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目的探讨肺癌CT引导下穿刺活检术中CT辐射剂量与活检准确率的相关性。方法MX8000多层螺旋CT引导下栅条法定位,60例肺部肿块临床拟诊肺癌患者平均分为两组,30例常规剂量(120kv,120mAs),30例低剂量(120kv,30mAs),比较两组患者图像质量、CTDI及采用卡方检验比较两组穿刺的准确率。结果两组患者两种不同剂量120mAs,30mAs下显示病灶的形态、边缘无明显差异,病灶密度不均及短毛刺显示,低剂量组不及常规剂量组。常规剂量组每位患者总的CTDI约243mGY,低剂量组每位患者总的CTDI约84mGy,低剂量组CTDI约为常规剂量的1/3。30例常规剂量和低剂量组最后分别有27例和26例确诊为肺癌,穿刺诊断准确率分别为90.0%和86.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即两种剂量条件穿刺,两组病理诊断准确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低剂量CT的图像质量可以满足CT引导的目的,肺癌低剂量CT引导穿刺活检术,不仅保证了穿刺的准确率,还降低了患者的辐射剂量和CT球管的损耗。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64层螺旋 CT 在腕关节低剂量扫描中的最佳条件和可行性及其临床价值。方法将60例常规 X 线检查阴性,而临床高度怀疑骨折及其他病变的患者行64层螺旋 CT 作常规剂量和低剂量扫描,分为3组,低剂量 A 组扫描条件120 kV/60 mAs,低剂量 B 组扫描条件100 kV/40 mAs,对照组扫描条件120 kV/100 mAs。对所得原始数据进行重建处理后,分析3组扫描图像质量、诊断准确率的差异以及辐射剂量高低等各数据。结果对照组、低剂量 A 组、低剂量 B 组 CT 剂量指数分别为(5.48±0.35)、(3.20±0.26)、(1.33±0.16)mGy,剂量长度乘积分别为88.1±2.6、56.0±1.3、23.4±1.5,主观评分为4.70±0.65、4.12±0.93、3.39±0.57。低剂量组与对照组比较、两低剂量组组间比较主客观 CT 图像质量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低剂量 A 组、低剂量 B组较对照组图像,在骨质、软组织、伪影及三维重建方面等主观分略有下降,但是得分均值在3分以上,同时辐射剂量较对照组明显下降。结论当扫描条件降至100 kV/40 mAs,随着患者剂量下降,主观评分下降,但低剂量下的图像重建(VR、MPR)所得三维图像仍能较好显示解剖关系,能准确显示腕关节创伤空间信息,符合临床需要,同时降低了患者的辐射剂量并保护了患者。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不同低剂量多层CT在鼻咽部检查中的图像质量,建立合适的低剂量扫描条件,以达到临床诊断要求的同时,减少受检者接受的放射剂量。方法:前瞻性将360例鼻咽部CT平扫检查的患者随机分为三组,即常规剂量组(120kV,250mAs)、低剂量1组(120kV,100mAs)、低剂量2组(90kV,100mAs),分析此三组鼻咽部CT图像质量和患者所接受的辐射剂量。结果:鼻咽部低剂量多层CT检查的图像质量能够达到诊断要求,能够清晰显示鼻咽壁、咽隐窝、咽鼓管咽口、咽旁间隙及卵圆孔等结构。三组CT剂量加权指数分别如下:常规剂量组为38.1mGy,低剂量1组为15.2mGy,低剂量2组为7.1mGy。三组CT剂量加权指数之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低剂量2组的CT检查图像质量既可满足临床诊断要求,又可减少受检者接受的辐射剂量。  相似文献   

4.
目的评估低剂量CT扫描对早期肺癌诊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分析36例早期肺癌并经病理证实的患者,均为体检发现,并行低剂量CT扫描和常规剂量扫描,低剂量采用(120kV、25mAs),常规剂量采用(120kV、200mAs)扫描,对比分析两种扫描方法影像质量和放射剂量等因素有无差异性。结果低剂量CT扫描对病灶的显示与常规CT扫描无明显差异,但低剂量扫描图像噪声较大,不影响影像诊断。多层螺旋CT肺部低剂量扫描的权重CT剂量指数(CTDIw)为(1.5±0.2)mGy,常规剂量扫描为(7.3±1.3)mGy(P<0.01)。总的mAs低剂量扫描为(459±6.5)mAs,常规剂量CT扫描为(1421±8.7)mAs。剂量长度乘积(DLP):低剂量扫描为(44±7)mGy·cm,常规剂量扫描的(193±12)mGy·cm(P<0.01)。低剂量扫描最大有效辐射剂量为(0.85±0.1)mSv,常规剂量为(3.9±0.7)mSv(P<0.01)。结论肺部CT低剂量扫描对肺内病灶的显示与常规CT扫描无差别,并且可以明显减少患者的X线辐射剂量。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CT低剂量扫描在脑梗死及脑血肿患者复查中适用的可行性。方法:选择2015年11月-2016年10月在本院接受诊治的60例脑梗死及脑血肿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初诊及复查时均使用PHILIPS Brilliance 120层螺旋CT检查进行全颅脑扫描,管电压均为120 kV。初诊时使用260 mAs的管电流,复查时分别给予140、100、80 mAs的管电流。即按照剂量不同分为260 mAs组、140 mAs组、100 mAs组和80 mAs组。比较四种不同剂量扫描下的图像质量,比较不同剂量扫描下的图像噪声值情况及扫描辐射剂量。结果:常规剂量扫描组(260 mAs组)的图像质量与低剂量扫描组(140、100、80 mAs三个剂量)对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60 mAs组扫描时的噪声值与140 mAs组、100 mAs组、80 mAs组对比明显较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140 mAs组、100 mAs组、80 mAs组低剂量扫描的辐射剂量明显低于常规剂量扫描组(260 mAs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140 mAs组、100 mAs组、80 mAs组扫描时的辐射剂量仅占常规剂量时的53.37%、38.40%、30.45%。结论:低剂量CT扫描不仅能满足临床基本需求,还可降低辐射剂量,脑梗死及脑血肿患者进行低剂量扫描是可行的,复查时根据实际情况选择80、100或140 mAs的剂量。  相似文献   

6.
肖戎  王颖 《中原医刊》2011,(11):116-118
目的初步探讨胃癌低剂量螺旋cT扫描方案。方法将40例胃癌患者,随机分为四组,行不同低剂量胃癌CT扫描,以常规剂量的CT图像为参照标准,评价各级低剂量的图像质量。结果在胃壁、胃壁增厚及肿块的清晰度显示上,低剂量80、50、30mAs与常规剂量120mAs扫描比较图像质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24mAs扫描图像质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肝脏、脾脏等实质脏器的清晰度显示上,80mAs扫描图象质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50mAs、30mAs、24mAs扫描图像质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种低剂量CT扫描的加权指数(CTDIw)分别减少33%、58%、75%、80%。结论在胃癌筛查中,选择30mAs剂量的CT扫描时,可获得与常规剂量相同的影像信息和图像质量,并可最大限度降低患者接受的辐射剂量。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低剂量与常规剂量CT扫描对肺部小结节病灶显示的差异,探讨在肺部小结节鉴别诊断的早期肺癌筛查中低剂量CT应用的可能性。方法选取应用常规剂量(120 kV/100 m As;滤波反投影法重建图像,FBP)检测出肺小结节患者46例,经患者知情同意3~24个月后隔期复查时采用低剂量参数(120 kV/50、30 mAs;迭代算法重建图像,IR)扫描,分别对常规剂量组和低剂量组进行主观图像分析、评分,以及客观图像质量及辐射剂量比较。结果两组图像均能清晰显示肺结节数目及形态特征,均能满足临床诊断要求,图像的CT值、SD值、SNR、CNR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图像质量没有区别;而两组在CTDIvol、DLP、ED方面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低剂量组能明显降低患者所受辐射剂量。结论低剂量扫描方案可以在肺部小结节鉴别诊断中大幅度降低患者所受辐射剂量,在早期肺癌筛查中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8.
目的:评估新生儿低剂量头颅CT扫描的图像质量和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临床怀疑颅脑病变需行CT检查的新生儿60例,随机分成常规剂量和低剂量组2组。对比两种剂量扫描产生的CT吸收剂量指数(CTDIw);盲法评判两组扫描剂量的图像质量。结果:(1)低剂量扫描组的CTDIw吸收剂量仅相当于常规剂量的34.9%;(2)低剂量组图像质量以较好为主,较常规剂量组稍差,但未出现不合格图像,不影响诊断。结论:采用120kV、70mAs左右的低剂量对新生儿进行头颅CT扫描,既能满足临床诊断要求,又能减少辐射剂量。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Care KV技术于胸部低剂量CT体检中的价值。方法 100例胸部健康体检者分成两组:A组采用常规胸部低剂量CT扫描方案,固定管电压120 kV,B组采用Care kV技术,参考管电压120 kV,其他扫描条件两组一致:采用管电流自动调节技术,参考管电流50 mAs。扫描后分别用客观和主观图像质量指标综合评价两组图像的质量,并记录CTDIvol、DLP,计算ED,然后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AB组图像质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AB两组受检者吸收有效剂量分别为(1.18±0.29)mSv和(0.82±0.24)mSv,B组较A组分别降低了30.5%。结论 CareKV技术在胸部CT扫描中可在保正图像质量不变的情况下降低辐射剂量。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既能满足诊断需要,又明显降低辐射剂量的眼眶病变最佳CT低剂量扫描条件.方法 使用4层螺旋CT对120例眼眶部疾病患者分别行常规剂量(120 KV,200 mA,0.5 s)及低剂量(120KV,30mA、50mA,0.5 s)扫描,分别获得眼眶部CT断层图像,比较不同扫描条件下诊断结果符合率及患者所受辐射剂量.结果 25 mAs低剂量扫描条件下的图像质量与100mAs常规剂量扫描条件下的图像质量无明显差异,但患者所受辐射剂量明显降低.结论 25mAs低剂量扫描条件既能满足诊断需要,又明显降低辐射剂量,在眼眶疾病的CT检查中可以普及、推广.  相似文献   

11.
目的比较不同剂量前瞻性门控轴面扫描心脏冠状动脉多层螺旋CT成像质量及辐射剂量。方法抽取通过前瞻性门控轴面扫描拟行心脏冠状动脉成像的8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双盲法将其分为两组,每组40例,120k V/100m As者为低剂量组,120k V/200m As者为常规剂量组,多层螺旋CT扫描后专业人员处理图像,比较两组图像质量及有效辐射剂量等指标。结果低剂量组图像质量:优30例,良10例;常规剂量组图像质量:优31例,良9例,两组图像质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SNR、CNR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低剂量组ED(1.71±0.18)m Sv显著低于常规剂量组的(2.86±0.44)m Sv,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低剂量前瞻性门控轴面扫描成像与常规剂量成像质量类似,但能显著减少受检者辐射剂量,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2.
钟万 《当代医学》2014,(8):153-154
目的:探讨低剂量CT扫描对肺结核的临床效果和应用价值。方法2010年7月-2012年9月于赣州市第五人民医院选取120例怀疑患有肺结核患者,分两个阶段进行收集对照。由负责医师严格按两组扫描参数对同一患者给予相关的CT扫描方案,低剂量CT扫描组(120例),采用120 kV,20~50 mAs,厚度为5 mm,层间距5 mm;常规剂量CT扫描组(120例),采用120 kV,200 mAs,厚度为5 mm,层间距为5 mm。对两组诊断符合率、误诊率,以及检查辐射量进行统计。结果低剂量CT扫描组,肺结核检测阳性者共120例,检出率为100%,其中确诊为肺结核患者共84例,诊断率为70%;常规剂量CT扫描组,肺结核检测阳性者共104例,检出率为86.6%,其中确诊为肺结核患者共72例,诊断率为60%。结论低剂量CT扫描对肺结核检出率及诊断率明显高于常规剂量CT扫描,对肺结核的诊断较为准确,其临床价值值得广泛推广。  相似文献   

13.
兔颅脑螺旋CT扫描吸收剂量与图像质量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索螺旋CT在兔颅脑进行低剂量扫描的可能性和合理性,为新生儿颅脑低剂量螺旋CT扫描的临床研究提供实验依据.方法:在水体模的同一层面,用120 kV,分别作1.0和1.5两种螺距,3 mm层厚的200、110、70 mAs扫描.在每幅图像的相同位置测5个兴趣区,作CT值的均匀性和噪声水平比较;选用15只健康成年兔,用扫描参数120 kV、3 mm层厚、FOV115,1.0和1.5两种螺距在同一范围作200、110、70 mAs三种不同剂量的螺旋扫描.由4名CT医生盲法评价兔脑CT图像,按优、良、差三个等级评判每一幅图像.结果:CT图像的均匀性随CT扫描剂量减少而变差,图像噪声水平随CT扫描剂量减少而增高.对螺距1.0,200、110、70 mAs及螺距1.5,200、110 mAs五组扫描图像质量比较,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结论:对兔颅脑进行低剂量螺旋CT扫描,既能保证图像质量,又能降低兔在接受颅脑CT检查时的放射辐射.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自适应统计迭代重建技术(ASIR)结合低剂量CT扫描中对诊断泌尿系结石中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12月至2015年12月临床怀疑为泌尿系结石的患者74例,抽签随机分为两组,每组37例,进行130k V、250m As常规剂量扫描的患者设置为常规剂量组,进行130k V、30m As低剂量扫描的患者设置为低剂量组,运用滤过反投影技术(FBP)及不同权重ASIR对图像进行重建分析,比较两组患者CT扫描结石检出率、诊断灵敏度、特异度以及两组图像质量及图像噪声评分,比较两组患者CT扫描后所受辐射剂量。结果常规剂量组结石检出率为100%,低剂量组结石检出率为98.10%;常规剂量组患者FBP图像质量评分较低剂量组FBP、20%ASIR、40%ASIR图像质量评分较高(P0.05);常规剂量组患者FBP图像噪声评分较低剂量组FBP、20%ASIR、40%ASIR图像噪声评分显著较低(P0.05);常规剂量组患者经CT扫描后的CTDIvol、DLP、ED水平较低剂量组显著较高(P0.05)。结论低剂量CT扫描能显著降低患者所受辐射量,运用ASIR技术联合低剂量CT扫描可明显提高图像质量,减少图像噪声,为泌尿系结石的临床诊断提供有价值的数据,临床可行性高。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智能最佳管电压(CARE kV)技术在胸部 CT 平扫中降低辐射剂量和减少图像伪影的应用价值。方法将210例胸部 CT 平扫患者按扫描时间分为 A、B、C 组,每组70例。所有患者均开启智能毫安技术(CARE Dose 4D)模式,A 组采用120 kV、B 组采用100 kV、C 组采用 CARE kV 技术。使用 PACS 工作站进行图像质量主观评价,测量胸廓入口层面脊柱旁肌肉、肺动脉干层面及右下肺静脉层面的降主动脉 CT 值、噪声等,记录扫描参数等。对组间图像质量、辐射剂量等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C组扫描时自动选择管电压及管电流,其中包括13例100 kV、47例120 kV、10例140 kV。B 组与 A 组比较,有效毫安秒(the effective mAs)、CT 容积剂量指数(CTDIvol)、有效吸收剂量(ED)分别降低10.35%、46.69%、46.26%;C 组与 A 组比较,分别降低35.08%、35.34%、33.48%,组间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 <0.05)。胸廓入口层面组间两两比较,C 组和 A 组间的噪声( SD)、信噪比(SNR)、图像质量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C 组和 B 组比较,C 组的 SD 显著低于 B 组,而 SNR 和图像质量评分显著高于 B 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C 组的条状伪影及伪影严重程度明显少于(轻于)A 组和 B 组,图像质量显著优于低剂量 B 组。中下肺层面图像质量评分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CARE kV 技术能够根据患者体型和解剖部位自动地选择管电压和调整管电流,提高工作效率,在显著降低胸部 CT 平扫辐射剂量的同时,可以有效地降低胸廓入口层面的噪声,减少图像伪影,改善图像质量。  相似文献   

16.
低剂量CT在诊断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中的价值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对有窒息史及 Apgar评分不良新生儿 35例行低剂量 CT扫描 ,探讨低剂量 CT在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的诊断与预后评估。方法 低剂量 CT扫描 ,扫描参数 :管电压 10 0 KV,管电流 10 0 m A,扫描时间 1秒。双盲阅片 ,进行诊断及随访。结果  1.阳性率高 ,本组 35例 ,CT诊断 HIE2 6例 ,占 74 .3% ,其中轻度 18例 ,中度 6例 ,重度 2例。随访 30例 ,正常 2 4例 ,异常 6例 ,其中单纯脑沟加深 3例 ,外部性脑积水 2例 ,脑软化灶 2例 ,脑局限萎缩 2例。死亡 2例。2 .图像对诊断无影响。结论 低剂量 CT在早期诊断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7.
腰椎间盘退行性病变低剂量CT扫描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索腰椎间盘退行性病变低剂量CT扫描方法及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采用西门子16排螺旋CT的智能控制和手动设置剂量两类扫描方法,对60例腰腿痛门诊病人L4~5椎间隙进行轴位、不同层级mAs扫描,测量每个病人腰部前后径。比较腰部前后径和扫描剂量对图像质量和椎间盘退行性病变显示能力的影响。结果 60例病人腰部前后径最大274.5mm,最小105.34mm,平均185.48mm,病人体型直接影响实际出线量大小。实际扫描剂量最低72mAs,最高237mAs(智能扫描)和280mAs(非智能扫描),分为280mAs、200±30mAs、160±10mAs、140±10mAs、120±10mAs、100±10mAs、80±10mAs共7组,偏瘦、中等和偏胖三种体型病人获得优质图像所需要的平均合理低剂量分别为128.54mAs、156.08mAs和192.13mAs。低于常规剂量扫描共145例次,图像优良率达91.72%。最低剂量组80±10mAs不到参考标准剂量30%,但可供临床诊断的图像优良率达83.33%。主要影响椎间盘突出或脱出程度判断的低剂量扫描图像仅12例次(8.28%),集中在偏胖型病人80~160mAs区间段的扫描图像。结论合理低剂量CT扫描完全能够满足腰椎间盘退行性病变临床诊断所需要的图像质量。对于体型偏瘦或中等者、临床症状较轻者及治疗后复查的腰腿痛病人,建议直接进行80~120mAs腰椎间隙CT扫描。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骨化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特殊性,为临床采取有效措施提供资料。方法:从1986~1999年,手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361例,经CT手术证实骨化型4腰椎间盘突出症占60例,对其病因、病理、临床表现、影像学特点、手术方法及其并发症进行总结。结果:经平均4.25a的随访,优37例,良16例,进步7例。结论:骨化型腰椎间盘突出症具有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普遍性,又有其特殊性。针对其特殊性,采取可行性手术治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双源CT(dual-sourcecomputertomography,DSCT)副鼻窦成像技术的最优剂量及其临床应用的可行性。方法:前瞻性纳入接受副鼻窦检查的成人患者120例,将其随机分为六组,每组20例。分别采用不同管电压和(或)管电流对不同组病例进行副鼻窦DSCT成像,第1组采用120kV,200mAs;第2组采用120kV,100mAs;第3组采用120kV,50mAs;第4组采用100kV,100mAs;第5组采用100kV,50mAs;第6组采用80kV。100mAs。由2名影像科副主任医师以双盲法对所有副鼻窦重建图像进行图像质量评分并取其平均值,对各组的得分情况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由2名主任医师以双盲法将所有重建图像分为以下3等:①无明显伪影的优质图像;②少许伪影,但不影响诊断;③图像质量不能满足诊断要求。对不同组重建图像的质量等级行x2检验。结果:第1~6组患者所受的辐射剂量依次为24.97、12.48、6.24、7.49、3.74、3.48mGy。第1~5组图像质量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第6组图像质量评分最低,与其他各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第1~5组重建图像均能满足诊断要求,第6组有16例(16/20)的重建图像能满足诊断要求。结论:在副鼻窦DSCT检查中采用恰当的管电流及管电压成像.可以保证图像质量并显著降低患者辐射剂量。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比较3 种不同出血速率在不同管电压条件下,多层螺旋CT(MDCT)显示消化道活动性出 血的敏感性。方法 复制消化道出血模型,以测得的30 例消化道出血患者(均经病理证实)出血点CT 平均值 (212.13±64.54)HU 为参考值,将浓度为320 mgI/ml 碘佛醇与0.9% 生理盐水配比成浓度为6.4 mgI/ml 的碘溶液, 120 kV 对应CT 值(214.73±1.63)HU,在相同对比剂浓度下(6.4 mgI/ml),通过微量注射泵模拟出血速率,分 别以0.3、0.4 和0.5 ml/min 的注射速率注射,并对消化道出血模型行MDCT 扫描。对照组:120 kV,300 mAs ; 实验A 组:100 kV,300 mAs ;实验B 组:100 kV,400 mAs ;实验C 组:80 kV,465 mAs。由2 位放射医师采用 双盲法读片,比较4 组辐射剂量、客观噪声值、信噪比,记录每组MDCT 对模型出血的检出情况,并测量出血 点CT 值。结果 对照组、实验A、B、C 组CT 容积剂量指数(CTDIvol)、有效剂量(ED)比较,差异有统计 学意义(P <0.05);实验B 组图像噪声、信噪比、图像质量主观评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 对照组和实验各组在出血速率为0.5 和0.4 ml/min 时对模型出血的检出率为100% ;对照组、实验A、B 组未能 检出出血速率为0.3 mgI/min 的出血;实验C 组在出血率为0.3 ml/min 时对模型出血检出率为28.6%(2/7),但 检出率与对照组(-0.5 ml/min)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常规扫描条件下,MDCT 能够显 示出血速率>0.4 ml/min 的出血点;降低管电压能够有效增加出血点CT 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