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观察干扰素对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以干扰素α-1b治疗50例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5MU/次,肌注,疗程24周。治疗前后定期检测血清HBV DNA和PBMV HBV DNA含量、血清HBV标志物、肝功能指标,观察其水平变化和应答率情况。结果:单用IFN-α-1b治疗50例HBeAg( )的慢性乙肝患者,经过半年疗程之后,其生化应答率达到42%,血清免疫学应签率达到48%(部分应答3%,完全应答10%),病毒学应答率达到40%(部分应答28%,完全应答12%);生化学、血清免疫学和病毒学的持续应答率也分别达到50%、44%和34%。结论:IFN-α-1b对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有较好的临床疗效,并对PBMC内的HBV DNA有较好的抑制作用。但尚需通过联合用药以提高其总体疗效。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聚乙二醇干扰素α-2α(PEG-IFNα-2α)对慢性乙型肝炎(CHB)的疗效,探讨HBeAg血清转换的相关因素.方法:80例CHB患者(HBeAg阳性45 例,HBeAg阴性35例)使用PEG-IFNα-2α皮下注射,每次180μg,每周1次,基本疗程48周,治疗结束后随访48周.观察治疗结束时及结束后6、12个月的应答情况,分析影响HBeAg血清转换的因素.结果:在治疗的12、24周,HBeAg阳性组的HBV DNA抑制率低于HBeAg阴性组(P<0.05);在总体疗效上,从治疗结束至随访48周两组的联合应答率相似,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在HBeAg阳性组,治疗前5×ULN≤ALT<0×ULN者,其治疗末HBeAg血清转换率为74%,2×ULN≤ALT<.5×ULN者为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治疗前肝脏病理报告显示的炎症活动度为G3或G4者,其HBeAg血清转换率为79%,G1或G2者为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91,P<0.05);HBeAg血清转换率在治疗的12、24、36、48周分别为31%、40%、51%和62%,HBeAg血清转换率与疗程的长短有关(χ2=9.91,JP<0.05);在治疗的24、48周,HBeAg转换组与HBeAg非转换组相比,HBV DNA抑制率、HBeAg转阴率以及HBsAg水平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EG-IFNα-2α对HBeAg阳性和HBeAg阴性CHB均有良好的治疗应答;治疗前ALT水平、肝脏炎症活动度和治疗时间的长短是HBeAg血清转换的相关因素,治疗24周时HBV DNA抑制、HBeAg转阴与否以及HBsAg水平也可预测HBeAg血清转换.  相似文献   

3.
干扰素α-2b联合拉米夫定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干扰素α-2b联合拉米夫定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抗病毒效果.方法 80例HBsAg、HBeAg、抗HBc阳性、HBV - DNA阳性的患者,随机分为联合组和拉米夫定组,联合组同时给予拉米夫定口服100 mg/d和干扰素α-2 b 5 MU/qod肌肉注射,拉米夫定组为口服拉米夫定100 mg/d,疗程均为12个月.结果 治疗结束时两组患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复常,HBV - DNA转阴率类似,但是HBeAg阴转和HBeAg/抗HBe血清转换率,联合组明显高于拉米夫定组.结论 干扰素α-2b联合拉米夫定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疗效优于单用拉米夫定.  相似文献   

4.
拉米夫定联合α干扰素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冯舜 《中国误诊学杂志》2009,9(15):3548-3548
目的:观察拉米夫定单用与联合α干扰素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疗效。方法:慢性乙肝64例,单用拉米夫定34例,100mg/d,联合α干扰素治疗组30例,皮下注α干扰素5MU/d,连续14d后,改为5MU,1周3次,同时口服拉米夫定100mg/d,疗程6个月停用干扰素,随后单用拉米夫定18个月。结果:两组ALT复常率、HBV—DNA转换率无明显差异(P〉0.05),联合治疗组的HBeAg/抗HBe血清转换率高于单用拉米夫定组(P〈0.05),联合治疗组的YMDD变异率低于单用拉米夫定组(P〈0.05)。结论:联合治疗2a疗效优于单用拉米夫定,能提高血清转换率。减少病毒YMDD变异。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加用阿德福韦酯(ADV)治疗单用干扰素α-2b 24周未能有效抑制HBV DNA复制病例的疗效.[方法]干扰素α-2b治疗的65例HBeAg阳性慢性乙肝患者在第24周时进行HBVDNA荧光定量PCR检测,若HBV DNA>1×103拷贝/mL,则加用ADV重叠24周(A组,23例)及不加用ADV (B组,2...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恩替卡韦治疗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期间PBMC中HBV DNA水平与HBeAg血清转换率的相关性.方法:77例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40例)和治疗组(37例),治疗组给予恩替卡韦0.5 mg/d治疗>48周,于治疗的0、4、12、24、48周时分别测定乙型肝炎病毒血清标志物、血清及PBMC中HBV DNA水平.结果:治疗48周时治疗组血清及PBMC中HBV DNA阴转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治疗组初始治疗前患者PBMC中HBV DNA阳性率为78.4%,随治疗疗程的延长血清及PBMC中HBV DNA阳性率降低.治疗组初始治疗时PBMC中HBV DNA阴性的患者治疗48周时E抗原血清转换率高于初始治疗时PBMC中HBV DNA阳性的患者(P<0.05).结论:恩替卡韦对血清及PBMC中HBV DNA均有明显的抑制作用;PBMC中HBV DNA阴转对预测HBeAg血清转换有一定价值.  相似文献   

7.
目的评价拉米夫定(LMD)并干扰素α(IFNα)治疗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CHB)的效果。方法将160例HBV-DNA和HBeAg阳性的CHB病人随机分为A、B、C共3组。A组给予LMD 100 mg/d,联用IFNα5 MU,3次/周;B组单用LMD 100 mg/d;C组单用IFNα5 MU,3次/周,3组均12个月为一疗程。3组均在6个月及疗程结束时进行疗效评价。结果治疗6个月时,A组HBeAg转阴率、HBeAg/抗-HBe血清转换率均显著高于B组,差异有显著性(χ2=9.646、11.332,P〈0.05);A组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复常率显著高于C组,差异有显著性(χ2=24.158,P〈0.05)。疗程结束时,A组HBeAg转阴率、HBeAg/抗-HBe血清转换率均显著高于B组,差异有显著意义(χ2=15.684、13.907,P〈0.05),A组酪氨酸-蛋氨酸-天门冬氨酸-天门冬氨酸(YMDD)变异率明显低于B组,差异有显著意义(χ2=5.688,P〈0.05);A组ALT复常率、HBV-DNA转阴率、HBeAg转阴率、HBeAg/抗-HBe血清转换率均明显高于C组,差异有显著意义(χ2=5.649~7.016,P〈0.05)。结论 LMD联合IFNα是HBeAg阳性CHB病人安全而较有效的治疗方法,其YMDD变异率低于单用LMD,疗效明显优于单用LMD或IFNα。  相似文献   

8.
黄克龙 《临床医学》2004,24(8):30-31
目的 :重组干扰素α1b(赛若金 )和重组干扰素αⅡb(干扰能 )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疗效观察。方法 :治疗组 5 0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给予赛若金 3 0 0万单位 /天 ,15天后改为 3 0 0万单位 /隔天× 5个月治疗 ;对照组用干扰能治疗 ,其剂量、用法、疗程均同于赛若金组 ,其间定期检测肝功能、血清乙肝病毒标志、HBV -DNA、血常规及血清肝纤维化指标。结果 :治疗组和对照组在疗程结束时比较 ,HBeAg转阴率各为 43 %和 41%,HBV -DNA转阴率各为 5 1%和 48%,两组无显著差异。另外于疗程结束时 ,对赛若金治疗后的血清肝纤维化指标进行比较 ,其治疗前和治疗后HA各为 162 7± 68 5与 97 5± 43 3 ,Ⅳ -C各为 79 8± 3 6 7与 5 6 5±2 4 2 ,相比有显著差异 (P <0 .0 5 )。结论 :赛若金和干扰能相比具有疗效相仿、副反应低的优点。赛若金有抗肝纤维化疗效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提高α-干扰素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疗效的方法。方法:将60例慢性乙型肝炎分为两组:治疗组及对照组各30例,治疗组使用α-干扰素,疗程为12个月,对照组采用一般保肝治疗。观察不同疗程时α-干扰素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组治疗6个月后HBV DNA转阴率66.67%(21/30)、HBeAg转阴率36.67%(11/30),总有效率70.00%(21/30);治疗12个月后HBV DNA转阴率90.00%(27/30)、HBeAg转阴率53.33%(16/30),总有效率93.33%(28/30)。结论:采用α-干扰素长程治疗慢性乙型肝炎可明显提高疗效,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α干扰素联合甘露聚糖肽治疗乙型肝炎e抗原(HBeAg)阳性的B、C两种不同基因类型慢性乙型肝炎(CHB)的临床效果.方法 随机将80例门诊或住院的HBeAg阳性CHB患者分为两组:治疗组40例,其中基因B型28例,基因C型12例;对照组40例,其中基因B型26例,基因C型13例,非B非C型1例.治疗组用α-2b干扰素500万U/次皮下注射,疗程52周;联合甘露聚糖肽10 mg/次静脉滴注或2.5 mg/次肌肉注射,12周为1个疗程,共3个疗程.对照组单用α-2b干扰素.两组分别于治疗前,治疗后2、4、8、16、26、52周检查肝功能、乙型肝炎5项血清标志物、HBV DNA定量、血常规等,记录不良反应.结果 52周疗程结束时,治疗组HBeAg转阴率、HBeAg转换率和HBV DNA转阴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52.5% vs 30.0%、27.5% vs 10.0%、47.5% vs 25.0%,P<0.05).基因B型患者丙氨酸转氨酶(ALT)复常率和HBeAg转阴率均明显高于基因C型患者(83.3% vs 52.0%、51.9% vs 16.0%,P<0.01).治疗组基因B型HBeAg转阴率、HBeAg转换率和HBV DNA转阴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基因B型(67.9% vs 38.5%、35.7% vs 11.5%、57.1% vs 26.9%,P<0.05).停药52周后复查,治疗组HBeAg转阴率、HBeAg转换率和HBV DNA转阴率较停药时均有不同程度的提升,仍均明显高于对照组(57.5% vs27.5%、30.0% vs 7.5%、50.0% vs 22.5%,P<0.01).治疗组用药4周后白细胞开始回升,至8周时基本接近正常;对照组至16周时仍未完全恢复,52周疗程结束时为(3.93±0.78)×109/L,仍然低于正常值,但停药后52周随访则完全恢复正常.治疗组白细胞减少的绝对数和恢复速度均优于对照组.结论 甘露聚糖肽联合α干扰素治疗HBeAg阳性CHB可显著提高惠者的疗效,尤其在ALT复常率和HBeAg转阴率方面,基因B型患者疗效明显优于C基因型.在疗程结束时,治疗组基因B型患者HBeAg转阴率明显优于对照组基因B型患者,在HBeAg转换率和HBV DNA转阴率方面亦以治疗组为优.联合治疗可促进HBeAg的血清学转换和HBV DNA清除、对抗α干扰素导致的外周血白细胞减少、增加患者的治疗依从性,具有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11.
治疗性疫苗联合干扰素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治疗性疫苗联合干扰素对慢性乙型肝炎(CHB)的抗病毒治疗效果。方法:43例慢性乙型肝炎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22例为治疗性疫苗(基因重组乙肝疫苗30μg联合佐剂1m1).皮下注射.每月1次,联合干扰素α-2a干扰素用法为300万单位~600万单位,肌注.1次/d.连用半个月后改隔日1次,疗程为6个月。对照组(单用干扰素)21例,用法及疗程同研究组。结果:血清HBeAg阴转率治疗组为13/22(59.1%).对照组为6/21(28.6%)(P<10.05)。HBVDNA阴转率治疗组为14/22(63.6%).对照组为7/21(33.3%)(P<0.05)。ALT的复常率无统计学差异。结论:治疗性疫苗联合干扰素治疗CHB息血清HBeAg及HBV DNA阴转率高于单用干扰素,说明治疗性疫苗可以提高干扰素的疗效。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乙型肝炎患者血清中乙型肝炎病毒e抗原 (HBeAg)和乙型肝炎病毒脱氧核糖核酸 (HBV DNA)载量与其临床分型及病理分级分期的关系。方法 检测 2 97例未经抗病毒治疗的各型乙型肝炎患者血清HBeAg和HBV DNA载量 ,并对其中 4 9例HBeAg和HBV DNA阳性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进行了肝组织活检。 结果 临床各型乙型肝炎中除慢性乙型肝炎轻度外 ,其余各组HBV DNA与HBeAg阳性率比较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 .0 1) ;急性乙型肝炎、慢性乙型肝炎轻度、慢性乙型肝炎中度、慢性乙型肝炎重度、肝硬化、重型肝炎的HBeAg载量(Ncu/ml)和HBV DNA载量 (对数值 )分别为 (0 .31± 0 .2 7)、(0 .5 5± 0 .30 )、(0 .4 9± 0 .36 )、(0 .78± 0 .76 )、(0 .6 8±0 .5 6 )、(0 .80± 0 .95 )和 (6 .4 4± 1.4 1)、(7.0 8± 1.2 4 )、(7.35± 1.13)、(6 .78± 1.4 3)、(6 .4 7± 1.2 3)、(7.0 9± 1.4 0 ) ,慢性乙型肝炎轻度、慢性乙型肝炎中度、慢性乙型肝炎重度、肝硬化、重型肝炎各组间的HBeAg和HBV DNA载量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 .0 5 ) ;肝脏病理炎症分级G1、G2 、G3 、G4之间以及纤维化分期S1、S2 、S3 、S4之间HBeAg和HBV DNA载量比较 ,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 >0 .0 5 )。结论 乙型肝炎患者血清HBeAg和HBV DN  相似文献   

13.
叶华清  江元森 《新医学》2004,35(12):745-746
目的:观察和肝胶囊、健肝灵和垂盆草冲剂3种中成药联用治疗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慢乙肝)的长期疗效.方法:67例慢乙肝患者分成中成药治疗组35例,用和肝胶囊,每日3次,每次3粒;健肝灵,每日3次,每次3粒;垂盆草冲剂,每日3次,每次1包.干扰素组32例用α-2a干扰素3MU,肌内注射,每周3次,隔日1次.两组疗程均为24周.结果:治疗结束时、治疗后半年、治疗后1~5年,中成药组的HBeAg和乙型肝炎病毒脱氧核糖核酸(hepatitis B virus DNA,HBV DNA)同时转阴率分别为31%、31%、37%、33%、35%、35%、39%,干扰素组则分别为44%、38%、38%、37%、41%、39%、46%.治疗后1~5年,中成药组的HBsAg转阴率、ALT异常率、肝硬化和肝癌发生率分别为11%、11%、3%、0,干扰素组则分别为3%、3%、0、0,两组上述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结论:和肝胶囊、健肝灵和垂盆草冲剂3种中成药联用治疗慢乙肝的疗效与干扰素相近,但医疗费用低,不良反应少,病人容易接受.  相似文献   

14.
目的 从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及其-238、-308位点基因多态性和HBV基因型、亚型等因素探讨阿德福韦酯(ADV,商品名:名正)治疗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CHB)联合应答的预测因素.方法 对203例HBeAg阳性CHB患者采用ADV 10 mg/d治疗48周,并应用PCR-RFLP检测TNF-α-238及-308位点基因多态性,ELISA测定基线血清TNF-α水平,HBV基因分型荧光定量PCR法检测HBV基因型或HBV S基因直接测序法检测HBV基因型、亚型,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ADV应答的因素.结果 203例患者24周和48周HBV DNA转阴率、ALT复常率、HBeAg转阴率及转换率、应答率分别为31.5%、59.1%、15.8%、8.9%、13.3%和58.6%、78.3%、29.6%、16.7%、25.6%.获得24周应答的患者较无应答者的基线ALT、TNF-α水平高,而基线HBV DNA载量低(P<0.05);获得48周应答的患者较无应答者的24周HBeAg转阴率及转换率、基线TNF-α水平高,而基线HBV DNA载量低(P<0.05).结论 HBeAg阳性CHB患者ADV治疗24周应答的预测因素是基线ALT、TNF-α、HBV DNA;48周应答的预测因素是24周HBeAg转阴率及转换率、基线HBV DNA及TNF-α.  相似文献   

15.
干扰素α联合拉米夫定治疗慢性乙型肝炎临床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比较干扰素α单用和联合拉米夫定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临床疗效。方法86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随机分为三组。联合组 32例 ,给予干扰素α 1b 5MU ,肌肉注射 ,每周 3次 ,共 2 4周 ,拉米夫定 1 0 0mg口服 ,每日 1次 ,共 4 8周 ;干扰素组 30例 ,拉米夫定组 2 4例。观察 3组HBeAg阴转率、HBV DNA阴转率、HBeAg转换率及谷丙转氨酶 (ALT)复常率。结果3组病人ALT复常率、HBeAg血清转换率无明显差异 ,HBeAg阴转率联合组明显高于拉米夫定组 (P <0 .0 5 ) ,HBeAg复发率三组差异无显著性 (P >0 .0 5 )。治疗结束时 ,HBV DNA阴转率联合组及拉米夫定组明显高于干扰素组 (P <0 .0 5 )。随访 2 4周 ,HBV DNA复发率 ,拉米夫定组明显高于干扰素组及联合组 ,联合组ALT的反跳率明显低于干扰素组及拉米夫定组 ,差异有显著性意义 (P <0 .0 5 )。结论干扰素α或拉米定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疗效较好 ,联合用药抑制ALT反跳优于单用干扰素或拉米夫定  相似文献   

16.
目的:本文对国产α-2b干扰素(IFN)对慢性乙型肝炎的疗效进行了分析。方法:用随机分组法,治疗组22例,对照组11例,应用α-2b(安福隆)5MU或3MU肌肉或皮下注射,疗程6个月。结论:治疗组有40.9%的患者HBeAg阴转,50%HBV-DNA阴转,显示国产IFNα-2b对慢性乙型肝炎有良好疗效。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阿德福韦酯治疗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发生HBeAg血清学转换与HBV特异性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CTL)的关系。方法 80例CHB患者HBV DNA阳性(HBV DNA≥1×104拷贝/ml),HBeAg阳性50例(62.5%)、丙氨酸转氨酶(ALT)>2×正常值上限(ULN)、人白细胞抗原(HLA)-A2阳性,用阿德福韦酯10mg,口服,每日1次。观察治疗12个月后HBeAg血清学转换与HBV特异性CTL的关系。结果阿德福韦酯治疗12个月后,HBV特异性CTL[(0.68±0.11)%]高于治疗前[(0.34±0.10)%,t=8.58,P<0.01],HBV DNA(3.01±0.25)log10拷贝/ml低于治疗前[(6.25±0.70)log10拷贝/ml,t=12.62,P<0.01],HBV DNA转阴(<500拷贝/ml)48例(60%)。HBeAg阳性50例中发生HBeAg转阴14例(28%),HBeAg血清学转换9例(18%),HBeAg血清学转换者HBV特异性CTL[(0.86±0.05)%]高于无HBeAg血清学转换者(41例,82%)的HBV特异性CTL[(0.60±0.07)%,t=8.63,P<0.01]。结论阿德福韦酯能提高CHB患者的HBV特异性细胞免疫功能,治疗后HBeAg血清学转换的发生与HBV特异性CTL水平升高有关。  相似文献   

18.
干扰素含片治疗慢性乙肝临床疗效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吴勇 《临床医学》2001,21(10):14-15
目的:观察α-干扰素口含片治疗慢性乙肝患者,在改善肝脏功能与血清HBV标志物的疗效。方法:随机分为二组,治疗组30例,给予肝灵素片,一天1片,临睡前口含治疗;对照组35例,予α-2b干扰素针300万单位,肌注,隔日1次,疗程均持续半年。结果:治疗组肝功能复常率80%,HBeAg转阴率53%,HBV-DNA转阴率60%;对照组分别为83%、60%、66%,两者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小剂量干扰素口含给药治疗慢性乙型肝炎与较大剂量肌注治疗,临床疗效相近,但其费用低,副反应轻,使用方便。  相似文献   

19.
周根法 《临床医学》2010,30(12):24-25
目的探讨α-干扰素联合拉米夫定治疗慢性乙型肝炎对HBV YMDD变异的影响。方法将5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0例,给予口服拉米夫定100 mg/d,同时予以α1b-干扰素5 MU/d,肌肉注射,2周后改为隔日1次,疗程为1年;对照组20例,单用拉米夫定100 mg/d,疗程为1年。结果疗程结束时两组患者HBV YMDD变异率分别为10.0%和30.0%(P0.05),HBeAg血清转换率分别为40.0%和35.0%(P0.05)。治疗组YMDD变异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拉米夫定联合α-干扰素治疗慢性乙型肝炎不能提高HBeAg血清转换率,但可降低YMDD变异率。  相似文献   

20.
双环醇治疗慢性病毒性乙型肝炎疗效观察--附20例报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冯健华  魏嬛  高齐明  高文军  卫敏 《新医学》2004,35(4):219-220
目的:观察我国创制的抗肝炎新药双环醇治疗慢性病毒性乙型肝炎(慢乙肝)的临床疗效.方法:41例HBsAg、HBeAg、乙型肝炎病毒脱氧核糖核酸(hepatitis B virus DNA,HBV DNA)皆阳性的慢乙肝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组20例予双环醇25 mg,每日3次;对照组21例使用α干扰素500万单位,3次/周,两组疗程均为24周,停药后均随访12周.治疗前、后及停药12周后检测ALT、HBsAg、HBeAg、抗-HBe、HBV DNA.结果:治疗24周后,治疗组与对照组的ALT复常率分别为65%(13/20)、76%(16/21);HBeAg阴转率分别为35%(7/20),38%(8/21);HBeAg/抗-HBe血清转换率分别为25%(5/20),29%(6/21),HBVDNA阴转率分别为10%(2/20)、29%(6/21),两组上述4项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治疗组停药12周仍可观察到持续的HBeAg阴转率及抗-HBe血清转换率.结论:双环醇治疗慢乙肝,有一定的降酶、抗病毒疗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