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李嘉仪 《全科护理》2021,19(14):1934-1937
目的:探讨康复护理联合核心肌群训练对腰椎间盘突出症病人术后躯体功能和疼痛的影响.方法:将80例行手术治疗的腰椎间盘突出症病人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两组病人术后均予以传统康复护理,观察组在传统康复护理基础上给予核心肌群训练,均持续8周.比较两组病人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问卷表(ODI)评分、视觉模拟疼痛评分(VAS)、日本矫形外科协会评分(JOA)、核心肌耐力水平、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5.00%,高于对照组(80.00%,P<0.05).两组病人治疗后ODI、VAS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病人治疗后JOA评分升高,观察组高于对照组.两组病人腹肌等长肌、背肌等长肌耐力测试时间均较治疗前增加,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核心肌群训练联合康复护理在腰椎间盘突出症病人的术后治疗中效果显著,能够减轻病人术后疼痛,改善病人躯体功能.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疼痛和情绪管理结合康复路径指引在微创手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3年6月-2015年6月收治于我院行微创手术治疗的102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51例,对照组接受微创手术常规康复护理,观察组接受疼痛管理、情绪管理、康复路径指引三者联合式康复护理,对两组腰椎间盘突出症微创手术患者干预后的相关指标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干预后的HAMD评分、疼痛评分以及ODI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JOA评分则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腰椎间盘突出症微创手术患者施以疼痛管理、情绪管理、康复路径指引三者联合式康复护理,能显著降低该类患者负性情绪程度、疼痛程度,提高腰椎康复疗效。  相似文献   

3.
李建莉 《全科护理》2021,19(14):1929-1931
目的:探讨中医康复手法联合中药湿热敷治疗双膝骨性关节炎病人的效果.方法:将骨科收治的124例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病人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2例,对照组采用常规西药治疗,观察组采用中医康复手法联合中药湿热敷治疗,28 d为1个疗程.比较两组病人的治疗效果,检测两组病人治疗前后一氧化氮(NO)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水平变化,治疗前后采用Lysholm膝关节评分标准评估两组病人膝关节功能,采用关节炎生活质量测量量表2-短卷(AIMS2-SF)评估两组病人治疗前后生活质量.结果:观察组病人治疗效果优于对照组(P<0.05),Lysholm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NO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SOD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AIMS2-SF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中医康复手法联合中药湿热敷治疗双膝骨性关节炎病人,可以有效缓解膝关节疼痛、松解粘连,改善关节活动度,促进病人膝关节功能恢复,提高病人舒适度,提高病人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4.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7,(18):3497-3498
分析腰腹肌肌力训练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临床疗效。对我院收治的87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43例患者在院自愿接受常规腰部防护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接受腰腹肌肌力训练。对比两组患者腰椎功能恢复情况。观察组患者治疗后腰椎功能JOA评分较对照组增加,治疗后2个月、6个月腰椎疼痛VAS评分较对照组低,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的腰背肌、腹肌肌力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采取腰腹肌肌力训练,能促进患者腰部功能更好恢复,临床价值高。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45例牵引按摩治疗的疼痛改善情况,分析其预后.方法:选取符合标准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90例进行研究。将患者分为2组,每组各45例。观察组患者予牵引治疗,对照患者给予牵引按摩治疗。10d为1个疗程。比较2组患者的VAS评分和JOA评分、治疗效果以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2组患者在治疗前的VAS评分和JOA评分差异均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VA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JOA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均未出现不良反应。结论:牵引按摩用于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可显著改善患者的疼痛状况,治疗效果显著,具有较高的安全性,可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神经松动术结合传统腰椎推拿对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治疗效果。方法: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50例,随机分为2组各25例,均进行传统腰椎推拿手法治疗,观察组配合神经松动术治疗。治疗前后采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直腿抬高(straight leg raise,SLR)及JOA评分评定2组疗效。结果:治疗4周后,2组VAS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且观察组更低于对照组(均P<0.01);SLR和JOA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提高,且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神经松动术结合传统腰椎推拿手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效果较好,明显优于单一腰椎推拿手法治疗。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下肢神经松动术对腰椎间盘突出症坐骨神经痛的疗效。方法 46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23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康复治疗手法,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增加下肢神经松动术,1次/d,共1个月。于治疗前、后评价患者坐骨神经痛的视觉模拟评分(VAS)和日本骨科学会下腰痛评分(JOA)。结果治疗前两组VAS评分和JOA评分无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后,治疗组VA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01),治疗组JOA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01)。结论神经松动术对于改善腰椎间盘突出患者的坐骨神经痛有着明显的疗效。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舒筋袪痹汤联合四步松解手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LDH)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20年3~8月于我院就诊的180例LDH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90例。对照组给予四步松解手法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舒筋袪痹汤。对比两组临床疗效,比较两组治疗前、治疗2个月后的疼痛程度[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及腰椎功能[日本骨科协会(JOA)评分]。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VAS评分均下降,JOA评分均上升,且观察组VAS评分低于对照组,JOA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舒筋袪痹汤联合四步松解手法治疗LDH疗效显著,可有效缓解患者疼痛,改善腰椎功能。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阶梯式康复护理干预对微创腰椎间盘突出患者术后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1~5月接受微创手术治疗的腰椎间盘突出患者76例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等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行围术期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行阶梯式康复护理干预,观察两组患者腰椎功能、疼痛程度及护理满意度。结果:术后3 d,两组患者腰椎功能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4,12周时,观察组腰椎JOA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3 d,两组患者疼痛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4,12周时,观察组患者疼痛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腰椎间盘突出患者微创术后实施阶梯式康复护理,可有效改善腰椎功能,缓解疼痛,提高患者满意度,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0.
综合康复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观察综合康复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疗效及腰腹肌训练对复发率的影响。 方法将73例腰椎间盘突出患者随机分治疗组及对照组。治疗组给予McKenzie疗法、腰椎牵引、超短波、干扰电及低周波等治疗;对照组给予关节松动术治疗,物理因子治疗同治疗组。于治疗1,2个疗程后采用目测类比评分法(VAS)、腰椎功能评分(JOA)对患者疼痛及腰椎功能进行评定。治疗组患者于疗效评定结束后,继续坚持腰腹肌训练。 结果治疗组患者疼痛VAS评分、腰椎功能评分(JOA)均明显优于对照组。随访1年后发现治疗组患者复发率显著低于对照组。 结论采用McKenzie技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其疗效明显优于关节松动术;腰腹肌训练对维持疗效、降低LDH复发率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中医五行情绪干预联合核心肌力练习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腰椎功能及自我感受负担的影响。方法将8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按建档顺序分为两组,各40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及康复训练,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取五行情绪干预联合核心肌力练习。干预前后采用日本骨科学会评分系统、Oswestry腰椎功能障碍指数评定腰椎功能,焦虑自评量表、抑郁自评量表评定不良情绪,视觉模拟评分法评定疼痛程度,单桥耐力试验评定核心稳定性,自我感受负担量表评定自我感受负担;干预后评定下肢放射痛、腰椎活动改善情况,统计两组干预满意度。结果干预后观察组焦虑自评量表、抑郁自评量表、视觉模拟评分法评分、Oswestry腰椎功能障碍指数、自我感受负担量表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日本骨科学会评分系统评分及干预满意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下肢放射痛、腰椎活动改善情况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单桥耐力试验时间显著长于对照组(P<0.01)。结论五行情绪干预联合核心肌力练习能有效改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不良情绪,增强核心稳定性及腰椎功能,降低自我感受负担,提高干预满意度。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核心稳定性训练结合深层肌肉刺激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术后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8月至2018年8月我院收治的91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拟手术治疗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其术后康复意愿将患者分为研究组46例和对照组45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深层肌肉刺激康复护理,研究组在此基础上实施核心稳定性训练,比较两组患者腰腿痛程度(VAS)、腰椎疾患综合标准评分(JOA)及脊椎功能障碍程度评分(ODI)。结果30 d后,研究组患者VAS,JOA,ODI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随访后1年,研究组腰椎间盘突出症复发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腰椎间盘突出症手术治疗后应用核心稳定训练结合深层肌肉刺激康复护理,可有效缓解腰椎和腰腿部疼痛程度,改善脊椎功能障碍程度,有利于患者早日回归正常生活和工作。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针对性核心肌群康复训练联合疼痛护理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疼痛及腰椎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8年5月—2020年5月收治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82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1例.对照组采取常规专科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采取针对性核心肌群康复训练联合疼痛护理,持续4周.比较2组腰背肌力、疼...  相似文献   

14.
瑞士球运动治疗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疼痛和肌力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瑞士球运动康复治疗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临床疗效和腰椎稳定性的影响。方法:30例非急性期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按性别和就诊次序依次分成对照组和运动组。选用Roland-Morris问卷(RMQ)和视觉模拟疼痛评分(VAS),在治疗前、2周后和4周后分别进行疼痛、腹、腰背肌力评定。运动组采用瑞士球运动治疗和牵引治疗。对照组采用牵引治疗。结果:与治疗前相比,对照组和运动组4周后 RMQ 和VAS评分显著降低(P<0.05,P<0.01);与对照组相比,运动组2周后、4周后的RMQ和VAS评分显著降低(P<0.05,P<0.01)。与对照组相比,运动组2周后、4周后腹、腰背肌力增强(P<0.05,P<0.01)。结论:瑞士球运动治疗结合腰椎牵引能显著缓解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腰腿痛症状,增强腹、腰背肌力和腰椎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体位及康复运动疗法在颈腰椎间盘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140例颈腰椎间盘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70例,对照组采用针灸、药物及牵引为主的常规对症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采用规律的体位及康复运动疗法,评价2组临床疗效、颈腰椎疼痛程度、腰椎功能及颈腰椎活动度。结果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为87.14%,高于对照组的72.86%(P0.05);治疗前,2组视觉模拟疼痛(VAS)评分、腰椎功能障碍指数(ODI)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评分均显著降低,且观察组VAS评分、ODI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2组颈椎前屈、后伸活动度和腰椎屈伸、旋转活动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均显著改善,且观察组颈椎前屈、后伸活动度和腰椎屈伸、旋转活动度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体位及康复运动疗法辅助对症治疗颈腰椎间盘患者疗效满意,对缓解疼痛和改善颈腰椎活动度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深部肌肉刺激仪(DMS)配合Mckenzie疗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伴有下肢痛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取符合纳入标准的6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例。2组患者均给予常规康复理疗及Mckenzie手法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应用DMS进行配合治疗,分别于治疗前后采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和下腰痛评定表(JOA)以及临床疗效评定患者。结果:治疗4个疗程后,2组患者VAS评分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1),且观察组评分更低于对照组(P0.01);2组患者JOA评分较治疗前明显提高(P0.05),且观察组评分更高于对照组(P0.05)。2组临床疗效比较,观察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DMS配合Mckenzie疗法可以明显改善腰椎间盘突出伴有下肢痛患者的症状,加速患者症状好转,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值得在临床医疗中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 分析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接受多元化健康宣教联合康复护理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2020年5月至2021年4月两家医院收治的10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住院患者,采取方便抽样法分成常规组53例以及试验组47例,常规组接受康复护理及常规宣教,试验组接受康复护理以及多元化健康宣教.比较两组患者干预前后腰背肌功能锻炼知信行(KAP...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针灸结合中药治疗腰间盘突出症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医院2014—2019年收治的120例腰间盘突出症患者,以抽签分组方式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应用中药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针灸治疗。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后,两组的JOA评分均较升高,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的ODI和V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灸结合中药治疗腰间盘突出症患者疗效显著,可显著缓解患者腰部活动受限、腰痛等症状,改善其腰椎功能。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穴位按摩联合早期功能锻炼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术后疼痛的影响.方法 采取简单随机对照法将5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术后患者分成两组,对照组采用术后常规护理、心理指导、分散注意力、适时应用镇痛药的方法,试验组在对照组方法的基础上采用穴位按摩和早期功能锻炼对术后疼痛进行护理,每6h对所有入组患者进行疼痛评估1次.比较两组患者疼痛程度和应用止痛药物的差别.结果 术后0~6h,两组的疼痛指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术后6~48h,试验组的疼痛指数较对照组低,使用止痛药的级别和例数均较对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穴位按摩联合早期功能锻炼能有效减轻腰椎间盘突出症术后患者的疼痛,并可明显减少止痛药物的使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