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笔者2001—2005年采用中西医相结合的综合疗法治疗特发性面神经麻痹患者20例,取得较好疗效,现回顾总结分析并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
中西医结合治疗面神经麻痹30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海鹰  蒋晓江 《现代康复》2000,4(2):201-201
  相似文献   

3.
<正>特发性面神经麻痹又称贝尔麻痹,是面神经非化脓性炎症致面神经麻痹,多数单侧,偶见双侧。病因尚不清楚,部分患者因头面部受凉或病毒感染而发病[1]。中医学认为,多由正气不足,颜面遭受风、寒邪侵袭致经络闭阻,气血运行不畅,筋脉失养,肌肉纵缓不收所致。本人外用补气香散塞,中西医结合治疗,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58例均为我院门诊患者,病程18d,均符合周围性面神经麻痹的诊断标准[2]。58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30例,男13  相似文献   

4.
2004年1月~2004年12月,我院共收治面神经麻痹患48例,采用中西医结合疗法联合治疗,取得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5.
特发性面神经麻痹又称Bell麻痹(Bell’s palsy,BP)或面神经炎,是一种急性起病的周围性面神经病。本病发病急骤,多有受寒感冒病史,以一侧面部发病为多,常见于冬季和夏季,任何年龄均可发病,发病高峰是40岁以后,男女发病率相近,年发病率为15~30/10万人[1]。其主要临床症状以一侧或双侧面部表情肌瘫痪导致病侧不能皱眉、蹙额、闭目、露齿、鼓颊为主要表现,部分伴有舌前2/3味觉丧失,少数伴外耳道及耳后乳突疼痛[2]。  相似文献   

6.
中西医结合治疗面神经麻痹10年回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回顾针灸、外治、药物、康复等治疗方法在面神经麻痹(简称面瘫)中的应用现状,总结更有效的治疗方法。资料来源:通过计算机检索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万方数据库1994-01/2004-01期间相关文章,限定文章语言种类为中文,检索词“面瘫,治疗”。资料选择:选择有关面瘫治疗的中外研究原著性文献中包含针灸、外治、药物、康复等治疗方法的62篇。数据提炼:在62篇文献中17篇内容有不同程度的重复,给予删除;对45篇文献进行分类整理,用于综述,其中24篇选用为参考文献。资料综合:面瘫多因茎乳孔内的面神经发生急性非化脓性炎症所致,治疗中多采用中西医结合的方法,其中针灸疗法和药物疗法比重较大。各种方法对促进神经、肌肉功能恢复都有效果,综合方法的效果有明显优势。结论:采用中西医结合的方法,包括针灸疗法、药物疗法、物理疗法等,能有效促进神经、肌肉恢复功能,减少后遗症,对治疗面瘫,有重要的指导价值。  相似文献   

7.
<正>周围性面神经麻痹,中医称之为"口僻"、"吊线风"、"口眼歪斜"等。该病发病率较高,一年四季均可发病。本文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周围性面神经麻痹150例,并与常规针刺120例对照观察,疗效满意。现将结果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取2004年1月2013年4月在我院中医科门诊就诊及住院的周围性面神经麻痹患者270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120例,男68例,女52例;年龄162013年4月在我院中医科门诊就诊及住院的周围性面神经麻痹患者270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120例,男68例,女52例;年龄1669岁,平均(35.1±11.5)岁;病程169岁,平均(35.1±11.5)岁;病程155 d,平均(12.5±7.5)d;伴耳后痛42例。治疗组150例,男86例,女64例;年龄1755 d,平均(12.5±7.5)d;伴耳后痛42例。治疗组150例,男86例,女64例;年龄1770岁,平  相似文献   

8.
9.
参照广东省卫生厅编印的广东省常见病基本诊疗规范确诊的特发性面神经麻痹患者100例,均急性起病,病程1—60d,平均4.5d;临床表现为一侧周围性面瘫特点及肌电图改变,排除其他耳源性及后颅窝病变。100例息者分为物理组53例和药物组47例,2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物理组患者采用针刺及神经肌肉本体易化技术(PNF)治疗;药物组以西药治疗为主。①针刺:取阳白、太阳、下关、颊车、地仓、迎香、翳风、合谷等穴,每天1次。②PNF:以额肌、皱眉肌、眼轮匝肌、提上睑肌、眉间降肌、颧大肌、口轮匝肌、上唇提肌、下唇降肌、颏肌、口角提肌、口角降肌、口三角肌、颊肌、颞肌和咬肌的对角线模式训练为主,做皱鼻、闭眼、吹哨、示齿、抬额等动作,每个动作反复10遍。每天1次。③药物:泛敏补0.5mg、VitB1 20mg、地巴唑20mg,急性期加服强的松10mg。均每天3次。  相似文献   

10.
目的:回顾针灸、外治、药物、康复等治疗方法在面神经麻痹(简称面瘫)中的应用现状,总结更有效的治疗方法。资料来源:通过计算机检索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万方数据库1994-01/2004-01期间相关文章,限定文章语言种类为中文,检索词“面瘫,治疗”。资料选择:选择有关面瘫治疗的中外研究原著性文献中包含针灸、外治、药物、康复等治疗方法的62篇。数据提炼:在62篇文献中17篇内容有不同程度的重复,给予删除;对45篇文献进行分类整理,用于综述,其中24篇选用为参考文献。资料综合:面瘫多因茎乳孔内的面神经发生急性非化脓性炎症所致,治疗中多采用中西医结合的方法,其中针灸疗法和药物疗法比重较大。各种方法对促进神经、肌肉功能恢复都有效果,综合方法的效果有明显优势。结论:采用中西医结合的方法,包括针灸疗法、药物疗法、物理疗法等,能有效促进神经、肌肉恢复功能,减少后遗症,对治疗面瘫,有重要的指导价值。  相似文献   

11.
特发性面神经麻痹的治疗进展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王晓红  徐文桢 《华西医学》2002,17(3):428-429
特发性面神经麻痹 (idiopathicfacialpal sy)简称面神经炎或Bell麻痹 (Bellpalsy) ,是因茎乳孔内面神经非特异性炎症所致的周围性面瘫。面神经炎的病因未完全阐明 ,多数报道与疱疹病毒的感染相关性极大。Burgess〔1〕及其同事在一个患Bell麻痹后 6周死亡的患者的膝状神经节证实了单纯疱疹病毒的基因组 ,另有作者认为该病是由病毒感染后引起的免疫反应性神经炎。面神经炎的治疗效果各家报道不一 ,本文就面神经炎的治疗进展综述如下。1 针刺治疗1 1 针刺方法和选穴齐济生等〔2〕用滞针法治疗…  相似文献   

12.
采用中西医结合电针、按摩治疗周围面神经麻痹45例,痊愈29例,显著好转13例,改善2例,总有效率为100%。  相似文献   

13.
周围性面神经麻痹是由于茎乳突孔内急性非化脓性面神经炎所致。中医称为“面瘫”,多为局部着凉或头面部受冷风侵袭而造成。由于北方天气寒冷,所以发病率较高。我院自1998年开始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其方法简单,疗效较好,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4.
本研究旨在通过前瞻性随访观察,对我院2003~2006年门诊收治特发性面神经麻痹患者86例进行临床分析,以探讨星状神经节阻滞(SGB)治疗特发性面神经麻痹的疗效。现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与诊断标准86例特别性面神经麻痹患者均为我院门诊病例,随访到60例,其中Bells麻痹51  相似文献   

15.
超短波干扰电治疗特发性面神经麻痹73例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采用超短波、干扰电治疗特发性面神经麻痹37例,并同单纯超短波治疗的36例进行比较,经Ridit分析,P〈0.05。结果表明,超短波、干扰电疗法效果优于单纯超短波疗法。观察证明,干扰电流输出方式,对比效果无统计学意义。两组直流-感应电测定共48例,其对神经有无变性反应、预后判断和治疗具有重要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鼠神经生长因子联合穴位注射治疗特发性面神经麻痹的疗效。方法:特发性面神经麻痹患者60例随机分成对照组和治疗组,各30例。2组均使用维生素B1、B12,氢溴酸加兰他敏混合注射液进行穴位注射;在此基础上,治疗组给予鼠神经生长因子肌肉注射。分别在治疗前、后进行面神经功能评价及临床疗效评估。结果:治疗前,2组的面神经功能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4 d,对照组和治疗组的面神经功能评分分别为(40.50±2.01)分和(46.20±1.52)分,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5),且治疗组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24 d,对照组和治疗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76.67%和93.33%,治疗组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鼠神经生长因子联合穴位注射治疗特发性面神经麻痹疗效优于单一穴位注射。  相似文献   

17.
针刺加艾灸治疗特发性面神经麻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近年来笔者采用针刺加艾灸治疗特发性面神经麻痹60例,取得良好的效果。特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60例患者中男38例,女22例;年龄最小16岁,最大80岁;发病时间最短1d,多数在6d内就诊。纳入标准:(1)急性起病,1~5d达高峰;(2)病变前有病毒感染、吹风、  相似文献   

18.
刘立平 《中国康复》2007,22(2):122-122
目的:探讨针刺为主分期治疗特发性面神经麻痹的效果。方法:80例特发性面神经麻痹患者按急性期、静止期及恢复期分别采取超短波、针刺、TDP,运动疗法及中频电疗等治疗。结果:治疗30d后,80例患者中痊愈54例(67.5%),显效15例(18.7%),有效6例(7.5%),无效5例(6.3%),总有效率为93.7%。结论:分期治疗能显著改善和提高特发性面神经麻痹患者的面神经功能。  相似文献   

19.
中西医结合治疗特发性面神经麻痹30例临床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特发性面神经麻痹是由于茎乳突孔内面神经非化脓性炎症引起,其原因不明,可能为病毒感染导致面神经水肿受压引起循环障碍、轴突髓鞘变性而致,患者常呈急性起病,且病情迅速发展。作者采取中西医结合的方法治疗特发性面神经麻痹患者30例,取得了较好的疗效,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0.
中西医结合治疗特发性面神经麻痹30例临床体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邱其光  林信章 《新医学》2006,37(12):829-829
采用中西医结合的方法治疗30例特发性面神经麻痹患者,中药方剂以三白五虫汤为主,辅以针灸,西药给予地塞米松、维生素类、甘露醇等,以7日为1个疗程.结果25例经1个疗程后治愈,5例经2个疗程后治愈.提示中西医结合治疗特发性面神经麻痹可获得较好疗效,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