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了解高校大学生志愿者领悟社会支持和生命意义的状况,探讨其相关性,为提高大学生志愿者生命意义感及心理健康水平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2016年6~8月采用分层整群抽取某高校366名学生志愿者,采用领悟社会支持量表(PSSS)、中文生命意义问卷(C-MLQ)进行问卷调查。结果调查366名大学生志愿者,领悟社会支持总分为(66.18±12.19)分;生命意义总分为(48.30±6.03)分,生命意义体验得分为(25.54±5.73)分,生命意义追寻得分为(23.91±5.50)分。女生生命意义得分(48.72±6.91)分高于男生(47.35±6.03)分(P0.05);大三学生领悟社会支持得分为(67.94±13.10)分,大二学生得分为(65.19±11.07)分,大一学生得分为(63.78±11.24)分(P0.05);大三学生生命意义体验得分为(25.73±5.76)分,大二学生得分为(25.27±5.68)分,大一学生得分为(24.92±5.61)分(P0.05);领悟社会支持得分与生命意义总分相关系数为r=0.633(P0.05),领悟社会支持得分与生命意义体验得分相关系数为r=0.407(P0.05),领悟社会支持得分与生命意义追寻得分相关系数为r=0.658(P0.05)。结论大学生志愿者领悟社会支持和生命意义有较强的相关性,良好的领悟社会支持水平对提高大学生志愿者的生命意义感和心理健康水平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学龄前儿童睡眠障碍在儿童行为情绪问题与父母教养方式间的中介效应,为有心理行为问题儿童的家庭干预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于2018年2—4月采用随机整群抽样方法对江苏省徐州市抽取的10所城区幼儿园共2 582名学龄前儿童家长进行问卷调查,并应用AMOS 22.0统计软件构建结构方程模型分析学龄前儿童睡眠障碍在儿童行为情绪问题与父母教养方式之间的中介效应。结果学龄前儿童睡眠习惯(CSHQ)总分为(49.7±5.0)分,困难与长处问卷(SDQ)困难得分为(9.95±4.4)分,亲社会行为得分为(7.23±1.9)分,父亲支持参与得分为(35.4±8.2)分,父亲敌意强制得分为(17.4±6.5)分,母亲支持参与得分为(39.2±7.3)分,母亲敌意强制得分为(17.8±6.8)分。相关分析结果显示,CSHQ总分与SDQ困难得分及父亲敌意强制和母亲敌意强制得分均呈正相关,与父亲支持参与和母亲支持参得分均呈负相关(均P 0.05);SDQ困难得分与父亲敌意强制和母亲敌意强制得分均呈正相关,与亲社会行为得分及父亲支持参与和母亲支持参得分均呈负相关(均P 0.01);亲社会行为得分与父亲支持参与和母亲支持参得分均呈正相关,与父亲敌意强制和母亲敌意强制得分均呈负相关(均P 0.01)。中介效应分析结果显示,CSHQ总分在儿童SDQ困难得分与母亲敌意强制得分间的间接效应系数为0.039(95%CI=0.028~0.052),在SDQ困难得分与父亲敌意强制得分间的间接效应系数为0.015(95%CI=0.005~0.025),在SDQ困难得分与母亲支持参与得分间的间接效应系数为0.009(95%CI=0.001~0.018)。结论学龄前儿童睡眠障碍在儿童行为情绪问题与父母教养方式中存在显著中介效应。  相似文献   

3.
目的 了解大学生性态度特点,探讨父母教养方式与大学生性态度关系.方法 采用具有较高信度、效度的自编大学生性态度问卷和父母教养方式评价量表(EMBU)对云南省某高校455名在校大学生进行测查.结果 男生性态度开放倾向、情感倾向和需求倾向维度得分分别为(3.41 ±0.87)、(3.16±0.95)、(3.84±0.84)分,明显高于女生的(2.72±0.71)、(2.83±0.94)、(3.59±0.83)分,而回避倾向维度女生得分为(2.76±0.67)分,明显高于男生的(2.37±0.83)分,性别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开放倾向得分大一和大二年级分别为(2.77±0.75)、(3.12±0.87)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城乡、不同专业、父母职业、父亲文化程度对大学生性态度无明显影响(均P >0.05),母亲文化程度对大学生性态度有明显影响;父亲和母亲教养方式对大学生性态度具有正向预测作用.结论 父亲、母亲教养方式影响大学生性态度的形成与发展.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父亲教育对中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为中学生心理干预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方便抽样方法抽取乌鲁木齐市4所中学24个班级的中学生,利用高翔等编制的《中学生心理健康自评量表》和蒲少华等编制的《父亲在位问卷》调查中学生心理健康和父亲参与家庭教育情况,采用多重线性回归模型分析中学生心理健康与父亲教育的相关性。结果共调查893名中学生,回收有效问卷804份,回收有效率为90.03%。中学生《父亲在位问卷》的感情得分为(3.66±0.79)分,感知得分为(3.50±0.72)分,身体互动得分为(3.43±0.95)分,父母关系得分为(3.67±0.87)分,母亲对父子关系的看法得分为(3.62±0.92)分;中学生心理健康的适应维度总分为(3.56±0.56)分,复原力维度总分为(3.72±0.71)分,困扰维度总分为(2.53±0.74)分。多重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感情(β'=0.174)、身体互动(β'=0.074)、父母关系(β'=0.099)、母亲对父子关系的看法(β'=0.316)和父亲学历(β'=-0.132)是中学生心理健康适应维度的影响因素;感情(β'=0.201)、感知(β'=0.129)、母亲对父子关系的看法(β'=0.211)和父亲学历(β'=0.126)是复原力维度的影响因素;感情(β'=-0.189)、父母关系(β'=-0.206)和父亲学历(β'=0.129)是困扰维度的影响因素。结论本次调查的中学生心理健康和父亲参与教养程度均处于中等水平,父亲学历、父亲参与教养程度、父母关系等可能影响中学生的心理健康。  相似文献   

5.
目的 了解1型糖尿病患儿父亲参与教养的现状,分析父亲参与教养意识和程度与患儿生存质量的相关性。方法 2017年9-12月采用便利抽样方法,应用父亲参与教养量表和糖尿病患者生存质量特异性量表,对福建省某三级甲等医院1型糖尿病患儿随访群中的35个患儿及其父亲进行调查。结果 父亲参与教养总得分为(146.09±19.46)分,各维度得分比值从高到低依次为鼓励与表扬、支持与规划、管教与约束和日常照顾;1型糖尿病患儿生存质量总得分为(61.28±17.42)分,各维度得分/条目的比值从高到低依次为心理维度、社会维度、生理维度和治疗维度;单因素分析显示患儿学习成绩优秀组的父亲支持与规划得分高于成绩一般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3.667,P<0.05);与常模(n=745)比较,父亲参与教养总分(t=-3.102)、鼓励与表扬(t=-3.861)、支持与规划(t=-23.049)的得分低于常模,管教与约束得分高于常模(t=7.1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父亲参与教养总分及各维度得分与患儿生存质量总分及各维度得分均无相关 (P>0.05)。结论 父亲总体参与1型糖尿病患儿教养的意识和程度较好,尤其是在鼓励表扬与支持规划方面,但在日常照顾的参与教养程度还需进一步加强,避免过度约束。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大学生心理韧性的现状,并探讨大学生社会支持、心理韧性、网络欺负及生活满意度的关系,为促进大学生心理健康发展提供参考。方法采用社会支持量表、青少年心理韧性量表、网络欺负问卷和青少年生活满意度量表对广西南宁市802名大学生进行调查。结果大学生心理韧性整体水平较高(3.59±0.43),其中,男生得分为(3.59±0.45)分,女生得分为(3.58±0.41)分;不同性别的大学生在心理韧性的情绪控制和人际协助维度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其中,男生的情绪控制得分(3.40±0.69)显著高于女生(3.14±0.73);女生的人际协助得分(3.52±0.54)显著高于男生(3.38±0.51)。不同年级的大学生在心理韧性各维度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心理韧性与社会支持呈正相关(r=0.361,P0.001),心理韧性与网络欺负呈负相关(r=-0.184,P0.001),心理韧性与生活满意度呈正相关(r=0.435,P0.001);心理韧性在社会支持和网络欺负之间起中介作用,心理韧性在社会支持和生活满意度之间起中介作用。结论大学生社会支持可能通过心理韧性间接的影响网络欺负或生活满意度。  相似文献   

7.
目的 了解湘西地区高校大学生性心理健康状况及其影响因素,为高校性教育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采用青春期性心理健康量表对随机整群抽样的2 187名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调查的大学生性心理健康总均分为(3.58±0.39)分,性认知评分为(3.51±0.65)分,性价值观评分为(3.77±0.55)分,性适应评分为(3.53±0.39)分。男生性认知得分为(3.61±0.63)分,高于女生的(3.43±0.65)分,(t=6.441,P<0.001),性价值得分为(3.72±0.57)分,低于女性的(3.82±0.53)分,(t=-4.297,P<0.001);本科生性心理健康各维度得分均高于专科生(t总=7.139,t性认知=6.099,t性价值=3.055,t性适应=6.870;P值均<0.01);医学生性心理健康各维度得分均高于非医学生(t总=48.746,t性认知=65.119,t性价值=52.402,t性适应=11.782;P值均<0.001);父母赞同子女恋爱性健康总分、性认知、性适应分高于反对者(t总=6.058,t性认知=6.477,t性适应=6.793;P值均<0.001);接受性健康教育时间越早各维度得分越高(F总=11.338,F性认知=10.075,F性价值=8.265,F性适应=6.483;P值均<0.01)。多元线性逐步回归分析显示,影响性心理健康总分前三位因素是:专业类别、最早接受性健康教育的时间、父母对子女谈恋爱的态度。结论 湘西地区高校大学生性心理健康状况仍待进一步提高,影响大学生性心理健康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应根据学生的不同特征及需求开展针对性的教育。  相似文献   

8.
目的对新疆某煤矿矿工职业倦怠和社会支持水平进行定量化研究,分析两者之间的内在联系和社会支持作为中介变量对职业倦怠的影响程度,从而为加强煤矿工人心理安全管理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自填式问卷调查,随机抽取新疆某煤矿200名矿工作为研究对象,采用中文版Maslach通用职业倦怠量表和肖水源编制的社会支持度评定量表对其职业倦怠和社会支持度进行评价。采用SPSS 13.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31~40岁组情绪耗竭表现平均得分最高[(18.2±6.3)分],51~60岁组情感疏离表现平均得分最高[(13.2±6.8)分],51~60岁组缺少成就感表现平均得分最高[(18.6±5.2)分],41~50岁组主观支持及客观支持水平平均得分最低,分别为(6.3±1.6)和(28.4±1.2)分;在社会支持利用度上平均得分最高,为(8.4±2.3)分,不同年龄组在职业倦怠3个维度及社会支持3个维度上表现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初中组情绪耗竭及情感疏离表现平均得分最高,分别为(16.2±6.4)和(12.3±5.7)分,不同文化程度在情绪耗竭及情感疏离两个维度上表现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井下组主观支持、客观支持及支持利用度水平平均得分均低于井上组,井下组与井上组在社会支持3个维度上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学历、工种与职业倦怠之间存在线性关系(r=0.301,P=0.000;r=0.163,P=0.000),年龄与社会支持之间存在线性关系(r=0.290,P=0.000),学历及工种对社会支持的获得有负相关作用(r=-0.129,P=0.001;r=-0.189,P=0.000)。结论年龄、学历、工种是影响职业倦怠及社会支持的重要因素,社会支持各维度与职业倦怠3个维度有着明显的相关关系,广泛的社会支持能够有效缓解工作中的职业倦怠。  相似文献   

9.
了解大学生攻击行为现况及其家庭和个人心理影响因素,为预防和减少大学生攻击行为的发生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以家庭教养方式量表、青少年心理弹性量表、人格量表及攻击量表为工具,在江苏、安徽省随机分层抽取10所高校的842名大学生进行调查.结果 父母关系不和谐的大学生身体攻击及攻击总分高于父母关系和谐的大学生.父母为高中以上学历的大学生,除身体攻击外,攻击的其他维度及总分均低于父母为小学及或初中学历的大学生.高攻击组大学生家庭关爱维度得分低于低攻击组,而控制维度得分高于低攻击组.除目标关注维度外,高攻击组大学生心理弹性各个维度的得分均低于低攻击组.高攻击组大学生神经质得分高于低攻击组,人格特征其余维度的得分均低于低攻击组.结论 大学生的攻击行为受到父母关系、父母学历水平、家庭教养方式、心理弹性和人格特征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大学生社会支持与焦虑及抑郁关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孙崇勇  刘浩强  袁晶 《中国公共卫生》2007,23(12):1518-1519
目的 了解大学生社会支持与焦虑、抑郁现状及其关系.方法 采用社会支持评定量表(SSRS)、焦虑自评量表(SAS)、自评抑郁量表(SDS),随机整群抽取吉林师范大学1 250名大学生进行调查.结果 大学生社会支持总分低于国内常模,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3.96,P<0.001);焦虑总分高于国内常模,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6.56,P<0.001);抑郁严重度指数为0.45±0.09.大学生社会支持各维度及支持总分与焦虑总分、抑郁严重度指数之间均呈显著负相关(r=-0.29~-0.11,P<0.001);大学生社会支持状况对焦虑、抑郁程度具有预测作用.结论 大学生社会支持状况低于全国普通人平均水平,焦虑程度则高于平均水平,总体处于无抑郁程度;大学生社会支持状况对焦虑、抑郁程度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父母教养方式和社会支持与服刑人员人格障碍之间的关系,为预防和减少犯罪的发生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采用分层随机抽样方法在陕西省和河南省抽取4所监狱共805名服刑人员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805名服刑人员人格障碍的阳性筛查率为38.76%;服刑人员人格诊断问卷(PDQ-4+)的人格障碍得分为(65.36±12.59)分;父母教养方式问卷中父亲情感温暖和理解、惩罚和严厉、过分干涉、偏爱被试、拒绝和否认、过度保护的得分分别为(41.27±10.54)、(23.46±6.58)、(22.52±6.21)、(10.15±4.56)、(12.52±5.41)、(12.47±2.75)分,母亲情感温暖和理解、过分干涉和过度保护、拒绝和否认、惩罚和严厉、偏爱被试的得分分别为(48.82±10.23)、(38.12±8.16)、(17.42±5.38)、(15.86±6.25)、(12.19±3.43)分;社会支持评定问卷中客观支持、主观支持、对支持的利用度得分分别为(6.48±2.26)、(17.25±4.13)、(6.76±1.42)分;相关分析结果表明,父母教养方式中父母惩罚和严厉、拒绝和否认以及父亲过分干涉、母亲偏爱被试与服刑人员人格障碍均呈正相关(P<0.05),父母亲情感温暖和理解与服刑人员人格障碍均呈负相关(P<0.05);社会支持中主观支持和对支持的利用度与服刑人员人格障碍均呈负相关(P<0.05);结构方程模型表明,父母教养方式直接或通过主观支持和对支持利用度间接影响个体的人格障碍,且模型拟合度较好(x2=423.51,P<0.05,GFI =0.90,NFI =0.91,CFI =0.92,RMSEA=0.26).结论 父母教养方式和社会支持对服刑人员的人格障碍有影响.  相似文献   

12.
目的了解大学生体育锻炼行为现状及影响因素,重点关注同伴支持的作用,为体育锻炼行为的促进和改善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分层整群抽样方法,于2019年4—6月通过问卷对北京市某综合大学451名大一学生进行调查,主要的调查内容包括社会人口学基本情况、体育锻炼情况、自我效能、同伴锻炼相关情况等,采用Mann-Whitney检验、Kruskal-Wallis H检验、Spearman相关分析、多元线性回归的方法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单因素分析表明,男生[(40.11±27.55)分]的体育锻炼行为得分高于女生[(31.86±27.14)分],理工科[(40.87±29.49)分]高于人文社科[(33.42±26.56)分]和医科[(32.60±25.97)分],同伴榜样行为等级越高的调查对象的体育锻炼行为越好;多元线性回归分析表明,自我效能得分(B=0.479、P0.001)、同伴榜样行为(高:B=0.261,P0.001;中:B=0.090、P=0.042)、专业(理工科:B=0.142,P0.001)、BMI(B=0.085,P=0.028)、父亲文化程度(B=0.076、P=0.048)与体育锻炼行为得分的相关性依次减弱,方程调整后R~2值为0.336。结论在大学生体育锻炼行为上,同伴支持可能以榜样的形式发挥作用,提示可以利用这一特点有针对性地进行干预,从而达到促进体育锻炼行为的目的。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泰安市中青年冠心病患者自我管理行为与生活质量之间的关系。方法 2013年1-7月,采用冠心病自我管理行为量表、中国心血管病人生活质量评定问卷对218例中青年冠心病患者进行问卷调查。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相关性分析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法,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中青年冠心病患者的自我管理行为总分为(79.62±12.33)分,自我管理水平在中水平以上者占38.76%,各维度按得分指标由高到底排序为情绪认知管理、日常生活管理、疾病医学管理;生活质量评定总分为(76.74±17.34)分,中水平以上生活质量者占17.43%,各维度按得分指标由高到底排序为医疗状况、工作状况、社会心理状况、病情、一般生活、体力;生活质量总分与刘江生研究的冠心患者群常模得分(63.46±21.40)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0.727,P0.05);中青年冠心病患者自我管理总分和情绪管理维度与生活质量总分及其3个维度呈正相关(r=0.178~0.310,P0.05);日常生活管理维度与生活质量的医疗状况和体力维度呈正相关(r=0.166~0.384;P0.05);疾病医学管理维度与生活质量的3个维度呈正相关(r=0.165~0.264;P0.05)。结论泰安市中青年冠心病患者自我管理水平低,生活质量较差,且自我管理行为和生活质量之间存在一定程度的关联,提示临床护士及社区医疗服务人员要加强中青年冠心病患者的健康教育,改善他们的自我管理水平,尤其是疾病管理水平,从而提高他们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4.
陈意    刘诚信  陈晓莉    刘露  叶磊    刘恒志  陈雪峰  姚舜 《现代预防医学》2020,(16):2933-2938
目的 评估在抗击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 - 19疫情中,四川省援鄂一线医务工作者的心理韧性、社会支持,分析其相关因素。方法 收集四川省援鄂一线医务人员的基本资料、包括婚姻状况、职业、是否有小孩、学历、工作年限、职称、是否有过灾害或疫情救援经历或培训演练、认为自己感染风险的高低等,使用Connor - Davidson 心理韧性量表(Connor - Davidson resilience scale,CD - RISC)和社会支持评定量表( social support rating scale,SSRS)评估医务人员的心理韧性和在社会生活中得到心理支持的程度,以及对支持的利用情况。运用t检验或单因素方差分析,采用SPSS 19.0软件进行分析,检验水准α = 0.05。结果 共纳入253位医务人员,心理韧性量表得分总分(68.25±15.25)分,心理韧性量表得分总分(F = 3.979,P = 0.020)、力量维度得分(F = 3.781,P = 0.024)、坚韧维度得分(F = 4.130,P = 0.017)与职称相关,心理韧性量表得分总分(F = 2.791,P = 0.041)、力量维度得分(F = 2.693,P = 0.047)、坚韧维度得分(F = 2.824,P = 0.039)与认为自己感染风险的高低程度相关,力量维度得分与工作年限相关(F = 3.419,P = 0.034),有过灾害或疫情救援经历或培训演练的医护人员坚韧维度得分高于未接受过的医护人员(t = 1.969,P = 0.050),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社会支持评定量表得分总分(41.25±8.55)分,社会支持评定量表总分(F = 3.392,P = 0.019)、客观支持得分(F = 2.921,P = 0.035)、主观支持得分(F = 3.341,P = 0.020)与年龄相关,社会支持评定量表总分(F = 9.045,P<0.001)、客观支持得分(F = 10.996,P<0.001)、主观支持得分(F = 7.227,P = 0.001)与婚姻状况相关,社会支持总分(F = 3.544,P = 0.030)、主观支持分(F = 4.193,P = 0.016)与工作年限相关,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本次抗击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 - 19疫情中,四川省援鄂一线医务工作者的心理韧性与职称、认为自己感染风险程度有关;社会支持度与年龄、工作年限、婚姻状况有关。受研究设计限制,上述结论还有待更多高质量研究验证。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艾滋病(AIDS)患者心理社会因素与生存质量的关系。方法选择2013—2016年宝鸡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确证并接受治疗的28例AIDS患者为调查对象,采用世界卫生组织艾滋病患者生存质量简表(WHOQOL-HIV-BREF)、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和社会支持评定量表(SSRS),分析AIDS患者心理社会因素与生存质量的关系。结果 28例AIDS患者生存质量评分(63.57±12.71)分,社会支持评分(30.14±2.88)分,焦虑评分(66.14±5.99)分,抑郁评分(70.75±5.49)分;AIDS患者生存质量总分女性低于男性,年龄、婚姻状况、家庭收入、服药时间与生存质量总分无相关性(均P0.05);患者社会支持各维度得分与生存质量总分均呈正相关,且主观支持、支持利用度和支持总分与心理领域得分均呈正相关(rs=0.388~0.696,P0.05);患者焦虑、抑郁状态与生存质量量表各领域得分及总分均呈负相关(rs=-0.629~-0.416,P0.05)。结论 28例AIDS患者生存质量总体水平较低,应采取针对性措施,减轻AIDS患者焦虑抑郁状态,增强社会支持,不断提高AIDS患者的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杭州市空巢老人身心健康状况和社会支持现状对生命质量的影响及交互作用,为提高空巢老人生命质量研究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利用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法抽取杭州市2个城区和3个郊县的992名空巢老人进行健康相关生活质量量表(ED-5Q)、社会支持量表(SSRS)以及老年抑郁量表(GDS-15)调查,分析不同特征空巢老人生命质量得分情况,根据各量表得分,利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研究身心健康和社会支持与生命质量的相关关系。结果身体健康得分为(73. 41±13. 52)分,抑郁量表得分为(4. 11±1. 79)分;社会支持量表测得调查对象社会支持总分为(28. 79±6. 66)分,客观支持为(6. 09±2. 59)分,主观支持为(15. 92±4. 00)分,社会支持利用度得分为(6. 78±2. 28)分,EQ-5D效用值为(0. 75±0. 13)分。已婚组空巢老人生命质量得分高于离婚组和丧偶/单身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8. 462,P <0. 01);收入水平越高的空巢老人生命质量得分越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8. 329,P <0. 01);患有慢性病的空巢老人生命质量得分低于不患慢性病的空巢老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2. 919,P <0. 01);担心养老的空巢老人生命质量得分低于不担心养老的空巢老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6. 78,P <0. 01)。经Pearson相关性分析,客观支持(r=0. 141)、主观支持(r=0. 291)、支持利用度(r=0. 071)和社会支持总得分(r=0. 254)与生命质量呈正相关,抑郁得分与生命质量呈负相关(r=-0. 252)。结论得到客观支持和主观支持越多,对社会支持的利用度越高,身心健康状况越好,空巢老人健康相关生命质量越优;减轻抑郁状况,有利于提高空巢老人健康相关生命质量。  相似文献   

17.
目的类风湿性关节炎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其并发症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疾病所导致的焦虑抑郁情绪更不利于患者预后与康复。本研究调查社区老年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焦虑抑郁水平及其自我管理行为,并分析两者相关性。方法选取贵州省都匀市5所社区(文峰社区、小围寨社区、新华社区、广惠社区和沙包堡社区)居住的220例老年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elf-rating anxiety scales,SAS)、抑郁自评量表(self-rating depression scales,SDS)和慢性病自我管理量表,对患者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220例社区老年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SAS得分为(48.69±6.82)分,高于常模的(37.23±12.59)分,t=24.80,P0.001;SDS得分为(51.22±8.11)分,高于常模的(41.88±10.57)分,t=17.08,P0.001。患者自我管理行为总分为(26.10±5.45)分,运动锻炼维度得分为(6.60±2.22)分,认知性症状管理维度得分为(12.32±3.66)分,与医生沟通维度得分为(7.18±2.28)分。患者焦虑得分与自我管理行为总分呈负相关(r=-0.414,P0.05),抑郁得分与自我管理行为总分呈负相关(r=-0.407,P0.05),但关系偏弱。结论社区老年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焦虑抑郁与自我管理行为密切相关。今后应重视患者心理问题,提供针对性的干预措施,提高患者自我管理能力。  相似文献   

18.
探讨父母教养方式对大学生性心理的影响,为进行积极有效的家庭教育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分层整群随机抽取泸州市某高校1 144名大学生进行“简式父母教养方式问卷中文版(s-EMBU-c)”和“大学生性心理健康问卷”调查.结果 大学生性心理健康总均分为(2.28±0.37)分,其中性认知得分的总均分为(2.47±0.35)分,性态度为(1.89±0.58)分.男生性心理总均分(2.31±0.39)高于女生(2.27±0.36)(t=1.753,P<0.05).父亲及母亲教养方式中,拒绝和过度保护维度与性认知、性态度的得分均呈正相关(P值均<0.01),情感温暖维度与性认知、性态度均呈负相关(P值均<0.01).结论 大学生父母教养方式与性心理健康存在一定关系.建议通过家庭形式从小对子女进行性教育,培养正确的性价值观.  相似文献   

19.
目的调查长春市社区围绝经期女性心理韧性和社会支持情况,分析围绝经期女性心理韧性与社会支持的相关性。方法使用中文版心理韧性量表(CD-RISC)、社会支持量表(SSRS)对2017年2-3月长春市社区围绝经期女性进行问卷调查,发放问卷320份,收回有效问卷294份,有效率91.87%。结果长春市围绝经期女性心理韧性总分(62.22±5.39)分,与国内普通人群得分(65.40±13.90)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围绝经期女性坚韧维度得分(2.53±0.29)分、自强维度(2.51±0.19)分、乐观维度得分(2.31±0.22)分。围绝经期女性社会支持总分(35.86±7.62)分,处于中等支持水平;围绝经期女性社会支持在高水平者占12.24%;围绝经期女性心理韧性总分与社会支持总分呈正相关(P0.05);主观支持与心理韧性各维度呈正相关(P0.05);客观支持及社会支持总分与坚韧、自强两个维度呈正相关(P0.00);围绝经期女性对支持的利用度与心理韧性各维度无相关性(P0.05)。结论长春市围绝经期女性心理韧性水平较低,社会支持呈中等水平,围绝经期女性心理韧性和社会支持相关,社会支持水平越高心理韧性越高。围绝经期女性可通过改善社会支持来调适消极情绪,积极面对生活挑战和逆境,增强心理韧性,平稳渡过围绝经期。  相似文献   

20.
探讨网络成瘾对青少年应对方式、社会支持以及父母教养方式的影响,为网络成瘾的临床治疗和康复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采用应对方式问卷、社会支持评定量表及父母教养方式评价量表,对88名网络成瘾青少年(观察组)和90名健康青少年(对照组)进行调查研究.结果 观察组的社会支持总分及各维度得分均低于对照组(P值均<0.01);应对方式总分及自责、幻想、退避、合理化4个因子得分均高于对照组(P值均<0.01),解决问题和求助2个因子得分均低于对照组(P值均<0.01);父母教养方式中父母情感温暖理解因子得分均低于对照组(P值均<0.01),父亲惩罚严厉和拒绝否认以及母亲过分干涉、过度保护,拒绝否认,惩罚严厉因子得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或P<0.01).结论 青少年的应对方式不良、社会支持状况差和父母教养粗放是导致网络成瘾的重要影响因素.网络成瘾的治疗除药物以外,青少年和父母的心理重建以及构建良好的多层次、多角度社会支持系统非常重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