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早年养育环境及生活经历对个体成年后的影响日益受到重视,大量证据表明生命早期的逆境或不良应激事件会影响到人和动物长期的认知、心理和行为,也会增加个体成年后患精神疾病的风险.近年来,研究者运用母婴分离动物模型来探讨早期负性事件相关的子代成年后心身疾病的发病机制.本文将对母婴分离动物模型的研究方法及母婴分离所致成年后异常认知和行为的潜在机制进行阐述.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生命早期母婴分离对小鼠应激易感性及认知能力的影响.方法:新生的小鼠于出生后第2天随机分为正常饲养组(N组:正常饲养,n=9)、长时间母婴分离组(LMS组:分离3h,n=9)及短时间母婴分离组(BMS组:分离15 min,n=8).3组小鼠出生后21 d断乳,断乳后常规饲养.小鼠成年后,用幽闭+电击的方法对3组小鼠给予急性应激,应激之后借助旷场实验、高架十字迷宫、水迷宫实验评价小鼠的情绪及学习记忆能力.结果:在旷场实验中,与N组比较,LMS及BMS组小鼠的外周路程明显增加,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在高架十字迷宫中,LMS组较N组进入闭臂次数明显增多,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BMS组与N组比较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在水迷宫实验中LMS组与BMS组小鼠的成绩与N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①生命早期长时间母婴分离可以增强小鼠应激易感性,而短时间母婴分离影响不显著;②生命早期母婴分离对应激后小鼠的认知能力影响不明显.  相似文献   

3.
目的建立不同月龄大鼠麻醉术后认知功能障碍(POCD)模型并进行比较,为POCD机制研究提供模型选择。方法以4月龄和20月龄SD雄性大鼠为研究对象,分别接受异氟醚麻醉处理和腹腔探查手术2 h,建立吸入麻醉和手术应激模型。术后分别进行Morris水迷宫、穿梭箱实验检测大鼠行为学变化。结果老年大鼠在接受麻醉和手术后出现不同程度的认知能力下降,并且以手术组最为明显,持续时间较长;成年大鼠接受手术后出现行为学改变,但程度较轻,1周后恢复,而成年麻醉组大鼠未见明显行为学改变。结论老年大鼠手术后认知功能损害明显,可作为POCD研究的动物模型。  相似文献   

4.
慢性不可预见性应激动物模型的建立与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制慢性不可预见性应激动物模型,观测该模型动物行为学变化,探讨此动物模型建立的可行性和有效性.方法采用9种应激源对BALB/c小鼠连续4周应激处理,运用行为学方法检测应激模型的复制效果.结果与对照组相比,应激小鼠一般状况无明显变化,但存在活动减少、兴趣缺乏、学习记忆能力减退等行为缺陷.结论慢性不可预见性应激模型加孤养结合的方法可以建立较为稳定的慢性应激模型.  相似文献   

5.
阿尔茨海默病转基因小鼠的行为学检测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进一步研究阿尔茨海默病(AD)的发病机制,人们已经设计了各种动物模型诸如胆碱能系统损伤模型、铝模型、tau蛋白模型、Aβ模型等,这些模型尽管可以存在部分特征病理改变,但是均不能模拟人类疾病渐进性的退行性改变。目前日趋成熟的转基因动物(transgenic animal)技术可以在活体上研究某一特定致病基因的作用,是研究AD独特而重要的模型,其中最常用的是转基因小鼠模型。因为AD的人类患者主要表现为进行性的记忆和认知能力的减退,相应的转基因小鼠模型也表现出学习和记忆能力的改变。现在人们已经设计出了多种实验方法对AD的转基因小鼠进行行为学的测试。本文主要是对目前国内外常采用的AD转基因小鼠行为学测试方法作一综述,有助之后相关研究中行为学检测方法的选择与应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 通过观察白藜芦醇对长期高热量饮食小鼠海马神经元内质网应激凋亡相关因子的影响,探讨其对长期高热量饮食小鼠海马神经元及认知水平的神经保护机制.方法 采用高热量饮食诱发肥胖相关认知功能障碍小鼠模型,并给予白藜芦醇干预24周,测定其体重、糖耐量和胰岛素耐量,新物体识别实验和Morris水迷宫检测其认知水平,逆转录—聚合酶...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究叶酸对母婴分离小鼠的行为学影响。方法:将新生昆明小鼠分为对照组、模型组和叶酸组,待成年后进行行为学测试。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小鼠在旷场实验中的活动和探索行为减少,叶酸可以逆转这一状况;模型组小鼠在十字高架实验中的活动和探索行为下降,叶酸组与模型组比较未有统计学差异;在新事物识别实验中,模型组小鼠的识别率显著低于对照组,表现出识别新事物能力明显减弱,而叶酸可以明显改善母婴分离小鼠的识别新事物能力;在明暗箱实验中,母婴分离使小鼠更趋向在暗箱活动,而叶酸组小鼠不仅活动增加,且更倾向于在明箱活动。结论:母爱剥夺可引起小鼠成年期焦虑样行为和学习记忆能力下降,而叶酸可以改善这些状况。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早期母婴分离对大鼠成年后抑郁易感性和海马GluR1表达的影响。方法将Sprague Dawley孕鼠分娩的56只新生雄性幼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母婴分离(MS)组、慢性重复性束缚应激(CRR)组和母婴分离并慢性重复性束缚应激( MS+CRR)组。 MS组和MS+CRR组幼鼠出生后第2~14天进行母婴分离应激3 h。鼠龄达7周(体重≈290 g)后,CRR组和MS+CRR组大鼠连续10 d给予3 h慢性重复性束缚应激。之后,进行旷场、新环境进食抑制及强迫游泳实验。结果与对照组、MS组和CRR组比较,MS+CRR组旷场总距离明显减少,新环境进食抑制实验进食潜伏期和强迫游泳不动时间均显著延长(均P<0.05);MS组海马GluR1的表达较对照组降低(P<0.05),MS+CRR组海马GluR1的表达较其他3组均显著降低(P<0.05)。结论早期母婴分离可造成大鼠成年后抑郁易感性,且该易感性与海马GluR1的表达减少有关。  相似文献   

9.
应激是机体对内外环境刺激所表现出来的非特异性反应.目前已经建立了多种比较成熟的应激模型模拟应激状态,用于应激机制的研究[1].通过对这些模型的研究发现,短期的应激能够激发记忆的形成与强化,而严重或者长期的应激则对认知功能产生破坏性的影响,因此慢性应激导致认知功能障碍的机制已经成为神经心理学的研究重点.行为学、病理生理学和分子生物学等多个层面的研究已经部分阐述了慢性应激导致认知功能障碍的机制,本文就此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0.
慢性应激导致认知功能障碍机制的研究现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激是机体对内外环境刺激所表现出来的非特异性反应。目前已经建立了多种比较成熟的应激模型模拟应激状态,用于应激机制的研究。通过对这些模型的研究发现,短期的应激能够激发记忆的形成与强化,而严重或者长期的应激则对认知功能产生破坏性的影响,因此慢性应激导致认知功能障碍的机制已经成为神经心理学的研究重点。行为学、病理生理学和分子生物学等多个层面的研究已经部分阐述了慢性应激导致认知功能障碍的机制,本文就此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1.
心理应激是指机体通过认知、评价而感觉到应激原的威胁时引起心理生理机能改变的过程[1].心理应激与疾病的关系以及心理应激的发生机制是当前医学界研究的热点,国内外各学科各专业的科研人员对此从许多方面进行了探讨和总结,取得了一定的进展和成果.然而,由于心理应激的强度和特征取决于个体对环境或信息的评价以及由此而引起的情绪反应,因此在动物模型的设计和评价方面存在着较大的难度.本文对近几年常用的心理应激动物模型进行简要综述.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新生期母婴分离对小鼠不同年龄段内脏痛敏及焦虑抑郁行为的影响。方法将180只新生期小鼠随机分为母婴分离(MS)组和非母婴分离(NMS)组各90只,MS组小鼠于出生后第2~15天,每天与母鼠分离3h,NMS组小鼠不予处理;待小鼠成年后,按年龄分为青年组(3月龄)、中年组(10月龄)和老年组(18月龄),分别进行腹外斜肌放电实验和内脏痛阈检测实验,观察小鼠内脏痛敏变化。实验进一步将NMS组和MS组小鼠分别给予急性束缚应激2h,分为NMS组、急性束缚应激组(NMS+R)、MS组和母婴分离+急性束缚应激组(MS+R),分别进行高架十字迷宫和旷场实验,观察小鼠焦虑样行为改变;NMS组和MS组小鼠进行糖水偏好实验,观察小鼠抑郁样行为改变。结果在20mmHg结直肠扩张(CRD)压力刺激下,与NMS组比较,青、中年组MS小鼠腹外斜肌放电波幅显著升高[(22.04±3.24)μv比(14.70±3.10)μv,(19.22±4.60)μv比(13.79±4.24)μv,P0.05或P0.01];在40mmHg CRD压力刺激下,与NMS组比较,青、中年组MS小鼠腹外斜肌放电波幅显著升高[(35.56±3.32)μv比(24.11±3.29)μv,(32.38±4.43)μv比(25.61±3.67)μv,P0.05或P0.01];在60mmHg CRD压力刺激下,与NMS组比较,青年组MS小鼠腹外斜肌放电波幅显著升高[(47.16±4.24)μv比(36.96±4.63)μv,P0.01];与NMS组相比,青、中年组MS小鼠内脏痛阈阈值显著降低[(57.78±7.84)mmHg比(70.25±9.21)mmHg,(59.79±9.07)mmHg比(70.00±6.32)mmHg,P均0.05]。在高架十字迷宫和旷场实验中,与NMS组比较,MS组小鼠在开臂次数百分比、开臂滞留时间百分比、中心区域停留时间和旷场总距离均显著减少[(34.84±5.78)%比(48.26±7.61)%,(20.72±4.66)%比(31.39±4.80)%,(25.50±8.15)s比(38.81±5.07)s,(21.77±2.41)m比(30.42±5.41)m,P均0.01];给予急性束缚应激后,与NMS+R组相比,MS+R组小鼠在开臂次数百分比、开臂滞留时间百分比、中心区域停留时间和旷场总距离均显著减少[(29.39±2.57)%比(38.65±5.04)%,(15.53±4.80)%比(24.45±5.65)%,(20.33±4.98)s比(30.04±7.88)s,(18.57±1.68)m比(25.18±2.72)m,P0.05或P0.01];糖水偏好实验中,与NMS组比较,MS组小鼠糖水消耗百分比降低[(37.91±13.44)%比(55.64±21.41)%,P0.05]。结论新生期母婴分离能够引起小鼠成年后内脏痛觉高敏和焦虑抑郁样行为改变,内脏痛敏症状可随小鼠年龄增加而逐渐缓解,而对急性束缚应激的焦虑调节能力显著降低。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构建慢性社会应激模型,探究慢性社会应激对雄性C57BL/6小鼠生殖健康的影响.方法 将C57BL/6小鼠分成应激组和对照组;应激组予以慢性社会应激25 d后,通过社会交互作用的行为学实验和体质量变化评估应激模型的构建状况,并对比两组小鼠生殖腺质量、精子计数等指标评估生殖健康的影响.结果 慢性社会应激结束后,通过社会交互作用的行为学实验,发现应激组小鼠在行为上具有明显社会逃避行为;同对照组相比应激组小鼠生殖腺质量、精子数目均明显降低.结论 慢性社会应激可以损伤雄鼠生殖功能,主要表现在生殖腺萎缩、精子数目减少等.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巨噬细胞相关细胞因子在小鼠抑郁症发生发展过程中的变化,并研究针刺治疗抑郁症的免疫学机制.方法 采用慢性不可预见性中等强度应激(CUMS)造成小鼠抑郁症模型,以开场试验、糖水偏好试验作为行为学评价指标;同时在造模过程中不同时间点,取小鼠腹腔巨噬细胞,培养并以LPS刺激,用ELISA法测定上清液中TNF-α、IL-1β、IL-6的含量;从造模成功开始对模型小鼠进行针刺治疗,观察治疗不同时间后模型小鼠行为学的改变情况,并测定小鼠腹腔巨噬细胞分泌细胞因子的含量.结果 造模21d后,小鼠糖水偏好、开场实验水平运动、垂直运动等明显下降,说明抑郁样症状已形成.在模型形成过程中,巨噬细胞分泌IL-1β、IL-6能力在造模的中后期显著提高,TNF-α的能力有提高趋势但未见显著差异.针刺治疗后,在改变行为学指标的同时,对巨噬细胞分泌TNF-α、IL-1β、IL-6有下调作用.结论 小鼠抑郁症形成过程中伴随着巨噬细胞分泌炎性细胞因子的升高,而针刺对此的调节可能是其改善行为学的作用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C57/BL6小鼠母婴分离(MS)模型中医证型。方法?通过母婴分离干预新生鼠,采用旷场实验评价母婴分离对小鼠自发活动的影响,强迫游泳和强迫悬尾实验评价母婴分离对小鼠不动时间的影响。四诊计量化指标检测与计量辨证方法探讨小鼠气血阴阳状态。通过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皮质酮(CORT)测定,观察下丘脑-垂体-肾上腺皮质轴(HPA)功能状态。通过环磷酸腺苷/环磷酸鸟苷(cAMP/cGMP)、三磷酸腺苷酶(ATPase)及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探讨能量代谢水平。结果?旷场实验中各组动物活动总路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MS180组在强迫游泳实验、强迫悬尾实验中,与对照组及MS15组比较小鼠不动时间显著增加(P<0.01)。MS180组阳热水平较对照组和MS15组显著降低(P<0.01)。MS180组ACTH及CORT值升高,与对照组及MS15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MS180组cAMP/cGMP降低,与对照组和MS15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MS180组Na+-K+-ATPase活性降低,与对照组和MS15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MS180组SOD活性降低,与对照组和MS15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母婴分离对小鼠行为有显著影响,小鼠出现抑郁样行为,小鼠HPA轴功能受到影响,机体能量代谢水平降低,小鼠表现出的证候特征属于中医阳虚证。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蛋白酶激活受体2(protease activated receptor 2,PAR2)对慢性应激小鼠结肠运动的影响,并探究其作用机制.方法·通过慢性多源应激构建慢性应激小鼠模型.分离小鼠结肠平滑肌,通过肌条收缩实验和Western blotting,观察PAR2激动剂和小电导钙激活钾通道3(small co...  相似文献   

17.
阿尔茨海默病动物模型研究概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于天莲  赵小贞 《医学综述》2009,15(18):2726-2729
阿尔茨海默病(AD)是一种与年龄相关的中枢神经系统退行性病变。AD的病因不明、发病机制复杂,其动物模型的建立对AD的防治研究起重要作用。理想的AD动物模型不仅要模拟出AD的行为学改变,而且应能模拟复制AD的主要病理、生化及神经递质等多方面的改变。从早期单因素诱导的动物模型发展到今天的多因素复合动物模型,AD动物模型已更趋理想。本文对AD各类动物模型的研究概况进行了简要综述,从文献报道看,D-gal是复合模型中最常用的处理因素。  相似文献   

18.
目的建立SD大鼠单纯心理应激的动物模型,探讨单纯心理应激对SD大鼠颞下颌关节组织结构的影响,为TMD的治疗提供基础研究.方法选取7周龄雌性SD大鼠54只,设立心理应激组、足部电击组(不作为本实验的观察对象)及空白对照组,通过旁观电击实验建立SD大鼠单纯心理应激的动物模型,采用旷场实验等方法观察其行为改变.分别于实验后1、3、5周处死各组SD大鼠,采用HE染色观察髁突软骨组织学改变.结果 SD大鼠单纯心理应激动物模型构建有效.病理检查显示心理应激组SD大鼠髁突软骨发生了病理性改变,其中心理应激组Ⅱ最为严重,表现为髁突软骨胶原纤维松解、断裂并形成大小不一的裂隙.结论本研究所建立的SD大鼠单纯心理应激动物模型具备了良好的可行性及可重复性.长期的单纯心理应激可导致SD大鼠颞下颌关节髁突软骨组织结构的改变.  相似文献   

19.
认知功能的行为学评估在相关疾病模型的生理机制研究、药物干预评估等实验研究中应用广泛。在众多的行为学实验中,评估学习记忆功能的实验最为常见。本文就近年来动物模型中常用的认知行为学分析方法进行总结,对评价内容、各个行为学实验的优势及局限性做简要介绍,为认知功能障碍相关疾病模型的行为学分析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认知功能的行为学评估在相关疾病模型的生理机制研究、药物干预评估等实验研究中应用广泛。在众多的行为学实验中,评估学习记忆功能的实验最为常见。本文就近年来动物模型中常用的认知行为学分析方法进行总结,对评价内容、各个行为学实验的优势及局限性做简要介绍,为认知功能障碍相关疾病模型的行为学分析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