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探讨miR-130b通过调控p53抑制局灶性脑缺血大鼠神经细胞凋亡。方法建立局灶性脑缺血大鼠模型,分为局灶性脑缺血组、miR-130b模拟物(mimics)组、miR-130b抑制剂组,测定脑梗死灶内缘距上矢状线距离、脑梗死体积、TUNEL阳性细胞数、神经细胞凋亡率、神经细胞凋G1期、miR-130b、p53 mRNA表达水平、含半胱氨酸的天冬氨酸蛋白水解酶(caspase)3、caspase6、caspase9蛋白表达水平。结果miR-130b mimics组脑梗死灶内缘距上矢状线距离、G1期、miR-130b mRNA表达水平显著高于局灶性脑缺血组(P<0.05),脑梗死体积、TUNEL阳性细胞数、神经细胞凋亡率、p53 mRNA、caspase3、caspase6、caspase9蛋白表达水平显著低于局灶性脑缺血组(P<0.05);miR-130b抑制剂组脑梗死灶内缘距上矢状线距离、G1期、miR-130b mRNA表达水平显著低于局灶性脑缺血组及miR-130b mimics组(P<0.05),脑梗死体积、TUNEL阳性细胞数、神经细胞凋亡率、p53 mRNA表达水平、caspase3、caspase6、caspase9蛋白表达水平显著高于局灶性脑缺血组及miR-130b mimics组(P<0.05)。miRNA-130b与p53、caspase3、caspase6、caspase9呈显著负相关(P<0.05)。结论miR-130b能明显降低大鼠局灶性脑缺血损伤程度,降低神经细胞凋亡程度;其机制与miR-130b能抑制P53的表达进而抑制局灶性脑缺血大鼠神经细胞凋亡,抑制caspase3、caspase6、caspase9的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2.
大鼠局灶性脑缺血模型研究进展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陈春富 《国外医学:脑血管疾病分册》1995,3(5):227-230
脑卒中动物模型的可行性,稳定性及人类卒中的类似程度直接关系到实验的意义和实用价值。大鼠大脑中动脉闭塞模型被认为是局灶性脑缺血的标准动物模型,文章就该模型的常用制作方法和影响因素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3.
大鼠局灶性脑缺血模型制作方法的改进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探索导致栓线法局灶性脑缺血模型制作失败的原因,提出相应的技术解决方法。方法 按照文献方法,采用体重为250~350g的SD大鼠进行栓线法局灶性脑缺血模型制作。结果 在模型制作过程中,遇到的最大困难是栓线插线时的大出血,以及有时栓线无法正确插入颈内动脉。不用血管夹夹闭颈内、外动脉,直接在颈内动脉靠近分叉处套上一根丝线,用血管钳牵拉,就可以很容易地控制出血;遇到栓线插入困难时,向深层次解剖,显露翼腭动脉和颈内动脉分叉,就可以直视下将栓线插入颈内动脉。结论 采用预先在颈内动脉套线,可以方便有效地控制出血。插线困难时,向深部解剖显露翼腭动脉后可以在直视下将栓线送入颈内动脉,无需结扎翼腭动脉。整个手术操作可以由一个人完成。 相似文献
4.
大鼠局灶性脑缺血模型建立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近年来,随着临床上缺血性脑血管病(ICVD)发病率的增加,越来越迫切地需要对其发病机制进行深入研究,并制定出相应的、有效的防治措施。目前,已就此进行了大量的动物实验研究,而动物实验研究的基础和起点是建立一种可严格控制的牛理指标,具有良好的重复性和稳定性,同时能与人脑梗死相似的脑缺血动物模型,这直接关系到动物实验研究的科学性和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5.
6.
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流半暗带神经细胞坏死与凋亡的动态 …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探讨脑缺血半暗带转归过程中神经细胞的死亡机制。方法 采用大量大脑中动脉闭塞及再通模型,MCA闭塞时间分别为30,60,90,120和180分钟,再灌注48小时,用HE染色和TUNEL原位标记法分别对缺血半暗带和缺血中心区细胞坏死和凋亡的动态变化进行定量观察,并计算两种死亡细胞在缺血中心区和半暗带所占的百分比。 相似文献
7.
8.
3-硝基丙酸预处理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caspase-3活性和神经细胞凋亡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小剂量线粒体毒素3-硝基丙酸(3-NPA)预处理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脑梗死体积、脑缺血半暗带半胱天冬酶一3(caspase-3)活性和神经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 大鼠腹腔注射3-NPA 3d后制作大脑中动脉闭塞模型,采用TTC染色、TuNEL法、流式细胞术和荧光测定法,观察3-NPA预处理对缺血2h再灌注24h脑梗死体积、神经细胞凋亡和caspase-3活性的影响。结果 缺血2h再灌注24h,3-NPA预处理组脑梗死体积减小22.3%,caspase-3活性降低13.9%,TUNEL阳性细胞数和细胞凋亡百分率分别减少47.0%和43.9%,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结论 3-NPA预处理可以诱导脑缺血耐受,降低caspase-3活性,抑制神经细胞凋亡可能是其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9.
10.
简要介绍线栓法、血凝块栓塞法和聚乙烯硅氧烷栓塞法等栓塞性局灶性脑缺血模型的制作方法 ,并对各种方法制作的模型进行了评价。 相似文献
11.
大鼠局灶性脑缺血耐受胶质细胞源性神经营养因子的表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局灶脑缺血预处理对大鼠大脑中动脉栓塞(MCAO)后神经功能的影响及胶质细胞源性神经营养因子(GDNF)的表达。方法线栓法建立大鼠MCAO及预处理模型,Bederson神经功能评分观察大鼠神经功能,免疫组织化学和原位杂交技术检测GDNF表达。结果缺血预处理(IPC)可提高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后神经功能,且梗死周边区GDNF蛋白及mRNA表达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10 min IPC可产生缺血耐受,可能通过增加GDNF的表达而起脑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通过观察局灶性脑缺血预处理对血清脑红蛋白的影响,初步探讨其在脑缺血耐受中的意义。方法SD大鼠36只随机分为对照组、脑缺血再灌注组、脑缺血预处理组。每组12只,各组采用Longa等的大脑中动脉线栓法并加以改进,制备缺血预处理及缺血再灌注损伤实验动物模型,比较各组间神经功能缺损评分、病理变化及血清脑红蛋白的变化。结果脑缺血预处理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较脑缺血再灌注组显著降低(P<0.01),病理切片染色显示神经元损伤、坏死也轻于后者,血清脑红蛋白含量高于脑缺血再灌注组及对照组(P<0.01)。结论血清脑红蛋白升高可能是局灶性脑缺血耐受产生的分子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3.
脑缺血预处理对calpain活性影响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通过观察大鼠局灶脑缺血预处理模型对钙依赖中性蛋白酶(calpain)活性变化的影响,初步探讨calpain与脑缺血预处理神经保护作用的关系。方法55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4组,假手术对照组、预处理对照组、预处理缺血组、脑缺血组,比较各组神经功能评分、脑梗死体积、calpain活性变化及组织病理变化。结果预处理缺血组神经功能评分、梗死体积明显低于脑缺血组(P<0.01)。预处理缺血组calpain活性低于脑缺血组(P<0.05)。组织病理可见预处理缺血组有部分梗死性病变,神经元数量明显减少,但组织结构轮廓尚存。假手术对照组及预处理对照组无神经功能缺损及梗死灶形成。结论脑缺血预处理可产生缺血耐受现象,减小梗死体积,减轻缺血性神经损伤,抑制calpain活性。calpain活性减弱可能在脑缺血耐受中发挥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比较线栓法、电凝大脑中动脉同时结扎单侧颈总动脉(简称电凝单侧结扎)和电凝大脑中动脉同时结扎双侧颈总动脉(简称电凝双侧结扎)3种方法制作局灶性大鼠脑缺血模型的优劣。方法按照动物模型制备方法的不同,将20只大鼠随机分为线栓组(6只)、电凝单侧结扎组(7只)和电凝双侧结扎组(7只)。采用三种方法制备大鼠局灶性脑缺血模型,用激光多普勒血流仪测得梗死前后的脑血流量的相对值,24h后对模型进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行2,3,5-氯化三苯基四氮唑染色,计算脑梗死体积。结果①线栓组(9.6±0.6)和电凝双侧结扎组(9.8±0.6)大鼠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高于电凝单侧结扎组(5.7±0.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②线栓组(132±16)mm3和电凝双侧结扎组(142±20)mm3大鼠的梗死体积高于电凝单侧结扎组(40±11)mm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③电凝双侧结扎组的脑血流量相对值低于电凝单侧结扎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再灌注后,线栓组的脑血流量相对值高于电凝双侧结扎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三种方法建立大鼠局灶性脑缺血模型,各有优缺点,应根据研究目的采用不同的模型。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N-甲基-D-天门冬氨酸受体1(NMDAR1)反义寡核苷酸(ASODN)对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的影响。方法将90只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3组:缺血再灌注组30只:采用Longa改良方法制作大鼠可复流大脑中动脉闭塞(MCAO)模型,在缺血2h后进行再灌注;对照组30只:MCAO模型成功后立即向侧脑室内注入10μl灭菌PBS,在缺血2h后进行再灌注;ASODN组30只:MCAO模型成功后立即向侧脑室注入10μlNMDAR1反义寡核苷酸。以上3组依缺血2h后再灌注时间0、6、24、48、72h分为5个亚组,除再灌注72h时间点10只外,其余每个亚组5只。在相应时间点取脑,行HE染色、NMDAR1免疫组织化学检测及脑梗死体积测定。结果ASODN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1.4±0.5)显著低于缺血再灌注组(2.4±0.6)和对照组(2.5±0.4),P<0.05;ASODN组缺血周边区NMDAR1阳性细胞数(36±10)显著少于缺血再灌注组(46±20)和对照组(50±16),P<0.05。ASODN组平均脑梗死体积百分比(28±4)%显著低于缺血再灌注组(42±3)%和对照组(43±5)%,P<0.01。结论局灶性脑缺血后侧脑室内注入NMDAR1反义寡核苷酸可缩小梗死体积,具有脑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6.
缺血预处理对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大鼠乳酸脱氢酶和肌酸激酶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探讨缺血预处理对缺血-再灌注大鼠血清及脑组织乳酸脱氢酶(LDH)和肌酸激酶(CK)的影响。方法SD大鼠63只,随机分为预处理组、模型组和假手术组,每组21只大鼠。阻塞大脑中动脉制备脑缺血模型,预处理组在脑缺血-再灌注前3 d接受15 m in的缺血预处理,缺血2 h再灌注22 h;模型组未做缺血预处理。分别比较各组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血清和脑匀浆中的LDH和CK值。结果①预处理组与模型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②预处理组、模型组及假手术组血清LDH分别为(8227±395)、(9019±370)、(6894±172)U/L;脑匀浆LDH值为(9151±701)、(8762±140)、(10498±434)U/g(蛋白),预处理组与模型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血清CK分别为(1240±1250)、(2140±610)、(790±763)U/L;脑匀浆CK为(603±86)、(699±220)、(764±235)U/g(蛋白),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LDH与脑匀浆LDH呈负相关(r=-0.786,Y=15688.052-0.793X,P<0.05;X为血清LDH值);血清CK与脑匀浆CK无相关性。结论缺血预处理对缺血再灌注大鼠神经细胞具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7.
K Murakawa M Kohno K Yokokawa K Yasunari N Kurihara A Hyono T Takeda 《American journal of hypertension》1990,3(4):307-309
We recently demonstrated that porcine endothelin increases intracellular calcium ion concentration ([Ca2+]i) in monolayers of cultured vascular smooth muscle cells isolated from rat renal arteries. The present study was designed to examine the effect of porcine endothelin on [Ca2+]i in the platelets of rats. [Ca2+]i was serially measured with the fluorescent dye, fura 2, and the photoprotein, aequorin. Endothelin (10(-9) mol/L, 10(-8) mol/L, and 10(-7) mol/L) did not induce any change in [Ca2+]i in the platelets of rats while thrombin (2 U/mL) dramatically increased [Ca2+]i as measured by these methods. Our results indicate that [Ca2+]i in rat platelets is not influenced by porcine endothelin. 相似文献
18.
《中国老年学杂志》2015,(5)
目的比较缺血损伤不同时段大鼠血脑屏障P-糖蛋白(P-gp)时征表达及回药扎里奴思方对其表达的影响。方法 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尼莫地平组、扎里奴思方组,线栓法制备脑缺血再灌注模型,分别灌胃给药,于缺血再灌注后1、3、7、14 d取脑,检测大鼠脑皮质及海马区P-gp的表达。结果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果显示,假手术组与模型组大鼠脑皮质及海马缺血区均可见P-gp阳性染色。与假手术组比较,不同再灌注时间模型组P-gp表达量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皮质及海马缺血区P-gp表达量均升高;与模型组比较,扎里奴思方组及尼莫地平组大鼠脑皮质及海马区P-gp表达量明显降低,尤以扎里奴思方3、14 d组为明显(P0.01)。结论扎里奴思方发挥抗脑缺血损伤、神经元保护作用机制可能是通过调节血脑屏障上P-gp的双向表达而实现的。 相似文献
19.
目的从超微结构探讨重组人血小板活化因子乙酰水解酶(recombinant platelet-activating factor acetylhydrolase,rPAF-AH)对脑梗死大鼠缺血半暗带神经元的影响。方法将90只SD大鼠随机分为rPAF-AH组、生理盐水组和假手术组,每组30只。建立大鼠右侧大脑中动脉栓塞再灌注模型,在第2、7、14天进行神经行为学评分及透射电镜观察神经元细胞形态学改变。结果与生理盐水组比较,rPAF-AH组大鼠在第7天[(1.62±0.74)分vs (2.14±0.73)分,P0.05]、第14天[(1.29±0.46)分vs (1.71±0.64)分,P0.05]神经行为学评分均明显下降。透射电镜下生理盐水组可见神经细胞水肿,周围间隙增宽,细胞变形,染色质凝集,随着时间延长,神经元细胞不可逆损伤而逐渐凋亡,核内染色质松散甚至完全溶解;rPAF-AH组初期可见神经细胞明显水肿,但随着治疗时间延长,神经元细胞结构基本完整,可逆性损伤可逐渐改善。结论 rPAF-AH能有效改善大鼠脑梗死后神经功能缺损,可能与其缺血半暗带神经细胞超微结构保护作用有关。 相似文献
20.
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物及其抑制物-1表达与脑微血管改变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脑缺血再灌注病灶周围区脑微血管改变及与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物(uPA)、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物1(PAI1)表达的关系。方法应用光镜、电镜、免疫组织化学、原位分子杂交等技术,观察局灶脑缺血2h再灌注1、7、14、21d病灶周围区脑微血管结构改变及uPA、PAI1表达情况。结果脑缺血2h再灌注7、14d病灶周围区见新生微血管内皮细胞,且uPA、PAI1表达明显增加,uPA阳性单位7、14d分别为6.8±3.9、5.8±2.1,PAI1阳性单位7、14d分别为12.8±2.6、10.7±3.1。结论脑缺血再灌注后期病灶周围区有脑微血管内皮细胞再生,uPA、PAI1可能参与了微血管重建。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