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腔隙性脑梗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高血压杂志》2005,13(5):257-258
诊断腔隙性脑梗死(LI)重要前提之一是有高血压。LI的发生发展与病人的高血压严重程度有密切关系。LI病人诊断之后,应当如何预防复发,预防病人发展成痴呆,血压的调整以预后的作用等等,都要求我们从事高血压临床工作的医生对腔隙性梗死有所认识。  相似文献   

2.
非高血压腔隙性脑梗死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非高血压腔隙性脑梗死的临床特点.方法 从1 000例急性脑梗死住院病人中选择非高血压腔隙性脑梗死(NHLI)52例为研究组,与176例高血压腔隙性脑梗死(HLI)(对照组)进行危险因素以及临床表现的对比,并对NHLI的危险因素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1)NHLI组中男性,年龄≥80岁,颈动脉粥样斑块伴狭窄,房颤史,慢性阻塞性肺病以及糖尿病的比例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 (2)两组患者的临床表现并无显著性差异. (3)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年龄≥80岁,糖尿病以及男性是NHLI的独立危险因子.结论 NHLI发生缓慢,最多见于男性糖尿病患者.  相似文献   

3.
高血压患者蛋白尿与左心室肥厚和眼底动脉硬化密切相关[1 ,2 ] ,但蛋白尿与腔隙性脑梗死发生率的关系却少见报道。本文就此进行初步探讨。1 对象和方法1.1 对象高血压患者 87例 ,排除心脏瓣膜病、糖尿病、内分泌疾病、肾脏疾病及系统性疾病。根据有无蛋白尿分为两组 :①蛋白尿组 42例 ,男性 2 4例 ,女性 1 8例 ,平均年龄 5 5± 1 2岁 ;②无蛋白尿组 45例 ,男性2 6例 ,女性 1 9例 ,平均年龄 5 2± 1 1岁。高血压诊断标准为 :收缩压≥ 1 40mmHg,舒张压≥ 90mmHg。1 .2 尿蛋白测定收集 2 4h尿液 ,加叠氮钠 ,采用美国Beckman…  相似文献   

4.
腔隙性脑梗死作为一种独立的缺血性脑卒中 ,已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本文收集我院近三年来经 CT证实的腔隙性脑梗死 34例 ,结合文献进行回顾性分析 ,以总结本病的特点。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腔隙性脑梗死患者共 34例 ,其中男 2 8例 ,女 6例 ;年龄 50~ 59岁 10例 ,6 0~ 6 9岁 18例 ,70岁以上 6例。1.2 方法回顾性分析。2 结 果2 .1 临床表现静态下发病 2 6例 ,动态下发病 8例。本组病人发病时无意识障碍及颅内压增高症状 ;以一过性脑缺血发作入院 6例 ,以中枢神经定位体征而入院 2 6例 ;其中表现为纯感觉性卒中 4例 ,纯运动性卒…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胰岛素抵抗在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和腔隙性脑梗死发病中的作用。方法对48例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38例腔隙性脑梗死患者和40例健康对照者进行了研究。采用葡萄糖氧化酶法测定空腹血糖及糖负荷后2h血糖浓度;采用放射免疫法测定空腹血胰岛素及糖负荷后2h血胰岛素浓度;采用发色底物法测定血浆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和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1活性;采用氧化酶法测定甘油三酯的浓度;酶法测定总胆固醇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浓度;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浓度由公式求出;采用免疫法测定载脂蛋白A和B的浓度;免疫比浊法测定脂蛋白(a)的浓度;采用常规方法测定收缩压、舒张压和体质指数;采用空腹血糖与胰岛素浓度乘积的倒数的自然对数作为胰岛素敏感性指数。结果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和腔隙性脑梗死患者的空腹血糖(6.58±3.16mmolL和6.34±2.30mmolL)、空腹血胰岛素(13.6±9.1mIUL和13.4±8.1mIUL)、糖负荷后2h血糖浓度(9.2±2.3mmolL和9.2±2.5mmolL)、糖负荷后2h血胰岛素浓度(99.0±54.3mIUL和98.4±53.9mIUL,)、收缩压(150.2±18.2mmHg和152.4±13.6mmHg)、舒张压(96.2±12.7mmHg和97.4±18.6mmHg)、甘油三酯(1.71±0.68mmolL和1.68±0.99mmolL)、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3.06±0.29mmolL和3.01±0.40mmolL)、总胆固醇(5.11±0.35mmolL和4.98±0.34mmolL)、脂蛋白(a)(238±202mgL和234±217mgL)、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1(880±350AUL和870±150AUL)和体质指数(26.5±1.1kgm2和26.3±2.0kgm2)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和腔隙性脑梗死患者的胰岛素敏感性指数(-4.20±0.24和4.19±1.02)、高密度脂蛋白(1.24±0.48mmolL和1.23±0.18mmolL)和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280±160IUL和250±180IUL)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两组患者间各参数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两组患者的胰岛素敏感性指数与收缩压、舒张压、甘油三酯、载脂蛋白B、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1和体质指数呈负相关,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和载脂蛋白A呈正相关,与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脂蛋白(a)和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不相关。结论胰岛素抵抗作为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和腔隙性脑梗死的重要危险因素,在脑的大、中动脉粥样硬化和小动脉硬化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6.
腔隙性脑梗死发病危险因素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腔隙性脑梗死(LI)发病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 前瞻性登记2005年7月~2006年9月连续入院136例的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按头颅CT或MRI扫描结果分为LI组及非腔梗组(NLI组),单发腔梗组(SLI组),多发腔梗组(MLI组),引入logistic回归进行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结果 (1)LI/NLI组在高血压,糖尿病,吸烟,体育锻炼,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HDL-C),低密度脂蛋白(LDL-C),纤维蛋白原方面有差异;多元logistic回归示LI的主要危险因素为高血压和高密度脂蛋白.(2)SLI/MLI组在高血压家族史,脑白质变性,空腹血糖,胆固醇,甘油三酯,LDL-C,HDL-C和纤维蛋白原方面存在差异.结论 (1)LI的发病是多因素作用的结果,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LI发病的主要因素是高血压和HDL-C,高血压是危险因素,HDL-C是保护性因素.(2)SLI和MLI在发病危险因素上有差异,有高血压家族史和脑白质变性者易患MLI,空腹血糖,胆固醇,甘油三酯,LDL-C,纤维蛋白原高,HDL-C低者易患MLI.  相似文献   

7.
老年高血压患者腔隙性脑梗死与脉压的关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老年高血压腔隙性脑梗死与脉压之间的关系。方法 对用 CT或 MRI诊断有或无腔隙性脑梗死的高血压患者行 2 4小时动态血压监测。结果 腔隙性脑梗死组与无腔隙性脑梗死组相比 ,其脉压明显增大。结论 脉压增大可能与老年高血压腔隙性脑梗死有关。  相似文献   

8.
腔隙性脑梗死的临床与螺旋CT诊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腔隙性脑梗死的临床表现特征和螺旋CT检查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螺旋CT检查证实的209例腔隙性脑梗死的临床表现和螺旋CT表现特点。结果发病部位占前三位是基底核、放射冠和丘脑区,病灶单发86例,占41.1%;多发123例,占58.9%,病灶呈圆形或不规则之斑点状低密度影,直径为0.2~2.0cm,临床症状多样,其中有高血压病史者79例,为37.8%。结论腔隙性脑梗死临床表现多种多样,螺旋CT扫描检查是确诊的首选重要方法。  相似文献   

9.
目的 对高血压伴腔隙性脑梗死病人进行智能评价。方法 分别对43例高血压伴腔隙性脑梗死(腔梗)病人和34例正常人进行Hachinski缺血指数量表(HIS、Rosen)评分及智能评定(HDS)。结果(1)以正常人为对照,原发性高血压伴腔隙性脑梗死患者的 HIS,Rosen显著升高(分别为 P<0.05,P<0.01),HDS显著降低(P<0.001)。(2)原发性高血压Ⅱ级组的HDS显著低于原发性高血压Ⅰ级组(P<0.01)。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平均血压与Rosen呈显著正相关(r=0.318,P<0.05)。(3)血粘度升高患者的HDS显著低于血粘度正常者(P<0.05)。结论 Hachinski缺血指数量表(HIS、Rosen)评分及智能评定(HDS)可作为高血压伴腔隙性脑梗死病人的长期监测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10.
他汀类药物与缺血性卒中的二级预防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以抗高血压和抗栓治疗为代表的脑血管疾病的二级预防措施取得了相当的成功,但脑血管疾病仍具有很高的复发率。已有大量的临床试验证明在冠心病或心血管病高危人群中使用他汀类药物(3羟基-3-甲基戊二酰辅酶A还原酶抑制剂)能降低缺血性卒中及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的发生,但其在卒中及TIA人群中的二级预防作用却才被证实。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高血压伴腔隙性脑梗死病人的临床效果。方法将101例高血压伴腔隙性脑梗死病人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50例给予常规西医治疗,治疗组51例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在常规西医治疗基础上采用中医辨证将该病分为阴虚火旺、气虚血瘀、脾虚痰湿三型,并予以对症治疗,均给予3周治疗,3个月后复查。观察病人治疗1周、2周、3周血压恢复情况、临床症状缓解情况以2个月后头颅CT恢复情况。结果治疗组治疗1周、2周血压恢复情况,治疗3周后临床症状缓解情况,2个月后复查头颅CT情况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高血压伴腔隙性脑梗死病人的效果优于单纯常规西医治疗。  相似文献   

12.
腔隙性脑梗死是持续性高血压、小动脉硬化引起的一种特殊类型的脑血管病,是起源于直径为100~400mm的深穿支闭塞而产生的微梗死,临床表现较为特异的有四种类型。笔者在临床实践中对使用磷酸川芎嗪治疗腔隙性脑梗死的83个病例进行了疗效观察。现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老年高血压患者心踝血管指数(cardio-ankle vascuIar index,CAVI)与腔隙性脑梗死(LAC)相关性。方法纳入2010年1~2013年1月老年高血压患者193例,按CAVI值分为CAVI≥9.0组(n=110)和CAVI<9.0组(n=83),分析CAVI值与腔隙性脑梗死发生率的相关性。结果CAVI≥9.0组与CAVI<9.0组患者LAC发病率分别为17.3%和6.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CAVI≥9.0组LAC的发生率是CAVI<9.0组的2.85倍(P<0.05)。结论 CAVI有助于评估老年高血压患者发生LAC风险。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丹红注射液治疗腔隙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160例腔隙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80例。对照组采用丹参川芎治疗,治疗组采用丹红注射液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5.0%,对照组总有效率72.5%,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全血黏度、血浆黏度、纤维蛋白原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均未见明显不良反应。结论丹红注射液治疗腔隙性脑梗死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5.
缺血性卒中和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二级预防指南的新认识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2006年2月,美国卒中协会主办的国际卒中大会和当月出版的Stroke颁布了新的卒中和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ransient ischemic attack,TIA)二级预防指南[1,2]。新指南撰写委员会主席、美国哥伦比亚大学Sacco教授强调,与以前的指南[3,4]相比,新指南有了新的改进,它是一个以充分和完整证  相似文献   

16.
<正>腔隙性脑梗死(LI)在我国脑血管疾病中约占1/4,主要由高血压以及小动脉硬化所致。高血压患者与动脉粥样硬化明显相关〔1〕,颈动脉斑块是LI独立的危险因素〔2〕,颈动脉内膜-中膜厚度(IMT)的增加,预示着心脑血管意外风险增加〔3〕。本研究旨在探讨颈动脉斑块检测与高血压及LI之间的关系。1资料与方法1.1对象2010年5月至2012年10月我院高血压患者262  相似文献   

17.
80岁以上老年高血压合并腔隙性脑梗死患者动态血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采用无创性携带式动态血压监测仪对2005年2月至21308年2月在我院住院的35例80岁以上老年高血压合并腔隙性脑梗死患者进行动态血压监测,并与同时期住院的30例无腔隙性脑梗死的老老年高血压患者进行对照性研究。  相似文献   

18.
灯盏花素注射液治疗腔隙性脑梗死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目的:探讨灯盏花家注射液治疗腔隙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154例腔隙性脑梗死患被随机分为治疗组(85例),对照组(69例),并进行对比治疗观察。结果:治疗组采用灯盏花家注射液治疗腔隙性脑梗死第3、7、14天临床疗效的有效率分别为89.4%,91.8%和98.8%。对照组采用复方丹参注射液等常规治疗,于治疗后第3、7、14天的有效率分别为79.7%,82.6%和82.6%。两组各时段的疗效均有显差异(P<o.05)。结论:灯盏花家注射液治疗腔隙性脑梗死疗效肯定,比对照组优越,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9.
丹红注射液治疗腔隙性脑梗死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 探讨丹红注射液治疗腔隙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4例腔隙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组64例,静脉滴注丹红注射液治疗;对照组30例,静脉滴注血栓通注射液治疗。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9.06%,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0.00%,两组比较差畀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丹红注射液治疗腔隙性脑梗死临床疗效明显优于血栓通,可广泛应用于临床。  相似文献   

20.
腔隙性脑梗死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危险分层的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腔隙性脑梗死在原发性高血压危险分层中的价值.方法158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被分为CLI组(腔隙性脑梗死组)、ACC组(相关临床情况组)和TOD组(靶器官损害组),比较三组间心、肾、眼底损害程度.结果 CLI组与ACC组间的心、肾及眼底损害程度有显著性差异(P<0.05),CLI组与TOD组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腔隙性脑梗死在原发性高血压危险分层中可能视为TOD组较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