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的通过比较右美托咪啶和丙泊酚对重症监护病房(ICU)预计机械通气超过3d病人的临床疗效,探讨右美托咪啶对ICU机械通气病人长时间镇静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将选取的40例行有创机械通气、预计机械通气超过3d的病人随机分到右美托咪啶组(D组,20例)和丙泊酚组(P组,20例)。D组病人给予右美托咪啶负荷剂量1μg/kg,注射时间超过10min后继以0.2~0.7μg·kg-1·h-1维持泵入;P组给予丙泊酚负荷剂量1mg/kg,注射时间超过10min后继以1.0~3.0mg·kg-1·h-1维持泵入,直至撤机。观察并记录镇静前及镇静后30min、1h、3h的镇静躁动评分(SAS评分)、呼吸及血流指标;记录两组机械通气时间及ICU驻留时间;记录镇静期间呼吸、心血管不良事件及谵妄的发生情况。结果两组病人均能达到镇静目标水平SAS评分3~4分,D组和P组SA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镇静后呼吸频率、心率、血压较镇静前显著下降(F=5.33~17.06,P〈0.05),随输注时间延长呼吸、血流指标有所改善,但各时间点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病人镇静相关不良反应类似(P〉0.05)。D组机械通气时间和ICU驻留时间略短于P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一定剂量范围内右美托咪啶长时间镇静效果与丙泊酚类似,无明显不良反应,为ICU机械通气病人长期镇静治疗用药提供了新的选择。  相似文献   

2.
目的 评价唤醒计划在术后机械通气患者中的效果.方法 选择术后转入ICU监护、接受机械通气的患者8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观察组在麻醉清醒过程中实施唤醒计划,比较两组患者麻醉清醒时间、机械通气时间、ICU 的住院时间等临床指标.结果 观察组者麻醉清醒时间明显少于对照组,呼吸机使用时间、ICU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者.结论 实施唤醒计划可以提高术后患者撤机成功率,缩短ICU住院时间.  相似文献   

3.
机械通气已经成为临床医学中不可缺少的生命支持手段,特别是为危重患者治疗原发病提供了宝贵的时间.在进行机械通气时,由于疾病、各种侵入性操作、环境、精神因素等多方面的原由,患者会出现烦躁不安、自主呼吸与呼吸机对抗等,会影响治疗效果甚至加重病情,通过使用镇静剂,使患者能够适应机械通气治疗.但在镇静治疗过程中,必须严密监测病情变化,加强护理,防止意外和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4.
目的评价ICU患者应用程序化镇痛镇静护理策略的干预效果。方法选择本院ICU两个护理单元住院患者,单号楼层589例患者为对照组,采用常规镇痛镇静,双号楼层376例患者为观察组,采用程序化镇痛镇静策略,比较两组患者的镇痛镇静药物使用剂量、谵妄发生率及ICU住院时间。结果观察组患者镇痛镇静药物的使用剂量、谵妄发生率及ICU住院时间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程序化镇痛镇静策略较常规镇痛镇静能使ICU患者取得更好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基于肺部超声的气道廓清方案在ICU机械通气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采用目的抽样法,选取2021年1月—2022年6月入住合肥市某三级甲等综合医院ICU的机械通气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试验组实施基于肺部超声的气道廓清方案,对照组实施常规的气道廓清方案。比较干预第1、3、5天,两组肺部超声评分、氧合指数、膈肌功能情况及机械通气时间的差异。结果 共纳入研究对象123例,其中17例因自动退出或在ICU入住未满5 d给予剔除,最终纳入106例,试验组56例,对照组50例。重复测量方差分析结果显示,两组肺部超声评分、氧合指数、膈肌运动幅度及膈肌厚度变异率的时间与组间存在交互效应(P<0.05)。两组机械通气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902)。结论 基于肺部超声的气道廓清方案有助于改善患者氧合状况,增强膈肌功能。  相似文献   

6.
目的评价实施程序化镇痛镇静护理降低ICU气管插管非计划性拔管率的效果。方法对2014年1~7月收治的267例经口气管插管患者实施程序化镇痛镇静护理,统计患者谵妄、镇静过度及非计划拔管率,并与2013年1~7月收治的实施经验性镇痛镇静护理的298例患者进行比较。结果 2014年1~7月谵妄发生率为10.1%(27/267),镇静过度发生率为10.1%(27/267),非计划性拔管率为1.50%(4/267),低于2013年1~7月谵妄发生率(26.5%,79/298)、镇静过度发生率(23.2%,69/298)、非计划性拔管率(4.36%,13/298),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24.844,16.983和3.959,P0.05)。结论运用程序化镇痛镇静护理能够降低ICU谵妄、镇静过度及气管插管非计划性拔管率。  相似文献   

7.
ICU镇静和镇痛的新策略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危重病症、重症监护病房(ICU)特殊环境设置和治疗、护理相关操作是引起ICU患者疼痛与不适的常见原因,不利于危重患者的康复。ICU镇静、镇痛新策略强调:(1)识别引起疼痛的原因以避免不加区别地应用镇静-镇痛药物;(2)个体化应用镇痛-镇静药物;(3)采用科学的镇静评估方法,评测镇静水平,避免过度镇静影响临床治疗和护理。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ICU护士主导的程序化镇痛镇静(PSA)方案在肝移植术后重症患者中应用的效果。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2019年1—12月北京朝阳医院外科ICU收治的140例肝移植术后重症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70例。对照组应用常规镇痛镇静方案,试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自行设计的PSA...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一种科学的镇痛、镇静管理方法,以确保ICU镇痛、镇静治疗的安全实施。方法 2012年1~12月采用医护合作策略,包括医护共同参与培训、共同决策实施方法、采用标准化沟通方式及共同讨论差错隐患等,对镇痛、镇静治疗进行安全管理,比较应用该策略前后的效果。结果应用医护合作管理策略后,医生、护士合作状况平均得分及程序化镇痛、镇静治疗的落实率均高于实施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镇痛、镇静不足导致气管插管和气切套管非计划拔管发生率低于实施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镇痛、镇静过度导致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感染率低于实施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医护合作策略在镇痛、镇静安全管理中具有优势作用,ICU护士在实施过程中具有不可替代的地位。  相似文献   

10.
目的评价机械通气(mechanical ventilation,MV)患者在镇痛镇静治疗期间应用集束干预策略的效果。方法按入科顺序编号将2011年1~10月ICU收治的108例MV患者分为2组,单号为干预组(n=57),在常规镇痛镇静护理的同时,应用集束干预策略,包括每日镇静中的唤醒、呼吸同步、镇静和镇痛药物的选择或应用、谵妄的监测和处理、早期运动和锻炼。双号为对照组(n=51),采用常规镇痛镇静护理,以及意识水平、镇痛镇静程度及脏器功能的评估监测等;比较两组患者的镇痛镇静药物使用剂量、机械通气时间、ICU治疗时间、总住院日、谵妄发生率及28d生存率。结果干预组患者镇痛镇静药物的使用剂量、机械通气时间、ICU治疗时间、总住院日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干预组谵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集束干预策略较常规镇痛镇静护理能使MV患者取得较好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ICU机械通气患者镇静治疗时发生不良反应的原因及对策。方法:对2007-08/2008-08期间68例机械通气患者镇静治疗出现的各类不良反应进行分类统计及原因分析。结果:危重患者在镇静治疗过程中可出现血压下降、肺部感染加重、镇静过深等各类不良反应,这些不良反应的强弱与镇静药物呈剂量依赖性,经及时治疗和干预后均得到有效控制。结论:机械通气患者镇静治疗时,易发生各类不良反应,须连续评估患者的镇静等级和意识变化,密切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加强呼吸道管理,减轻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12.
目的 对重症监护机械通气患者发生人机对抗的原因进行分析处理.方法 对45例人机对抗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45例机械通气患者发生人机对抗原因:气道阻塞13例,主观不能耐管8例,支气管痉挛5例,潮气量不足6例,持续高热5例,急性肺水肿4例,抽搐2例,单肺通气1例,气胸1例.结论 发生人机对抗原因主要包括患者因素、病情因素及呼吸机因素.加强气道管理,采取综合有效措施,可减少人机对抗的发生.  相似文献   

13.
镇痛镇静治疗已经成为重症监护病房中综合治疗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以消除或减轻患者的疼痛及不适,控制焦虑、躁动和谵妄,减轻应激反应,改善患者睡眠、诱导遗忘,提高机械通气的协调性,减轻医疗护理操作对患者造成的伤害性刺激,使危重患者处于舒适和安全的理想水平。本文对重症监护病房患者镇痛镇静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4.
镇静治疗对手术后重症患者使用机械通气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手术后ICU患者行机械通气时镇静治疗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120例术后需机械通气的ICU患者随机分为两组,A组为镇静组(80例),B组为对照组(40例)。A组又分为A1组40例,用咪唑安定镇静;A2组40例,用丙泊酚镇静;B组不用镇静剂。观察比较A、B两组患者术前、术毕、停机械通气前、停机后2h的临床表现、生命体征和机械通气治疗时间等。结果 A组患者少有恐惧感,脱机时血压、心率平稳;B组患者诉不适较多,脱机时血压、心率均明显升高(P<0.01);B组使用机械通气治疗时间较A组延长,两组间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应用镇静剂使手术后机械通气的患者处于浅睡眠状态,能减少恐惧,缩短机械通气治疗时间。  相似文献   

15.
ICU机械通气患者护理中的安全隐患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机械通气治疗是目前抢救危重患者的主要方法之一,已成为各种疾病导致的呼吸功能障碍及呼吸心跳骤停的主要治疗手段,现已在各个医院ICU广泛应用。但其复杂的管路系统、有创的人工气道、多样的呼  相似文献   

16.
舒适护理在ICU呼衰机械通气患者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进入新世纪以来,随着现代护理学科的发展,要求ICU护理工作不能仅限于重症疾病的救治与监护,而应将“以人为本”的舒适护理的理念融入到ICU监护的全过程.所以,我院ICU于2003年初将舒适护理模式应用到呼吸衰竭需行机械通气患的护理中,取得满意效果.现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机械通气患者早期康复治疗的时机、安全性以及有效性。方法:选择本院重症监护病房2018年6月-2019年6月收治的机械通气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为康复组和对照组。康复组在对照组常规治疗的基础上,进行早期康复治疗,比较两组治疗5天后的潮气量、浅快呼吸指数、吸氧浓度(FiO2)、氧合指数、APACHEⅡ评分、ICU住院时间、机械通气时间,以及谵妄、下肢静脉血栓、撤机失败例数、30d死亡例数,统计两组患者不良事件。结果:两组治疗5d后FiO2、氧和指数、APACHEⅡ评分,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两组治疗5d后潮气量、浅快呼吸指数,以及ICU住院时间、机械通气时间、谵妄、下肢静脉血栓,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但撤机失败例数、30d死亡例数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早期康复治疗可以有效减少ICU住院时间、机械通气时间,减少谵妄的发生,改善患者的精神状态。  相似文献   

18.
目的 为进一步提高机械通气护理质量,保障患者医疗安全.方法 对ICU护士相关知识和技能掌握情况及护理考核情况进行汇总,列出主要存在问题进行分析.结果 机械通气护理环节中有许多因素影响到并发症的发生、通气的疗效及抢救成功率和治愈率.结论 通过科学有效的护理和管理减少并发症,提高疗效,缩短机械通气时间和患者的住院天数.  相似文献   

19.
胸腔穿刺对重症监护室机械通气患者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涛  刘志 《中国误诊学杂志》2010,10(9):2019-2020
目的:探讨胸腔穿刺抽液对重症监护室机械通气患者的影响。方法:对23例机械通气合并胸腔积液的患者进行胸腔穿刺,比较胸腔穿刺前及穿刺后12 h患者的临床症状、血流动力学、呼吸力学、血气指标的变化。结果:23例患者进行胸腔穿刺后心率下降,平均动脉压上升,但无统计学意义。胸腔穿刺后气道峰压(PIP)较低(0.260±0.013)VS(0.318±0.014)kPa(P0.05),肺顺应性相对较好(2.53±0.89)VS(2.00±0.57)L/kPa(P0.05),同时降低了呼吸机做功(2.83±0.35)VS(3.86±0.29)J/L。胸腔积液穿刺后动脉血氧分压、经皮血氧饱合度、氧合指数相对高于胸腔积液穿刺前,但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胸腔穿刺抽液可以使机械通气患者血流动力学稳定,改善气体交换;降低气道峰压,增加肺顺应性,降低呼吸机做功,从而减少呼吸机相关性肺损伤及呼吸机依赖,增加了危重患者的抢救成功率。  相似文献   

20.
总结了近年来国内外镇痛镇静治疗方案,包括镇痛镇静评估、药物、人文关怀等。认为利用医护合作进行程序化镇痛镇静,同时予以联合用药和唤醒可以使机械通气患者在人文关怀模式下得到有效治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