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目的研究大鼠视神经挫伤后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的变化及牛磺酸的影响。方法通过建立外伤性视神经损伤的动物模型,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损伤组(视神经钳夹+蒸馏水组)及牛磺酸组(视神经钳夹+牛磺酸组),于损伤后3d、7d、14d和28d以免疫组化染色法测定视神经iNOS的活性。结果在损伤后3d、7d、14d及28d,损伤组及牛磺酸组视神经组织iNOS表达较正常对照组升高(F=256.43,213.62,188.76,231.78,P〈0.05);牛磺酸组较损伤组iNOS表达降低(F=256.43,213.62,188.76,231.78,P〈0.05)。结论视神经损伤诱导视神经iNOS的表达。牛磺酸可能通过对iNOS的抑制在大鼠视神经损伤中起到视神经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 研究视神经损伤对兴奋性氨基酸转运蛋白-1(EAAT-1)的表达以及对视网膜谷氨酸(Glu)摄取的影响.方法 建立大鼠右眼视神经损伤模型48只.术后1、7、14d以高效液相色谱分析检测大鼠玻璃体谷氨酸浓度;通过免疫组织化学检测大鼠视网膜EAAT-1的表达.结果 视神经损伤后1、7、14d,实验眼玻璃体谷氨酸浓度升高,与对照眼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1h=10.171,P=0.000;t7h=3.871,P=0.006;t14h=5.599,P=0.001);实验眼视网膜EAAT-1表达降低,与对照眼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1h=3.460,P=0.011;t7h=4.182,P=0.004;t14h=4.077,P=0.005).结论 视神经损伤后视网膜内谷氨酸积聚,与视网膜EAAT-1的表达降低有关.  相似文献   

3.
目的 本研究拟建立大鼠急性视神经钳夹伤模型,确立视神经受损后视网膜组织中不同时间神经调节蛋白1(neureg-ulin-1,NRG-1)表达的情况,研究NRG-1是否对视神经急性损伤有保护和修复作用.方法 2月龄sD雄性大鼠48只随机分为对照组(即假手术组,24只)和实验组(24只);钳夹伤后2 h、1 d、2 d、7 d、2周、4周各组行闪光视觉诱发电位(flash visual evokedpotential,FVEP)检查及眼底照相观察视神经受损情况,并于钳夹伤后每个时间点处死动物各4只,摘除眼球和视神经,用组织病理检查和免疫组织化学等技术来观察和评价视网膜组织内NRG-1表达水平.结果 急性视神经钳夹伤后2 h、1 d、2 d、7 d大鼠眼底像与正常眼相比尚无明显差别,至2周时视盘逐渐变淡白,4周时苍白程度基本定型.FVEP:实验组大鼠夹伤后2 h即出现异常波形,呈低平扁阔及不规则形,潜伏期延长,P100波波幅降低;随后稍有恢复,但仍低于正常振幅的50%.P100波振幅及其潜伏期在损伤后各时间点与假手术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HE染色:假手术组大鼠视网膜轻度水肿、增厚,胞核数量及排列无明显改变;实验组夹伤后2 h视网膜组织水肿,其中神经纤维层与内网状层的水肿最明显,厚度增加明显,染色较淡;夹伤后1~2 d视网膜神经节细胞减少,细胞变性,神经纤维层明显变薄,内核层细胞排列紊乱,外核层变薄;夹伤后7 d、2周、4周时变化不明显.NRG-1表达情况:实验组大鼠急性视神经损伤后2 h、l d、2 d、7 d、2周视网膜的NRG-1蛋白阳性细胞表达分别为(25.36±1.36)mm-2、(39.78±3.78)mm-2、(65.13±8.13)mm-2、(87.26±10.36)mm-2、(137.62±14.08)mm-2,假手术组分别为(16.57±1.46)mm-2、(21.32±2.04)mm-2、(14.33±4.14)mm-2、(16.02±3.04)mm-2、(18.03±3.72)mm-2,实验组均明显高于假手术组大鼠(均为P<0.05);其中,损伤后2周时NRG-1的表达量升高最为明显,达到峰值;此后逐渐下降.至损伤后4周,实验组与假手术组大鼠视网膜组织相比,NRG-1的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大鼠急性视神经损伤后NRG-1蛋白的表达先升高后降低,NRG-1对于正常大鼠视功能的维持有着一定作用,NRG-1可能参与了视神经损伤的病理变化和自身修复过程.  相似文献   

4.
Chen X  Chen J  Tian CH  Lin JY  Wang YC 《中华眼科杂志》2010,46(11):978-983
目的 研究CPG15 mRNA和蛋白在发育期正常和单眼形觉剥夺(MD)大鼠视皮层中的表达,探讨其与视觉发育的相关性.方法 实验研究.80只健康Wistar大鼠分为正常组和MD组,根据发育的不同时限,正常组观察时间点分别为生后7、14、21、28、45 d,MD组分别为生后21、28和45 d,每个时间点10只大鼠.MD组大鼠于出生后14 d行右侧眼睑缝合制作单眼形觉剥夺模型.所有大鼠在同等环境下饲养.采用SYBRgreen Ⅰ荧光定量RT-PCR和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CPG15mRNA和CPG15阳性细胞数及蛋白表达的IOD值在发育期正常和MD大鼠视皮层中的表达变化.正常组和MD组间数据行单因素方差分析,同一时间点的两组数据采用成组设计的t检验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生后7、14、21、28、45 d时,正常组大鼠视皮层中CPG15 mRNA相对表达量分别为0.152±0.011、0.234±0.052、0.527±0.047、0.846±0.067、0.445±0.220,MD组大鼠则在生后21、28、45 d时相对表达量分别为0.412±0.015、0.501±0.019、0.381±0.030,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177.52,36.93;P<0.01).两组大鼠视皮层中CPG15 阳性细胞数及蛋白表达的IOD值组间比较也均有统计学意义(F=26.001,12.207,76.914,58.397;P<0.01).CPG15 mRNA和蛋白表达的IOD值均在视觉发育关键期的中期P28和MD28达高峰.MD组与正常组大鼠视皮层中CPG15mRNA和CPG15 阳性细胞数及蛋白表达的IOD值在生后21、28、45 d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MD组其表达量均明显减少.结论 发育期正常和MD大鼠视皮层中CPG15 mRNA和CPG15阳性细胞数及蛋白表达的IOD值随视觉发育呈阶段性变化,其表达与视觉经验和年龄因素相关,在视觉发育关键期呈高水平表达,单眼形觉剥夺明显影响视皮层中CPG15 mRNA和蛋白的表达,推测CPG15参与视皮层神经元的发育和成熟,它可能是参与视觉发育可塑性变化的分子基础之一.  相似文献   

5.
背景 脑衰反应调节蛋白-2(CRMP-2)具有促进中枢神经轴突生长的作用,但中枢神经损伤后在细胞周期素依赖蛋白激酶5(CDK5)诱导下CRMP-2会发生过度磷酸化修饰,从而导致生长锥塌陷,阻碍神经系统的修复.视神经作为一种特殊的中枢神经组织,其损伤后是否发生CRMP-2表达的变化和磷酸化修饰鲜见研究报道. 目的 探讨视神经钳夹伤小鼠模型视神经组织中CRMP-2表达及其磷酸化修饰水平的动态变化及意义.方法 选取8~9周龄健康BALB/c小鼠48只,雌雄不限.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小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和损伤后3、7、14 d组,每组12只.各损伤组小鼠右眼术中暴露视神经,用小号动脉夹于球后2 mm处夹持视神经10s,假手术组小鼠手术操作同各损伤组,但不钳夹视神经.分别于术后3、7、14 d获取小鼠视神经组织,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各组小鼠视神经组织中CRMP-2 mRNA的相对表达量;采用Western blot法检测各组小鼠视神经组织中CRMP-2蛋白、磷酸化CRMP-2(p-CRMP-2)及CDK5的表达变化,检测结果进行组间比较.结果 假手术组及损伤后3、7、14d组小鼠视神经组织中CRMP-2 mRNA及蛋白相对表达量的总体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CRMP-2 mRNA:F=2.971,P=0.097;CRMP4蛋白:F=1.202,P=0.370).假手术组及损伤后3、7、14 d组小鼠视神经组织中p-CRMP-2蛋白的相对表达量分别为0.001±0.000、0.064±0.003、0.136±0.005和0.346±0.012,CDK5蛋白的相对表达量分别为0.440±0.009、0.723±0.011、0.874±0.015和0.952±0.019,总体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CRMP-2:F=445.600,P<0.001;CDK5:F=186.600,P<0.001),其中损伤后3、7、14 d组小鼠视神经组织中p-CRMP-2和CDK5蛋白的相对表达量均明显高于假手术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结论 小鼠视神经钳夹伤后视神经组织中CRMP-2的表达无明显变化,但视神经组织中CDK5和p-CRMP-2蛋白表达均明显上调,且随着损伤后时间的延长上调更为明显.  相似文献   

6.
目的:动态观察视神经损伤后视网膜中P38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MAPK)活性的表达变化和早期细胞凋亡情况。方法:制作大鼠视神经钳夹伤模型后设立对照组、假手术组和视神经夹伤组,应用免疫组化方法及流式细胞仪分别检测视神经损伤后1,6,12,24h;15,30d共6个时间点3组大鼠视网膜中磷酸化(活化)P38MAPK的表达和早期细胞凋亡率,同时对视网膜形态学改变进行观察。结果:视神经损伤诱导视网膜神经节细胞(RGC)严重丧失,损伤后1~15dRGC快速减少,15d后缓慢减少。在正常对照组、假手术组磷酸化P38MAPK表达阴性,视神经损伤后P38MAPK活性的表达于6h检测到表达,逐渐增加至24h阳性表达达高峰,15d表达下降,30d消失,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视神经损伤后早期细胞凋亡率逐渐上升,24h达最高8.9%,随后下降。结论:视神经不完全损伤刺激了大鼠视网膜中P38MAPK的活性表达,与早期细胞凋亡率变化相似。P38MAPK通路与视神经损伤诱导的大鼠视网膜RGC凋亡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7.
即早基因c-fos在视神经损伤大鼠外侧膝状体中的表达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Dai Y  Sun XH 《中华眼科杂志》2005,41(4):321-324
目的研究大鼠视神经钳夹伤后外侧膝状体神经元的早期损伤反应。方法用70g压力的显微无创血管钳夹持SD雄性大鼠右侧视神经30s,于损伤后2h、1d、3d、7d、14d,采用c-fos和calbindin D-28k抗体行免疫组化和荧光双标检测外侧膝状体中的c-fos定位,用Western印迹法检测外侧膝状体中的c-fos表达量。结果在损伤眼同侧的外侧膝状体腹侧核内侧核团和中间核可见c-fos阳性细胞,损伤后2h开始出现,1d时达到高峰,3d时稍有减少,7d时明显减少,14d仍有少量c-fos阳性细胞。外侧膝状体的背侧核及对照组未见c-fos阳性细胞。Calbindin D-28k阳性细胞主要出现在外侧膝状体的腹侧核内侧核团和中间核内。75%-83%的c-fos都出现在calbindin D-28k阳性细胞的胞核中。结论大鼠的视神经钳夹伤诱导了即早基因c-fos在同侧外侧膝状体腹侧核内侧核团和中间核calbindin D-28k阳性投射神经元中的表达,它们可能在视神经急性损伤的病理过程中起重要作用。(中华眼科杂志,2005,41:321-324)  相似文献   

8.
大鼠视神经损伤后视网膜CNTF及CNTFRα mRNA的表达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目的研究视神经损伤后睫状神经营养因子及其受体在大鼠视网膜中的表达变化。方法采用钳夹法制作大鼠视神经损伤模型。分别于伤后1、3、7、14、28d取眼球,以正常大鼠视网膜为对照,提取视网膜组织RNA,运用RT-PCR检测视神经损伤后CNTF和CNTFRαmRNA的表达变化。结果在正常视网膜中存在CNTF和CNTFRαmRNA的表达,视神经损伤后CNTF和CNTFRαmRNA表达量逐渐增加,第7d达到最高,第14d下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28dCNTF表达仍高于正常组(P<0.01)。结论视神经损伤刺激了视网膜细胞表达CNTF和CNTFRα增加,可能是视网膜神经元自我保护的一种反应。  相似文献   

9.
目的 利用双向电泳技术比较正常成、幼年Long Evans大鼠初级视皮层蛋白质组表达差异,探索蛋白质组学技术在视觉发育研究中应用的可能性。方法 22d龄和100d龄Long Evans大鼠各3只,过量戊巴比妥钠处死,切取其初级视皮层的灰质,裂解抽提总蛋白,双向电泳分离总蛋白,比较2组大鼠初级视皮层蛋白质表达差异。结果 胶图差异分析发现幼年鼠初级视皮层中有12个蛋白质点表达较丰富,成年鼠初级视皮层中有16个蛋白质点表达较丰富。结论 正常成、幼年Long Evans大鼠初级视皮层蛋白质组存在明显差异,蛋白质组学技术可以应用于视觉发育方面的研究。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视神经损伤后突触后密度蛋白-95(PSD-95)在神经损伤后sD大鼠视网膜中的定位及表达的变化。方法采用钳夹法制作SD大鼠视神经损伤模型。分别于损伤后1d、3d、5d,7d及14d摘除眼球,以正常大鼠视网膜为对照,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和Westernblot法检测视神经损伤后PSD-95蛋白水平表达变化;免疫荧光双标技术检测PSD-95的细胞定位情况。结果在正常对照组中,视网膜外丛状层有大量的PSD-95存在。视神经损伤后,PSD-95在视网膜中的表达显著减少,损伤后1d,PSD-95在视网膜外层表达量最低,在损伤后7dPSD-95的表达恢复正常水平并维持到损伤后14d。免疫荧光双标染色结果显示视神经损伤后1dPSD-95与视杆细胞的标记物rhodopsin共定位减少,损伤后7d部分恢复。结论视神经钳夹伤导致了视网膜PSD-95表达量的减少和分布的改变,可能是视网膜神经元损伤后自我保护的一种反应。  相似文献   

11.
视神经挫伤后视网膜形态学和Bcl-2/Bax表达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研究大鼠视神经夹挫伤后视网膜神经节细胞(RGC)形态学改变及Bcl-2/Bax蛋白表达的变化,为了解视神经损伤的病理机制提供一定的依据。方法 建立大鼠视神经夹挫伤动物模型,伤后1d、3d、5d、7d、9d、2周、4周处死,HE染色观察RGC的动态变化,免疫组化方法检测RGC表达Bcl-2及Bax的水平。结果 视神经伤后RGC数目严重下降,2周内RGC快速减少,2周以后缓慢减少;伤后Bcl-2及Bax表达随时间而有不同程度的增加,Bax对损伤的反应较Bcl-2稍晚,两者表达均呈现先升后降的趋势,并维持一定的时间。Bcl-2和Bax蛋白表达比与RGC存活数目有一定的相关性。结论 视神经损伤后RGC数目减少是其视功能下降的病理基础之一,Bcl-2和Bax在RGC死亡机制中起重要作用,Bcl-2/Bax比率与RGC的减少呈一定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12.
PURPOSE: Traumatic optic neuropathy often induces a loss of vision that proceeds rapidly within several hours, together with retinal ganglion cell death, in a much slower time course. Electrical stimulation has previously been shown to rescue injured retinal ganglion cells from cell death. The present study tests whether transcorneal electrical stimulation could preserve visual function after an optic nerve crush. METHODS: Transcorneal electrical stimulation was given immediately after a calibrated optic nerve crush. We measured visually evoked potentials (VEPs) in the visual cortex of rats before and immediately after the optic nerve crush and after the transcorneal stimulation to estimate an extent of damage and effects of stimulation in individual animals. In addition, the retinal axons were labeled with a fluorescent anterograde tracer to determine whether the transcorneal electrical stimulation can protect the retinal axons from degeneration. RESULTS: The optic nerve crush was made at an intensity that does not allow a spontaneous recovery of VEP for 1 week. The transcorneal stimulation immediately increased VEP amplitude impaired by the optic nerve crush, and this augmentation was often preserved after 1 week. In the stimulated animals, a larger amount of retinal axons projected centrally beyond the crushed region in comparison to the unstimulated animals. CONCLUSIONS: Transcorneal electrical stimulation would restore the functional impairment of optic nerve by traumatic injury at a very early stage and protect retinal axons from the ensuing degeneration.  相似文献   

13.
目的:运用闪光视觉诱发电位(FVEP)技术检测外伤性视神经损伤(TON)大鼠视觉通路障碍的变化情况,探究TON大鼠视网膜及视神经中Tau及其磷酸化蛋白的变化。方法:将30只SD大鼠进行FVEP造模,1wk后构建TON模型,左眼进行视神经夹持损伤,右眼进行视神经暴露假手术。TON模型鼠分别于视神经夹持损伤后1、3、7、14、28d进行FVEP检测。FVEP检测完成后处死大鼠,分离左眼视网膜及视神经,并采用Western blot检测其中Tau及其Ser 396/Ser 404位点磷酸化蛋白的表达水平。结果:TON模型大鼠假手术眼出现典型的FVEP波形;相较于假手术眼,手术眼各检测时间点FVEP的N2波发生显著延迟,N2-P2波振幅发生大幅缩减,但视神经夹持损伤后各时间点N2波潜伏期延迟时间和N2-P2振幅缩减差异不明显。TON大鼠手术眼视网膜总Tau含量在夹持损伤1d后急剧下降,7d时短暂恢复后直至28d维持于略低于正常水平;pTau-Ser396/404的变化与总Tau的变化一致,其中Ser 396位点为Tau蛋白主要磷酸化位点。TON大鼠手术眼视神经总Tau含量逐渐增多,夹持损伤14d时达到高峰并维持至28d,pTau-Ser396/404的变化与总Tau的变化类似,7d时出现增长并抵达高峰,其中Ser 404位点为主要磷酸化位点。结论:FVEP的N2及P2相关指标可用于检测TON大鼠视觉功能障碍水平,TON大鼠视网膜与视神经Tau蛋白水平的变化截然不同,不同部位pTau-Ser396/404的变化跟随总Tau含量的变化而变化,但不同部位Tau蛋白主要改变的磷酸化位点不同。  相似文献   

14.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B对小鼠视神经保护作用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B(VEGF-B)在视网膜组织的表达及其对视网膜神经节细胞的保护作用.方法 对照实验研究.35只成年雌性健康C57BL/6小鼠,分为正常对照组,视神经损伤后6 h、1 d、1周、2周组.其中10只鼠用于原位杂交,每组2只鼠;25只鼠用于实时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eal time RT-PCR),每组5只鼠.采用原位杂交法观察实验鼠视网膜组织VEGF-B的mRNA表达;用real time RT-PCR法观察视网膜组织损伤后不同时间VEGF-B的mRNA定量表达;从双侧上丘行荧光金逆行标记和视网膜神经节细胞计数,评估玻璃体腔内注射重组人VEGF-B(450 mg/L)对视网膜神经节细胞的保护作用.应用SAS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对组间real timeRT-PCR检测结果比较采用方差分析,对组间视网膜神经节细胞计数的计量资料比较采用秩和检验.以P<0.05作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 小鼠视神经损伤后的视网膜组织VEGF-B表达显著增强,损伤后1周达高峰.玻璃体腔内注射重组人VEGF-B蛋白,可显著增加视网膜神经节细胞的存活数量,分别是单纯视神经损伤组和损伤加玻璃体腔内注射的阴性对照组的1.7倍(t=0.1301,P<0.01)和1.9倍(t=0.001,P<0.01).结论 VEGF-B参与小鼠视神经损伤后的修复,并对视网膜神经节细胞有保护作用.(中华眼科杂志,2009,45:38-42)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观察超声微泡造影剂介导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联合转染大鼠视网膜和视皮质区细胞对视神经损伤后视网膜神经节细胞(RGC)的保护作用。方法 雄性Sprague-Dawley(SD)大鼠88只随机分为正常组(A组)、假手术组(B组)、空白对照组(C组)、单纯眼转染组(D组)、单纯脑转染组(E组)、联合转染组(F组);A组8只大鼠,B~F组每组16只大鼠。建立钳夹视神经损伤模型,将B~F组大鼠随机分为视神经损伤1、2周亚组,各亚组8只大鼠。B、C组玻璃体腔和视皮质区分别注射磷酸盐缓冲液(PBS),D、E组玻璃体腔和视皮质区分别注射BDNF质粒(pBDNF)微泡造影剂悬液,F组玻璃体腔和视皮质区同时注射pBDNF微泡造影剂悬液。D~F组注射pBDNF微泡微泡造影剂悬液后,立即用超声辐照相应转染部位。视神经损伤后1、2周,各组行逆行荧光金标记RGC计数;半胱氨酸蛋白酶-3(caspase-3)蛋白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观察其阳性表达情况;图形视网膜电流图(PERG)检测,记录N95振幅。结果 荧光金标记RGC结果显示,各组均可见金黄色荧光散布于视网膜定向铺片上。A~F组间RGC计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256.30,P<0.01);B~F组视神经损伤1、2周亚组间RGC计数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F=6518,P<0.01)。光学显微镜观察发现,A、B组大鼠视网膜均未见caspase-3蛋白阳性表达;C~F组均可见主要位于神经节细胞层的caspase-3蛋白阳性表达。PERG检测发现,A~F组间N95振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21.56,P<0.01);B~F组视神经损伤1、2周亚组间N95振幅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F=8238,P<0.01)。结论 超声微泡造影剂介导BDNF联合转染视网膜和视皮质区细胞能抑制视神经损伤后RGC凋亡,提高RGC存活数,保护其视功能。   相似文献   

16.
殷浩  朱婷婷  安晶  张磊  夏峰  张作明 《眼科》2012,21(6):409-413
【摘要】 目的 探讨氢饱和生理盐水对视神经挫伤大鼠视觉功能的保护作用。设计 实验 性研究。研究对象 健康成年雄性SD大鼠12只。方法 12只SD大鼠随机分为氢饱和生理盐水组和对照 组,每组6只,均选取左眼作为实验眼,右眼作为正常对照。利用压力恒定的无创反向镊在大鼠视 神经球后2 mm处夹持10 s建立视神经挫伤模型。氢饱和生理盐水组大鼠按5 ml/kg/d氢饱和生理盐 水腹腔注射,对照组大鼠按照相同剂量给予生理盐水腹腔注射,连续2周。在夹伤前及夹伤后1、3 、5、7、9、11、14天分别检测大鼠左眼F-VEP,观察P1波的峰时值及振幅的变化。主要指标 F-VEP 的P1波峰时值和振幅。结果  损伤后第1天,P1波峰时值氢饱和生理盐水组和对照组分别为(88.61 ±2.81)ms和(88.33±1.51)ms,与损伤前的(72.45±1.47)ms和(72.44±1.03)ms相比,差 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损伤后第3天,氢饱和生理盐水组大鼠的P1波峰时值缩短为 (80.28±1.25)ms,到损伤后14天一直在该水平范围波动,而对照组大鼠的P1波峰时值为(88.61 ±1.20)ms,各时期的氢饱和生理盐水组大鼠与对照组大鼠的P1波峰时值相比明显缩短,差异均有 统计学意义(P均<0.001)。  结论 氢饱和生理盐水能够改善大鼠视神经挫伤后F-VEP的峰时值延 长,对其视觉传导功能起到一定的保护作用。(眼科, 2012, 21: 409-413)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米诺环素对大鼠视神经损伤后的保护作用。方法观察米诺环素对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表达的影响。成年SD大鼠54只(右眼54只),随机分为正常组6只(右眼6只)、实验组24只(右眼24只)、对照组(右眼24只)。后两组均制备右眼视神经钳夹伤模型,伤后1h分别给予45mg/kg米诺环素和等量生理盐水腹腔注射,此后1次/d。于伤后1、3、7、14d取材,观察视网膜组织形态学变化,利用计算机图像分析技术对经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后视网膜组织中iNOS表达的平均光密度值进行半定量检测。结果1d、3d,7d及14d实验组iNOS表达水平明显较对照组降低(t1d=9.497、t3d=11.203、t7d=15.622、t14d=4.889,均P〈0.001)。结论米诺环素可通过抑制视神经钳夹伤后视网膜组织中iNOS的表达,而对损伤视神经起到抗氧化和抗凋亡作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丙戊酸钠在视神经损伤再生中的作用.方法 清洁级健康雄性SD大鼠60只,随机分3组:正常组12只(24只眼)、生理盐水对照组(对照组)和丙戊酸钠治疗组(治疗组)每组24只(24只眼).正常组不做任何处理,两实验组均采用视神经钳夹法建立右眼视神经损伤模型,治疗组给予丙戊酸钠300 mg/kg腹腔注射,对照组给予等量生理盐水腹腔注射.分别于损伤后3d、7d、14 d、21 d取材,制备视网膜切片,光镜下观察视网膜神经节细胞(RGC)的病理形态学变化,以免疫组织化学技术观察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的表达情况,计算机图像分析技术半定量检测视网膜组织BDNF的平均光密度值(AOD).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经丙戊酸钠注射后,视网膜神经节细胞水肿及空泡化程度轻,各层胞核排列相对密集整齐.相同时间点治疗组BDNF免疫组化染色的AOD值及阳性细胞计数均强于对照组和正常组.结论 丙戊酸钠可以促进视神经损伤后BDNF表达的上调,减少RGC的损伤,对视神经损伤具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