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目的 探讨加速康复外科(ERAS)护理在脑胶质瘤病人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6年9月至2017年11月手术治疗的87例脑胶质瘤的临床和护理资料。48例采用常规护理(对照组),39例采用ERAS护理(观察组)。结果 观察组首次进流食时间、首次下床活动时间、术后住院时间、拔尿管时间、停止输液时间较对照组均明显缩短(P<0.05),而术后第1、2天活动步数较对照组均明显增加(P<0.05)。结论 ERAS护理能促进脑胶质瘤术后早日康复。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显微手术和血管内栓塞治疗颅内动脉瘤的临床疗效。方法 2008年1月至2014年12月收治颅内动脉瘤150例,其中75例采用夹闭术(夹闭组),75例采用血管内栓塞术(栓塞组)。结果 夹闭组住院时间[(16.6±4.1) d]比栓塞组[(10.3±2.1) d]明显延长(P<0.05),夹闭组视觉模拟量表评分[(5.2±1.5)分]明显高于栓塞组[(2.3±1.1)分;>P<0.05]。夹闭组血管痉挛发生率(1.3%)显著低于栓塞组(9.3%;>P<0.05),感染发生率(10.7%)明显高于栓塞组(1.3%;>P<0.05)。两组患者术后半年gos评分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 治疗颅内动脉瘤,显微手术夹闭和血管栓塞均能取得较为满意的效果,但各有利弊;临床应根据患者动脉瘤具体情况而选择对患者最为合适及有利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3.
目的 对比研究颅内动脉瘤显微夹闭术与介入栓塞术对颅内动脉瘤患者围术期脑氧代谢的影响以及对患者短期预后的影响。方法 择期手术颅内动脉瘤患者36例,根据不同手术方式分为动脉瘤显微夹闭组(A组)与介入动脉瘤栓塞组(B组),各18例。经颈内静脉逆行置管后,分别于麻醉置管后即刻(T1)、动脉瘤处理前(T2)、动脉瘤处理后即刻(T3)及术毕(T4)4个时间点采取外周动脉血和横窦静脉血做血气分析,监测并比较两组脑氧代谢结果,比较两组患者预后情况。结果 B组内与T1比较,T4的横窦静脉血氧饱和度(SsvO2)明显下降,动脉血乳酸浓度(aLAC)明显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与A组比较,B组T2所对应的动静脉氧含量差(Da-svO2)、脑氧摄取率(CERO2)增加,术后是否入重症监护室(ICU)、术后住院时间以及相关有创操作明显减少,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出院6个月内的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B组明显优于A组。结论 与显微夹闭术治疗颅内动脉瘤比较,介入栓塞术中对脑氧供需平衡影响较大,但患者短期预...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早期(72 h内)栓塞术对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并发症及预后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至2015年12月收治的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102例的临床资料,其中有53例采用早期栓塞术治疗(观察组),另外49例采用显微夹闭术治疗(对照组)。术后6个月按GOS评分评估预后。结果 观察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以及术后住院时间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并发症发生率和预后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 和夹闭术相比较,早期栓塞术在缩短手术时间和住院时间、减少术中出血量方面作用更为显著;但两种手术方式治疗的预后无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基层医院早期栓塞和手术夹闭颅内破裂动脉瘤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2014年5月至2016年4月收治颅内破裂动脉瘤68例,其中早期栓塞治疗33例(栓塞组),手术夹闭治疗35例(夹闭组)。结果 术后1周,栓塞组NIHSS评分明显优于夹闭组(P<0.05)。术后随访3个月,栓塞组术后癫痫和缺血性脑梗死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夹闭组(P<0.05);两组脑积水发生率无明显差异(P>0.05)。栓塞组术后3个月存活率(96.97%,32/35)与夹闭组(88.57%,31/33)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 具备开展颅内动脉瘤的治疗条件的基层医院早期栓塞与开颅夹闭颅内破裂动脉瘤均具良好的疗效和安全性,但栓塞并发症较少。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快速康复外科(ERAS)理念在慢性硬膜下血肿治疗中应用效果。方法 2014年9月至2017年1月收治CSDH 107例,根据治疗方法分为ERAS组(62例)和对照组(4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钻孔引流术治疗。ERAS组根据ERAS理念进行钻孔引流术治疗。结果 ERAS组拔管时间、住院时间较对照组明显缩短(P<0.05)。ERAS组术后硬膜下积液发生率、颅内积气发生率较对照组均明显降低(P<0.05)。两组复发率、病死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根据ERAS理念采用钻孔引流术治疗CSDH,可有效引流血肿,缩短住院时间。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人性化护理在颅内动脉瘤围术期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0-01—2014-01我院收治的颅内动脉瘤手术患者152例,按入院顺序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76例,对照组实施脑外科常规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实施人性化护理干预,观察比较2组术后生活质量评价、并发症发生率及护理满意度等指标。结果观察组生活质量SF-36各维度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观察组并发症(10.38%)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28.57%);观察组护理满意度(97.37%)明显高于对照组(81.58%),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果对颅内动脉瘤患者实施围手术期人性化护理干预,可减少患者围术期并发症,提高术后生活质量和护理满意度,有效提升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显微手术夹闭与血管内栓塞治疗颅内破裂动脉瘤的预后及其影响因素,为颅内破裂动脉瘤的治疗提供更多参考。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3年6月至2023年6月收治的1 572例颅内破裂动脉瘤的临床资料,其中显微手术夹闭407例(夹闭组),血管内栓塞1 165例(栓塞组)。出院时按GOS评分评估预后,其中1~3分为预后不良,4~5分为预后良好。结果 栓塞组出院时预后良好率(88.3%)明显高于夹闭组(75.4%;P<0.05),而且栓塞组住院时间(14 d;IQR 11~18 d)明显少于夹闭组(16d;IQR 13~25 d;P<0.05);但是两组病人术前Hunt-Hess分级、颅内血肿、动脉瘤部位存在显著差异(P<0.05)。通过倾向性评分匹配(PSM)后两组各纳入336例,分析结果显示栓塞组出院时预后良好率(81.0%)与夹闭组(81.8%)无统计学差异(P>0.05),但栓塞组住院时间(10 d;IQR 8~11 d)仍明显少于夹闭组(16 d;IQR 13~22 d;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60岁、发病时间>...  相似文献   

9.
护理干预对颅内动脉瘤患者围手术期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护理干预对颅内动脉瘤患者围手术期的影响.方法 选择2004-01~2005-12住院的颅内动脉瘤患者68例,随机分为2组,分别给予护理干预和常规护理,比较2组不同护理对颅内动脉瘤患者围手术期的影响.结果 2组不同护理在围手术期发生意外、术后恢复出院时间、住院费用及术后并发症方面存在显著性差异.结论 护理干预对颅内动脉瘤患者围手术期有着重要的影响,可提高手术成功率.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循证护理对颅内动脉瘤围手术期并发症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择2011-01—2013-02我院收治的颅内动脉瘤患者104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2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给予循证护理,对干预后2组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生活质量及护理满意度进行比较。结果干预后观察组围手术期并发症的总发生率(11.4%)明显低于对照组(30.8%)(P<0.05)。干预后观察组的SF-36各维度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干预后的护理满意度(96.2%)明显高于对照组(78.8%)(P<0.05)。结论对颅内动脉瘤围手术期患者实施循证护理,可有效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及护理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与应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比较显微夹闭术和血管内栓塞治疗颅内后循环动脉瘤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至2019年1月收治的40例颅内后循环动脉瘤的临床资料。显微夹闭术治疗20例(夹闭组),血管内栓塞治疗20例(栓塞组)。结果 术后6个月,预后良好33例(GOS评分4~5分),预后差6例(GOS评分2~3分),死亡1例。夹闭组预后良好17例,术后发生脑缺血3例、颅神经麻痹5例,动脉瘤瘤颈残留1例。栓塞组预后良好16例,术后发生脑缺血2例、颅神经麻痹1例,动脉瘤瘤颈残留9例。夹闭组动脉瘤瘤颈残留发生率(5.0%,1/20)明显低于栓塞组(45.0%,9/20;P<0.05),而两组预后良好率、术后脑缺血发生率、颅神经麻痹发生率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颅内后循环动脉瘤需要显微夹闭术与血管内栓塞治疗协同,权衡每种治疗方式的优缺点,以获得期望的疗效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前交通动脉动脉瘤夹闭术中等体温与室温冲洗液持续术野冲洗的效果。方法 2015年1月到2017年1月手术夹闭前交通动脉动脉瘤200例,术中室温(22~25 ℃)冲洗液持续冲洗术野100例(对照组),等体温(37℃)冲洗液冲洗100例(观察组)。结果 观察组大脑中动脉血流动力学指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7、14 d脑血管痉挛发生率(2.0%和3.0%)均明显低于对照组(9.0%和12.0%;P<0.05);术后头疼持续时间、头晕持续时间及下床活动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 前交通动脉瘤夹闭术中等体温冲洗液持续术野冲洗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3.
目的 对比分析血管内栓塞与开颅夹闭术治疗颅内破裂动脉瘤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60例颅内破裂动脉瘤的临床资料,其中30例接受血管内栓塞治疗(对照组),30例接受开颅夹闭术治疗(观察组)。术后随访3个月。结果 观察组GOS评分5分11例,4分10例,3分7例,2分2例;对照组GOS评分5分10例,4分12例,3分5例,2分2例,1分1例;两组GOS评分无统计学差异(P>0.05)。观察组术后发生脑积水2例(6.7%)、动脉瘤残留1例(3.3%)、再出血1例(3.3%)、脑血管痉挛9例(30.0%);对照组术后发生脑积水8例(26.7%)、动脉瘤残留8例(26.7%)、再出血2例(6.7%)、脑血管痉挛1例(3.3%)。观察组血管痉挛发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但是脑积水发生率、动脉瘤残留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动脉瘤复发率(3.3%,1/30)明显低于对照组(26.7%,8/30;P<0.05)。结论 对于颅内破裂动脉瘤,血管内栓塞能减轻机体损伤,而开颅瘤闭术后并发症较少、复发风险较低,因此临床可根据病人具体病情选取合适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4.
目的 对比研究复合手术和常规夹闭术治疗颈内动脉后交通动脉破裂动脉瘤的疗效。方法 60例颈内动脉后交通动脉破裂动脉瘤随机分成复合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复合组患者术中在实时造影技术及球囊临时阻断技术辅助下完成对动脉瘤的夹闭,对照组患者在显微镜下进行开颅动脉瘤夹闭术,比较两组患者术后疗效的差异。结果 复合组动脉瘤完全夹闭率(100%)与对照组(86.7%)无明显差异(P>0.05)。复合组术中动脉瘤破裂率(3.3%)、术后动脉瘤复发率(0%)、术后颅内血肿发生率(0%)、术后偏瘫发生率(0%)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分别为26.7%、12.0%、16.7%和16.7%;P<0.05)。出院时,按gos评分评估预后,复合组恢复良好23例,中残5例,重残2例;对照组恢复良好14例,中残5例,重残7例,植物生存2例,死亡2例;复合组预后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与常规夹闭术相比,复合手术能明显改善颈内后交通动脉破裂动脉瘤的预后,提高手术安全性,降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临床护理路径预防颅内多发动脉瘤围手术期并发症的效果。方法选择颅内多发动脉瘤患者10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给予临床护理路径,比较护理干预后2组并发症发生率及护理满意度,并采用生活质量综合评估问卷(GQOL-74)评估患者生活质量。结果干预后观察组并发症的总发生率(10.0%)明显低于对照组(30.0%)(P0.05),GQOL-74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护理满意度(96.0%)明显高于对照组(80.0%)(P0.05)。结论临床护理路径可有效地减少颅内多发动脉瘤患者围手术期并发症的发生率,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提高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与应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通过与显微手术夹闭方案对比,明确血管内介入治疗颅内破裂动脉瘤的临床疗效与适应性.方法对2013年1月~2016年1月我院收治的102例颅内破裂动脉瘤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及持续随访.将接受显微手术夹闭的61例患者纳为对照组;将接受血管内介入治疗的41例患者纳为观察组.对比两组患者的平均住院时间、动脉瘤完全闭塞率、术中及术后并发症、出院时及出院6个月时 GOS 评分、复发率、死亡率.结果观察组住院时间(13.5±2.8)d,明显短于对照组(23.7±3.8)d;观察组术后即刻复查,动脉瘤完全闭塞率90.0%,明显低于对照组100.0%;观察组复发率19.5%,明显高于对照组1.6%,上述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患者出院时及出院6个月时 GOS 评分、死亡率、术中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血管内介入治疗颅内破裂动脉瘤能够获得与显微手术夹闭方案相近的近期临床疗效,且患者术后恢复较快、安全性高,对显微手术难以夹闭的区域也有一定适应性,但可能增加患者复发率.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脑动脉瘤患者采取血管栓塞术及显微手术夹闭所达到的不同临床效果。方法60例脑动脉瘤患者按照数字法随机分为2组即治疗组与对照组,每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血管栓塞术,观察组采取显微手术夹闭,对比2组患者的总有效率、手术时间、术后恢复时间、术中出血量、不良反应发生率及复发率。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2组手术时间、术后的恢复时间、术中的出血量、不良反应发生率、复发率方面比较,观察组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显微手术夹闭运用于脑动脉瘤患者,具有良好效果,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 研究探讨微创钻孔引流手术联合加速康复外科(ERAS)理念在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治疗中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19年4月—2020年6月该院收治的高血压脑出血(出血量30~50 mL)患者80例,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传统围手术期组(微创钻孔引流手术加传统围手术期方案)和ERAS围手术期组(微创钻孔引流手术加ERAS理念方案),各40例,记录两组患者术后不良反应、并发症及血清学指标等情况。结果 ERAS围手术期组的颅内感染、肺部感染和尿路感染发生率低于传统围手术期组(P<0.05)。与传统围手术期组相比,ERAS围手术期组患者监护室住院时间更短,住院费用降低(P<0.05)。ERAS围手术期组的Barthel指数(BI)评分和欧洲卒中量表(ESS)评分均优于传统围手术期组(P<0.05)。ERAS围手术期组术后第3天的C-反应蛋白(CRP)和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低于传统围手术期组(P<0.05)。两组的手术切口愈合情况、手术时间及术后再出血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微创钻孔引流联合ERAS理念能减少患者术后应激,可加快恢复速度,减少脑出血患者的并发症,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9.
目的 评价术中超声辅助技术夹闭颅内远端动脉瘤的临床意义。方法 回顾分析运用术中超声辅助技术行开颅夹闭手术治疗的14例颅内远端动脉瘤患者的临床资料为实验组。对照分析同期常规方法开颅夹闭手术治疗的13例颅内远端动脉瘤患者(未采用术中超声辅助技术)的临床资料为对照组,将两组病例相关资料进行比较。结果 实验组14例患者平均手术时长、住院天数均较对照组13例患者短;实验组14例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较对照组13例患者低;实验组14例患者术后GOS预后平均评分高于对照组13例患者,统计学均为P 0. 05。结论 运用术中超声辅助技术夹闭颅内远端动脉瘤可指导准确定位病变,缩短手术时间及住院天数,减少损伤以及术后并发症,改善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60岁以上前循环颅内破裂动脉瘤患者手术治疗情况,为提高患者手术疗效和可行性提供依据。方法选取>60岁进行前循环颅内破裂动脉瘤手术的226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随机分为2组,显微开颅夹闭术组113例,血管介入栓塞术组113例。分别观察2组手术治疗效果和预后情况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1)显微开颅夹闭术组手术时间(79.45±16.43)min,血管介入栓塞术组手术时间为(83.12±14.61)min,两者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显微开颅夹闭术组术后住院时间(35.35±8.24)d,血管介入栓塞术组术后住院时间(27.16±9.35)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根据随访结果,显微开颅夹闭术组动脉瘤消失者占78.8%,残余稳定15.0%,复发/扩增6.2%。血管介入栓塞术组动脉瘤消失者占75.2%,残余稳定16.8%,复发/扩增8.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显微开颅夹闭术组预后评分中5分占65.5%,3~4占23.0%,1~2分占11.5%。血管介入栓塞术组预后评分5分占76.1%,3~4分占16.8%,1~2分占7.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60岁及以上老年人前循环颅内破裂动脉瘤患者行显微开颅夹闭术和血管介入栓塞术治疗均取得确切疗效,可有效控制病情。但血管介入栓塞术住院时间较短,在患者恢复和预后方面略优于显微开颅夹闭术,较适合高龄患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