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了解杭州市青年学生艾滋病流行特征,为有针对性地开展学校艾滋病防治工作提供依据。方法于2016年7月1日—12月31日对杭州市随访管理的132例学生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艾滋病患者(HIV/AIDS)进行问卷调查,结合艾滋病综合防治信息系统导出的病例信息对学生HIV/AIDS的传播途径、检测、治疗及高危行为等特征进行描述性分析。结果 132例学生HIV/AIDS确证年龄平均为(21.42±2.65)岁,其中男生130例,占98.48%,女生2例,占1.52%。学生HIV/AIDS均经性接触传播,以同性性接触传播为主,占83.33%。同性性接触传播的学生HIV/AIDS中,55.45%的同性性伴既有学生也有社会人员,90.91%曾与同性发生过非商业临时性行为,5例有异性固定性伴,2例有临时异性性伴,与性伴发生性行为时坚持使用安全套的比例为0.00%~50.00%。确证前,54.55%的学生HIV/AIDS认为自己不可能感染艾滋病,23.48%做过HIV抗体检测,抗病毒治疗比例为80.30%。学生HIV/AIDS合并梅毒现症感染率为18.03%。结论同性性行为是杭州市青年学生感染HIV的主要途径,学生HIV/AIDS对艾滋病的认知和主动预防意识偏低,普遍存在危险行为。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菏泽市2017年艾滋病感染状况,探讨防治策略,为今后开展艾滋病防治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2017年报告的HIV感染者/AIDS患者进行流行病学相关资料分析。结果共报告HIV感染者/AIDS患者236例,男、女比例为4. 90∶1; 20岁~49岁青壮年占77. 12%(182/236);传播途径以性传播为主,占88. 98%(210/236),其中男男同性传播占47. 46%(112/236),异性传播占44. 07%(104/236);职业以农民为主,119例(50. 42%);文化程度以初中为主,95例(40. 15%);样本来源主要是自愿检测咨询104例(44. 07%)。结论目前菏泽市艾滋病疫情形势严峻,男性同性传播为主要传播途径,进一步加大高危人群的艾滋病健康教育以及针对性地开展性行为干预,防止艾滋病由高危人群向一般人群蔓延。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运城市≥50岁艾滋病病毒(HIV)感染者/艾滋病(AIDS)病人的流行特点,分析感染途径,为制定艾滋病防治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运城市2018~2019年新报告的≥50岁HIV感染者/AIDS病人共170例进行现况调查,并对病例的地区分布、人口学基本情况、传播途径等进行描述性分析。结果运城市2018~2019年新报告的≥50岁HIV感染者/AIDS病人共170例,以男性(68.82%)、年龄为50~59岁(53.53%)、文化程度初中及以下(85.88%)、农民(68.82%)、年收入≥3 000元者(66.47%)为主。在固定性伴和非固定性伴中性别(P0.01)、年龄(P0.05),不同职业(P0.05)、不同年收入(P0.01)HIV感染者/AIDS病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运城市50岁及以上HIV感染者/AIDS病人,以男性、文化程度低、农民、高收入人群为主,性传播途径为主要传播途径。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男男性行为人群艾滋病病毒感染率居高不下,已引起社会各界广泛关注。2009年中国艾滋病疫情估计工作报告显示,在估计现存活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病人74万人中,经异性传播占44.30%,经同性性接触传播占14.70%。性传播已成为我国AIDS的主要传播途径,同性性传播上升速度明显。宜昌市从2008年开始在男男性行为人群中大力开展艾滋病/性病预防干预服务,截至2011年共发现并报告经同性性传播HIV感染者49人,占总报告数的14.20%(49/345),仅次于异性性传播。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连云港市1996—2014年艾滋病(AIDS)流行病学特征,为推进艾滋病防治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1996—2014年报告的HIV感染者和AIDS病人进行流行病学特征分析。结果自1996年发现首例HIV感染者,截至2014年底全市共报告HIV/AIDS病人298例,其中AIDS患者67例,HIV感染者231例,死亡47例,分布在全市7个县(区);感染者中20~39岁的青壮年占65.11%;男女比例3.89∶1;传播途径以性传播为主(占86.58%),其中异性传播、同性传播分别占53.69%、32.89%,其次为注射毒品,占8.05%。结论连云港市艾滋病疫情呈持续上升趋势,性接触为主要传播途径,2010—2014年同性传播病例增幅明显,应重视艾滋病知识宣传,加强高危人群干预。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聊城市艾滋病(AIDS)的流行特征及趋势,为制定针对性艾滋病防治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对聊城市2010~2013年HIV感染者/AIDS病人病例进行分析。结果 2010~2013年HIV感染者/AIDS病人病例数据来自艾滋病综合防治信息系统,共报告HIV感染者/AIDS病人154例,年龄主要集中在以20~49岁,占88.96%;职业分布农民占41.56%,工人占13.64%,商业服务占12.33%;传播途径以性传播为主,分别占当年发病的73.33%~97.56%,其中男男同性传播上升速度明显,2010~2013年男男同性传播者的已婚比例分别为50.43%、52.93%、50.09%和45.16%。结论聊城市HIV感染者/AIDS病人流行呈快速增长趋势,性接触传播成为主要传播方式,其中男性性传播上升速度加快。  相似文献   

7.
目的核实报告病例高危行为暴露史,评估HIV病毒异性性传播危险因素,甄别异性性接触感染HIV的方式及其特征分析,为控制艾滋病在株洲地区进一步流行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横断面调查方法,设计统一问卷,一对一的走访调查,重新评估原报告可随访到的"非婚异性性传播"病例的HIV感染危险因素及其特征.结果 原报告的175例HIV感染途径为异性性传播病例通过调查甄别,140例为异性性传播,33例为男男同性传播,注射及其它各1例;甄别调查后艾滋病异性性传播比例(63.64%)明显低于原报告水平(79.55%)(X2=13.71,P =0.00);不安全商业性性传播风险明显高于非商业性固定性伴传播,r=5.06,; 异性性传播男女比为1.8∶1,男性明显高于女性, (X2=13.96,P=0.00);原报告低估了男男同性传播危险(X2=13.80,P=0.00). 结论艾滋病的传播途径形式多样,株洲地区以异性性传播及男男同性传播为主,以不安全商业性性传播为主要特征.  相似文献   

8.
目的通过了解宁德市蕉城区HIV/AIDS的流行现状,为艾滋病防控提供依据。方法对2005—2014年的艾滋病疫情报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截至2014年蕉城区共报告HIV/AIDS 126例,AIDS 53例(死亡11例)。病例数男性高于女性,性别比1.5∶1;传播途径以性传播为主(81.2%),同性与异性传播比例达1∶3.8;职业以家务及待业者为多(40.5%)。结论蕉城区艾滋病传播以性传播为主,疫情由高危人群向一般人群扩散。加强MSM和低年龄高文化知识人群的行为干预,可有效控制艾滋病传播与流行。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杭州市大学生艾滋病流行特征,为开展大学生艾滋病防制工作提供依据。方法从中国艾滋病综合防治信息系统导出报告地为杭州、病例类型为艾滋病确证病例或实验室诊断病例、审核标志为已终审卡、确证年份为2007—2015年、职业为学生、文化程度为大专及以上的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艾滋病病人(HIV/AIDS),对人口学特征、时间、地区、传播途径、实验室检测和治疗等资料进行描述性分析。结果截至2015年12月,杭州市报告大学生HIV/AIDS 230例,死亡4例。其中HIV感染182例,AIDS患者48例;男性226例,女性4例;病例报告时平均(21.43±2.40)岁。自2009年起,大学生HIV/AIDS报告病例数不断增加,病例报告数占当年病例报告总数的比例呈逐年增加趋势(P0.01)。大学生HIV/AIDS以性传播为主,其中同性性传播占78.70%。病例主要通过艾滋病自愿咨询检测(VCT)和性病门诊发现,分别占35.65%和19.13%。在HIV抗体确证阳性后进行CD4+T淋巴细胞检测的病例占92.17%,接受抗病毒治疗者占74.35%,并呈逐年下降趋势(P0.05)。同性性传播感染病例接受抗病毒治疗的比例为81.77%,高于异性性传播感染病例的48.89%(P0.01)。从确证到开始抗病毒治疗间隔时间有明显缩短趋势(P0.01)。结论近年来杭州市报告的大学生HIV/AIDS病例数增长较快,同性性行为是主要危险行为,接受抗病毒治疗的比例相对较低,应加强宣传和干预。  相似文献   

10.
正艾滋病离我们并不遥远,性传播是我国艾滋病传播的最主要途径近年来,我国新诊断报告艾滋病感染者中95%以上通过性途径感染,异性传播约占70%。不安全性行为是导致艾滋病性传播的主要原因,艾滋病感染风险较大的不安全性行为包括:没有保护的男性同性性行为、非固定性伴性行为、有偿性行为等。国家监测数据显示,  相似文献   

11.
2001-2008年北京市石景山区艾滋病疫情流行趋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描述北京市石景山区HIV/AIDS疫情流行特征和趋势。方法根据石景山区2001~2008年艾滋病疫情报告资料进行流行病学统计分析。结果2001.2008年石景山区共报告HIV感染者/AIDS病人68例。病例分布:20-39岁年龄组占72.06%,男性占86.76%。传播途径以同性性传播及异性性传播为主,分别占42.65%和27.94%,其次为注射毒品传播,占11.76%。结论石景山区HIV以性途径传播为主,近年疫情呈上升趋势,应加强艾滋病感染者和病人管理,加大监测力度,在高危人群中筛查HIV,采取积极有效的防控措施,控制HIV的进一步传播和流行。  相似文献   

12.
目的了解荆州市高危人群规模,估计2019年荆州市存活HIV/AIDS人数,掌握艾滋病疫情的流行状况、变化趋势,为制定艾滋病防治决策、规划、评价防治效果提供重要参考依据。方法依据荆州市人口学数据、收集整理历年艾滋病病例报告、主要高危人群类型及感染率等资料,采用Workbook模型,对荆州市2019年高危人群规模、艾滋病疫情进行估计,并采用卡方检验来比较艾滋病疫情估计与实际病例报告中性别和传播途径构成的差异。结果估计2019年荆州市现存活成年艾滋病病毒感染者(HIV)和艾滋病患者(AIDS)人数为3 054例,HIV感染率为5.41/万,估计检测发现比例为68.50%。高危人群规模估计为76 594~178 036人,其中注射吸毒者1 240~6 776人,男男性行为人群为14 694~22 980人,暗娼数为6 740~13 480人,嫖客人数为53 920~134 800人。现存活者中,有异性途径传播1 766(57.83%)例,同性途径传播1 248(40.86%)例,注射毒品传播40(4.31%)例。结论荆州市艾滋病疫情持续控制在低流行水平,还有将近1/3的感染者没有被发现。传播途径以同性传播为主,异性传播中配偶/固定性伴传播也占有一定比例。在下一步工作中,需要扩大高危人群艾滋病抗体检测覆盖面,提高艾滋病感染者病人的告知和流调质量,有必要探索和尝试更有效方式督促感染者及时将感染状况告知其配偶或有性关系者并主动采取预防措施,降低传播的风险。  相似文献   

13.
目的为了解漳州市15~24岁青少年HIV/AIDS病例流行病学特征,为制定防治策略提供依据。方法收集漳州市2002—2019年15~24岁青少年HIV/AIDS病例资料,用描述性分析法,分析病例分布特征、传播途径和病例来源等。结果漳州市累计发现15~24岁HIV/AIDS病例180例,占总病例数14.2%(180/1 269),发病率呈上升趋势(趋势χ~2=146.32,P0.01);平均21.5±2.3岁;男性占80.0%;在校学生占19.4%(35/180)。男性占80.0%,未婚占86.1%,以本县区户籍为主(82.8%),初中文化最多(38.9%);经性传播99.4%,其中同性传播52.2%、异性传播47.2%;性别比例有地区差别。结论漳州市青少年HIV/AIDS发病率呈上升趋势;病例以性传播为主,同性性传播已成为主要传播方式。在开展预防艾滋病综合防治工作中应加强男男性行为高危人群的监测和干预。  相似文献   

14.
目的了解防城港市艾滋病的流行特征和流行趋势,为制订艾滋病防治策略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对防城港市1997—2009年艾滋病疫情报告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1997—2009年防城港市共报告HIV感染者/AIDS患者1 413例,其中HIV感染者925例,AIDS患者488例,死亡207例;HIV感染者/AIDS患者以青壮年及农民为主,20~39岁占55.06%,农民占49.12%,男性占72.05%,传播途径以性传播为主,占62.35%。结论防城港市艾滋病流行呈逐年上升趋势,尤其是近几年增幅较大,需加强部门配合,加大艾滋病宣传教育、高危人群的行为干预力度,控制其蔓延速度。  相似文献   

15.
目的 了解2012-2015年厦门市HIV感染者/AIDS病人传播途径及其变化,为制定防治策略提供依据.方法 对厦门市2012-2015年艾滋病疫情数据进行统计,使用描述流行病学、卡方检验等方法对数据进行分析.结果 2012-2015年厦门市共报告艾滋837例;性传播成为主要传播途径,占98.3%,其中同性性传播占55.6%,<40岁年龄组人群以同性性传播为主,>40岁年龄组以异性性传播为主.结论 厦门市HIV感染者/AIDS病例以性传播为主,其中同性性传播途径增长较快,应根据每个年龄段传播途径的不同及传播途径的变化特点制定有针对性的防控措施.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2015-2017年四川省报告的经异性性接触传播艾滋病病毒(HIV)感染者/艾滋病(AIDS)病例的流行特征及其表现形式,为艾滋病经异性接触传播的防控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在"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中下载历史卡片,筛选出2015-2017年当年新报告的经异性性接触传播的HIV/AIDS病例,利用χ^2检验和Cochran-Armitage趋势检验进行统计分析。结果2015-2017年共报告经异性性接触传播的HIV/AIDS病例50570例,其中商业性性行为传播22973例(45.4%)、非婚非商业性性行为传播20902例(41.3%)、配偶/固定性伴间传播5047例(10.0%)、其他未分类传播1648例(3.3%);男性以商业性传播(62.2%)为主,女性以非婚非商业性传播(61.7%)为主;汉族以商业性传播(50.7%)为主,彝族(63.4%)、藏族(49.9%)以非婚非商业性传播为主;随年龄增加,商业性传播(Z=47.9,P<0.001)和配偶/固定性伴间传播(Z=5.8,P<0.001)比例增加,非婚非商业性传播(Z=-47.4,P<0.001)比例降低;随文化程度增加,商业性传播(Z=8.7,P<0.001)和非婚非商业性传播(Z=5.2,P<0.001)比例增加,配偶/固定性伴间传播(Z=-20.8,P<0.001)比例降低;四川省不同地区异性性接触传播表现形式不同,川东南的内江(61.3%)、泸州(60.5%)、自贡(57.7%)等以商业性传播为主,凉山(60.8%)、阿坝(59.8%)等少数民族聚集的地区以非婚非商业性传播为主;感染时间在3年以内的经异性性接触传播病例以非婚非商业性传播(46.0%)为主。结论四川省异性性接触传播HIV/AIDS病例以商业性性性行为传播为主,不同地区、人群的表现形式不同,应因地施策,把握地区传播特点,采取有针对性的防控策略,同时应关注非婚非商业性传播的防控。  相似文献   

17.
马功燕    姜正好  陈海燕  陈进  王静 《现代预防医学》2016,(22):4057-4062
目的 了解六安市艾滋病异性传播主要感染方式及不同感染方式的人群特征。方法 以国家艾滋病综合防治信息系统中现住址为六安市、传播途径为异性传播的HIV/AIDS病例为调查对象,采用自行设计的调查问卷收集调查对象的社会人口学特征及异性传播方式。结果 共调查符合纳入标准HIV/AIDS 340例,其中经商业性性行为传播占59.4%(202/340),经配偶或固定性伴传播占18.8%(64/340),非商业性临时性伴占21.8%(74/340)。性别、年龄、文化程度及婚姻状况是异性传播方式的影响因素。经商业性性行为传播比例始终维持在较高水平,非商业性临时性伴传播比例近几年上升趋势明显,配偶或固定性伴传播比例呈下降趋势,在3个传播方式中水平最低。结论 六安市艾滋病异性传播以经商业性性行为感染方式为主,但不同人群异性传播方式差异较大,需要采取有针对性的干预措施。  相似文献   

18.
  目的  通过分析1998-2020年柳州市报告学生AIDS的流行病学特点, 为制定学生AIDS预防及控制策略提供参考依据。  方法  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 对1998年1月1日-2020年12月31日柳州市报告的学生HIV感染者和AIDS病人(简称HIV/AIDS)信息资料进行统计分析。  结果  截至2020年12月31日, 柳州市累计报告学生HIV/AIDS患者201例, 其中HIV感染者127例, 占63.2%, AIDS患者74例, 占36.8%。学生HIV/AIDS新发人数总体呈现上升的趋势。2011年之前AIDS患者多于HIV感染者, 之后HIV感染者逐渐增加, 2017年达到高峰。2013年以前传播途径以母婴传播为主, 之后异性性传播为主, 1998之后同性性传播增加迅速。学生HIV/AIDS中男性共152例, 占75.6%, 女性共49例, 占24.4%, 男女性别比例为3.1:1.0。年龄以14~20岁为主, 占47.3%;学历以高中及以上为主, 占64.2%。截至2020年12月31日, 累计报告死亡13例, 不同传播途径和文化程度的病死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有P<0.05)。  结论  柳州市学生HIV/AIDS人数增长迅速, 近5年来同性性传播为主要的传播途径, 应加强有针对性的综合干预措施, 以控制AIDS在学生中的传播和流行。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2014-2018年河南省第三轮国家级艾滋病综合防治示范区艾滋病流行特征,为制定防控措施提供依据。方法从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艾滋病综合防治数据信息系统中下载河南省国家级示范区报告的HIV感染者和艾滋病患者数据,并进行分析。结果 2014-2018年河南省9个国家级示范区共报告HIV/AIDS病例3 367例,占全省当年报告病例数的比例呈下降趋势,由2014年的12.9%下降至2018年的12.2%。示范区HIV/AIDS发病比例为6.00/万,县区示范区的发病比例(7.77/万)高于城市示范区比例(4.34/万)。报告病例以性传播为主(98.7%),其中异性传播构成比为58.5%,同性传播构成比为40.2%。城市示范区的异性传播占比(45.4%)低于县区示范区的比例(76.4%),同性传播占比(54.6%)高于县区示范区的比例(23.6%);示范区以及城市和县区示范区的异性传播构成比均逐年下降,同性传播构成比均呈上升态势。结论三轮示范区在稳定艾滋病疫情上发挥了积极的作用,控制性传播成为河南遏制艾滋病流行、实现"十三五"控制目标的重点与难点。  相似文献   

20.
目的了解2013-2019年大竹县新报告HIV/AIDS病例的疫情特征,估算2019年底艾滋病现存活人数,为制定科学有效的防治措施提供依据。方法从中国艾滋病防治信息系统中下载2013-2019年报告的现住址为大竹县的HIV/AIDS病例的历史卡片,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综合分析大竹县2013-2019年艾滋病疫情特征。采用SPSS 21.0软件进行卡方检验,应用工作簿方法(Workbook)对5类高危人群及其配偶和非商业性异性性伴现存活HIV/AIDS病例数进行估计。结果 2013-2019年大竹县累计报告HIV/AIDS病例2 015例,其中男性(71.71%),50岁及以上(70.77%),农民占70.92%,文化程度以小学及以下为主(60.65%),已婚有配偶(57.22%),传播途径以异性性接触传播为主(92.95%)。2019年底大竹县估计现存活HIV/AIDS病例3 361例,艾滋病发现率为55.79%。其中吸毒人群(28.47%),嫖客(13.24%),男男性行为者(4.43%),暗娼(1.07%)。结论大竹县艾滋病以性传播为主,疫情得到了一定的控制,但总体艾滋病发现率较低。提示应加强高危人群的行为干预及检测发现力度,阻断艾滋病二代传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