOF MRA组显示血管分支优于标准序列。3D Fast-TOF MRA组图像质量为(4.84±0.58)分,标准3D TOF组图像质量为(4.87±0.56)分,3D Fast-TOF MRA组的SNR、CNR分别为161.17±11.72、124.13±11.28;标准3D TOF组的SNR、CNR分别为149.39±39.91、113.04±29.90;两组间图像质量、SNR、CNR无显著性差异(P>0.05),3D Fast-TOF MRA序列扫描时间3.31 min,标准扫描序列扫描时间5.28 min。结论3D Fast-TOF MRA成像技术具有良好的图像质量、较高的空间分辨率,与标准3D TOF序列相比,扫描时间明显缩短,可以作为一种新的磁共振颅内动脉成像技术。  相似文献   

5.
目的 通过分析脑动静脉畸形和海绵状血管瘤的的时间飞跃法磁共振血管成像(3D-TOFMRA)及磁敏感加权成像(SWI)磁共振表现,探讨3D-TOF-MRA与SWI对两种常见脑血管畸形的诊断价值.方法 对我科收治的44例血管畸形进行磁共振成像,并加扫3D-TOF MRA及SWI序列,其中26例海绵状血管瘤、18例动静脉畸形.分析比较二者对脑血管畸形的检出率以及细微特征的鉴别能力.结果 3D-TOF MRA可以清晰显示动静脉畸形的部位、大小、输入动脉的来源、输出静脉的去向;海绵状血管瘤MRA成像未见明显供血动脉.SWI清晰显示海绵状血管瘤的数目及范围较常规序列增大;而且还能显示动静脉畸形迂曲的小静脉,但不能直观显示畸形血管团的全貌及输入动脉等粗大血管的情况.结论 3D-TOF MRA技术对于动静脉畸形之类高流速低阻力的血管畸形的显示具有独特的价值,而SWI技术则对于海绵状血管瘤等低流速小管径的血管畸形的显示具有明显的优势;二者联合可以提高脑血管畸形检出,减少漏诊及误诊.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究三维动脉自旋标记技术联合磁共振血管成像检查在缺血性脑血管疾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疑似缺血性脑血管疾病患者134例,均采用三维动脉自旋标记技术、磁共振血管成像检查,统计三维动脉自旋标记技术、磁共振血管成像单一及联合检查诊断脑血管缺血的结果。结果:三维动脉自旋标记技术检查诊断缺血性脑血管疾病63例,磁共振血管成像检查诊断缺血性脑血管疾病56例,联合检查诊断缺血性脑血管疾病72例;磁共振血管成像、三维动脉自旋标记技术联合检查诊断缺血性脑血管疾病诊断准确性97.76%、特异性96.72%、灵敏性98.63%,较单一检查高,联合检查误诊率3.28%、漏诊率1.37%,较单一检查低(P<0.05)。结论:三维动脉自旋标记技术与磁共振血管成像联合检查诊断缺血性脑血管疾病,可显著提升诊断准确性、特异性、灵敏性,减少误诊及漏诊,有利于疾病早期诊断及临床治疗。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磁共振动脉自旋标记灌注技术(MRI)在诊断缺血性脑血管病的价值。方法:抽选我院64例接受磁共振检查的脑血管病患者,均行磁共振常规扫描、磁共振血管成像和三维动脉自旋标记灌注成像检查。脑梗死患者分为两个亚组:即结合ASL灌注异常面积与DWI信号异常面积分成ASL>DWI组、ASL≈DWI组和ASL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3D动态增强门静脉成像(3DDCEMRP)在门静脉系统疾病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应用GE公司1.5T超导磁共振机对53例疑有门静脉系统疾病的病人进行上腹部常规扫描后,进行3DDCEMRP,对感兴趣区血管的原始图像用最大强度投影法重建,分析门静脉及其分支显示情况和通畅性及有无侧支循环形成。结果 53例病人均获得较为清晰、立体的门静脉图像,图像质量达到诊断要求。门静脉主干及肝内3~4级分支、肠系膜上静脉、脾静脉显示清楚,合并有门静脉高压侧支循环形成的病例能较清楚显示侧支循环血管情况。结论 3DDCEMRP作为一种新的磁共振血管成像技术,安全、简便易行,是显示门静脉系统结构的可靠方法,可准确显示门静脉系统疾病的病理改变。  相似文献   

9.
脑血管疾病诊断中MRA与DSA对照分析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目的探讨磁共振血管成像(MRA)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对脑血管性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总结46例脑血管性病变,分析对照MRA(包括MRI)和DSA影像结果。结果病变包括动脉瘤22例,血管畸形15例及动脉血管狭窄闭塞性疾病9例。MRA对42例做出正确诊断,总检出率为91.3%。其中动脉瘤检出率86.4%,动静脉畸形85.7%,动脉狭窄闭塞性疾病100%。3DTOF法MRA可较满意显示脑动脉血管主干或分支病变,PC法显示血管畸形具优势,增强扫描提高了动脉瘤的检出率。结论MRA用于脑血管病变的检查,具有安全、可靠和准确等优点,是很有价值的筛选工具。  相似文献   

10.
刘佩 《实用中西医结合临床》2019,19(10):129-130,141
目的:探讨磁共振血管成像联合三维动脉自旋标记技术检查在缺血性脑血管疾病患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8年5月~2019年5月收治的疑似缺血性脑血管疾病患者78例研究对象,均行磁共振血管成像、三维动脉自旋标记技术检查,以数字减影血管造影为金标准。比较磁共振血管成像、三维动脉自旋标记技术单独诊断及联合诊断缺血性脑血管疾病的准确度、灵敏度、特异度、漏诊率、误诊率。结果:磁共振血管成像联合三维动脉自旋标记技术诊断灵敏度高于单一磁共振血管成像检查、三维动脉自旋标记技术检查,漏诊率低于单一检查(P<0.05);磁共振血管成像联合三维动脉自旋标记技术诊断准确度高于单一磁共振血管成像检查(P<0.05),但与单一三维动脉自旋标记技术检查比较,差异不显著(P>0.05);磁共振血管成像联合三维动脉自旋标记技术诊断特异度、误诊率与单一磁共振血管成像检查、三维动脉自旋标记技术检查比较,差异不显著(P>0.05)。结论:磁共振血管成像联合三维动脉自旋标记技术诊断缺血性脑血管疾病,灵敏度高,漏诊率低,可为临床提供较为准确、及时影像学信息,有助于制定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11.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9,(22):3891-3893
目的探讨3D-SPACE与3D-MEDIC序列神经成像对腰骶丛的显示效果。方法选取行腰骶部或盆腔MRI检查的健康志愿者86例,均行常规腰椎磁共振(MRI)、3D-SPACE与3D-MEDIC序列扫描,计算2种序列的_(神经根)信噪比值(SNR_(神经根))、肌肉信噪比值(SNR_(肌肉))、神经根和肌肉的对比度噪声比值(CNR_(神经根/肌肉))及图像质量评分。结果 3DMEDIC序列的SNR_(神经根)、SNR_(肌肉)、CNR_(神经根/肌肉)明显高于3D-SPACE序列(P0.05),各部位图像质量评分均明显高于3D-SPACE序列(P0.05)。结论相较于3D-SPACE序列,3D-MEDIC序列能更清晰显示腰骶神经丛的解剖形态,是常规腰椎MRI的重要补充。  相似文献   

12.
磁共振静脉系血管成像对颅内静脉血栓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目的探讨磁共振脑静脉系血管成像(MR venography, MRV)的技术方法和扫描方案,评价其对静脉血栓的诊断价值及临床意义.方法对20例健康志愿者和20例临床或MRI疑有静脉系疾病的患者行MRV成像,观察脑静脉系在MRV中的显示情况及脑静脉血栓在MRV中的表现形式.结果 CE-MRA静脉系成像对13例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CVST)及7例颅内肿瘤累及静脉系的阳性显示率为100%.2D-PCA及2D-TOF-MRA对细小引流静脉显示欠佳,且2D-TOF-MRA对复杂区域内静脉血管亦显示欠佳.结论 3D-CE-MRA结合2D-PCA及2D-TOF-MRA静脉成像技术为脑静脉系最佳成像方案.  相似文献   

13.
目的评价弥散加权磁共振成像(diffusion-weighted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DWI)和磁共振血管成像(magnetic resoance angiography,MRA)对急性脑梗死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56例临床拟诊急性脑梗死患者在头颅CT、常规MRI的基础上行DWI和MRA检查,根据影像学结果进行卒中分型,选择治疗方案。结果对超早期急性脑梗死,DWI可显示常规MRT2WI不能显示的病灶,MRA则能快速发现血管闭塞的部位或狭窄程度。结论DWI与MRA联合检查可同时显示脑实质和脑血管情况,为脑卒中的分型、早期溶栓治疗提供了切实可行的影像学资料。  相似文献   

14.
正缺血性脑血管病是指脑组织在低灌注状态下缺血、缺氧而引发相关脑血管疾病,主要包括缺血性脑梗死、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等[1,2]。缺血、缺氧发生时往往会导致脑组织发生不可逆损伤,及早评估其血流灌注对于缺血性脑血管病的临床诊治极为关键[3]。磁共振血管成像(MRA)是一种无创性血管显示技术,无需对比剂,是显示脑动脉灌注情况的看可靠方法[4]。三维动脉自旋标记技术(3D-ASL)脑灌注成像作为近年来发展的一种全新容积灌注扫描技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磁共振成像-螺旋桨(MR-Propeller)技术在消除踝关节磁共振成像(MRI)运动伪影及改善图像质量方面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扬州大学附属医院2014年5月至2016年3月85例在常规踝关节MRI检查中出现运动伪影的患者(其中80例在矢状位T2WI扫描出现伪影,83例在横断位PDWI扫描出现伪影),加用Propeller扫描。以显示踝关节各部分的清晰程度将所有图像质量分为四个等级。结果 85例踝关节常规序列扫描中出现运动伪影的患者中,矢状位T2WI序列及横断位PDWI序列的Ⅰ、Ⅱ、Ⅲ、Ⅳ级图像分别为0、37、34、9例及0、32、41、2例。用Propeller技术扫描后,矢状位T2WI及横断位PDWI序列的Ⅰ、Ⅱ、Ⅲ、Ⅳ级图像分别为55、18、5、2例及53、19、8、3例,Propeller技术使用前后,图像质量等级对比有显著性差异,图像运动伪影消除较明显,信噪比和对比噪声比均显著增高,图像质量明显提高,能够更清晰显示关节病变。结论 Propeller技术对踝关节常规扫描中产生的运动伪影有明显的改善,可广泛用于踝关节MR检查中。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三维时间飞跃MRI血管成像(three dimension-time of flight magnetic resonance angiography,3D-TOF-MRA)在显微血管减压术治疗面肌痉挛中的价值。方法 55例面肌痉挛患者均于显微血管减压术前及术后7d行3D-TOF-MRA检查,比较术前、术后面神经根与责任血管关系,记录术中所见。结果术前患侧3D-TOF-MRA检查显示面神经根与责任血管接触50例,可疑接触3例,无接触2例;术中见面神经根与责任血管接触50例,可疑接触4例,无接触1例;术后患侧3D-TOF-MRA检查显示面神经根与责任血管接触13例,可疑接触24例,无接触18例;术前3D-TOF-MRA结果与术中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术后3D-TOF-MRA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面肌痉挛患者微血管减压术前行3D-TOF-MRA检查可明确面神经和责任血管的关系,指导手术操作。  相似文献   

17.
正缺血性脑血管病是一种发病率、致死率、致残率较高的疾病。从其演变过程来看,若在早期准确诊断并予以及时有效的溶栓或内科治疗,对于神经功能恢复具有关键作用,可降低死亡率,提高患者预后生活质量[1]。目前,磁共振是缺血性脑血管病较为及时、准确的影像学诊断方法,常规MRI平扫可发现脑梗死、缺血灶,但对于短暂性脑缺血发作、超急性期脑梗死则灵敏度不佳[2]。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DWI)是可反映活体组织弥散的无创检查手段,磁共振血管成像(MRA)可呈现血管的狭窄与闭塞程度[3]。本研究对DWI、MRA单独诊断与联合诊断缺血性脑血管病的价值进行评价,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比较准连续式动脉自旋标记脑灌注MRI技术(pCASL)、时间飞跃法磁共振血管成像(3D-TOFMRA)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在缺血性脑血管疾病诊断中的价值。方法纳入我院神经外科2016年1月至2016年12月考虑缺血性脑血管疾病的88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分别采用Philips Ingenia 3.0T磁共振成像系统进行3D-TOF-MRA与pCASL检查,采用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机进行血管造影,以观察和比较三种方法对颅内动脉狭窄判断的一致性。结果以DSA为对照,pCASL检出颅内动脉狭窄灵敏度为91.14%,特异性为77.78%,准确度为89.77%,两种方法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种方法吻合度一般(κ=0.553,P0.05);3D-TOF-MRA检出颅内动脉狭窄灵敏度为87.34%,特异性为55.56%,准确度为84.09%,两种方法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种方法吻合度较弱(κ=0.331,P0.05)。结论尽管pCASL、3D-TOF-MRA分别与DSA在缺血性脑血管疾病患者颅内动脉狭窄判断上具有较高的一致性,但是pCASL和DSA吻合度更高,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单次屏气三维动态增强磁共振门静脉成像(3D DCE MRP)技术的可靠性及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对40例受检行常规轴位T1W,T2W成像后,进行冠状位3D DCE MRP,连续扫描3组数据,对感兴趣区血管的原始图像用最大强度投影法重建。评价图像质量,分析门静脉、脾静脉、肠系膜上静脉显示情况和有无侧支循环形成。扫描前经静脉快速注射钆喷酸葡胺20—30ml。结果 39例门静脉图像质量达到诊断要求,1例血管图像模糊。20例无门静脉高压症患的肠系膜上静脉、脾静脉、门静脉主干及其肝内3—5级分支均显示良好,门静脉高压症可出现肠系膜上静脉及门静脉增宽、门静脉栓塞、肝内门静脉分支级数减少、脾静脉迂曲增粗以及侧支血管形成。结论 3D DCE MRP是了解门静脉系统结构的可靠方法,可用于肝脏多种疾病的诊断和疗效评价。  相似文献   

20.
目的 评价呼吸导航3D B-TFE序列在冠状动脉成像中的图像质量.方法 用三维(3D)B-TFE(balanced turbo fieldecho)序列,呼吸导航门控技术,心电向量(VCG)R波触发门控技术,对41例受检者进行磁共振冠状动脉造影(MRCA)检查.对图像质量进行评分,测量冠状动脉主干及其分支的显示长度,并计算成像信噪比(SNR)、对比噪声比(CNR).结果 评分≥2的病例共计38例.左主干(LM)、左前降支(LAD)、左回旋支(LCX)及右冠状动脉(RCA)的血管长度分别为15.34±6.60mm、52.50±16.37mm、50.92±21.14mm、97.38±29.16mm;SNR和CNR分别为108.86±86.11、67.77±53.14.RCA远段显示率为75%,其余节段的显示率为91.66%~100%.结论 呼吸导航3D BTFE序列具有较高的图像信噪比;可在自由呼吸的情况下得到冠状动脉的影像;对冠状动脉主干的显示率较高,RCA和LCX远段显示率相对较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