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探讨一期手术治疗肝硬化门脉高压症合并胆囊结石的可行性. 方法: 有选择地对13例肝硬化门脉高压症合并胆囊结石的患者,在进行脾切+断流手术的同时完成胆囊结石的处理,其中胆囊切除9例,胆囊次全切除2例,胆囊切除+胆总管探查2例. 结果: 所有患者顺利度过麻醉及手术期,术后低蛋白血症及腹水6例,轻度肝性脑病、脾窝积液、应激性溃疡各1例,均经相应治疗后康复出院. 结论: 术前正确评价肝功能、手术操作精细及加强围手术期的观察和处理,是降低门脉高压症合并胆囊结石一期手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和死亡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2.
目的:总结门静脉高压症合并胆囊结石,行脾切除,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应同时行胆囊结石的手术治疗。方法:对28例行脾切除,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并同时对胆囊结石的手术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胆囊切除21例,胆囊大部切除2例,胆囊切开取石,胆囊造瘘术1例,此24均治愈,4例未行胆囊切除仍有结石存在,术后6个月及术后12个月各有2例出现发作性胆囊炎胆绞痛,其中3例急诊胆囊切除术治愈;1例非手术治疗症状缓解,结论:门静脉高压症合并胆囊绔石行脾切除,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同时应手术治疗胆囊结石,可行胆囊切除术,胆囊大部切除术或胆囊切开取石,造瘘术。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门静脉高压症(portal hypertension,PHT)合并胆囊结石患者贲门周围血管断流术及胆囊切除一期手术的手术疗效。方法对21例行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并同时行胆囊切除术的手术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行胆囊切除术16例,胆囊大部切除5例,此21例均治愈。结论尽管同期手术的手术并发症偏高,但选择正确的手术方式及时机,门静脉高压症并胆囊结石同期手术是安全的。  相似文献   

4.
联合应用断流术和肠腔分流术治疗门脉高压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者联合应用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与肠系膜上一下腔静脉侧侧分流术治疗肝硬变门脉高压症35例。术中对食管胃底静脉浆肌层缝扎术。肠系膜上静脉与下腔静脉采用3点固定连续郎贝尔缝合法侧侧吻合,口径限制在1.0~1.2cm。手术完成后自由门静脉压(FPP)为2.89士0.58kPa,较术前FPP(3.91士0.64kPa)降低有显著性差异(P<0.01),但仍维持较高水平,保持向肝血流。术后肝功能均有不同程度的好转,腹水逐渐消失,食管静脉曲张消失明显,好转率为82.9%,肝性脑病发生率低(2.9%),无再出血发生,是目前治疗门脉高压症效果优良的可行性手术。  相似文献   

5.
门脉高压症的内科治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相似文献   

6.
门脉高压症外科治疗中应重视的几个问题   总被引:16,自引:1,他引:16  
1 门脉高压症外科治疗应该是综合性治疗多种肝病导致的肝内血流受阻是形成门脉高压的始动因素 ,在肝脏病变未获彻底纠正前 ,门脉高压症的治疗显然是对症性质的。外科治疗的目的主要是预防和控制食管胃底曲张静脉破裂大出血。上消化道出血并非是门脉高压症的必然结果 ,即使已发生上消化道大出血 ,也不是全部适合或需要立刻手术治疗。因此 ,目前多数病人是以药物和内镜治疗为首选手段。据报道 ,第一次大出血的死亡率为 15%~ 50 % ,平均30 % [1] ,包括出血性休克和大出血诱致的肝功能衰竭所引起的死亡。因此门脉高压症引起的食管胃底曲张静脉…  相似文献   

7.
自1985年11月至1992年3月,我们采用脾大部切除肺包脾大网膜包肺(门—肺分流)术(下称新术式)治疗肝肝硬化门脉高压症,包括兼做附加手术在内共计125例病人,其中单纯用新术式治疗计85例。并进行远期疗效观  相似文献   

8.
肝干细胞移植治疗门脉高压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是肝病大国,各类肝病导致的门脉高压症患者数量众多,后期并发症发生率高,生活质量低下。肝移植作为最终的有效治疗手段,受到供肝短缺、治疗费用昂贵、免疫排斥等条件的制约,难以使更多的患者受益。干细胞作为一类具有自我更新能力和多向分化潜能的细胞,利用其组织再生和损伤修复的功能可一定程度改善终末期肝病患者的肝功能,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这为该疾病的治疗提供了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9.
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的治疗对腹部外科学仍是一个挑战,目前普遍认为对有出血史且肝功能尚可的患者,应采取手术治疗.传统的治疗方法包括分流术和断流术,但对肝功能较差者,通常无法耐受麻醉及手术的打击,因而手术病死率较高.随着内镜、腹腔镜和介入技术逐渐在临床应用,应用微创方法来治疗该病成为发展趋势,能有效地减少术后并发症并提高远期疗效[1].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胆囊结石合并门静脉高压症的临床处理。方法  46例患者 ,肝功能分级ChildA级 2 6例 ,ChildB级 12例 ,ChildC级 8例 ;急诊胆囊切除 6例 ,腹腔镜胆囊切除 10例 ,胆囊、脾切除和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 10例 ,单纯胆囊切除 16例 ,单纯药物治疗 (包括消炎利胆、溶石和降低门静脉压力 ) 4例。结果 术后腹腔出血 2例 ,经用止血剂和输鲜血或血小板等保守治疗治愈 1例 ,开腹止血治愈 1例。术后肝性脑病 2例 ,经保肝、降血氨等治疗治愈。结论 积极保肝和对症支持治疗 ,依患者具体情况采用个体化治疗方案 ,能够降低治疗并发症 ,提高治愈率。  相似文献   

11.
国外门脉高压症外科治疗现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实用外科杂志》1990,10(4):170-172
  相似文献   

12.
门脉高压症手术治疗的应用解剖(二)(连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左肾静脉与右肾静脉有很大区别,除开口部位高于右侧,行程长,几乎都为单支型等特点外,其最大特点为左肾静脉可以切断而不影响左肾功能。这是因为左肾静脉在胚胎时为左下腔静脉,故属支很多,除左肾本身属支外,尚接受左生殖腺、左腰、左肾上腺及左膈下静脉等,其肾包囊静脉除汇入左肾静脉外,又汇入左生殖腺静脉,而且与腹后壁的小静脉、输尿管静脉等小支相连。  相似文献   

13.
门脉高压症术后近期死亡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分析了47例门脉高压症术后近期死亡病例,主要死亡原因有器官衰竭,再出血以及腹腔感染。造成器官衰竭的主要诱因是手术打击和出血。腹腔感染可能与细菌移位有关。影响术后近期死亡率的主要因素是术前病人的肝功能分级和手术时机。  相似文献   

14.
联合术治疗门脉高压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门脉高压症(Portalhyper-tension,PHT)是常见病,严重危害着人们的身体健康和生活质量。现将对本院收治的11例门脉高压症行联合手术治疗的情况,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病人总数为11例。男8例,女3例;年龄30~56岁,以35~50岁居多。病史中有甲型肝炎的1例,乙型肝炎的8例,肝硬化7例,有出血史的10例。查体:贫血11例,出现蜘蛛痣的8例,肝掌的9例,腹壁静脉曲张的1例,肝大的6例,脾大的11例,有移动性浊音的1例,双下肢凹陷性水肿的1例。化验检查:HB100g/L以下的11例,WBC4.0×109/L以下10例,PLT100×109/L以下的11例,表面抗原阳性者9…  相似文献   

15.
肝硬化门脉高压的病人上消化道大出血大多是由食管,胃底曲张静脉破裂引起,发病占上消化道大出血的1/4~1/3,其急诊治疗难度高,并发症多,死亡率高。本院1995~2004年共收治门脉高压上消化道大出血急诊手术病人45例,现就诊治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6.
门脉高压症上消化道大出血的急诊手术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食管胃底曲张静脉破裂出血是门静脉高压症主要的并发症,门静脉高压症病人中的25%~30%在其疾病过程中会发生食管胃底曲张静脉破裂出血,尽管有很多新的非手术治疗技术的出现,食管胃底曲张静脉破裂出血的死亡率仍然很高,因此在这期间采用迅速有效的治疗方法可挽救大多数病人。现有  相似文献   

17.
门静脉高压症手术引流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门静脉高压症手术引流的应用白求恩医科大学第一临床学院(长春,130021)谭毓铨门静脉高压症可并发食管胃底曲张静脉破裂大出血,来势迅猛,不易自止,病死率很高。因急性出血期手术死亡率颇高。因此,临床上要积极用非手术疗法止血后,选择适当时机行择期手术以防...  相似文献   

18.
与门脉高压症手术有关的解剖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相似文献   

19.
断流加分流联合手术治疗门静脉高压症的血流动力学变化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目的 探讨断流与分流联合手术(联合术)的血流动力学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对1980-1995年我院应用断流加肠腔分流术治疗的门静脉高压症100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急性出血患者术后近期全部止血,远期内未发现复发出血。随访期间脑病发生率为5.6%。总病死良为26%,分流术后自由门静脉压下降19.58chH2O,有利于防止出血;  相似文献   

20.
儿童门脉高压症是指儿童门静脉压力超过5 mmHg,或门静脉、肝静脉压力梯度超过10 mmHg,是一种血流动力学异常综合征。儿童门脉高压症病因有:门静脉阻塞、先天性肝纤维化、胆道闭锁等。目前治疗方法有:药物治疗、曲张静脉套扎或硬化、手术治疗等.虽然儿童门脉高压症发病率较低,但可以引起腹水、胃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肝性脑病等严重并发症。为加强对本病的认识,提高治愈率,减少并发症,现将其病因、发病机制、诊断和治疗方面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