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帕米膦酸二钠致高热1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男,67岁。以“发作性胸痛1月余加重3h”为主诉入院。入院查体:T36.7℃,P75次/min,R20次/rain。BP198/120mmHg(1mmHg=0.133kPa)。咽部无充血,周身浅表淋巴节无肿大,两肺呼吸音粗,可闻及中小水泡音,心、腹检查未见异常;左上肢活动受限,右臀部上方可见一小疖肿,左下肢脚趾面可见一长约0.5cm的瘢痕。诊断为右侧周围型肺癌;  相似文献   

2.
疼痛是肿瘤患者常见、多发症状 ,而癌性骨痛是肿瘤疼痛的首位。由于疼痛始终困扰和折磨着患者 ,使其生活质量下降 ,因此 ,癌性骨痛的患者进行止痛治疗和护理及其重要。我科自 2 0 0 0年 2月~2 0 0 2年 4月收治肿瘤并骨转移患者 4 2例 ,均伴有中重度疼痛 ,采用帕米膦酸二钠治疗 ,取得了较满意的效果 ,现报告如下。1 对象与方法1 1 对象  4 2例患者均伴有骨转移。乳腺癌 18例 ,肺癌 16例 ,直肠癌 1例 ,鼻咽癌 3例 ,前列腺癌 2例 ,胰腺癌 2例 ;女 2 2例 ,男 2 0例 ;年龄 4 2岁~ 76岁 ,平均 5 5岁 ;单发性骨转移 9例 ,多发性骨转移 33例 ;…  相似文献   

3.
总结186例成骨不全患儿采取注射用帕米膦酸二钠治疗的护理。密切观察病情、做好静脉通路的护理,重点在于对患儿在用药过程中出现不良反应的护理,并做好家属的心理指导。  相似文献   

4.
骨转移性癌是晚期恶性肿瘤最为常见的并发症之一,由于患产生骨骼疼痛,功能障碍,高血钙等,严重影响患的生活质量。帕米膦酸二钠(阿可达)是新一代的抗骨溶解制剂,在骨转移性癌治疗过程中可缓解疼痛、提高活动能力。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帕米膦酸二钠(博宁)联合同期化疗治疗乳腺癌骨转移的疗效。方法将79例乳腺癌骨转移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40例)和对照组(39例)。试验组静脉滴注帕米膦酸二钠90 mg联合同期化疗,对照组单纯行同期化疗。结果试验组与对照组止痛有效率、生活质量提高率和骨质修复有效率分别为90.0%,87.5%,75.50%和74.4%,64.1%,43.59%,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帕米膦酸二钠联合同期化疗对乳腺癌骨转移患者在止痛、生活质量改善和骨质修复方面疗效明显。  相似文献   

6.
ScuteLLari等[1]研究表明乳腺癌是最常见的易并发骨转移的恶性肿瘤.本科采用帕米膦酸二钠注射液与局部放疗治疗女性乳腺癌骨转移所引起的骨痛取得了很好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7.
目的 评价伴骨转移的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患者在接受帕米膦酸二钠和唑来膦酸治疗后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2007年6月-2008年12月,74例伴骨转移的NSCLC,患者接受了双膦酸盐治疗,其中50例接受帕米膦酸二钠治疗,24例接受唑来膦酸治疗.帕米膦酸二钠90...  相似文献   

8.
目的系统评价唑来膦酸和帕米膦酸二钠治疗实体瘤骨转移疼痛疗效的差异。方法通过PubMed和CNKI数据库检索所有符合检索条件的文献,末次检索日期2010年9月15日,根据纳入和排除标准进一步筛选。采用Meta分析方法比较唑来膦酸和帕米磷酸二钠用药后第7天或第14天治疗骨转移疼痛的疗效。两组用药方案:唑来膦酸组,4mg/次;帕米膦酸二钠组,60mg/次或90mg/次。疗效评价标准采用WHO癌痛分级及疗效评价标准。结果 29篇文献纳入Meta分析,唑来膦酸组和帕米膦酸二钠组病例数分别为1099例和1092例。唑来膦酸治疗骨转移疼痛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帕米膦酸二钠,RR=0.93(95%CI:0.88~0.98),P=0.005,显效率也显著高于帕米膦酸二钠,RR=0.82(95%CI:0.69~0.97),P=0.02。结论唑来膦酸较帕米膦酸二钠治疗肿瘤骨转移疼痛疗效更好。  相似文献   

9.
目的从药代动力学角度探讨帕米膦酸二钠引起不全性肠梗阻的机制。方法回顾分析因帕米膦酸二钠引起不全性肠梗阻1例的临床资料并复习文献。结果本例因诊断为肺腺癌骨转移行化疗,其间2次予帕米膦酸二钠(60 mg加入0.9%氯化钠注射液500 ml)缓慢静脉滴注后均出现全腹部胀痛、恶心、呕吐。查体:腹部膨隆,叩诊鼓音,肠鸣音稍弱,摄X线腹平片及CT检查均提示中腹部小肠肠腔轻度扩张积气,内可见短气-液平,近端可见少量液体潴留。查血电解质正常。按不全性肠梗阻予禁食、插鼻胃管行胃肠减压、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抗感染、葡萄糖氯化钠注射液补液等治疗,症状缓解,其间未应用其他药物。结论帕米膦酸二钠所致不全性肠梗阻少见,临床应针对患者个体化地制订给药方案,以减轻药物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帕米膦酸二钠联合复方苦参注射液治疗恶性肿瘤骨转移所致疼痛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6月~2017年7月收治的恶性肿瘤骨转移所致疼痛79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式不同分为研究组40例与参照组39例。参照组使用帕米膦酸二钠治疗,研究组在参照组基础上,予复方苦参注射液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后疼痛缓解情况、生存质量、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及治疗前后ALP指标。结果:治疗后,研究组疼痛缓解率明显高于参照组,P0.05;研究组生存质量稳定率明显高于参照组,P0.05;研究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参照组,P0.05;研究组ALP水平明显低于参照组,P0.05。结论:帕米膦酸二钠与复方苦参注射液联合用于恶性肿瘤骨转移中效果理想,可减轻患者疼痛,减少不良反应,提升生存质量,值得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依替膦酸二钠治疗原发性骨质疏松症(OP)的疗效。方法:将120例OP病人随机分为2组。依替膦酸二钠组60例,服用依替膦酸二钠(商品名:依膦,由江苏正大天晴药业股份有限公司生产每片200mg)二个疗程(两餐之间口服,一次200mg,一日二次,连用二周,停11周后继续下一疗程)。对照组60例。2组均每晚睡前服用维D钙600mg,时间半年。用药前与用药后6个月,我们均采用美国lunar公司生产的DPX—IQ双能X线骨密度检测仪测定腰椎1-4骨密度(L1-4BMD)和骨股颈骨密度(BMD)以及骨代谢生化指标:血清碱性磷酸酶(AIP),并且观察腰背疼痛症状缓解情况。结果:(1)BMD值的变化幅度比较:用药前2组BMD值经过检验无显著意义(P〉0.05),依膦组用药后2个部位均上升,以L1-4BMD变化显著(P〈0.05),对照组用药后BMD稍有上升,无统计学意义,2组组间BMD差值比较,实验组疗效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2)骨代谢生化指标.用药前2组AIP经检测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用药后实验组血清AIP下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对照组下降不明显,2组组间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意义。(3)疼痛症状缓解情况的比较:根据疼痛的测定标准,实验组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1)。结论:服用依膦半年后,OP患者骨痛症状改善,BMD增加,依膦能明显抑制破骨细胞活性,不良反应轻微,无新的骨折发生,另外该药的间歇、周期性治疗方法,科学、方便、经济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帕米膦酸二钠辅助NP(长春瑞滨和顺铂)方案化疗乳腺癌骨转移的效果及对血清Ⅰ型羧基末端肽(ICTP)、骨钙素(OSC)、骨保护素(OPG)、尿Ⅰ型胶原吡啶交链氨基末端肽(NTX)的影响。方法回顾性选取2015年5月至2017年5月盘锦辽油宝石花医院收治的98例晚期乳腺癌发生骨转移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治疗方案不同分为两组,其中49例患者接受NP方案化疗(NP组)、另外49例患者接受NP方案+帕米膦酸二钠治疗(联合组)。比较两组的化疗效果,化疗前、治疗2个月后的血清ICTP、OSC、OPG及尿NTX水平变化,2年生存率及不良反应。结果治疗后,联合组患者的痊愈率24.49%、显效率51.02%、有效率16.33%、无效率8.16%,NP组患者的痊愈率14.29%、显效率36.73%、有效率32.65%、无效率16.33%,联合组的疗效优于NP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前,联合组和NP组患者的血清ICTP、OSC、OPG及尿NTX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2个月后联合组的ICTP、OSC、OPG尿NTX为(3.80±0.91) ng/m...  相似文献   

13.
刘林 《临床医学》2020,40(2):106-108
目的探讨唑来膦酸联合钙尔奇对骨质疏松症患者骨代谢及骨密度的影响。方法选择2017年1月至2018年4月驻马店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骨质疏松症患者114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57例,对照组给予钙尔奇治疗,观察组给予钙尔奇联合唑来膦酸治疗,两组均治疗12个月,比较两组患者骨代谢标志物及骨密度。结果治疗后,观察组血清骨特异性碱性磷酸酶[(30. 85±6. 43) IU/L]、β-胶原分解片段[(0. 16±0. 05) ng/ml]、尿脱氧吡啶啉/肌酐[(2. 66±0. 78)μmol/L]和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5b [(2. 85±0. 91) U/L]水平低于对照组[(54. 23±6. 87) IU/L、(0. 30±0. 02) ng/ml、(8. 62±1. 31)μmol/L、(3. 54±0. 67) U/L],降钙素[(2. 91±0. 66) ng/L]水平高于对照组[(2. 49±0. 71) n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治疗后,观察组第1~4腰椎骨密度[(0. 96±0. 14) g/cm2]和股骨颈骨密度[(0. 81±0. 11) g/cm2]均高于对照组[(0. 87±0. 12) g/cm2、(0. 73±0. 14) g/cm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对骨质疏松症患者采用唑来膦酸联合钙尔奇治疗可改善骨代谢,提高骨密度,效果高于单一使用钙尔奇治疗。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复方苦参注射液联合帕米膦酸二钠治疗恶性肿瘤骨转移疼痛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60例恶性肿瘤骨转移疼痛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30例,对照组单纯应用帕米膦酸二钠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复方苦参注射液治疗。3周期后观察两组患者的骨痛缓解率、功能状态评分和不良反应。结果3周期后治疗组与对照组的骨痛客观缓解率分别为60.0%(18/30)和30.0%(9/3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Х^2=5.455,P=0.020);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40.0%(12/30)和46.6%(14/3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Х^2=0.271,P=0.602)。治疗组治疗后功能状态评分较治疗前改善[(2.30±0.70)、(1.80±0.80)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5.000,P=0.042),对照组治疗前后功能状态评分变化不明显。结论复方苦参注射液联合帕米膦酸二钠治疗恶性肿瘤骨转移疼痛有明显协同作用,能提高近期疗效,明显改善患者疼痛症状及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针对不宜行根治术治疗的四肢骨肿瘤患者,应用射频消融术联合帕米膦酸二钠治疗的临床效果,并分析其对关节疼痛及生存率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4年6月至2016年6月辽宁省大连市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不宜行根治术治疗的四肢骨肿瘤患者158例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法分为对照组73例(实施单纯帕米膦酸二钠治疗)和观察组85例...  相似文献   

16.
骨折患因治疗需长期卧床或石膏固定制动,常可导致局部骨质疏松,而且可引起全身骨量的减少,老年人更易发生。临床上常采用多种中西医结合方法来预防该种情况的发生,但效果欠佳。本科采用依替膦酸二钠结合补钙预防骨折后继发性骨质疏松,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乳腺癌骨转移患者早期应用唑来膦酸在改善其预后中的作用。方法 90例乳腺癌骨转移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5例,在TEC方案(多西紫杉醇+表阿霉素+环磷酰胺)化疗基础上,观察组给予唑来膦酸4mg+生理盐水50mL,对照组给予帕米膦酸二钠60mg+生理盐水500mL,2组均每4周静脉滴注1次,共治疗3次。随访观察2组治疗后6个月骨相关事件(高钙血症、病理性骨折)发生率,并比较2组治疗后1、2a复发率及生存率。结果观察组治疗后6个月高钙血症、病理性骨折发生率(8.9%、11.1%)低于对照组(26.7%、24.4%),治疗后1、2a复发率(11.1%、17.8%)低于对照组(31.1%、42.2%),治疗后1、2a生存率(40.0%、31.1%)高于对照组(28.9%、22.2%),2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乳腺癌骨转移患者早期应用唑来膦酸可降低复发率及骨相关事件发生率,提高生存率。  相似文献   

18.
目的:评价联合阿仑膦酸钠和碳酸钙维生素D对非绝经期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长期应用糖皮质激素(GCS)所造成的骨量丢失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116例绝经前期SLE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8例,均每日2次给予碳酸钙维生素D300mg治疗,观察组同时加服阿仑膦酸钠70mg/周。结果:治疗6个月后,2组血钙、血磷含量与治疗前比较均差异无显著性意义;碱性磷酸酶及全段甲状旁腺激素含量均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腰椎和股骨颈骨密度检测2组均较治疗前上升,且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女性SLE患者联合阿仑膦酸钠能有效改善GCS长期应用所造成的骨量丢失,增加骨密度,最大限度的预防骨质疏松的发生。  相似文献   

19.
长期吸入糖皮质激素的哮喘患者对骨密度和骨代谢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3,他引:5  
目的 探讨中国(主要是南京地区)成人哮喘患者吸入糖皮质激素(glucocorticoid,GC)后的骨代谢和骨密度变化,了解中国哮喘患者长期吸入GC是否有引起骨质丢失的可能以及其与吸入GC剂量的关系。方法 采用双能X线骨密度仪(DXA)分别测定了20例每日坚持吸入GC大于等于5个月和20例与之配对的未使用GC的哮喘患者的脊椎骨(L2-4)、股骨颈、股骨粗隆、股骨三角及股骨总量的骨密度(BMD),同时用放免法等测定这些患者的血骨钙素(BGP)以及碱性磷酸酶(AKP)等指标,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两组患者的5处绝对BMD和相对BMD(与同年龄、性别相应正常值的百分比)、BGP、AKP等各指标之间比较无显著差异(r=1.70-0.21,P&;gt;0.05) ;吸入每日吸入GC&;gt;400μg者与≤400μg者、与对照组之间的上述各指标比较无显著差异(r=-1.60-0.41,P&;gt;0.05);吸入组累积吸入GC&;gt;120000μg者与≤120000μg者、对照组之间的上述各指标比较除脊椎骨外余均无显著差异(r=2.24,P&;gt;0.05);吸入组与对照组中年龄≥45岁者的上述各指标之间的比较未显示差异。吸入组患者5处绝对BMD与其相应日均吸入GC量之间未呈现明显的相关性,P值均&;gt;0.05,但脊椎骨、股骨颈和股骨三角的BMD与GC累积量之间的r=-0.50、-0.52和-0.53,P值均&;lt;0.05。不过,吸入组5处BMD的相对百分比和T评分与其GC累积量之间未呈现明显的相关性,r=0.11-0.47和0.05-0.21,P值均&;gt;0.05。另吸入组GC累积用量&;gt;120000μg者的脊椎骨BMD与对照组相比较,t=-2.24,P=0.03,有显著差异。结论 虽然个别数据比较有差异,但没有明确证据表明在一定限度内长期吸入GC控制哮喘,对骨代谢会产生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20.
背景:肿瘤骨转移是癌性疼痛的主要原因之一,第三代双磷酸盐的唑来磷酸与第二代的帕米膦酸二钠对治疗恶性肿瘤骨转移引起的疼痛有着给药时间短、给药剂量小、作用时间长的临床特点.目的:评价唑来膦酸和帕米膦酸二钠治疗恶性肿瘤骨转移引起的骨痛所产生的不良反应和安全疗效.方法:计算机检索Cochrane Library,PubMed,EMBase,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中文期刊全文数据库和中文科技期刊全文数据库等数据库,手工检索所有纳入文献的参考文献.纳入唑来膦酸与帕米磷酸钠治疗恶性肿瘤骨转移引起的骨痛的随机对照试验.评价纳入研究的方法学质量并进行资料提取后,采用RevMan5.0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与结论:共10个随机对照试验2 731例患者纳入研究,其中3个随机对照研究来自美国,另7个来自中国;且10篇RCT 存在偏倚的可能性均为中等程度.唑来膦酸组与帕米膦酸二钠组治疗恶性肿瘤骨转移疼痛在完全缓解率,部分缓解率和总的有效率方面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RR=1.59,95% CI:0.91~2.80;RR=0.95,95% CI:0.81~1.12;RR=1.04,95% CI:0.97~1.12).在不良反应方面也无显著性意义,除了头痛外,其RR值和95% CI为(RR=0.82,95% CI: 0.70~0.96).综上,唑来膦酸有效率及不良反应发生率与帕米膦酸二钠相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