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泻心汤出自《金匮要略》惊悸,吐衄下血、胸满瘀血病脉证治篇·曰:“心气不足,吐血、衄血,泻心汤主之”。文中的“心气不足”,非心气亏虚,“不足”实乃心烦不安之意,指心之阴气不足,阳热独盛,热扰心胃而烦热不安,热盛则火升,火升则血迫妄行,发为吐血、衄血病证。  相似文献   

2.
肖培新 《河南中医》2000,20(4):14-14
1 心气不足 原文:“心气不足,吐血、血,泻心汤主之。泻心沥方:大黄二两,黄连、黄芩各一两。上三味,以水三升,煮取一升,顿服之。”(《金匮要略·惊悸吐下血胸满瘀血病脉证并治第十六》)。 校文:“心气不定,吐血、血。泻心汤主之。泻心汤方:大黄二两,黄连、黄芩各一两。上三味,以水三升,煮取一升,顿服之。” 按:本条文是论述吐血、血的治疗。吐血、血可因气虚、气不固摄所致,也可由于火热内迫所致,泻心汤具有清热泻火作用,而无补虎之力,因此本条文之吐不是虚证。对于此条中“心气不足”,历代医家解释为心阴不足、阴…  相似文献   

3.
从泻心汤看大黄的止血效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金匮要略》有“心气不足,吐血,衄血,泻心汤主之”,指出心经阴气不足,阳热亢盛,血为热迫而妄行致吐血,衄血,以泻心汤治之。后经临床验证,泻心汤治疗各种出血证疗效肯定,为历代医家所推崇。泻心汤由大黄、黄芩、黄连组成,其效验之处,主要在于大黄一味,其不仅清热凉血以止血,且凉血散血、收敛降逆以止血。  相似文献   

4.
杜贵森 《新中医》1989,21(2):28-29
《金匮要略》云:“心气不足,吐血衄血,泻心汤主之”。指出了心经阴气不足,阳热独盛,心胃之火有余而导致吐血衄血者,以泻心汤治之,临床很有效验,沿为历代医家所推崇。笔者多年来用泻心汤治疗血证,临床体会到:此方药虽仅数味,但确善借阳明通路,清除五脏之热结,下横行之逆气,保少阴之真液,  相似文献   

5.
仲景在《金匮要略》中云:“心气不足,吐血衄血,泻心汤主之。”指出了心经阴气不足,阳热独盛,心胃之火有余而导致吐血衄血者,以泻心汤治之。个人在临床实践中,根据仲景泻心汤的泻心、清热、止血的功能,扩大其运用范围,取得了一定疗效,现将临床治疗多种证候的典型病例列举之。  相似文献   

6.
正三黄泻心汤出自汉代张仲景《金匮要略》,由黄连、黄芩、大黄3味药组成。《金匮要略》原著中论及三黄泻心汤的原文有二:《金匮要略·惊悸吐衄下血胸满瘀血病脉证治第十六》中泻心汤原文为:"心气不足,吐血、衄血,泻心汤主之。大黄二两,黄连、黄芩各一两,右三味,以水三升,煮取一升,顿服之";《金匮要略·妇人杂病脉证并治第二十二》中载:"妇人吐涎沫,医反下之,心下即痞,当先治其吐涎沫,小青龙汤主之;涎沫止,乃治痞,泻心汤主之"。本方适用于  相似文献   

7.
《金匮要略·惊悸吐衄下血胸满瘀血病》载:“心气不足,吐血衄血,泻心汤主之。”尤在泾将“气”作“阴气”,进而解为“阴”,曰:“阴不足者阳独盛,血为热迫而妄行不止矣”,亦有把心气不足与吐衄看作并列的  相似文献   

8.
泻心汤见于《金匮要略》,原文为“心气不足,吐血,衄血,泻心汤主之。”关于本方争论的焦点主要有两点:一是关于“心气不足”究竟是什么;二是泻心汤与大黄黄连泻心汤的关系如何?笔者试就这两个问题浅述如下:l 关于心气不足 由于泻心汤由大黄、黄连。黄芩三味药物组成,  相似文献   

9.
<正>1泻心汤出处泻心汤源于汉代张仲景《金匮要略》,由大黄、黄芩、黄连三味药组成。《金匮要略》原著中论及泻心汤的原文有二:《金匮要略·惊悸吐衄下血胸满瘀血病脉证治第十六》中泻心汤原文为:心气不足,吐血,衄血,泻心汤主之。大黄二两,黄连、黄芩各一两,右三味,以水三升,煮取一升,顿服之。《金匮要略·妇人杂病脉证并治第二十二》中的条文:妇人吐涎沫,医反下之,心下即痞,当先治其吐涎沫,小青龙汤主之;涎沫止,乃  相似文献   

10.
刘新生 《国医论坛》1994,9(5):35-35
仲景《金匾要略很悸吐间下血肉满瘀血病脉还治》将中17条云:“心气不足,吐血、田血,泻心杨主之。”泻心沥方:大黄二两,黄连、黄羊各一两.上三味,以水三升;煮取一升,顿服之.”历代医家对其中“心气不足”理解各异,大概有如下几种观点:尤在经在《金匾要略心典》中云:“心气不足者,心中阴气不足也.阴不足则阳独盛,血为热迫,而妄行不止矣,大黄、黄连、黄等,泻其心之热,而血自宁.”若果加尤氏所言,心气不足为心中明气不足,则证清明虚阳亢为虚证,治当养阴港田以止血,岂可以苦寒之剂直折呢?难道不犯虚虚实实之戒吗?《医…  相似文献   

11.
泻心汤治疗咯血73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泻心汤由大黄、黄连、黄岑3味药组成,出自《金匮要略·惊悸吐衄下血胸满瘀血病脉证治》,文曰:“心气不足,吐血、衄血,泻心汤主之”。泻心汤主治吐血、衄血,已往多有报道。笔者近几年来用泻心汤治疗咯血证,也取得了良好效果,现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本组73例中,男性55例,女性18例;年龄25~72岁,其中以30~62岁患者居多,有59例。咯血量:大量咯血(咯血量每日在500ml以上)者5例,中量咯血(咯血量每日100~500ml)者57例,少量咯血(咯血量每日在100ml以下)者11例。引起咯血的原发病:肺结核23例,支气管扩张41例,肺癌9例。本组…  相似文献   

12.
泻心汤的临床新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毛平  文小平 《中成药》1994,16(3):49-49
泻心汤原方主要用于“心气不定,吐血、衄血”之症,近年来临床应用范围有所扩大,又用之于痞证,血证、头痛、不眠、泻痢、口舌生疮,疮疡及目疾等病症,亦具良好疗效。  相似文献   

13.
<正> 六经辨证(五)痞证1.热痞证(大黄黄连泻心汤证)【临床表现】主证:心下痞,按之濡软而不痛。次症:烦渴,吐血,衄血。舌脉:舌红苔黄,脉数。【病机分析】  相似文献   

14.
《金匮要略》辨治血证六法管窥江苏省宝应县中医院(225800)张长顺【关键词】《金匮要略》,血证,辨证施治一、苦寒清泄法《惊悸吐觑下血胸满瘀血病脉证治》篇曰:“心气不足,吐血、觑血、泻心沥主之”.方用污心汤者,取其苦寒清泄,直折其热,降泻其火,血证自...  相似文献   

15.
《辽宁中医杂志》2013,(4):692-693
<正>"凉血散血"出自叶天士《温热论》第八条。根据叶氏确立的卫气营血辨证原则,血分证是指邪热深入血分引起以血热亢盛、动血耗血、瘀热内阻为主要病理变化的一类证候。其主要临床表现为:身灼热、噪扰不安,甚或神昏谵语,吐血、衄血、便血、斑疹密布、舌质深绛等热盛动血兼证。综合这些临床表现、病理变化及卫气营血证候的浅深轻重程度和病证的发展趋势,可  相似文献   

16.
几百年来,医者只知"脾胃之论,莫详于东垣",而不知脾胃之治,莫精于仲景;只知"观叶氏之书,始知脾胃当分析而论",而不知究伤寒之法,早已将脾胃分调.故笔者不揣浅陋,将仲景治胃调脾八法,略述于下.清胃此法用于无形热邪蕴胃.若无形实热灼伤胃津,而见大渴饮冷,脉洪大者,用白虎汤以清胃滋阴;若无形实热迫血妄行,而见吐血、衄血,用金匮泻心汤以清胃凉血;若  相似文献   

17.
仲景所著《伤寒杂病论》(原书包括今本《伤寒论》、《金匮要略》两书)以治疗杂病著称于世。对急性出血、急性脘腹痛、急黄、暴喘、暴吐、暴泻、暴痢、高热神昏、厥逆等危重病症,提供了丰富的治疗经验,为后世内科急症的治疗作出了杰出的贡献。一、急性出血仲景论出血包括吐血、衄血、便血、尿血等的治疗有以下几个方面:(一)热性出血,泻火止血仲景创用大黄黄连泻心汤治心胃火旺之吐血、衄血,后人据此,用治实热血证,包括吐血、衄血、便血、尿血等。方舆輗云“此  相似文献   

18.
泻心汤改善地塞米松致大鼠胰岛素抵抗作用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泻心汤源自汉&#183;张仲景的《金匮要略》,由大黄、黄芩、黄连3味药组成,主治热盛迫血妄行,吐血衄血,或三焦实热等症,又名三黄泻心汤。方中各药在治疗糖尿病及其并发症方面均有一定作用。我们的前期实验证明,泻心汤能够显著降低四氧嘧啶高血糖小鼠的血糖,明显改善四氧嘧啶小鼠的糖耐量。本实验通过地塞米松(DX)诱导大鼠胰岛素抵抗(IR)模型,观察泻心汤对血糖、血脂及胰岛素水平的影响,评价其对胰岛素抵抗的改善作用,结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9.
郑翔 《中国中医急症》1994,3(3):128-128
1 循脏腑虚实,探血证机理 遍览《本草纲目》,可以看出李时珍将血证分为吐血、衄血、血汗、嗽血、咯血、呕血、血淋、尿血、下血等,他认为,衄血、咳血出于肺;呕血出于肝;吐血出于胃;嗽血出于脾;咯血出于心;唾血出于肾,有火郁、虚劳之分;尿血主虚,血淋主热;下血则以血之清浊辨,血清为肠风,血浊为脏毒,血大下为结阴,属虚寒.李时珍条分缕析血证病因病机,从而提出逐瘀散滞、清热散火、理气导血、调中补虚、滋阴抑阳、疏风祛湿等治法,从中不难看出他对血证并非仅用止血药,而是探求病机,审因施冶,丰富了血证的治法.  相似文献   

20.
在中医文献中有不少以泻下药大黄为主治疗消化道出血症的记载,如《伤寒论》治阳明证蓄血下黑屎的抵当汤、《金匮》治疗吐血衄血的泻心汤等,方中都含有大黄。对于应用大黄治疗血症的适应证,自古以来就有两种不同意见。一种意见是大黄只能用于实证出血,凡血分无热郁结积者概应列为禁忌;另一种意见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