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目的总结显微外科手术治疗高血压小脑出血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6例高血压小脑出血患者显微外科手术治疗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根据血肿部位、出血量、脑室状态及脑干受压等采用不同的手术方式治疗,术后按照GOS标准评判预后。结果本组患者存活21例,其中恢复良好13例,中残5例,重残3例;植物生存状态1例,死亡2例,放弃治疗2例。结论对于高血压小脑出血患者,主张早期积极显微手术治疗;根据不同出血类型采用不同的手术方式,可有效改善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2.
经翼点锁孔显微手术治疗高血压性壳核出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经翼点锁孔显微手术治疗高血压性壳核出血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 近两年来,我科采用经翼点锁孔,分离外侧裂,经岛叶皮层造瘘,显微手术清除高血压性壳核出血所致脑内血肿50例。结果 依据GOS评分,恢复良好者35例(70%,35/50),中残10例,重残3例,植物状态生存1例,死亡1例。结论 经翼点锁孔显微手术治疗高血压性壳核出血是一种微创、安全、有效的方法,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纳洛酮对脑干出血的治疗效果。方法将87例脑干出血患者随机分为纳洛酮治疗组(43例)与常规治疗组(44例)。常规治疗组给予止血、脱水等治疗,纳洛酮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再给予纳洛酮1mg加生理盐水10ml静脉推注,每日4次,连续10d为1疗程。结果纳洛酮治疗组意识障碍患者觉醒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血肿吸收情况好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恢复良好6例,中残6例,重残或植物生存4例,死亡27例;对照组恢复良好2例,中残3例,重残或植物生存4例,死亡35例。结论纳洛酮对脑干出血有较好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显微手术治疗高血压脑干出血的临床效果。方法2010年5月至2011年7月显微手术治疗高血压脑干出血11例,其中出血位于桥脑中脑4例、桥脑5例、桥脑延髓2例;术前GCS评分3。5分6例,6。8分4例,9。12分1例。结果出血位于桥脑延髓2例住院期间死亡,其余9例生存患者出院后随访3~18月,根据日常生活能力量表评价,良好4例、中度功能障碍2例、重度功能障碍1例、完全残疾1例、植物生存1例。结论显微手术治疗高血压脑干出血能降低死亡率,改善生存质量。患者术后生活质量与出血部位、术前GSC评分具有一定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自发性小脑出血的外科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采用手术治疗的30例自发性小脑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对蚓部出血6~10mL、出现梗阻性脑积水的患者行单纯侧脑室钻孔引流术,对小脑半球出血10~20mL者行后颅窝开颅血肿清除术,对小脑半球出血量20mL或蚓部出血量10mL者行后颅窝开颅血肿清除+寰枕减压术+侧脑室钻孔引流术。结果单纯侧脑室钻孔引流术6例,恢复良好5例;中残1例;后颅窝开颅血肿清除术14例,恢复良好10例,中残2例,重残2例;后颅窝开颅血肿清除+寰枕减压术+侧脑室钻孔引流术10例,恢复良好6例,中残2例,重残1例,死亡1例。结论对自发性小脑出血患者,积极手术治疗,根据出血的部位、出血的量、有无合并梗阻性脑积水等情况,采用不同的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6.
小骨窗开颅手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62例分析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目的探讨小骨窗开颅血肿清除手术在高血压脑出血治疗中的应用.方法总结62进行该手术病例,探讨其适应证、手术时机、操作方法及预后.结果恢复良好9例,轻残23例,重残19例,植物生存1例,死亡10例(其中4例死于再出血).结论该手术是一种在直视下简单、快捷、有效、损伤小的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方法.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导航辅助下神经内镜手术治疗高血压小脑出血的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5年3月至2018年3月使用导航辅助下神经内镜手术治疗的33例高血压性小脑出血的临床资料。结果 手术时间(198±20) min,术中出血量(92±15)ml,血肿清除率(89±5)%。术后1月内死亡3例。2例术后再次手术(颅后窝减压术)。术后3个月,按GOS评分:恢复良好7例,中残13例,重残6例,植物生存2例,死亡5例;平均(3.8±1.1)分。结论 导航辅助下神经内镜手术治疗高血压性小脑出血,手术时间短,血肿清除率高,能迅速解除脑干受压,是治疗小脑出血较好的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高血压脑出血术后再出血的原因及预防措施。方法对32例高血压脑出血术后再出血病人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高血压脑出血术后再出血发生率10.8%(32/296),再次手术21例,保守治疗10例,放弃治疗1例。治疗结果按GCS评分评价。其中恢复良好11例,中残9例,重残4例,植物生存5例,死亡3例。结论高血压脑出血术后再出血的原因很多,针对可能导致再出血的诱因,采取积极的预防措施,可提高高血压脑出血的预后。  相似文献   

9.
基底节区高血压脑出血的超早期手术治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基底节区高血压脑出血手术治疗的手术时机和疗效。方法对手术治疗的56例基底节区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按GOS分级,恢复良好14例,轻残19例,重残13例,植物状态2例,死亡4例,术后放弃治疗4例。结论超早期手术治疗和根据患者的病情采取不同的手术方式,可提高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高血压性脑出血术后并发脑梗死的病因、预后及防治措施。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高血压性脑出血术后并发脑梗死患者13例为观察组,同时期收治的高血压脑出血术后未并发脑梗死患者32例为对照组,对2组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按GOS评估,观察组:恢复良好1例,中残2例,重残4例,植物生存3例,死亡3例;对照组:恢复良好8例,中残10例,重残8例,植物生存5例,死亡1例。结论高血压性脑出血术后并发脑梗死后,致残率和病死率明显提高,必须针对可能的因素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11.
自发性小脑出血的外科治疗选择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目的探讨自发性小脑出血的外科治疗方式。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采用不同手术方式治疗的31例自发性小脑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采用后颅窝开颅血肿清除及去骨瓣减压术治疗19例,其中恢复良好12例,重残4例,植物生存1例,死亡2例:采用CT.引导立体定向血肿穿刺引流术治疗7例,其中恢复良好5例,重残1例,死亡1例;采用单纯脑室外引流治疗5例,其中恢复良好4例,重残1例。结论对自发性小脑出血患者,要根据发病时间、病因、病情轻重、头颅CT表现,选择不同的手术方式;及时手术治疗可以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2.
Ommaya囊联合侧脑室外引流治疗高血压脑室出血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探讨高血压脑室出血的治疗方法并评价其临床疗效。方法对17例高血压脑室出血患者采用Ommaya囊联合侧脑室外引流并早期注入尿激酶治疗。结果存活14例,死亡3例。有效随访14例,随访时间3-6月,其中恢复良好4例,中残6例,重残3例,植物生存1例。结论Ommaya囊联合侧脑室外引流并早期注入尿激酶治疗高血压脑室出血具有操作简单、并发症相对较少的优点.是治疗高血压脑室出血的一种新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高血压脑出血病人外科治疗手段,提高此类病人的生存率和改善生存质量。方法根据病人高血压脑出血的部位、血肿量及血肿形态,采取不同的手术方法。围手术期的血压管理,并加强静脉营养。结果本组治疗127例不同类型的高血压脑出血病人,良好15例(11.8%),中残44例(34.6%),重残36例(28.3%),植物生存9例(7.1%),死亡23例(18.1%)。结论依据病人情况,治疗以清除血肿、减轻手术副损伤,内减压或内外减压,严格适度地控制血压.加强并发症的防治,高血压脑出血的外科治疗效果是令人满意的。  相似文献   

14.
显微外科治疗重型脑干出血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显微外科治疗重型脑干出血的指征、手术方法和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2月至2010年4月显微手术治疗的34例出血量5~18ml、GCS评分4~7分的重型脑干出血病人的临床资料。结果 34例经36次显微手术全部清除血肿,其中16例经颞下锁孔开颅手术。术后7d内清醒4例,其中2例GCS评分5分的患者,术后第2天即恢复部分意识。术后死亡3例。31例随访6月~3年,生活能自理4例,部分自理9例,清醒但重残5例,微弱意识2例,植物生存5例,死亡6例。结论早期应用显微手术清除血肿,加强围手术期的综合处理,可明显改善重型脑干出血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15.
脑动静脉畸形破裂出血的急诊显微手术治疗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探讨急诊显微外科手术治疗脑动静脉畸形(AVM)破裂出血的效果。方法对26例破裂出血的脑AVM病人实施急诊显微手术治疗,清除血肿,同时切除畸形。结果手术完全切除病灶22例,占85%;次全切除4例,占15%。按GOS评分,病人恢复良好16例,轻残5例,重残3例,植物生存1例,死亡1例。结论急诊显微外科手术能够提高脑AVM破裂出血的治愈率,降低伤残率和手术风险。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立体定向血肿腔内置管抽吸和尿激酶溶解治疗脑出血的效果。方法对25例脑出血患者,采用立体定向血肿腔内置管治疗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死亡3例,病死率为11%,生存22例;恢复良好16例,占64%;中残4例,占16%;重残2例,占8%。在随访期间死亡1例。结论该术式操作较简单,置管位置准确,损伤小,再出血发生率低,手术效果好。  相似文献   

17.
CT引导立体定向碎吸治疗高血压脑出血(附70例报告)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探讨CT引导立体定向碎吸排空、术后辅以尿激酶溶凝引流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ASA-602型脑立体定向仪,在CT引导下进行血肿定位,使用Backlund排空针次全排空血肿,置管辅以尿激酶溶凝引流治疗高血压脑出血70例。其中6例因术后再出血,行开颅清除血肿。结果术中死亡1例,死于脑动静脉畸形(术前未获诊断)大出血。余69例出院时,预后良好27例,中残18例,重残13例,死亡11例。幸存的58例被随访6~24个月,其中良好32例,中残19例,重残6例,死亡1例。结论立体定向碎吸术是一种治疗高血压脑出血安全、微侵袭且疗效较为满意的手术方式;合理选择手术时机,有效控制术后高血压,防止再出血、坠积性肺部感染和深静脉血栓形成是改善患者预后、提高其生存质量的关键。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重型颅脑损伤继发性脑梗死早期预防性治疗的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53例重型颅脑损伤继发性脑梗死的临床资料,针对继发性脑梗死的高危因素早期采用预防性治疗。结果 53例中,死亡18例(34.0%)。出院后6个月按GOS评分评估预后:植物生存5例,重残8例,中残10例,恢复良好12例。出院后12个月GOS评分:植物生存5例,重残7例,中残9例,恢复良好14例。结论 早期预防性合理治疗有助于降低重型颅脑损伤继发性脑梗死的病死率,改善病人预后。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脑动静畸形破裂出血的急诊术前检查、手术方法和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6例经CT、CT血管造影(CTA)、磁共振血管造影(MRA)、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及手术病理确诊的脑动静畸形破裂出血的手术效果及临床特征。并随访6个月的GOS评分。结果 26例均急诊行开颅血肿清除加畸形血管切除。动静脉畸形全部切除14例,部分动静脉畸形切除并供血动脉夹闭12例;恢复良好12例(46.15%),轻残7例(26.92%),重残4例(15.38%),植物生存状态1例(3.85%),死亡2例(7.69%)。结论脑动静脉畸形并出血病人,合理选择术前血管造影检查(CTA,MRA及DSA),急诊手术方法的正确选择和恰当处理是关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