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 中医没有肾炎、尿毒症等病名。这些病状散见于中医水肿、虚损、腰痛、呕吐、关格等门类之中。《内经》中认为水肿的发生与肺(?)肾三脏关系密切。因人体的水液运行,依赖肺气的通调、脾气的转输、肾气的开合。喻嘉言曾曰:“肾司开合,肾气从阳则开,……肾气从阴则合,阴太盛则关门常合,水不通而为肿。”水肿消退后,多虚证、阴证,属中医虚损范畴。其病之根本亦在脾肾二脏。如明、李中梓《病机沙篆》中说:“夫人之虚,非气  相似文献   

2.
1对水肿的证治认识 凡水肿病皆因肺脾肾三脏功能失调而成。人体水液的运行依靠肺气的通调、脾气的转输、肾气的开阖,从而使三焦能够发挥其决渎作用,使膀胱气化畅行,小便通利;反之肺脾肾三脏功能障碍,三焦决渎无权,膀胱气化不利可致水肿。张景岳说:“凡水肿症及肺脾肾三脏相干之病”,盖水为至阴,故其本在肾;水化于气,故其标在肺;水惟畏士,故其制在脾。令肺虚则气不化精而化水,脾虚则土不制水而反克,肾虚则无所主而妄行。  相似文献   

3.
慢性肾小球肾炎是一种常见肾疾患 ,属祖国医学“水肿”、“虚劳”等范畴。其治疗仍属临床棘手的难题。据吾之陋见 ,慢性肾炎可概括为脾肾阳虚、肝肾阴虚、脾肾衰败三种类型 ,辨证论治 ,精选方药 ,取得了执简驭繁的良好效果 ,现报告如下 ,以飨读者。1 病机特点《诸病源候论》云 :“水病者 ,由脾肾俱虚故也。肾虚不能宣通水气 ,脾虚又不能制水 ,故水气盈满 ,渗溢皮肤 ,流遍四肢 ,所以通身肿也。”肾虚不能温熙脾土 ,致脾虚 ,脾气亏虚 ,土不生金 ,致肺虚 ,脾气亏虚致宣肃失调 ,水道不能 ,故水肿作矣。这说明肺脾肾三脏在水液气化方面起着主导…  相似文献   

4.
刘志铎医师从医40余年,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笔者随师多年,受益匪浅。现就其治疗“急性肾炎”的经验,结合临床病例,作以简单介绍。 急性肾炎,刘老认为急性肾炎就其表现应属祖国医学中“水肿”范畴。古代医籍对此论述较多,如《金匮要略》有皮水、风水、正水、石水之说;又有心水、肝水、脾水和肾水之分。丹溪将水肿分为阴水和阳水两类。《内经》有“三阴结谓之水”之说。总之,论水离不开肺、脾、肾三脏。而对于急性肾炎的辩证,刘老认为属于标实证,以湿热为主,所以在治疗中,根据具体情况,采用了祛风、利湿、健脾利水之法,内外  相似文献   

5.
肾脏炎较为难治,容易反复作。如治疗不及时,或拖延过久,体质赢乏,肾功能衰败,可以引起尿中毒难治之危症。祖国医学虽无肾脏炎病名,但先圣先贤远在公元二、三世纪,曾对此病就有了一些认识。如内经云:“水始起也,目窠上微肿,如新卧起之状,其颈脉动,时欬,阴股间寒,足胫胂,腹乃大,其水已成矣。以手按其腹,随手而起,如裹水之状,此其候也。”  相似文献   

6.
功能性不射精是引起男性不育的原因之一。祖国医学未见此病名,但早在《内经》脏腑学说就对此症有了阐述,肝主疏泄,肾主闭藏,二者之间存在着相互为用,相互制约,相互调节的关系。肝主疏泄可使肾气闭藏开合有度;肾闭藏又可制约肝之疏泄太过,也可助其疏泄不及。可见肝肾两脏与人体神志活动有关,这种关系在男子主要表现为排精功能方面,所以本症当责之肝肾功能失调所致。  相似文献   

7.
<正>中医学认为"肺为五脏之天、脾为百骸之母、肾为性命之根"。人身有本,如木有根,水有源一样。俗云:灌其根而叶自茂,澄其源而流自清。治病若能抓住根本,诸症不难迎刃而解。笔者十几年  相似文献   

8.
肾脏炎这个名称,在中医经典著作中,并无这个命名,中医术语方面一般归纳为水气或水肿、肿胀,但这一类型疾病的记载,又是很多的。例如黄帝内经素问水热穴论篇上说:“肾者、牝脏也……勇而劳甚,则肾汗出,肾汗出逢于风,内不得入脏腑,外不得越皮肤,客于玄府,行于皮里,传为胕肿。本之于肾,名曰风水。”素问阴肠别论上又说:“三阴结谓之水”(王冰注:三阴结,谓脾之脉寒结也……寒结则气化为水)。至真要大论上又说:“诸湿肿满,皆属于脾”。华陀中藏经论水肿脉证生死篇上说:“水者,肾之制也;肾者,人之本也。肾气壮则水还于肾,肾虚  相似文献   

9.
急性肾小球肾炎多发于14岁以下儿童,该病起病较急,以血尿、蛋白尿、水肿和高血压为主要表现。在中医学中,急性肾小球肾炎属于祖国医学"水肿"门中的"风水"、"阳水"和"肾风"、"溺血"等范畴。"邪之所凑,其气必虚。"本病多在人体御邪能力不足之时发作,外感六淫(以风寒、风热、风湿等外邪为主),或有疮疡外症毒邪内侵,致风湿毒邪伤及肺脾肾三脏。风湿毒是该病发生的主要外因,主要病变脏腑在肺脾肾三脏。症候演变趋向是从表及里,从实向虚实挟杂演变。  相似文献   

10.
肾性水肿是由于肾脏疾病而引起的水肿。病位在肺、脾、肾三脏,属本虚标实,虚实夹杂之病,正虚中气虚、阳虚、阴虚皆可见,亦可为气阴两虚或阴阳两虚;标实则多为风热、风湿、湿热、瘀血。护理上应注意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根据不同的临床症状,做好辨证施护。  相似文献   

11.
浅论中医的水肿与瘀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们认为瘀血是水肿发生的主要病理机制 ,所以很多活血化瘀法 ,成为治疗水肿的重要法则之一 ,在临证中收到满意疗效。1水肿与瘀血的病因病机水肿是人体水液代谢障碍的病理产物。多因外感六淫、内伤七情、饮食劳倦、咳喘日久 ;症瘕积聚、瘀阻脉络、均可致水肿 ,其发生与心、肺、脾、肾、肝、三焦膀胱有关。其病机不外乎瘀血内停、血溢脉外为水。《血证论》“血与水本相离” ,“瘀血者 ,未尝不病水 ;病水者 ,未尝不病血”,“瘀血化水 ,亦发水肿 ,是血病兼水也”《素问调经论》云“孙络水溢则有留血”。这些均说明水肿与瘀血有关。如风邪犯肺…  相似文献   

12.
肾性水肿是指各种原发性或继发性肾脏疾病所致的水肿。中医将本病归于"水气病"范畴,肾性水肿与肺、脾、肾三脏密切相关,治疗以肾为本,以肺为标,以脾为枢机。王耀光教授针对不同种类的水肿病,灵活运用祛风胜湿、清热利湿、淡渗利湿、温化寒湿、峻下逐水诸法治疗,在方剂和中药的选择上具有独特的临床经验,兹以总结。  相似文献   

13.
祖国医学文献中,没有肾脏炎的病名,但关于水肿症,则记载不少。根据临床经验,中医所说的部分水肿症,相当于现代医学的肾脏炎。一、水肿的原因水肿是由于肺脾肾机能失常,肺不行水,脾不制水,肾不化水所致。肺脾肾机能失常,又是由于内因之悲怒忧思,外因之风寒暑湿,不内外因之饮食劳逸,背于常经所引起。张介宾指出:“水肿多属阳虚”,在临床上有一定重要性。现代程门雪先生说:“水肿病主要是属肾,而与肺、脾、三焦、膀胱等经都有不可分离的密切关系。这关系就在经络学说上说明。三焦之脈属肾、膀胱,肾脈既上连肺,又与膀胱相表里,因此构成一气化周流的密切  相似文献   

14.
山药,既是益气补虚的中药,也是滋补保健的食物,属于药食两用之品。其药·陛平和,不寒不热,既能补气,又可滋阴,而且能补益脾、肺、肾三脏,特别适合于体质虚弱或脾、肺、肾三脏虚损不足的中老年人食用。  相似文献   

15.
舒卫静  舒卫宏 《华夏医药》2006,1(5):369-370
1 慢性肾炎从脾肾论治 慢性肾炎以水肿、蛋白尿、高血压等为重要临床特徵。属脾虚失运,肾失开关,水饮内停,精微外溢,病变主要责之脾肾。①脾虚失运,水湿停溜,精微下流溢于肌肤发为水肿;②肾失开关,肾主水、功能失调,气化失职,开关失变,就会引起水液代谢障碍。气化失常,关门不利,关多开少,小便的生成和排泄发生障碍可引起尿少,水肿;若开多关少又可见尿多,尿频等。  相似文献   

16.
肾病综合征分为原发性、继发性肾脏疾病两大类,是由多种肾小球疾病引起的临床表现相似的一组症状群,其病理为肾小球毛细血管基底膜受损,通透性增大。本病属中医学"水肿"范畴,其病与肺、脾、肾三脏及三焦对水液代谢功能的失调有关。我院近年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成人原发性肾病综合征51例,收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7.
急性肾炎表现为浮肿、少尿,同时伴有不同程度的血尿、高血压、心力衰竭等。本病属于祖国医学水肿病中“阳水”范畴。水肿病的发病与肺、脾、肾三脏功能失调有关。因肺为水之上源,肺气通调,则水得下行;肺气不宣,不能通调水道、下输膀胱,致水液不得下行而泛滥肌肤。脾主运化、脾运失司,则水液不得输布而成水湿停潴体内。肾主水,主五液而行水湿,肾不主水则水妄行。肾炎患者大多由于风、湿,热毒等外邪侵袭机体,影响了肺、脾、肾三脏功能,使体  相似文献   

18.
呼吸系统疾病的临床症状虽然很多,但最常见的是咳嗽、咯痰、喘息,其次是憋闷、胸痛、咳血、发热等。但对中医辨证论治最有意义的是“痰”。因为中医学认为“脾为生痰之源,肺为贮痰之器”,所以痰是最能反映呼吸系统疾病本质的症状之一。 来自于呼吸系统的痰,应当辨其有无、多少、颜  相似文献   

19.
郑辉 《中国实用医药》2011,6(9):222-223
目的探讨肝主疏泄在水肿的病机、病症形成中的重要性,以及从肝主疏泄辨证治疗水肿。方法回顾性分析54例特发性水肿病例的临床资料。结果 54例特发性水肿患者经2~3疗程的实脾饮合柴胡疏肝散加减治疗后,治愈率85.2%(46/54),总有效率92.6%。结论水肿从肝论治的机理来自肝主疏泄之生理功能、肝与肺、肾之关系。从肝论治是水肿病基本治法之一。  相似文献   

20.
中医治疗肿胀病已有几千年的历史,经过历代医家的实践,证明其有较好疗效,中医理论,一致认为水为至阴,其本在肾,其标在肺,其制在脾。三脏机能失调,就很易出现肿胀。现将三脏阳虚的发病机制,作一初浅的探讨。一、脾肺肾的生理功能1.脾的生理功能,脾胃表里相通,内经说“脾胃者仓廩之官,五味出焉”;脾和胃在生理上有着密切不可分割的联系,它为受纳和消化运输水谷精微的主要器官。饮食入胃后,经过腐熟消化后,再经过脾的运化作用,将其中的精微部分输送到全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