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目的探讨血清心肌肌钙蛋白I(cThI),肌红蛋白(Mb)和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在早期诊断急性心肌梗死(AMI)中的价值。方法对4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及40例健康老年人(对照组)进行cThI、Mb和CK-MB检测。结果急性心肌梗死组血清cTnI、Mb和CK-MB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急性心肌梗死患者cTnI Mb和CK—MB的联合检测有助于早期诊断急性心肌梗死和病情分析。  相似文献   

2.
心肌损伤生化标物与急性心肌梗死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心肌损伤生化标志物检测是临床确诊急性心肌梗死的重要手段。就此目的而言 ,“早期”、“确认”是必需的 ,而且检验过程应在 1h或 <1h完成 ,这些已达成共识。综合分析认为 ,肌红蛋白 (Mb)是最符合“早期”需要的标志物 ,而肌钙蛋白 (Tn)则符合“确认”要求 ,其敏感性足以检测到微小心肌损伤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肌红蛋白(Mb)、心肌肌钙蛋白Ⅰ(cTnI)、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联合检测诊断急性心肌梗死(AMI)的临床价值.方法 检测82例AMI患者和80例健康对照者血清cTnI、Mb、CK-MB水平,并动态分析其在AMI患者血清中的变化.结果 AMI组cTnI、Mb、CK-MB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cTnI于AMI发病后0~2小时升高,24小时达到高峰,72小时仍维持较高水平,7天后达到基线水平;Mb于0~2小时水平明显升高,12小时到达高峰,24小时出现明显下降,48小时到达基线水平;CK-MB于0~2小时水平开始升高,24小时达到峰值,48小时水平明显下降,72小时达到基线水平.结论 cTnI、Mb、CK-MB心肌标志物在AMI检测中各具有其不同的临床价值,三种标志物联合检测对于AMI的诊断有重要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肌红蛋白(Mb)、心肌肌钙蛋白I(cTnI)、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联合检测诊断急性心肌梗死(AMI)的临床价值。方法检测82例AMI患者和80例健康对照者血清cTnI、Mb、CK—MB水平,并动态分析其在AMI患者血清中的变化。结果AMI组cTnI、Mb、CK—MB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cTnI于AMI发病后0—2小时升高,24小时达到高峰,72小时仍维持较高水平,7天后达到基线水平;Mb于0—2小时水平明显升高,12小时到达高峰,24小时出现明显下降,48小时到达基线水平;CK—MB于0~2小时水平开始升高,24小时达到峰值,48小时水平明显下降,72小时达到基线水平。结论cTnI、Mb、CK—MB心肌标志物在AMI检测中各具有其不同的临床价值,三种标志物联合检测对于AMI的诊断有重要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cTnI、Mb和CK-MB在早期诊断急性心肌梗死中的价值。为急性心肌梗死的早期诊断和预后评估提供更准确合理的检测指标。方法对12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及120例非心肌梗死性胸痛的患者(对照组)进行cTnI、Mb和CK-MB检测。结果急性心肌梗死组血清cTnI、Mb和CK-MB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急性心肌梗死患者cTnI、Mb和CK-MB的联合检测有助于早期诊断急性心肌梗死和病情分析。  相似文献   

6.
目的:通过新生儿窒息后心肌损害的临床表现和联合检测肌酸酶同工酶(CK-MB)、血清肌钙蛋白T(c Tn T)、血浆脑钠肽(BNP)和心电图等,探讨其对窒息后心肌损害诊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收治的86例窒息新生儿为研究对象。详细观察、检查和记录出生时的临床表现,同时根据出生时1分钟Apgar评分分为重度窒息组28例,轻度窒息组58例和同期收治的健康新生儿50例为对照组。入院2 h和7 d分别抽血做CK-MB、c Tn T、BNP及心电图等检查,检查数据进行相关比较分析。结果:临床表现:重度窒息组周围循环不良、心律失常、心音低钝、呼吸异常等明显高于轻度窒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出生2 h抽血检测CK-MB、c Tn T、BNP水平重度窒息组高于轻度窒息组和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轻度窒息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出生7 d时检测CK-MB、c Tn T、BNP仍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轻度窒息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心电图检查70例,异常者52例(74.3%),其中重度组23例(82.1%),轻度组29例(50%),两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1)。结论:重视临床表现和联合检测CK-MB、c Tn T、BNP和心电图检查可作为新生儿窒息后心肌损害的早诊断及损害程度疗效评估,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血浆D-二聚体和心肌标志物的水平及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200例ACS患者,其中不稳定型心绞痛(UAP)85例、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NSTEMI)59例、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56例的血浆D-二聚体和几种心肌标志物进行检测,并与同时选取的50例正常对照者进行比较。其中D-二聚体由法国Stago-STA-R全自动血凝仪完成;以双向测流免疫法检测患者心肌肌钙蛋白I(cTnI)、肌红蛋白(Myoglobin)、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结果:UAP组的D-二聚体水平为(11.6±7.3)mg/L、cTnI(0.24±0.15)ng/mL、CK-MB(16.3±7.3)ng/mL、Myoglobin(160.6±42.1)ng/mL;NSTEMI组分别为(13.9±6.7)mg/L、(0.38±0.35)ng/mL、(21.3±16.9)ng/mL、(183.4±48.9)ng/mL;STEMI组分别为(19.2±6.9)mg/L、(5.30±3.61)ng/mL、(50.3±18.6)ng/mL、(238.3±58.6)ng/mL。三组的血浆D-二聚体和几种心肌标志物的水平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STEMI组各指标水平与UAP组、NSTEMI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患者血浆D-二聚体和几种心肌标志物在辅助诊断UAP、NSTEMI、STEMI时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心肌三项在早期诊断急性心肌梗死(AMI)中的价值.心肌三项包括肌钙蛋白T(cTnT)、肌红蛋白(Mb)和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方法:回顾近年收治的AMI患者76例,男55例,女21例,平均年龄63.24±20.21岁,有较明确的发病时间,检测cTnT、Mb、CKMB,对上述指标进行对比研究.结果:胸痛发作时间在4小时以内、4小时、5~11小时及大于12小时首次测定cTnT阳性率分别为41.18%、50.00%、52.38%和47.37%,测定Mb阳性率分别为81.18%、86.12%、51.38%和42.37%,测定CK-MB阳性率分别为70.59%、85.71%、95.24%和89.47%,Mb在胸痛发作8小时达最高峰,12小时开始下降.CK-MB在各时间段阳性率均达到70%以上,且阳性率随胸痛发作时间有逐渐上升趋势,而Mb的阳性预测值明显高于cTnT的阳性预测值(P<0.01),但与CK-MB的阳性预测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心肌三项在AMI早期诊断中具有较高的特异性和灵敏度,三者结合可能提高早期AMI的诊断率,避免不典型患者的漏诊.  相似文献   

9.
目的 介绍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心肌肌钙蛋白I(cTnI)、肌红蛋白(MYO)、肌酸激酶同工酶-2(CK-MB)的临床测定和运用。方法 采用全免疫层析法(GICA)快速联合检测20例血样(含健康对照者和I临床标本)的cTnI、MYO、CK-MB。结果 7例急性心肌梗3死(AMI)(其中1例为非典型)血样呈现阳性结果。健康对照者均为阴性结果,结果清晰易判读。结论 cTnI、MYO、CK-MB是早期诊断ACS较敏感和特异的实验指标,GICA法测定操作简便、快速。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血清心肌钙蛋白Ⅰ(cTnI),肌红蛋白(Mb)和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在早期诊断急性心肌梗死(AMI)中的价值.方法 对4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及40例健康老年人(对照组)进行cTnI、Mb和CK-MB检测.结果 急性心肌梗死组血清cTnI、Mb和CK-MB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cTnI、Mb和CK-MB的联合检测有助于早期诊断急性心肌梗死和病情分析.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心肌肌钙蛋白I(cTnI)、肌红蛋白(Mb)两种生化指标在急性心肌梗死诊治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胸痛发作后2~4h的5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定量检测血清cTnI、Mb、肌酸激酶(CK)和肌酸激酶同功酶(CK-MB)浓度,并对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急性心肌梗死患者Mbc、TnI、CK、CK-MB明显升高;峰值时间:Mb,(8±2.2)h;CK-MB,(18.1±3.2)h;CK,(19.4±4.1)h;cTnI,(18.6±2.9)h。病情恶化时各项指标持续上升,病情好转时降至正常范围。对照组的cTnI、Mb、CK和CK-MB4项指标均正常。结论cTnI是诊断急性心肌梗死较理想的指标,同时Mb可对急性心肌梗死的早期诊断提供一种快速、可靠的生化指标,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血清外连素水平及其与病情严重程度和预后的关系。方法 选取 2017 年1 月—2017 年12 月衢州市人民医院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80 例作为心肌梗死组,同期该院健康者 体检的80 例作为对照组。收集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与随访资料,测定血清外连素、心肌型肌酸激酶同工酶 (CK-MB)、心肌肌钙蛋白Ⅰ(cTnI)水平。结果 心肌梗死组患者血清外连素、CK-MB 及cTnI 水平高于 对照组(P <0.05)。心肌梗死组不同冠状动脉狭窄程度患者血清外连素、CK-MB、cTnI 水平和Gensimi 积 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中度和重度患者血清外连素、CK-MB、cTnI 水平和Gensimi 积分高 于轻度患者(P <0.05),重度患者血清外连素、CK-MB、cTnI 水平和Gensimi 积分高于中度患者(P <0.05)。 心肌梗死组患者血清外连素与CK-MB、cTnI 及Gensimi 积分呈正相关(P <0.05)。心血管不良事件组血清 外连素、CK-MB、cTnI 水平及Gensimi 积分高于非心血管不良事件组(P <0.05)。结论 急性心肌梗死患 者血清外连素水平升高,血清外连素水平升高程度与病情严重程度和心血管不良事件有关。  相似文献   

13.
高延  李成祥  王海昌  贾国良  曹丰  冯旭阳 《医学争鸣》2004,25(23):2148-2151
目的: 评价远端保护装置在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 AMI)急诊介入治疗(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 PCI)中的应用价值. 方法:临床选择2003-06/2004-03收住西京医院心血管内科发病2 h至3 d内急诊入院的AMI患者72例,根据意愿分为对照组、实验组(介入治疗时使用远端保护装置). 实验组纳入39(男36,女3)例,平均年龄(56±12)岁;对照组纳入33(男27,女6)例,平均年龄(59±12)岁. 肘静脉采血查血清肌钙蛋白I(cTnI),心肌酶CK-MB (CK-MB)含量,时间点分别为入院时、PCI术后8,16和24 h. 结果:①血清cTnI和CK-MB含量变化:实验组峰值均在术后8 h出现,且在16,24 h显著降低,与对照组比较有明显差别[cTnI 16, 24 h分别为(1201±814) vs (693±624) μg/L,P<0.01;(1100±1868) vs (417±365) μg/L,P<0.01. CK-MB 16,24 h分别为(4.92±1.32) vs (3.27±0.33) μkat/L,P<0.01;(3.02±0.13) vs (2.57±0.13) μkat/L,P<0.01]. ②两组住院期间心血管病事件发生率无明显统计学差别. 结论: AMI急诊介入治疗时血栓和粥样斑块脱落破裂造成远端血管栓塞,出现冠状动脉无复流现象,远端保护装置回收脱落碎片,有效预防无复流,缩小心肌梗死范围.  相似文献   

14.
王建平  张斌 《基层医学论坛》2008,12(28):877-879
目的探讨急诊胃镜及胃镜下治疗急性上消化道出血的价值。方法总结2003年6月-2008年5月我院79例急性上消化道出血患者采取急诊胃镜检查及治疗并提出体会。结果76例得到了确诊,确诊率为96.2%,69例治疗后未发现有再出血现象,止血成功率为88.2%。结论对急性上消化道出血患者,在条件允许情况下最好行急诊胃镜检查,其诊断率高;明确诊断的同时最好采取内镜下给予止血治疗,内镜下病灶直观,止血效果好。在行急诊胃镜同时要强化术前准备,做好外科手术及抢救准备。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急诊胃镜检查对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病因诊断及内镜下治疗措施对疾病转归的影响。方法:对124例上消化道出血患者急诊胃镜检查及治疗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24例急诊胃镜检查出血病变检出率100%,出血原因依次为消化性溃疡、急性胃黏膜病变、食管胃底静脉曲张、、贲门及胃恶性肿瘤、Mallory-Weiss综合征、十二指肠憩室,其他原因不明。内镜治疗的总有效率为94.11%(32/34),总止血率98.38%(122/124),病死率0.80%(1/124)。结论:上消化道出血患者,应尽早行急诊胃镜检查明确病因,有活动性出血者用镜下止血是安全而有效的治疗措施,可增加止血率,降低病死率。服用NSAIDs的患者,应重视对胃黏膜的保护性治疗。  相似文献   

16.
自制双腔胃镜治疗非门脉高压性上消化道出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自制双腔胃镜制作方法、特点及急诊治疗上消化道出血的疗效。方法 在电子胃镜外附加冲洗管制成能在冲洗、吸引同时进行治疗的双腔胃镜。将 34例非门脉高压性上消化道出血患者随机分为双腔胃镜组及单腔胃镜组。并将两组疗效进行比较。结果 两组疗效无显著差异 (p>0 .0 5 ) ,但双腔胃镜组的止血时间、出血量明显低于单腔胃镜组 (p<0 .0 1,p <0 .0 0 1)。结纶 双腔胃镜急诊治疗上消化道出血止血快 ,疗效好 ,方法可行。  相似文献   

17.
王永生  韩婉青  张俊伟 《安徽医学》2022,43(11):1259-1263
目的 探究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血清lncRNA p21表达水平及临床意义。方法 选取河南科技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心外科2019年1月至2021年1月收治的92例AMI患者(AMI组),根据冠脉病变程度分为轻度病变组(n=29)、中度病变组(n=43)和重度病变组(n=20);同期选择本院体检健康者92例为对照组。AMI患者在经皮冠状动脉植入术(PCI)术后随访24个月,将患者分为心血管不良事件(MACE)组(n=22)和非MACE组(n=70)。采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检测研究对象血清中lncRNA p21表达水平。采用Pearson法分析AMI患者血清lncRNA p21水平与肌钙蛋白I(cTnI)、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水平的相关性。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价血清lncRNA p21水平预测AMI的价值。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AMI组血清lncRNA p21相对表达水平较低(P<0.05),CK-MB及cTnI水平较高(P<0.05)。与轻度病变组相比,中度病变组、重度病变组血清lncRNA p21相对表达水平较低(P<0.05),CK-MB...  相似文献   

18.
目的评价介入治疗在难治性消化道大出血(IMHDT)中的临床诊治价值。方法对51例IMHDT病人进行血管造影和选择性血管造影,并作经导管灌注止血药或行栓塞治疗。结果该组51例病人共作59次动脉造影,38例有异常表现,阳性率为74.5%;表现为造影剂外溢征(24例)、动脉瘤样改变(2例)、肿瘤(4例)、畸形血管团(2例)、血管痉挛样改变(1例)、炎症性改变(5例)。42例经介入治疗后出血停止,止血成功率为82.4%。9例经手术探查,7例手术病理证实符合血管造影定位诊断。无胃肠道坏死、穿孔等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经导管动脉造影、栓塞治疗难治性消化道大出血,定位准确、安全有效,同时为外科手术争取了时间。  相似文献   

19.
急性下消化道出血的诊断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总结急性下消化道出血的诊断方法.方法时过去10年该院治疗的110例急性下消化道出血病例的病因及定位诊断措施进行分析.结果110例急性下消化道出血病例中,出血原因依次为结肠息肉、结肠肿瘤、炎症性肠病、血管畸形、小肠肿瘤等.检查方法中结肠镜使用次数最多,占62.4%,血管造影阳性率最高达70.0%.结论下消化道出血的定位诊断较重要,首选结肠镜检查,在大出血情况下,可考虑急诊手术探查.  相似文献   

20.
凝血酶治疗急性消化道出血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急性消化道出血是内科常见急症,病死率8~13.%。传统疗法多采用 H_2受体拮抗剂、血管收缩剂、孟氏液治疗。我科于1990~1991年用凝血酶与 H_2受体拮抗剂、血管收缩剂、孟氏液合用治疗急性消化道出血患者22例,同时以1989年传统疗法治疗的急性上消化道患者21例做对比,现报告如下。资料和方法一、资料治疗组:男17例,女5例。平均年龄54.7岁,<49岁8例,>50岁14例。其中肝硬化合并上消化道出血8例,胃十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