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不同预处理的沥水调脂胶囊含药血清对弱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诱导血管平滑肌细胞增殖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用不同方法处理的含沥水调脂胶囊药物血清对弱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诱导血管平滑肌细胞增殖的影响.方法:用3H-TdR掺入法观察不同浓度3种含药血清对2种浓度mox-LDL诱导VSMC DNA合成率变化的影响.结果:除蛋白含药血清可抑制mox-LDL诱导的VSMC DNA合成率增加,而未经处理和灭活含药血清无明显影响.结论:在血管平滑肌增殖研究中,使用除蛋白含药血清可能有利于排除对实验的干扰. 相似文献
2.
沥水调脂胶囊在体外对弱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诱导血管平滑肌细胞增殖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目的:探讨沥水调脂胶囊治疗动脉粥样硬化的作用机理和弱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在动脉粥样硬化由痰致瘀过程中的作用。方法:以甲醇除蛋白后的沥水调脂胶囊含药血清和弱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mox-LDL)处理血管平滑肌细胞(VSMC),用^3H—TdR掺入法检测DNA合成率。结果:低浓度的除蛋白含药血清(5%、10%)在5、10μg/ml的nox-LDL处理VSMC细胞组中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高浓度除蛋白含药血清(20%)对两个不同浓度的mox-LDL诱导的VSMC增殖均有明显的抑制作用(抑制率分别为40%、42%,P<0.05);其作用方式与维生素E相似。结论:沥水调脂胶囊呈浓度依赖方式抑制mox-LDL诱导的VSMC增殖,其机制可能与该药的抗氧化作用有关,进一步提示氧化损伤是由痰致瘀过程中的关键环节,以及抗氧化可能是阻止由痰致瘀的主要手段。 相似文献
3.
沥水调脂胶囊对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诱导内皮细胞凋亡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目的:探讨沥水调脂胶囊血清对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ox-LDL)诱导内皮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复制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ox-LDL)诱导血管内皮细胞凋亡模型,采用流式细胞术、形态学观察、DNA片段琼脂糖凝胶电泳等方法,观察沥水调脂胶囊含药血清对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诱导血管内皮细胞凋亡的作用。结果:200μg/ml ox-LDL作用于培养的人脐静脉内皮细胞24h后,凋亡率明显升高,Hoechst33342染色,荧光显微镜上可观察到早、中、晚期各种典型的凋亡细胞,DNA电泳可见细胞凋亡特有的梯形条带。沥水调脂胶囊血清使内皮细胞凋亡率明显下降,DNA凋亡带减弱。结论:沥水调脂胶囊对ox-LDL诱导的人脐静脉内皮细胞凋亡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不同程度氧化修饰的低密度脂蛋白在诱导血管平滑肌细胞增殖时的影响.方法:采用消化法培养血管平滑肌细胞,Cu2 氧化制备弱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mox-LDL)和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ox-LDL),用3H-TdR掺入法检测血管平滑肌细胞DNA合成率.结果:在比较n-LDL和mox-LDL、ox-LDL诱导VSMC增殖时,发现mox-LDL组和n-LDL组相似,DNA合成率先上升到最高后快速下降,但mox-LDL组始终明显高于n-LDL组,ox-LDL组则随着时间的推移呈上升趋势.结论:mox-LDL与n-LDL、ox-LDL在诱导VSMC增殖时具有不同的作用方式,其差异与其所含的过氧化脂质种类及不同的受体途径两种因素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沥水调脂胶囊抑制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诱导血管内皮细胞凋亡的机制。方法:沥水调脂胶囊舍药血清和ox-LDL与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共同孵育15h,用免疫荧光标记结合流式细胞仪分别测定Bcl—2、Bax、p53和caspase-3蛋白表达量。结果:发现ox-LDL可使hUVEC Bcl—2蛋白表达降低,Bax、p53和caspase-3蛋白表达量升高,而沥水调脂胶囊可使ox-LDL对Bcl-2、p53和caspase-3的上述作用明显减弱,但对Bax未见明显影响。结论:沥水调脂胶囊抑制ox-LDL诱导的血管内皮细胞凋亡,可能是从正反两个方面、多条途径调节与凋亡密切相关的基因表达以及保护细胞结构功能有关。 相似文献
6.
健脾祛痰化瘀方药--沥水调脂胶囊抗低密度脂蛋白氧化修饰作用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目的 :探讨沥水调脂胶囊的抗氧化修饰作用。方法 :采用荧光分光法及琼脂糖凝胶电泳 ,分别测定了Cu2 介导低密度脂蛋白 (LDL)氧化产物的硫代巴比妥酸反应物质 (TBARS)的含量及电泳迁移率的变化。结果 :沥水调脂胶囊能明显减少Cu2 介导低密度脂蛋白 (LDL)氧化中硫代巴比妥酸反应物质 (TBASR)的生成及其电泳迁移率的增加。结论 :沥水调脂胶囊在体外具有较强的对抗Cu2 介导的低密度脂蛋白的氧化修饰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血府逐瘀胶囊及血塞通胶囊含药血清对溶血磷脂酸(LPA)诱导的血管平滑肌细胞(VSMC)增殖效应的影响。方法采用贴块法培养大鼠主动脉VSMC并分为7组:空白血清组,血府逐瘀胶囊含药血清组,血塞通胶囊含药血清组,3组分别+LPA组,卡托普利含药血清+LPA组。以四甲基偶氮唑蓝(MTT)比色法观察不同含药血清对细胞增殖的影响;采用流式细胞仪分析细胞周期和DNA含量。结果空白血清+LPA组、血府逐瘀胶囊含药血清组较空白血清组0D值升高(P〈0.05),S期指数升高(P〈0.01)。血府逐瘀胶囊含药血清+LPA组、血塞通胶囊含药血清+LPA组较卡托普利含药血清+LPA组0D值降低(P〉0.05,P〈0.01);S期指数升高(P〈0.01,P〉0.05)。结论LPA、血府逐瘀胶囊对体外培养的VSMC有促增殖作用,血塞通胶囊无促增殖作用。血府逐瘀胶囊、血塞通胶囊对LPA诱导的VSMC增殖有拮抗作用,血塞通胶囊作用更强。其作用机制部分与抑制DNA合成、阻止细胞进入S期有关。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丹参素( DSS)对氧化低密度脂蛋白(ox - LDL)致血管平滑肌细胞(VSMCs)凋亡的影响和机制.方法 采用反复贴块法培养大鼠胸主动脉平滑肌细胞原代培养成功后,采用第3~10代细胞应用于实验.收集培养的细胞种植在6孔板中的4个孔中,分为4组:①正常组;②ox - LDL(100 mg/L)干预组;③ox - LDL(1 00 mg/L)+ DSS( 50 mg/L)干预组;④ox - LDL(100mg/L)+ DSS(100 mg/L)干预组,作用12h后,收集每孔细胞,用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结果 丹参素可明显升高ox - LDL引起的凋亡指数升高.结论 丹参素可促进ox - LDL致血管平滑肌细胞凋亡. 相似文献
9.
调脂胶囊对动脉粥样硬化家兔血管内皮的保护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调脂胶囊保护血管内皮、防治动脉粥样硬化的疗效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将28只家兔随机分为4纽,3组复制动脉粥样硬化模型,其中1组加喂调脂胶囊,1组加喂洛伐他汀,1组单纯高脂饲料喂养,剩余1组普通饲料喂养。每月抽血1次,3月后结束实验,检测血中一氧化氯(NO)、6-酮-前列腺素F1α(6-keto-PGF1α)的变化。结果调脂胶囊能明显抑制血中NO含量的降低,能在一定程度上升高6-keto-PGF1α含量。结论调脂胶囊能调节血管舒缩功能,保护血管免受损伤,从而起到抗动脉粥样硬化作用。 相似文献
10.
川芎嗪对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诱导的脐动脉平滑肌细胞的增殖作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川芎嗪(TMPz)对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ox-LDL)诱导的人脐动脉平滑肌细胞(XSMC)的增殖作用。方法培养人脐动脉平滑肌细胞,应用ox-LDL建立平滑肌增殖模型,后加入TMPz,设立梯度浓度的TMPz分组,最后细胞计数以及氚-胸腺嘧啶核苷掺入方法检测药物效应。结果TMPz抑制VSMC的作用与药物的浓度梯度呈正相关。结论TMPz可抑制VSMC的增殖。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中药复方消斑通脉合剂药物血清对体外培养的VSMCs细胞周期的作用。[方法]体外培养VSMCs,取对数生长期细胞用作实验,MTT法检测不同浓度药物血清对体外培养的VSMCs增殖活力;应用流式细胞仪分析各组细胞周期分布。[结果] MTT法显示药物血清呈剂量依赖性抑制VSMCs增值,高剂量与低剂量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流式细胞仪显示药物血清可明显阻滞VSMCs细胞进程,高剂量与低剂量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1)。[结论]中药复方消斑通脉合剂药物血清可以阻滞VSMCs的细胞周期进程,达到抑制VSMCs增殖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从细胞凋亡水平研究藿酮胶囊抗动脉样硬化的作用机理。方法:实验培养人胚胎胸主动脉平滑肌细胞,用白细胞介素-1(IL-1)刺激平滑肌细胞建立血管平滑肌细胞(vascular smooth muscle cell,VSMC)增生模型,从细胞形态学,DNA凝胶电泳,流式细胞术3个方面观察用藿酮胶囊诱导增生的VSMC凋亡现象。结果:透射电镜观察发现:藿酮胶囊处理的VSMC出现细胞皱缩,染色质凝集后细胞 相似文献
13.
14.
15.
目的:探讨中药复方消斑通脉合荆药物血清对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PDGF—BB)诱导的大鼠血管平滑肌细胞(VSMC)增殖与细胞周期分布的影响及相关作用机制。方法:体外培养VSMCs,PDGF—BB刺激VsMCs,采用MTr法检测药物血清对VSMCs增殖的影响;流式细胞仪分析各组细胞周期分布情况;应用Western印迹法检测药物血清对VSMcs中P21waf1/cip1蛋白的表达变化。结果:MTT法显示药物血清呈剂量依赖性抑制VSMCs增值,高剂量与低剂量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流式细胞仪分析结果显示与模型组比较,低剂量与高剂量组明显提高G0/G1期百分率(P〈0.01)、减少s期百分率(P〈0.01),低剂量与高剂量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Western印迹法显示与模型组比较,高剂量与低剂量可明显提高VSMCs中P21waf1/cip1蛋白表达(P〈0.01),低剂量与高剂量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1)。结论:中药复方消斑通脉合剂药物血清通过促进VSMCs中P21waf1/cip1。蛋白表达,阻滞VsMcs细胞周期进程,起到抑制VsMcs增殖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小白菊内酯对血管平滑肌细胞增殖的影响及作用机制。方法:培养大鼠胸主动脉血管平滑肌细胞(VSMC),Western印迹杂交法检测c-fos,c-myc,p15,p16,p18,p19蛋白表达,流式细胞仪检测VSMC周期情况,[3H]TdR参入测定VSMC的DNA合成。结果:小白菊内酯以时间依赖关系抑制c-fos,c-myc蛋白表达,但不影响p15,p16,p18,p19蛋白表达,以剂量依赖关系使VSMC周期中的G0/G1期细胞比例明显增多,S期细胞比例显著减少,同时抑制VSMC的[3H]TdR参入。结论:小白菊内酯可能通过抑制c-fos,c-myc蛋白表达,而不是影响p15,p16,p18,p19蛋白表达来抑制VSMC增殖。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中药大黄的活性提取成分———芦荟大黄素对兔髂动脉损伤后离体培养的平滑肌细胞的增殖动力学的影响。方法 :纯种日本大耳白兔髂动脉内皮剥脱术后 48h ,取中膜做平滑肌细胞原代培养。指数增长期中的平滑肌细胞同步化于G0 期后 ,加入浓度梯度为 1 0 - 1 ~ 1 0 - 5g/L的芦荟大黄素于含 1 0 %胎牛血清的细胞培养液中 ,2 4h后 ,用3H TdR脉冲标记 6h ,然后测平滑肌细胞中TdR掺入量 (cpm ,每份样品每分钟脉冲数 )。同样地 ,细胞同步化于G0 期后 ,加入 2 0mg/L芦荟大黄素于含 1 0 %胎牛血清的细胞培养液中 ,作用 2 4h后 ,用流式细胞仪对细胞周期时相进行了测定。以上两实验与对照组加入等体积的细胞培养液。结果 :药物组与对照组比较 ,3H TdR的掺入量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5 ) ,药物浓度为 1 0 - 1 ~ 1 0 - 2g/L时 ,抑制率 (对照组cpm -药物组cpm/对照组cpm× 1 0 0 % )高达 90 %以上。药物对平滑肌细胞的抑制呈剂量依赖关系 ,药物浓度越高 ,抑制作用越大。与对照组比较 ,加入芦荟大黄素后 ,G0 /G1 期细胞百分比升高 ,S期百分比下降。细胞由G0 期向S期的转化受到阻滞。结论 :芦荟大黄素是一种强平滑肌细胞抑制剂 ,这种药理作用在体内可能有利于减轻平滑肌细胞的增殖 ,从而减轻导致动脉损伤后再狭?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益气健脾中药血清体外诱导血管平滑肌细胞凋亡的作用及其分子机制。方法:采用缺口末端标记(terminal deoxynucleotidyl transferase mediated dUTP nicked labeling,TUNEL)分析、透射电镜、流式细胞仪分析、DNA电泳分析检测细胞凋亡;应用Northern印迹检测bcl-2、c-myc和p53基因表达活性。结果:经中药血清处理的血管平滑肌细胞(vascular smooth muscle cell,VSMC),可出现典型的凋亡特征,DNA电泳呈梯状图谱;流式细胞仪分析显示G0/G1期细胞阻滞现象,亚二倍体凋亡细胞增多,出现典型的凋亡峰,细胞凋亡率与中药血清浓度具有量效关系。杂交结果提示,30%中药血清可抑制抗凋亡基因bcl-2的表达,上调促凋亡基因c-myc和p3 mRNA水平。结论:益气健脾中药通过影响凋亡相关基因bcl-2、c-myc和p53的表达活性而诱导VSMC凋亡。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