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63 毫秒
1.
目的:在社区进行高血压规范管理,观察高血压的管理率和治疗率,了解血压水平和心血管危险分层的变化。方法:选择2011-10-1到2012-9-30上海市崇明县城桥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收治的高血压患者843例,按照心血管危险因素分层实行分级管理1年,随访患者的血压、生活习惯、血糖、血脂等,并对治疗方案进行调整。结果:本组843例高血压患者,其一年的规范管理率从3个月的48.2%到12个月的82.4%(P<0.05),管理前后高血压的治疗率从38.9%提高到75.8%(P<0.05),与管理前比较,1级高血压患者减少了25.8%,2级高血压患者减少了12.3%,3级高血压患者减少了2.8%。1年后重新评估心血管危险因素分层,低危患者增加了6.7%,中危患者减少了4.2%,高危患者减少了1.2%,极高危患者减少了1.3%。而吸烟者减少0.1%,超重者减少0.2%,少运动者减少0.1%,只有血脂异常者减少10.5%(P<0.05)和空腹血糖降低9.8%(P<0.05)。结论:对高血压患者进行规范管理后,其血压水平明显下降,高血压控制率得到明显提高。但倡导良好的生活方式是社区高血压管理中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  相似文献   

2.
岳蒹葭 《大家健康》2014,(1):138-138
目的:分析高血压的危险分层,并评估其与预后的相关性,为早期采取措施应对高血压的危险因素提供依据。方法:选取我院心内科门诊及住院的患者100例,根据高血压分级标准分为低中危组46例,高危组31例,极高危组23例,随访一年结合患者的相关临床资料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随访一年后,经过分析极高危组靶器官损害、脑卒中的发生率均较高危组、低中危组明显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极高危组冠心病、肾脏疾病及伴随临床情况发生率较高危组、低中危组亦有明显增加,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血压疾病严重影响人体心脑血管等器官,导致严重的并发症,是重要的危险因素,其中高血压危险分层越高的患者相关疾病的发生率越高,因此对高血压患者进行危险分层,有针对性的做好预防及控制工作,对高血压患者的预后有着极大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高血压患者心血管危险性分层和治疗效果.方法 选取2011年3月至10月住院高血压患者68例,仔细询问病史并体检,对危险性进行分层,并给予相应的治疗.6个月后复诊,与治疗前进行比对,观察临床治疗效果.结果 该组120例高血压患者,在采取治疗措施之前,高危、中危以及低危患者数分别为40例(58.8%)、21例(30.9%)以及7例(10.3%);经规则治疗后,高血压病患者血压明显降低,心血管危险分层很高危百分比由58.8%下降为14.7%(P<0.01),低危百分比由10.3%上升为20.6%(P<0.05).结论 对高血压患者进行心血管危险性分层,可以指导高血压病的治疗,有利于高血压及其心血管并发症的防治  相似文献   

4.
目的:对比研究驻沪各国籍高血压患者临床特征、靶器官损害及其独立危险因素。方法:选择门诊诊疗的各国高血压患者440例。对比分析各国籍患者的性别、年龄、体质量指数(BMI)、病程、血压、血脂、血糖、尿肌酐、左心室质量指数、脑CT、颈动脉B超等资料,并进而通过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高血压靶器官损害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驻沪境外高血压患者初诊高血压时无症状者居多,平均初诊高血压的年龄为(52.07±10.74)岁,平均病程为4.85年,低于我国本土居民;此外境外患者高血压相关危险因素包括吸烟,糖尿病,高脂血症,分别为31.6%、13.4%、20.5%,靶器官损伤如肾脏损害、左室肥厚,分别为6.4%、11.6%,均低于我国本土居民。结论:驻沪境外高血压患者初诊时间早,病程短,且高血压相关危险因素及靶器官损害状况优于我国本土居民。  相似文献   

5.
60岁以上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均属老年高血压,往往有多种危险因素群集,靶器官损害及并存症也比较多,其治疗率(32.2%)、控制率(7.6%)都很低.对老年高血压患者,应根据其高血压特点,综合评估并存的危险因素和疾病、靶器官损害程度的危险分层,进行个体化治疗[1-2].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机关中老年人群高血压病危险分层情况,探讨不同危险分层患者发生心、脑血管病事件的概率及防治对策。方法体检人群中进行血压测量,对127名血压异常患者按照高血压患者心脑血管危险分层标准进行归类,采用中国心血管病防治信息网评估软件(www.healthyheart—china.com)及《高血压防治指南》中的高血压患者心血管危险分层标准进行危险评估。结果危险指数≤10%属低危,有121人;危险指数在10%和20%之间属中危,有6人;目标人群中未发现高危(危险指数在20%和40%之间)和极高危(危险指数〉40%)病例。结论在临床工作中应全面评估高血压患者总危险度,判断病人属低危、中危、高危、或很高危。这种评估可提前预测患者今后10年内发生心脑血管病事件的概率,从而有的放矢的对患者进行个体化督导治疗。  相似文献   

7.
【摘要】 目的 了解西南地区中心城市三甲医院心内科住院高血压患者临床特征、降压治疗状况、高血压控制率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选取成都、贵阳、重庆、昆明的5家三级甲等医院为合作研究中心,于2011年8月~2012年2月在各医院心内科抽取符合纳入标准的住院患者为研究对象。收集研究对象的一般人口学资料,调查患者的心血管危险因素、靶器官损害及相关疾病情况、降压药物应用情况、血压控制状况,分析影响血压控制的因素。结果 40岁以上住院高血压患者共计2031例,平均年龄(594±103)岁。2级和3级高血压分别占421%、488%,主要心血管危险因素高脂血症、糖尿病、吸烟、肥胖的患病率均较高,除血压及年龄因素外,80%的患者至少有一个主要的心血管危险因素。高血压患者合并靶器官损害及相关疾病较为普遍。726%的2、3级高血压患者予以两种或两种以上降压药物治疗。降压药物使用最多的是钙通道阻滞剂(CCB)。所有联合降压方案,CCB 联合血管紧张素受体阻滞剂(ARB)是最常用的降压组合。出院时高血压控制率为545%。影响住院期间高血压治疗达标的主要危险因素为年龄、慢性肾功能不全、糖尿病、漏服降压药、高血压分级3级及肥胖。结论 西南地区三甲医院住院高血压患者合并主要心血管危险因素、靶器官损害及相关疾病均较为常见。住院高血压患者降压治疗基本规范,高血压控制率尚可。合理控制高血糖,适宜控制体重,改善肾功能不全患者肾功水平,提高服药依从性,对于提高住院高血压患者降压达标率可能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社康中心进行心血管疾病首次危险评估的可行性,分析社康中心与三甲医院对心血管脑卒中高危人群分层干预的效果.方法 选择2012年6月~2013年6月梅林一村800例心血管疾病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氟明翰卒中风险评估量表(Frarningham)进行首次危险分层,然后将患者送交三甲医院进行二级评估,并将三甲医院二级评估高危患者随机分为社康中心干预组和三甲医院干预组,比较危险评估及分层干预效果.结果 800例心血管疾病患者中,社康中心筛查出低危患者202例,中危患者160例,高危患者438例.三甲医院筛查出低危患者198例,中危患者152例,高危患者450例,社康中心与三甲医院筛查出低危、中危、高危患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社康中心高危人群治疗率90.87%(398/438),血压控制率69.61%(142/204),三甲医院高危人群治疗率96.89%(436/450),血压控制率75.71%(159/210),两者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社康中心与三甲医院治疗率均与患者是否享受医保、是否并发高血压显著相关,血压控制均与是否享受医保、是否定期给予健康教育、首次是否接受降血压药物治疗、是否使用固定复方制剂降血压药物或联合用药密切相关.结论 社康中心进行心血管疾病危险评估可信度较高,对高危患者实行分层治疗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9.
丁兴荣 《基层医学论坛》2013,(26):3527-3527
自2010年3月开始,绍兴县孙端镇按照《浙江省高血压社区综合防治工作规范》的要求,开展高血压社区综合防治工作,现将3年来实施综合防治的效果进行评价如下。1资料与方法1.1对象绍兴县孙端镇35岁及以上社区常住居民。1.2方法1.2.1人群分类根据高血压基线调查结果,将社区人群分一般人群、高血压高危人群、高血压人群三类。同时根据高血压患者的血压水平、心血管危险因素、靶器官损害和伴发的临  相似文献   

10.
目的:调查门诊高血压患者血压的控制达标状况、影响因素及其合并的心血管病危险因素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100例门诊高血压患者,记录年龄、性别、血压水平、早发心血管病家族史、体重指数、吸烟史、血生化指标、相关靶器官损害及并存疾病等.结果:100例门诊高血压患者治疗率和血压控制率分别为100%、32%.6种常用的降压药物中应...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高血压高危人群干预前后的高血压知识知晓情况及身体状况,为预防高血压提供基础资料。方法对德胜社区166名高血压高危人群进行评估、建档,给予个体化生活方式行为指导等干预,并进行效果评价。结果经过2008年至2009年1年的干预,干预后高血压高危人群的甘油三酯、总胆固醇和低密度脂蛋白水平分别由(1.92±1.41)mmol/L、(5.23±0.98)mmol/L和(3.75±0.93)mmol/L下降至干预后的(1.36±0.95)mmol/L、(4.83±1.16)mmol/L和(3.12±0.84)mmol/L。现存危险因素中的膳食高盐、低钾、低钙、缺乏体力运动和长期精神紧张的比例分别由干预前的35.5%、60.2%和32.5%下降至干预后的24.1%、45.2%和15.1%。高血压平均知识知晓率从54.8%上升至82.5%。血压水平没有进一步升高。结论在社区卫生服务站对高血压高危人群进行规范化管理和干预,有利于养成良好的生活方式,控制血压水平和防治高血压疾病。  相似文献   

12.
王军  史影  刘存午 《中国民康医学》2007,19(8):241-242,244
目的:在社区范围内针对生活方式疾病的行为危险因素开展以健康教育为主的综合干预,为社区慢性病综合防治提供依据。方法:使用北京市统一编制的“行为危险因素监测与行为健康问卷调查表”进行定量调查,对中关村社区人群分层典型随机抽样调查,然后通过一年的社区干预,评估社区居民生活方式相关疾病行为危险因素知晓率的提高水平,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中关村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及下属社区卫生服务站工作人员通过健康教育等社区综合干预手段,使社区内居民生活方式疾病行为危险因素知晓率和干预前相比有了明显提高(P〈0.05)。结论:以健康教育为主的社区综合干预手段能够显著提高居民生活方式相关疾病行为危险因素知晓率。  相似文献   

13.
遵义市高血压流行特征及危险因素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了解遵义市高血压流行特征及危险因素 ,为制定社区干预对策与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分层整群抽样方法 ,对遵义市部份 4 0a及以上的中老年进行流行病学调查 ,危险因素采用 1:1病例对照研究。结果 遵义市 4 0a以上人口高血压患病率为 2 6 .2 % ,且随年龄增加而增加 ,农村高于城市 ,男性高于女性。体质指数(BMI)、腰 /臀比值 (WHR)、家族史、吸烟、饮酒是高血压的危险因素。OR值分别为 2 .6 5、2 .96、3.5 2、2 .17和 2 .2 3,各因素的 95 %CI分别为 1.5 1 4 .6 4、1.13 6 .6 7、1.87 6 .6 2、1.0 7 4 .39和 1.10 4 .5 2。结论 高血压是社区中老年人的主要疾病之一 ,需加强社区高血压的干预和预防  相似文献   

14.
目的调查社区内高血压病分组管理状况,为社区预防控制高血压病提供依据。方法2007年7—9月对徐汇区斜土街道社区≥35岁常住居民进行高血压患病的性别、年龄构成及分组管理的情况进行分析。结果本社区现有高血压管理对象共2052名,其中高血压重点管理对象1917人,男女之比为l:1.22,男性患者中65岁以上者占72.19%,女性患者中65岁以上者占70.77%。其中很多高血压患者伴发有糖尿病、冠心病、脑中风、血脂紊乱等其他慢性疾病。结论高血压病管理是社区卫生服务的重要内容,开展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是目前管理和控制高血压的有效方法,管理时应根据患者的不同特点如不同伴随疾病,制定不同的方法和目标,并针对薄弱环节加以改进。  相似文献   

15.
目的通过在社区居民中开展健康风险评估(健康评估),了解社区居民的健康风险状态,为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开展健康管理工作摸底。方法采用国内目前应用较广的“健康评估模型”作为评估工具,于2007年1月——2008年1月对55例社区居民开展了健康评估。结果健康评估发现,代谢综合征者6例,有高血压病史及新发现高血压者31例,有糖尿病病史及新发现糖尿病者8例,有血脂异常病史及新发现血脂异常者21例,肥胖者9例,脂肪肝者20例。有健康风险、需重点采取干预措施的对象共有48例(87%)。结论(1)社区重点居民健康风险较高,在社区开展健康管理很有必要,但要将需要转变为需求,还有许多工作要做;(2)开展社区健康管理,符合社区卫生服务的发展方向,需要再深入探索。  相似文献   

16.
临界高血压患者实施健康指导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宋晓红 《河北医学》2003,9(12):1086-1088
目的 :研究利用健康指导模式对临界高血压患者进行社区干预治疗 ,观察其对患者临界高血压的影响。方法 :对临界高血压患者采用健康指导模式进行社区干预三年后患者的血压变化。结果 :患者经健康指导模式进行社区干预三年后 ,患者的血压明显降低 (P <0 .0 5 ) ;治疗的有效率明显提高 (P <0 .0 5 )。与对照组病人相比差异显著。结论 :对临界高血压进行健康指导 ,给予必要的心理和行为干预 ,具有明显降低血压作用 (不用药 )和提高高血压患者治疗的有效率。  相似文献   

17.
广州市某社区居民高血压调查及管理对策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了解广州市某社区中老年居民高血压发病率、知晓率、控制率和高血压危险因素控制情况,为开展适合社区的慢病管理模式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2010年6月~2010年11月广州市某社区50岁及以上1043例老年人健康体检横断面调查结果为样本,对社区老年人高血压患病情况,以及对高血压知识的了解和高血压的控制进行调查。结果该社区50岁中老年高血压患病率为623%(650/1043),男女两性高血压患病率随年龄增长而增加的变化趋势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知晓率、治疗率和控制率分别为697%(453/650)、568%(569/650)、135%(88/650),女性“三率”明显高于男性。调查人群中女性高血压危险因素控制优于男性,总体高血压危险因素控制不佳。结论开展社区高血压知识健康教育和建立慢病管理非常重要,将有助于预防和控制高血压。  相似文献   

18.
上海市某社区人群高血压流行特征及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通过杜区调查分析人群高血压的流行特征及主要危险因素。方法:以整群随机抽样方法抽取2个居委,对年满20岁以上的城市常住居民调查一般情况、高血压危险因素和体格检查。结果:人群高血压患病率为34.30%,男性与女性高血压的患病率有显著差别(P<0.01);随着血压分类级别的升高患病率逐渐降低,Ⅰ级和Ⅱ级高血压占高血压总人数的90.22%;人群高血压的患病率与年龄呈显著正相关,而与文化程度呈负相关(P<0.01);超重者和肥胖者患高血压的相对危险性增高。结论:在社区采取全人群和高危人群相结合的策略,加强对中老年、文化程度低、超重、肥胖以及轻、中度高血压人群的健康教育,对防治高血压和控制心脑血管疾病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
300例社区中老年高血压患者的中医体质辨识与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社区中老年高血压患者的中医体质分布特点,为高血压中医预防保健方案提供依据。方法根据王琦教授的中医体质分型理论,将人的体质分为平和质、气虚质、阳虚质、阴虚质、痰湿质、湿热质、血瘀质、气郁质、特禀质9种类型,据此对样本社区300例中老年高血压患者进行体质辨识分型。结果各型体质分布差异较大,其中阴虚质和痰湿质比例最高,分别占35.33%、31.67%。结论上述两种体质可能对社区高血压病的形成和发展具有某种内在相关性。临床可针对患者不同中医体质类型,制定相应的中医预防保健干预方案,提高社区高血压管理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20.
目的:评价建立健康档案在高血压社区综合防治中的效果.方法:在某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辖区内,随机抽取855名高血压患者,对其建立健康档案,按照高血压三级管理模式进行3 a的随访观察,并指导患者改进不良的生活方式,调整高血压用药及药物用量.用SPSS 12.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比较其建立健康档案前、后血压的变化,对高血压相关知识的了解以及年均医疗费用的变化.结果:建立健康档案前血压≥140/90 mmHg者623例,明显多于建立健康档案后的312例(χ2=228.250,P<0.001);建档后患者对高血压相关知识的了解增多并更加科学,对危险因素的认识更加清晰;患者用于治疗高血压的年均费用由建档前的(2 135±253)元/人降至建档后的(1 021±128)元/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4.850,P<0.001).结论:健康档案在高血压社区管理中起着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