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探讨穴位贴敷对妇产科术后胃肠功能紊乱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4月~2016年4月于本院收治的妇产科术后胃肠功能紊乱患者80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等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穴位贴敷治疗,观察两组患者首次肛门排气时间、肠鸣音恢复时间及首次排便时间,并比较两组患者术后腹痛、腹胀情况及术后各时间段恶心呕吐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肠鸣音恢复时间、首次排气及排便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0~6 h、7~24 h时恶心程度视觉模拟评分(NVAS)量表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术后25~48 h、49~72 h NVAS评分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腹胀、腹痛发生程度轻于对照组(P0.05)。结论:采用穴位贴敷可有效降低妇产科术后患者腹胀、腹痛及恶心呕吐等并发症发生率,缩短排气、排便及肠鸣音恢复时间,临床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艾灸联合穴位按摩双侧足三里对老年食管癌患者术后早期胃肠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 将80例老年食管癌手术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术后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艾灸联合穴位按摩双侧足三里,比较两组患者术后肠鸣音恢复时间、肛门首次排气、排便时间.结果 观察组患者肠鸣音恢复时间为(85.25±3.21)h,肛门首次排气时间为(94.90±12.49)h,排便时间为(105.95±12.76)h均明显短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19.875,5.809,8.161;P<0.01).结论 艾灸联合穴位按摩足三里有助于促进老年食管癌术后早期胃肠功能的恢复,方法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3.
徐蕾  侯黎莉 《上海护理》2013,13(2):39-41
目的探讨穴位电刺激对胃肠肿瘤老年患者术后胃肠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 2009年1月—2010年12月在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普陀医院就诊的胃肠肿瘤老年患者40例,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20例。试验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采用穴位电刺激,比较两组患者手术前后胃电图情况,术后首次肛门排气时间及出现腹痛、腹胀及腹泻等胃肠功能紊乱的情况。结果两组患者胃电图频率和幅值、术后首次肛门排气时间及出现腹痛、腹胀及腹泻情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穴位电刺激可以促进老年患者胃肠手术后胃肠功能的恢复,减少相关并发症,有利于患者的康复。  相似文献   

4.
周快乐 《现代诊断与治疗》2023,(22):3333-3334+3337
目的 观察中药热奄包对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患者胃肠功能恢复的效果。方法 选取行胆囊切除术患者60例,按照治疗方式不同分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行常规西医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中药热奄包治疗,对比两组术后肠鸣音恢复时间、肛门首次排气时间、首次排便时间及胃肠道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疗效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肠鸣音恢复时间、肛门首次排气时间、肛门首次排便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5 d胃肠道反应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中药热奄包可促进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患者的胃肠功能恢复,具有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行气通腑贴对急腹症术后患儿肠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采用抽签法将146例急腹症患儿分为治疗组71例和对照组75例,对照组术后给予常规治疗和护理,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行气通腑贴穴位贴敷,观察两组患儿术后肠鸣音恢复、首次排气和排便时间及胃肠功能恢复情况。结果治疗组患儿术后肠鸣音恢复时间、首次排气时间及排便时间均短于对照组;胃肠功能评分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行气通腑贴穴位贴敷可有效促进急腹症术后患儿胃肠功能的恢复。贴敷操作简单,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穴位注射用于促进子宫广泛切除术后患者胃肠功能紊乱恢复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研究对象20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113例和对照组87例,对照组予以一般治疗,即口服胃肠动力药物(莫沙比利、吗丁啉、四麽汤)等,必要时予以肛管排气;观察组术后30 min准确取穴后,用2 ml注射器抽吸新斯的明1 mg,根据患者胖瘦选用5~7号针头然后进行足三里穴位注射.观察记录胃肠功能恢复时间和整体疗效.结果:观察组整体疗效显著优于对照组(P<0.01),两组肠鸣音恢复时间、首次排气时间、首次排便时间均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P<0.01).结论:足三里穴位注射新斯的明用于促进子宫广泛切除术后患者胃肠功能恢复可起到预防和治疗术后胃肠功能紊乱的双重作用.  相似文献   

7.
孙玉勤  刘辉  杨东鹰 《护理学报》2009,16(19):64-65
目的探讨神厥穴经皮给药对腹部手术后患者胃肠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将80例腹部手术患者按照入院先后顺序随机分为常规中药内服组、神厥穴经皮给药组各40例。中药内服组于术后禁食水6 h后开始服用大承气汤,1剂200 ml分2次服用,早晚分服,至肠蠕动功能恢复;经皮给药组于术后30 min常规消毒脐部,以外敷药膏3 g敷于脐部,用医用胶布固封脐部。观察记录首次肛门排气、排便时间,肠鸣音恢复时间。结果两组患者术后肛门排气时间、肠鸣音恢复时间、首次排便时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神厥穴经皮给药组较中药内服组肠鸣音恢复时间、首次排气时间、首次排便时间明显提前,有利于术后胃肠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穴位注射联合吴茱萸热熨对妇科腹部手术后胃肠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选择我科腹部手术后患者6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对症治疗和护理措施。治疗组加用穴位注射联合吴茱萸热熨腹部。比较两组术后首次肛门排气时间、排便时间及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术后肛门排气、排便时间短于对照组,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总有效率,治疗组与对照组分别为100%和80%,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穴位注射联合吴茱萸热熨腹部能有效促进胃肠功能恢复,减少腹胀发生,有利于术后康复。  相似文献   

9.
汪志帼 《全科护理》2012,10(29):2694-2695
[目的]探讨穴位贴敷结合艾灸对腹部术后病人胃肠功能恢复的效果。[方法]将80例行胃大部切除术病人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病人采用常规护理,实验组病人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于术后即刻用硝黄贴贴敷神阙穴,并且在术后第1天开始艾灸中脘、关元、足三里,观察两组病人肠鸣音恢复时间、首次排气排便时间、腹胀等情况。[结果]实验组病人术后肠鸣音恢复时间、首次排气排便时间明显缩短,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病人胃肠功能恢复情况优于对照组、腹胀程度轻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穴位贴敷结合艾灸能促进腹部手术病人胃肠功能恢复、减少腹胀等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0.
胃肠肿瘤病人术后两种促进胃肠功能恢复方法的效果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胃肠肿瘤术后恢复胃肠功能的方法,促进胃肠肿瘤术后胃肠功能的恢复。[方法]按随机数字表法将80例胃肠肿瘤病人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术前1 d对病人及其家属作手术前后一般护理常规宣教,于术后第1天起采用维生素B1100 mg行双侧足三里穴位注射每天1次及足三里、内庭升白仪穴位电疗每天2次;干预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增加针对性护理干预;观察两组病人首次肛门排气时间及排便时间。[结果]干预组术后首次肛门排气时间及排便时间均较对照组提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穴位治疗联合针对性护理干预能有效促进胃肠肿瘤病人术后胃肠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11.
目的 通过对腹部手术后患者使用艾灸作用于足三里、上巨虚穴后胃肠道功能恢复情况的观察,探讨艾灸对促进术后肠功能恢复的作用。方法 选择2015年2月--2015年8月在本科室行腹部手术术后患者60例,随即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2组患者均给与常规治疗(包括禁食,予以胃肠减压,抗感染营养支持,床上翻身, 鼓励患者早期下床等),干预组在此基础上予艾灸灸足三里,上巨虚穴。比较两组患者术后肠道功能恢复的时间。结果 干预组肠鸣音恢复时间,首次排气时间,首次排便时间均早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5)。结论 穴位艾灸结合常规治疗能有效促进腹部手术后患者肠鸣音的恢复、缩短肛门恢复排便排气的时间,对促进患者术后恢复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子午流注择时雷火灸对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后患者胃肠功能恢复及腹胀腹痛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1年10月—2022年7月在医院妇科行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后患者9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组间基本资料具有可比性的原则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5例。两组患者均采用常规护理,对照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选用中脘、神阙、足三里、三阴交行雷火灸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行子午流注择时雷火灸治疗,共治疗3 d。观察两组患者术后肠鸣音恢复时间、首次排气时间、首次排便时间、腹胀程度得分、腹痛程度得分和护理满意程度间的差异性。结果 观察组术后肠鸣音恢复时间、首次排气时间、首次排便时间均早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第3天,观察组腹胀程度得分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腹痛程度得分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护理满意程度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子午流注择时雷火灸可缩短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后患者肠鸣音恢复时间、排气和排便时间,促进胃肠功能恢复,减轻腹胀腹痛,提高护理满意程度。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耳穴压豆对髋关节置换术后患者胃肠功能的影响。方法:纳入髋关节置换术后患者60例,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围手术期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围手术期常规护理的基础上给予耳穴压豆疗法,两侧耳穴同时贴压,连续治疗7天,比较两组术后首次排气、排便时间、肠鸣音恢复时间,对中医证候(排便困难、腹痛、腹胀、呕吐)进行评分及对临床有效率进行评价。结果:观察组术后首次排气、排便时间、肠鸣音恢复时间早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证候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临床效果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耳穴压豆能有效降低髋关节置换术后胃肠功能紊乱的发生。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胃肠肿瘤术后恢复胃肠功能的方法,促进胃肠肿瘤术后胃肠功能的恢复。[方法]按随机数字表法将80例胃肠肿瘤病人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术前1d对病人及其家属作手术前后一般护理常规宣教,于术后第1天起采用维生素B1100mg行双侧足三里穴位注射每天1次及足三里、内庭升白仪穴位电疗每天2次;干预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增加针对性护理干预;观察两组病人首次肛门排气时间及排便时间。[结果]干预组术后首次肛门排气时间及排便时间均较对照组提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穴位治疗联合针对性护理干预能有效促进胃肠肿瘤病人术后胃肠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温灸治疗对促进经皮肾镜碎石术后患者胃肠排气功能的疗效。方法将44例在硬腰联合/全麻下经皮肾镜碎石术治疗患者按就诊先后顺序分为温灸治疗组和常规护理组,比较两组患者术后排气时间、排便时间、住院时间。结果采用温灸治疗组患者术后肛门排气、排便时间及住院时间均少于常规护理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温灸治疗可以促进患者胃肠功能早日恢复,明显缩短经皮肾镜碎石术患者术后排气、排便时间,对术后患者康复起到了良好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择时艾灸对胃癌患者术后胃肠功能恢复的效果。方法将82例择期进行胃癌根治术的患者分为观察组42例和对照组4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和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运用多功能艾灸仪择时进行艾灸并比较两组患者术后肠鸣音恢复时间、肛门首次排气时间、排便时间、恢复进食时间和进食后腹胀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患者术后治疗鸣音恢复时间、肛门首次排气时间、排便时间、恢复进食时间和进食效果等优于对照组(P0.01或P0.05)。结论辰时(700~900)穴位艾灸仪能有效促进胃癌患者术后胃肠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观察穴位电刺激对老年胃肠肿瘤患者术后胃肠功能恢复的影响,探索一种简便高效、无创痛的护理方法,促进胃肠术后患者肠功能恢复。方法 选择40例老年胃肠道肿瘤手术患者采用抽签法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20例采用常规护理,实验组20例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采用穴位电刺激护理,比较两组患者术前、术后胃电图情况,术后肛门排气时间及出现腹痛、腹胀及腹泻等胃肠功能紊乱的例数。结果 两组患者胃电图频率和幅值、术后肛门排气时间及出现腹痛、腹胀及腹泻的例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穴位电刺激护理可以促进老年患者胃肠手术后胃肠功能恢复,减少并发症。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纳子法腕踝针对食管癌术后胃肠功能康复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12月至2018年12月我院心胸外科收治的8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等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对照组予以常规治疗,试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用纳子法开穴规律行腕踝针治疗。比较两组患者肠鸣音恢复时间、首次肛门排气时间、首次肛门排便时间、胃肠功能康复效果。结果试验组肠鸣音恢复时间、首次肛门排气及排便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试验组胃肠功能康复效果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采用纳子法腕踝针治疗食管癌术后胃肠道功能,其治疗效果显著,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超声电导靶位透入大黄至天枢穴促进胃癌患者术后早期胃肠功能恢复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00例胃癌根治术后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每组5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法,实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使用超声中频导药仪将大黄透入天枢穴进行治疗。比较2组患者术后肛门首次排气时间、通气后连续5 d排气情况、首次排便时间、胃管拔除时间、首次进食时间、并发症发生情况、平均住院时间、住院费用等指标。结果实验组患者术后首次排气时间、通气后连续5 d排气次数、首次排便时间、胃管拔除时间、首次进食时间、平均住院时间、住院费用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 0. 05)。实验组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为12. 00%,显著低于对照组的42. 00%(P 0. 05)。结论超声电导靶位透入大黄至天枢穴治疗能有效促进胃癌患者术后胃肠功能早期恢复,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缩短住院时间,降低住院费用。  相似文献   

20.
邓晓燕 《当代护士》2016,(1):101-102
目的探讨足三里膏穴位贴敷辅助治疗在术后胃肠功能恢复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择本院2013年9月~2014年12月期间收治的需择期行腹部手术的患者共6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数字表法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其中,对照组28例患者术后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西药吗丁啉进行治疗,而观察组32例患者则在对照组基础上进行足三里膏穴位贴敷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术后肠鸣音恢复时间、首次肛门排气时间以及排便时间差异,比较两组患者术后胃肠功能的恢复情况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术后的肠鸣音恢复时间、首次肛门排气时间以及排便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并且观察组术后胃肠功能2 d内恢复率高达28.13%(9/32),3 d内恢复率高达62.50%(20/32),均显著高于对照组的10.71%(3/28)、46.43%(13/28);另外,观察组术后不良反应率仅为9.38%(3/32),显著低于对照组的32.14%(9/28),两组间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足三里膏穴位贴敷对术后胃肠功能的恢复效果确切,可以明显改善患者术后胃肠功能,降低不良反应率,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