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热疗联合肝动脉化疗栓塞治疗原发性肝癌的临床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热疗联合肝动脉化疗栓塞治疗原发性肝癌的临床疗效.方法 55例原发性肝癌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24例采用热疗联合肝动脉化疗栓塞;对照组31例单纯肝动脉化疗栓塞.比较2组的临床疗效及1、2年的生存率,并观察毒副反应.结果 治疗组CR+PR20例,有效率83.3%,SD+PD4例;对照组CR+PR18例,有效率58.1%,SD+PD13例.治疗组有效率高于对照组,2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与对照组1年生存均为19例,2年生存分别12例和5例,2组1年生存率无差异(79.2% vs 61.3%,P>0.05),2年生存率治疗组高于对照组(50.0%vs16.1%,P<0.05).治疗组未见毒副反应增加.结论 热疗联合肝动脉化疗栓塞治疗原发性肝癌的效果优于单纯肝动脉化疗栓塞.  相似文献   

2.
贺智高 《当代医学》2013,(14):90-91
目的探讨肝动脉化疗栓塞术联合经皮肝穿瘤内注射碘油吡柔比星治疗中晚期肝癌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湘潭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中晚期肝癌患者60例,随机分为两组,各30例。两组患者均给予肝动脉化疗栓塞治疗,研究组患者在上述治疗的基础上给予碘油吡柔比星经皮肝穿刺瘤内注射治疗,观察两组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研究组治疗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两组不良反应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研究组治疗后1、2年生存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肝动脉化疗栓塞术联合经皮肝穿瘤内注射碘油吡柔比星治疗中晚期肝癌的短期疗效较好,安全性尚可,可有效改善患者肝功能及短期生存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肝动脉灌注化疗栓塞联合微波消融治疗中晚期肝癌48例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0年3月-2012年8月我院收治的96例中晚期肝癌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单纯行肝动脉灌注化疗栓塞治疗,实验组行肝动脉灌注化疗栓塞联合微波消融治疗,比较两组患者近期疗效、甲胎蛋白下降水平及转移复发情况。结果治疗后实验组AFP平均下降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68.8%)明显高于对照组(47.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治疗1年后实验组转移复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肝动脉灌注化疗栓塞联合微波消融治疗中晚期肝癌安全有效,可明显延长患者生存时间,降低转移复发率,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4.
华蟾素动脉给药联合血管栓塞治疗中晚期肝癌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尤圣勇  范晖  环志根  杨杰  苏新华  张蓓 《河北医学》2006,12(11):1096-1100
目的:探讨中药华蟾素动脉给药联合血管栓塞治疗中晚期肝癌的疗效及其毒副反应、应用前景。方法:50例中晚期肝癌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试验组予肝动脉灌注华蟾素 碘化油,对照组肝动脉灌注5-Fu Epi-ADM DDP 碘化油,每月重复一次,共治疗2次。结果:试验组CR1例、PR13例、SD10例、PD1例,有效率(CR PR)为56%。对照组CR1例,PR14例,SD8例,PD2例,有效率(CR PR)为60%。试验组AFP治疗后下降率48%,对照组52%,两组近期疗效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试验组1、2、3年生存率分别为64.0%、44.0%和36.7%,对照组1、2、3年生存率分别为60.0%、32.0%和21.0%,但统计学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对照组出现明显的肝功能损害与骨髓抑制,试验组肝脏与血液系统毒性反应轻微,两组比较差异显著(P<0.01或P<0.001)。结论:华蟾素动脉给药联合血管栓塞治疗疗效与化疗药相似,但对肝功能及骨髓造血影响明显优于常规化疗介入,可作为不适合TACE或TAE肝癌患者治疗的一种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5.
目的 观察肝动脉灌注栓塞治疗中晚期肝癌的疗效.方法 将185例中晚期肝癌患者,根据是否有动静脉瘘和严重门静脉癌栓分为两组:对照组(TAI组)61例仅行肝动脉灌注化疗;研究组(TAE组)124例,先行肝动脉灌注化疗后,再行肿瘤血管末梢栓塞治疗.结果 研究组患者的生存率、肿瘤缩小率、AFP下降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但其不良反应发生率也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肝动脉灌注化疗和灌注栓塞治疗中晚期肝癌是一种姑息性疗法,TAE效果优于TAI.  相似文献   

6.
目的 通过对不能手术的肝癌的药物灌注及栓塞疗法疗效的观察,从中探讨病人的临床疗效、生存率以及在基层医院的应用空间.方法 经皮股动脉穿刺,行腹腔动脉或肝总动脉造影,然后再行灌注化疗药物及栓塞,并对17例.肝癌化疗栓塞组与17例内科保守治疗组临床资料对照分析.结果 17例随访观察,三月生存率86.7%,6月生存率73.3%,1年生存率60%,6例病人达到五年以上存活率,1例病人经三次灌注及栓塞治疗后病灶明显缩小,再经手术切除现仍存活.生存率明显高于中晚期肝癌保守治疗对照组(平均3个月).结论 肝动脉化疗栓塞术为一种治疗不能手术或手术后复发中晚肝癌的经济实用型疗法,疗效明显肯定.特别是在基层医院条件成熟的情况下有广泛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经皮肝动脉插管化疗药物灌注、栓塞术联合LAK/IL-2灌注治疗中晚期肝癌的疗效、T淋巴细胞改变及副反应.方法 96例经确诊的中晚期肝癌,随机分为动脉化疗栓塞联合LAK/IL-2观察组及单纯介入化疗栓塞组各48例.两组均采用经皮穿刺肝动脉插管灌注化疗药物及栓塞.化疗药物5-FU 1000mg+卡铂300mg+表阿霉素30mg或丝裂霉素10~20mg,栓塞剂为碘化油和明胶海绵,介入治疗3~4周1次,2次为1疗程.观察组在栓塞后沿导管灌注同种异体LAK细胞1×109/100ml及IL-240万U.2次介入间隔观察每周3次静滴1×109/100mlLAK细胞及每日肌注IL-210万U.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CR+PR)为7.29%( 35/48).对照组总有效率(CR+PR)为58.3%(28/48),两组比较相差有显著差性(P<0.05).观察组T淋巴细胞治疗前后变化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对照组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同种异体LAK细胞联合化疗及栓塞治疗中晚期肝癌较单纯介入化疗栓塞疗效明显提高,是安全可行的一种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8.
目的 观察经皮肝动脉插管化疗药物灌注、栓塞术联合LAK/IL-2灌注治疗中晚期肝癌的疗效、T淋巴细胞改变及剂反应。方法 96例经确诊的中晚期肝癌,随机分为动态化疗栓塞联合LAK/IL-2观察组及单纯介入化疗栓塞组48例。两组均采用经皮穿刺肝动脉插管灌注化疗药物及栓塞。化疗药物5-FU10000mg+卡铂300mg+表阿霉素30mg或经裂霉素10~20mg,栓塞剂变碘化油和明胶海绵,介入治疗3~4周  相似文献   

9.
斑蝥素联合介入栓塞治疗原发性肝癌疗效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对原发性中晚期肝癌应用介人化疗栓塞加斑蝥素灌注,手术后静脉联合应用斑蝥素治疗以及单纯介人化疗栓塞治疗,对比两种治疗方法的疗效.方法 将82例原发性中晚期肝癌患者随机分为两组:介人化疗栓塞加斑蝥素灌注联合治疗(治疗组)以及单纯介入栓塞治疗(对照组),术后随访3年,比较效果.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75.6%(CR+PR+SD),中位生存期13.1个月,18个月生存率41.5%,24个月生存率为29.3%.对照组总有效率48.7%,中位生存期8.8个月,18个月生存率24.4%,24个月生存率为17.7%.治疗组疗效显著好于对照组(P<0.01).结论 斑蝥素联合介人治疗中晚期肝癌,对肝脏肿瘤有明显抑制作用,对门静脉瘤栓有协同治疗作用,同时抑制肿瘤新生血管,提高生活质量,延长中位生存期,提高近期生存率.  相似文献   

10.
陆寿良 《当代医学》2011,17(32):135-136
目的探讨吉西他滨联合奥沙利铂经肝动脉化疗栓塞治疗中晚期肝癌疗效分析。方法2005年2月~2009年3月收治的中晚期肝癌185例,随机分为观察组(93例)和对照组(90例),观察组给予吉西他滨、奥沙利铂,对照组给予5-氟尿嘧啶或阿霉素进行肝动脉化疗栓塞治疗,观察两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疾病控制率87.1%,对照组66.7%,两组疾病控制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1年、2年的生存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中晚期肝癌治疗中采用经肝动脉化疗栓塞治疗选择吉西他滨联合奥沙利铂,疗效确切,不良反应较轻,可以耐受,为中晚期肝癌行经导管动脉栓塞化疗栓塞术提供了新的药物组合方案。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肝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联合经皮微波消融(PMCT)治疗原发性肝癌的疗效。方法73例原发性肝癌患者随机分为联合治疗组和单纯TACE治疗组;联合治疗组32例共46个结节,病灶直径平均(4.9±0.5)cm;单纯TACE组41例共51个结节,病灶直径平均(5.1±0.6)cm。单纯TACE治疗组仅行TACE治疗,联合治疗组在TACE术后1~2周行PMCT。所有患者术后1个月行增强CT扫描评价治疗效果。结果联合治疗组瘤体完全坏死率86%,单纯治疗组瘤体完全坏死率57%,2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TA—CE术联合PMCT治疗原发性肝癌疗效优于单纯TACE术。  相似文献   

12.
目的比较肝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微波消融治疗(PMCT)及TACE+PMCT 3种介入治疗方案对原发性肝癌的临床疗效,为制定治疗方案,提高原发性肝癌(PHC)的治疗疗效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107例分别进行TACE、PMCT及TACE+PMCT 3种介入治疗方案治疗的原发性肝癌病例的临床疗效。结果 3组中以TACE+PMCT治疗效果最好,生存率最高,血清甲胎蛋白(AFP)改善以及肝功能分级改善情况以TACE+PMCT组最佳。结论TACE+PMCT疗效显著,治疗后AFP及肝功能改善情况显著优于单纯TACE或PMCT方案,是治疗原发性肝癌的疗效确切、安全、微创的综合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3.
目的:对经导管肝动脉化学栓塞术(TACE)联合B超引导下肝脏瘤体内无水乙醇注射术(PEI)治疗肝细胞性肝癌进行疗效分析。方法:将50例肝癌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24例)予TACE联合PEI治疗,对照组(26例)单用TACE治疗。结果:治疗组6、12、18个月生存率依次为83.33%、54.17%和33.33%,最长生存30个月以上;对照组仅5例生存达12个月以上,生存率为19.23%。经统计学处理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TACE联合PEI是提高肝细胞性肝癌患者远期生存率较好的治疗方式。  相似文献   

14.
目的:比较经导管肝动脉化学栓塞术(TACE)联合经皮无水乙醇注射(PEI)治疗中晚期肝癌与单纯TACE治疗方法的疗效差异.方法:将60例肝癌患者随机分为两组,A组(31例)予经导管TACE联合PEI治疗,B组(29例)单用TACE治疗,每隔4周重复1次,3次为1个疗程,每次复查AFP、血常规、肝功能与CT,1个疗程后每6个月随访1次,共随访24个月,分析两组1个疗程后的治疗效果、术后不良反应与生存率的差异.结果:1个疗程后复查结果A组完全缓解(CR)1例、部分缓解(PR)8例、稳定(SD)8例、进展(PD)14例,B组CR 0例、PR 7例、SD 5例、PD 17例;至随访结束A组失访8例,B组失访5例,共失访13例;术后6、12、18、24个月生存率A组依次为80.09%、58.06%、32.25%、22.27%,B组则分别为78.87%、52.39%、44.65%、37.02%;两组术后不良反应无统计学差异.结论:TACE联合PEI治疗中晚期肝癌可提高疗效和晚期生存率.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肝动脉灌注化疗栓塞(TACE)序贯微波固化消融术(PMCT)治疗中晚期肝癌的临床疗效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不能手术切除的原发性中晚期肝癌患者87例,单纯行TACE治疗的57例患者作为对照组,行TACE序贯PMCT治疗的30例患者作为实验组,比较两组总有效率、甲胎蛋白(AFP)平均下降率、生存率、复发转移率及毒副反应。结果:实验组和对照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70.00%、45.61%,治疗后AFP平均下降率分别为87.5%、50.0%,0.5、1、1.5、2年累积生存率分别为100%、95%、81%、59%和93%、79%、67%、28%,0.5、1、2年累积复发转移率分别为8.15%、19.21%、36.17%和8.34%、38.94%、61.35%,各项指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0.01);两组毒副反应相似。结论:TACE序贯PMCT治疗中晚期肝癌安全、有效、可行,临床疗效优于单纯TACE治疗,可提高患者生存期,降低复发转移率,不增加毒副反应。  相似文献   

16.
目的评价比较肝动脉化疗栓塞(TACE)联合冷循环微波刀术(PMCT)治疗肝癌的效果。方法 60例患者接受TACE联合冷循环微波刀治疗术。术后4周复查动态增强CT或MR,观察疗效。结果 TACE+PMCT后1个月,肿瘤一次消融率为84.30%。结论经肝动脉化疗栓塞联合冷循环微波刀治疗术是肝癌的有效的治疗方法,能明显使肿瘤缩小甚至消失。  相似文献   

17.
目的评估肝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后联合索拉非尼治疗非手术切除的中期肝细胞癌(HCC)患者的安全性及临床疗效。方法 2009年7月至2011年7月,我院共38例中期HCC患者(试验组)行TACE后索拉非尼联合治疗。根据试验组患者的基本属性及肿瘤特性,从同期选取38例单纯行TACE治疗的中期HCC患者作为对照组进行回顾性研究,所有患者为巴塞罗那肝癌临床分期(BCLC)B期。分析试验组药物相关不良反应及两组总体生存期的差异。结果所有试验组患者都发生了至少1种药物相关的不良反应,7例(18.4%)患者出现了3级药物相关的不良反应,未见4级及更高的不良反应出现。对照组的中位生存期为11个月(95%CI:7.4~14.6个月),试验组的中位生存期为15个月(95%CI:8.4~21.6个月),两组生存期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9)。结论非手术切除的中期HCC患者接受TACE后联合索拉非尼治疗,未见严重不良反应发生且能有效提高患者的总体生存期。  相似文献   

18.
微波凝固消融治疗原发性肝癌后对TACE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孙宏亮  许林锋  陈耀庭 《当代医学》2010,16(35):703-705
目的探讨微波凝固热消融治疗后对原发性肝癌血供及TACE治疗的影响。方法本组45例原发性肝癌患者因TACE治疗不满意行PMCT治疗,术后2~3月常规腹腔动脉、肠系膜上动脉造影及肝外血供探查,并对肿瘤供血动脉行超选择TACE术。结果 12例患者TACE术中发现肝外供血动脉,膈下动脉6支,右肋间动脉2支,胃左动脉1支,右肾动脉1支,左右胸廓内动脉各1支;PMCT术后TACE发现新增肝外营养血管8例,分别为右膈下动脉5支,右侧下位肋间动脉2支,右肾动脉1支;对全部新生肝外血供均行超选择性插管及化疗栓塞治疗。结论 PMCT可有效杀灭肝癌肿瘤细胞,但因其造成的创伤可诱导肝外新生肿瘤供血,在随后进行的肝癌介入治疗中应积极寻找新生肝外血供对提高疗效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重组人血管内皮抑制素联合肝动脉栓塞化疗术(TACE)治疗中晚期肝癌的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为治疗中晚期肝癌寻求有效的治疗手段。方法:选择我院2011年1月至2014年12月收治的中晚期肝癌患者62例,随机分为观察组32例和对照组30例。对照组给予TACE治疗;观察组在给予TACE治疗的基础上,联合肝动脉灌注恩度(重组人血管内皮抑制素注射液)治疗。治疗结束后观察和评价2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对照组的有效率为46.67%,观察组的有效率为75.00%,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无进展生存时间(PFS)较对照组显著延长(P<0.05),2组的生存时间(OS)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2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重组人血管内皮抑制素联合TACE治疗可以有效提高中晚期肝癌的临床疗效,延长PFS,且不增加不良反应,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微波凝固热消融治疗后对原发性肝癌血供及TACE治疗的影响。方法本组45例原发性肝癌患者因TACE治疗不满意行PMCT治疗,术后2~3月常规腹腔动脉、肠系膜上动脉造影及肝外血供探查,并对肿瘤供血动脉行超选择TACE术。结果12例患者TACE术中发现肝外供血动脉,膈下动脉6支,右肋间动脉2支,胃左动脉1支,右肾动脉1支,左右胸廓内动脉各1支;PMCT术后TACE发现新增肝外营养血管8例,分别为右膈下动脉5支,右侧下位肋间动脉2支,右肾动脉1支;对全部新生肝外血供均行超选择性插管及化疗栓塞治疗。结论PMCT可有效杀灭肝癌肿瘤细胞,但因其造成的创伤可诱导肝外新生肿瘤供血,在随后进行的肝癌介入治疗中应积极寻找新生肝外血供对提高疗效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