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胃大部切除术后输入袢坏死的原因及防治措施。方法对6例胃大部切除术后并发输入袢坏死病人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6例病人均经两次手术而治愈,无围手术期死亡。结论预防胃大部切除术后输入袢坏死的关键是防止和及时治疗各种原因引起的胃大部切除术后输入袢急性梗阻。简短剖腹探查术是处理胃大部切除术后输入袢坏死的一种有效的方法,值得进一步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
胃术后因胃肠吻合口及输入与输出肠袢发生的并发症不少见。据报道因吻合口输入与输出肠袢梗阻需行再次手术探查的约1.5~2.0%。如同时并有顽固性硷性胆汁性反流的病例,再次手术率还将提高。单纯吻合口梗阻较少见,最常见的是毕Ⅱ式胃空肠吻合术后的输入肠袢的梗阻,其次是输出肠袢的梗阻。毕Ⅰ式吻合口梗阻不多见,临床表现亦较易诊断。毕Ⅱ式胃空肠吻合术后,约有50%以上的患者有胆汁反流,毕Ⅰ式术后虽也有胆汁反流,但临床表现很轻,合理调节饮食后可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Billroth-Ⅱ胃大部切除术后输入袢梗阻的诊断和手术方式。方法 本组共17例输入袢梗阻患者,对17例患者的手术史、临床表现及影像学资料进行总结分析。结果 典型的输入袢梗阻表现为上腹胀痛、上腹部触及张力较高且有压痛的囊性包块,腹部CT检查见腹主动脉与肠系膜上动脉之间横向走行的扩张肠管。17例患者均再次行剖腹探查术,术中见输入袢扩张,5例行Braun吻合术,12例行Roux-en-Y吻合术。术后无严重合并症,无围手术期死亡,患者均恢复顺利,梗阻症状消失。术后随访1~4年(平均2.5年),经X线胃肠钡餐检查见吻合口钡剂通过顺利,无狭窄;胃镜检查未见胆汁反流。结论 严格遵守正确的手术操作常规是预防输入袢梗阻的关键;经腹部CT诊断明确后,应尽早再手术;Braun吻合术及Roux-en-Y吻合术为胃大部切除术后输入袢梗阻较理想的术式。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胃大部切除术后输入袢坏死的原因及防治措施。方法对6例胃大部切除术后并发输入袢坏死病人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6例病人均经两次手术而治愈,无围手术期死亡。结论预防胃大部切除术后输入袢坏死的关键是防止和及时治疗各种原因引起的胃大部切除术后输入袢急性梗阻。简短剖腹探查术是处理胃大部切除术后输入袢坏死的一种有效的方法,值得进一步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胃术后输出袢梗阻38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院自1962年1月自1982年1月20年间,收治经手术探查证实的胃手术后机械性梗阻66例,其中输出袢梗阻44例。44例中,6例属内疝形成,因其病理及临床比较特殊,另做讨论。本文将其他原因引起的输出袢梗阻38例报告如下。临床资料本组38例中,原手术在本院施行者29例,外院转来9例。男性31例,女性7例。平均年龄47.7岁(32  相似文献   

6.
分析51例梗阻性无精子症的原因、部位与手术治疗情况,其中先天性原因31例(60.80%),感染原因6例(11.76%),损伤或输精管结扎原因8例(15.68%),不明原因6例(11.76%)。梗阻在附睾头部4例(7.85%),附睾体尾部7例(13.72%),附睾尾部5例(9.81%),输精管35例(68.62%),无射精管梗阻者。同时对24例拖行了手术探查或治疗,其中输精管吻合8例,术后7例女方怀  相似文献   

7.
患者,男,36岁,因十二指肠球部溃疡出血于1个月前在本院作BⅡ式胃大部切除术(输入袢对小弯,结肠前吻合,吻合口3cm)。术后10天痊愈出院。本次入院前3天开始出现呕吐,入院当天上腹剧痛伴呕出暗红色血液200ml。作腹部X线透视未见阳性征象;纤维胃镜检查见残胃出口呈“V”型封闭状态,未见输入及输出肠袢开口,残胃缩窄,粘膜瘀血、水肿,仅见部分吻合口粘膜且有小片状坏死出血。临床诊断为吻合口梗阻而行急诊探查手术。术中见输出段肠袢向上包绕残胃2/3,吻合口及残胃和部分输入段肠袢套入输出段肠袢内,呈嵌顿状。…  相似文献   

8.
胃切除术后复发性溃疡65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1964~1992年间,我院手术治疗胃切除术后复发溃疡65例。原发溃疡为十二指肠溃疡者占94.6%。本组中有严重并发症36例(55.4%),其中大出血15例(25.9%),急性穿孔12例(18.5%),梗阻7例(10.8%),胃空肠结肠瘘2例(3.1%)。复发溃疡的发病原因:胃切除不足28例(43.1%),胃窦残留9例(13.9%),输入袢过长2例(3.1%),胃素瘤5例(7.7%),间置空肠1例  相似文献   

9.
原发性十二指肠腺癌12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章爱斌 《腹部外科》1997,10(6):281-281
我院1982~1992年间收治的12例十二指肠腺癌,分析如下。临床资料本组男7例,女5例;年龄27~74岁,最常见的起始症状为上腹痛(10/12),其次为消瘦(9/12)、黄疽(5/12)。症状发作至确诊时间1~24个月。所有病例均经手术探查,病理证实,其中3例行胰十二指肠切除,1例行十二指肠第三段切除,5例行胃一空肠吻合捷径手术,3例行剖腹探查术。术后30天内无死亡。根据手术及病理所见,病灶位于十二指肠第一段2例,第二段6例,第三段3例,第四段1例。多数肿瘤呈中等分化(50%)或低分化(42%)。术后每例活检淋巴结4~26枚,平均12枚,阳…  相似文献   

10.
所谓“幽门梗阻”,实际包括胃幽门窦部、十二指肠球部和球后狭窄所致梗阻,多为十二指肠溃疡所致。故“幽门梗阻”这一术语并不准确,而称之为“胃出口梗阻”为宜〔1〕。十二指肠溃疡瘢痕所致的胃出口梗阻(简称梗阻)较为常见,约占十二指肠及其并发症手术治疗的1/4...  相似文献   

11.
直肠癌术后早期肠梗阻的临床特点和治疗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 探讨直肠癌手术后早期肠梗阻的临床特点和手术时机。方法 回顾分析直肠癌手术408例术后早期肠梗阻26例的临床资料。结果 21例经手术探查发出以机械性梗阻占多数(19/21),手术治愈18例,死亡3例,死亡原因均为延误手术时机造成。非手术治愈5例。结论 直肠癌术后早期肠梗阻虽有梗阻症状,但由于术后诸多 影响,大多缺乏典型机械性梗阻的临床表现,易与术后肠麻痹,炎性粘连梗阻相混淆,应注意加以鉴别。处  相似文献   

12.
吴祥德  李海平 《腹部外科》1995,8(3):132-132
输入袢梗阻表现为急性胰腺炎的病例报告吴祥德,李海平Billroth-Ⅱ式胃大部切除术后,急性完全性输入袢梗阻不甚多见,而表现为急性胰腺炎的更为罕见。本文报告1例胃窦癌根治切除术后发生急性输入袢梗阻,临床表现为典型的急性胰腺炎,虽经再次手术抢救成功。但...  相似文献   

13.
胆胰十二指肠结合部穿孔的处理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田伏洲  王雨等 《消化外科》2003,2(2):113-115
目的 研究医源性胆胰十二指肠结合部穿孔(PBPD)的常见原因,并提出早期处理的正确方法。方法 本总结了9例医源性PBPD的发病过程,早期诊断及处理经验,并分析了本病死亡率极高的原因。结果 6例为胆总管探查所致,3全例为内镜乳头括约肌发开术(EST)引起;4例死亡,1例严重致残;8例经过手术治疗,1例经过微创治疗;EST所致胆胰十二指肠结合部穿孔患多有皮下气肿,而胆总管探查所致穿孔早期无特征性表现。结论 医源性PBPD的最常见的原因是胆总管探查术中胆道探子造成的穿孔及EST中造成的电灼穿孔,其死亡率极高,应注意早期诊断及正确的早期处理。“三造口一引流”(胆囊造瘘,胃造瘘,空肠造瘘,胰全引流)经临床验证不失为一种有效的早期处理方法。  相似文献   

14.
胃手术后输出袢肠套叠4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胃大部分切除术后出袢肠套叠(ELI)的原因、诊断和治疗。方法 回顾性分析1985-1998年收治的498例胃大部切除术病人的临床资料。结果 4例出现输出袢肠套叠,3例手术治疗,1例于胃镜下复位,均治愈。结论 胃手术后输出袢肠套叠的原因为肠蠕动紊乱。钡餐造影及胃镜检查是诊断本病的重要手段。本病一旦确诊,应及早手术;如果起病时间短,在行胃镜检查时可先试行复位。  相似文献   

15.
柿石性消化道梗阻的诊治经验   总被引:8,自引:2,他引:6  
目的 探讨柿石性消化道梗阻的诊断和治疗。方法 回顾性分析63例柿石性消化道梗阻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63例(包括3例再次手术)均经手术治愈,无严重并发症。结论 询问病史,腹部包块及影像学检查对本病的确诊有寿命;手术是治疗本病的主要方法,术中应重点探查胃和回盲部,行切开取石。  相似文献   

16.
作者在多家医院搜集3846例胃大部门除病人的资料,据再次手术或尸解所见,对其中8种并发症的发生原因及其中防治方法进行探讨:①小肠内疝;②空肠输入一输出袢扭转;③输出袢空肠一空肠套迭;④输出袢空肠血肿压迫梗阻;⑤胃残端一低位回肠吻合;⑥良道下段损伤;⑦急性坏死性胰腺炎;⑧胃一空肠一结肠痰。  相似文献   

17.
胃大部切除术后吻合口后疝14例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胃大部切除术后发生吻合口后疝的原因以及诊断、治疗和预防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1975~1997年诊治的14例胃大部切除术后吻合口后疝的资料。结果14例皆并发于BilrothⅡ式胃肠吻合术后,其中属结肠前吻合者12例(输入袢长16~25cm);结肠后吻合者2例(输入袢长10~14cm);治愈10例,死亡4例(28%)。结论胃大部切除吻合口后疝术前诊断极困难,一旦确诊应尽早手术治疗。预防胃大部切除吻合口后疝的关键是消除吻合口后裂隙,正确选择输入袢长度。  相似文献   

18.
作者1984~1994年手术治疗72例重症急性胰腺炎,其中16例术后死亡,死亡率为22%(16/72)。分析16例死亡原因,早期主要为感染性休克、ARDS。中期(2周后)为继发腹腔感染(胰腺及胰周脓肿)、胰周血管破裂、脓毒血症、应激性溃疡等并发症。分析了延误手术时机、手术前准备不充分,以及腹腔感染并发症处理不当均为死亡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9.
急性上尿路梗阻性无尿的诊断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目的 提高急性上尿路梗阻性无尿的诊断水平。方法 对58例急性上尿路梗阻患者的临床表现、影像学检查结果和梗阻原因进行总结、分析。结果 临床表现为无尿58例、肾区疼痛41例、肾区叩击痛33例、高血压20例、血尿素氮和肌酐升高57例、高血钾8例。MRU、B超、x线(包括KUB、IVU、逆行肾盂造影)、CT、MRI等影像学检查为主要辅助检查。对上尿路梗阻的检出率,MRU为100%(25/25),B超为88%(50/57),CT/MRI为60%(6/10),X线为49%(19/39);MRU、B超检出率显著高于X线和CT/MRI(P〈0.05)。对梗阻病因的检出率,MRU为88%(22/25),B超为46%(26/57),X线为46%(18/39),CT/MR为50%(5/10);MRU检出率显著高于B超、X线和CT/MRI(P〈0.05)。梗阻病因为结石27例、肿瘤18例、输尿管狭窄4例、腹膜后纤维化3例、药物结晶2例、肾结核1例,不明原因3例。结论 影像学检查对急性上尿路梗阻性无尿的诊断具有重要价值,MRU、B超对梗阻的检出率较高,MRU在病因诊断方面具有优势。结石是最常见的上尿路梗阻病因,其次为肿瘤。  相似文献   

20.
胃术后功能性和机械性排空障碍的鉴别与处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胃手术后排空障碍的特点和处理。方法回顾分析39例胃术后功能性和机械性排空障碍的临床特点、手术和非手术治疗的选择以及非手术治疗的措施。结果经保守治疗后6例好转;手术探查33例。术中证实为机械性因素引起梗阻26例;7例未发现明显机械性梗阻因素,其中4例作Braun's吻合,3例仅作探查空肠造瘘术,除1例术后仍出现排空障碍自动出院外,其余病人均治愈或好转出院。结论胃术后排空障碍可能是功能性引起,也可能是机械性梗阻造成。应根据其临床表现、X线钡餐及胃镜检查的特征加以鉴别。如没有绞窄征象,应先行保守治疗,在胃肠减压,维持水电解质酸碱平衡的基础上可加用胃肠动力药,如排空障碍是功能性原因引起,大多症状在2~3周内缓解,若无缓解征象,应考虑手术探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