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报道了根据核浆比,核仁(有或无,模糊不清或明显,数目),核形及细胞大小进行积分分型的方法。按此法,对100例成人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急淋)化疗前的骨髓片进行了形态学分型。结果L_152例,L_240例,L_32例,6例未能定型,在成人急淋中L_1多于L_2。对其中住院的52例进行了临床分析,L_128例中完全缓解(CR)23例,CR率82.2%,L_222例中CR12例,CR率54.5%,经统计学处理L_1与L_2的CR率无明显差异。本文还对积分法分型的意义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2.
本文对197例急性白血病分型作了探讨,认为用 FAB 协作组提出的“记分方法”来区分 L_1与 L_2,Van Rhenen 等提出的 MI 来帮助区分 M_1与 M_2;M_5A 与 M_5B,可作为全国白血病分类分型讨论会建议的白血病分型的标准的补充。本地区各型急性白血病的分布,儿童以急淋多见,成人以急非淋多见。在急淋亚型中,儿童以 L_1为多见,成人以 L_2为多见。这与国内其他地区的发病情况大致相似。  相似文献   

3.
<正> 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急淋)的亚型分型在我国通过FAB分类建议的实践,取得了较一致的意见。急淋的亚型分为第一型(L_1)、第二型(L_2)、第三型(L_3)。分型主要根据白血病细胞的形态变化而定。我院于1980年应用透射电镜观察了5例急淋,其中2例取材比较完整,拟从细胞结构,与临床、血象、骨髓象、免疫学之间的关系寻求依据。例1 男性,14岁,因牙龈出血伴发烧5个月入院,体检:全身皮肤有散在出血点,浅表淋巴结可及,肝大肋下4cm,脾肋下3cm,胸骨有压痛。胸透:纵隔障未见包块,外周血  相似文献   

4.
关于急、慢性白血病巨核细胞糖元含量报道甚少。我们就近年来所收治的急、慢性白血病病例的巨核细胞糖元含量以及在不同病期的变化,报告如下。观察组15例,对照组10例。年龄14~62岁。急性白血病(急白)12例(其中急淋L_1型2例,急非淋M_1~M_6共10例);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慢粒)3例。  相似文献   

5.
为探讨提高急性白血病(急白)缓解率、延长生存期的有效方法,本文对死亡的201例急白,包括32例尸检,结合临床经验教训,对感染、出血、化疗进行分析讨论。 资料与分析 201急白均系本院住院确诊治疗并在本院死亡之病例,其中急淋50例(L_1 18例、L_2 22例、L_310例),急非淋101例(M_1 20例、M_2 26例、M_310例、M_4 23例、M_5 15例、M_6 5例、M_7 2例),慢粒急粒变26例,慢淋急淋变1例,淋巴肉瘤白血病(淋肉白)22例,急性浆细胞白血病(急浆)1例。男152例,女49例。年龄15—35岁140例  相似文献   

6.
本文联合应用8种细胞化学染色法对255例未经治疗的成人急性白血病的不同细胞类型及其亚型的细胞化学染色特点及其对白血病定型的价值作了研究。结果:255例成人急性白血病以急非淋为多见,其亚型中,以M_5B最多见,M_2次之,M_1及M_(5A)较少见;急淋的亚型中,以L_2最多见,L_1次之。急淋的  相似文献   

7.
免疫分型是淋巴细胞白血病的一种较为先进的分型法,能反映细胞来源与估计患者预后。本文应用抗人白细胞分化抗原的单克隆抗体,结合E_(?)-玫瑰花结试验及膜表面免疫球蛋白(Smlg)测定,将23例淋巴细胞白血病进行免疫分型,23例中普通型急淋19例,无标志型急淋2例,B细胞型急淋1例,B细胞型慢淋1例。发现普通型急淋的临床预后较其它类型急淋好。该分型法较传统的FAB分类法先进,  相似文献   

8.
<正> 采用金属沉淀法和偶和法给白血病分类,不仅操作繁琐,而且实验结果受人为因素影响较大。为此,作者于1989年至1990年采用了国际血液学标准委员会(ICSH)介绍的五种细胞化学染色方法,对50例白血病进行诊断分型。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资料与方法 1.一般资料:病人均来自门诊及病房。50例中,急淋(ALL)15例,占30%,其中包括:L_14例,L_210例,L_31例;急非淋(ANLL)35例,占70%,其中包括:M_15例,M_220例,M_34例,M_41例,M_52例,M_63例。  相似文献   

9.
100例急性淋巴细胞型白血病(下称急淋)全部病例均经临床和血液学检查确诊,男77例,女23例;儿童68例,成人32例。全部标本均做过氧化酶和尿液水解试验,糖元染色和溶菌酶测定,以确定分类分型。L_162例,L_234例,L_34例。68例儿童中L_152例(76.5%),L_215例(22.0%),  相似文献   

10.
我们自1992年以来,对5例白血病患者采用白介素Ⅱ与中药辅助白血病治疗,取得良效。现报道如下:1材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白血病患者5例:男3例,女2例,年龄:27~47岁。白血病分类:急非淋M5b2例,急淋L11例,慢粒急变1例,慢粒加速期1例。诊断标准:急非淋按1986年天津白血病分类、分型讨论会急非淋分四诊断标准;急淋按1980年苏州全国白血病分类分型经验交流讨论会急淋分型标准,慢粒分期标准按1989年第二届全国白血病治疗贵阳研讨会标准。1.2方法1.2.1化疗:急非淋采用HA方案;g#采用VMPWeVP16;ff粒加速期采用羟$g。慢位急…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初治青少年及年轻成人(AYAs)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急淋)的临床及MICM分型特征,及其对生存的影响。方法回顾性研究2000年1月—2011年6月收治的100例11~45岁初治AYAs急淋患者的MICM分型、临床特征及疗效,应用SPSS 17.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100例AYAs急淋患者中,11~30岁者48例,31~45岁者52例,两组临床及MICM分型特征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初诊时外周血白细胞计数(WBC)≥50×109/L者38例,WBC与预后有关(P=0.006);初诊时中枢神经系统白血病(CNSL)及睾丸白血病(TL)共2例,影响长期生存(P=0.000);普通B细胞急淋(common-B-ALL)58例、前B细胞急淋(pre-B-ALL)12例、早前B细胞急淋(pro-B-ALL)5例、成熟B细胞急淋(成熟B-ALL)1例、T细胞急淋(T-ALL)23例、伴髓系抗原表达的急淋(My+-ALL)3例,CD10(+)ALL、CD10(-)ALL、T-ALL、My+-ALL组间长期生存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5);细胞遗传学检查显示亚(假)二倍体6例、t(9;22)/bcr-abl 3例、t(4;11)/MLL-AF4 1例、超二倍体8例、t(12;21)/TEL-AML1 1例。亚(假)二倍体、t(9;22)/bcr-abl、t(4;11)/MLL-AF4预后较差(P=0.000);泼尼松预试验反应不良者11例、初治诱导化疗效果未达到完全缓解(CR)者9例,早期治疗反应与预后相关(P<0.05)。结论初诊时外周血WBC及CNSL/TL、泼尼松预试验反应、初治诱导化疗效果、免疫分型及细胞遗传学特征对AYAs急淋预后评估具有重要意义;不同年龄的AYAs急淋具有相同的临床及MICM分型特征,年龄不是AYAs急淋的预后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2.
本文为长春市儿童医院检验科血液室1983年-1989年按照1980年9月在苏州制订的“全国白血病分类分型经验交流讨论会关于白血病分型的建议”诊断标准确诊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83例,其中急淋L1型76例。急淋L2型6例,急淋L3型1例。  相似文献   

13.
本为长春市儿童医院检验科血液室1983年-1989年按照1980年9月在苏州制订的“全国白血病分类分型经验交流讨论会关于白血病分型的建议”诊断标准确诊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83例,其中急淋L1型76例。急淋L2型6例,急淋L3型1例。  相似文献   

14.
自身骨髓移植治疗急性白血病已在国内广泛开展。最近我院成功地对2例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患者进行了自身骨髓移植治疗,其中1例进行了自身骨髓单克隆抗体体外净化。1 临床病例例1 女、12岁,1988年8月因发热、面苍、龈血2月住院,当时WBC16.6×10~9/L,幼淋占12%,BM原淋+幼淋86.8%,确诊ALL(L_2)未做免疫分型。予COAP方案治疗,4个疗程后于同年11月获CR_1。随后以6MP、MTX、CTX、Ara-C等强化治疗,翌年12月BM原淋+  相似文献   

15.
我科1964年1月~1987年6月收治急性白血病初治病例129例,有骨关节疼痛者30例,占病人总数23%,部份病人曾以风湿性关节炎、骨髓炎等诊断在外辗转就诊,延误了白血病的确诊与治疗,今报道如下以引起同道警惕。一、临床资料分析本组急性白血病共129例,男94例,女35例,年龄9月~13岁,确诊为急性淋巴细胞性自血病(急淋)88例,急性非淋巴细胞性白血病(急非淋)41例。出现骨关节疼痛者30例,其中男18例(急淋17例、急非淋1例),女12例(急淋7例、急非淋5例)。疼  相似文献   

16.
我们对 87~ 98年收治的 2 30例急性白血病回顾性分析了其类型、年龄、体征、周围血象、骨髓象及化疗强度对急性白血病预后的影响。旨在发现影响预后的相关因素及预示疗效的临床标志 ,为制定更为合理的治疗方案及预测病人的预后奠定基础。1 资料和方法1 1  2 30例急性白血病 ,均按《血液病诊断及疗效标准》诊断及分型。其中急淋 95例 ,急非淋 135例 (M14例 ,M2 54例 ,M32 3例 ,M4 4例 ,M548例 ,M62例 )。平均年龄 38 5岁 ( 13~ 64岁 )。男 12 6例 ,女10 4例。男 :女 =1∶0 8。1 2 治疗方案 :1 2 1 急淋选用VDP或VP方案 (…  相似文献   

17.
舒氨西林是舒巴坦与氨苄青霉素以 1∶2比例制配而成的复合制剂 ,为观察舒氨西林抗感染的临床效果 ,我们于 1996年 9月至 1999年 9月应用舒氨西林治疗急性白血症并呼吸道细菌性感染 30例 ,现将结果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临床资料 :本组 30例 ,均为我院住院病人 ,经临床及实验室检查确诊的急性白血病病人 ,其中男 19例 ,女 11例 ,年龄 14~ 72岁 ,平均年龄 4 1岁。按FAB分型 ,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急淋 ) 10例 ,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 (急非淋 ) 18例 (M12例、M2 6例、M32例、M4 3例、M4 3例、M56例 ) ,其他 2例。化疗方案急淋…  相似文献   

18.
急性白血病(急白)化疗后引起血细胞减少,尤其是全血细胞减少,临床较常见。我们用四物合剂和维生素B12、叶酸治疗32例急白患者,效果明显,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 32例急白均系本院住院确诊治疗之病例。急淋10例(L13例、L25例、L32例),急非淋16例(M12例、M23例、M33例、M42例、M53例、M62例、M71例),慢粒急粒变3例,慢淋急淋变1例、淋巴肉瘤白血病2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急性白血病(AL)细胞抗原表达特点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流式细胞仪(FCM)对72例初诊急性白血病患进行免疫分型。结果:AML患均表达两种以上髓系抗原,其中部分伴有淋系抗原(CD7)表达,M7表达巨核细胞抗原。ALL患均表达淋系抗原,部分表达一种或两种髓系抗原。1例混合型白血病同时表达两种以上淋系和髓系抗原标志。4例慢粒急淋变既表达髓系抗原又表达淋系抗原。结论:免疫分型是细胞形态学和细胞化学染色基础上对于急性白血病诊断与分型的重要补充。  相似文献   

20.
一、白血病基本分型: 按细胞分化程度分:急性、慢性按细胞系统分: 淋巴细胞型非淋巴细胞型粒细胞型单核细胞型红白血病二、白血病亚型: 急淋亚型第一型(L1) 第二型(L2) 第三型(L3) 急非淋亚型原粒细胞白血病未成熟型(M1) 原粒细胞白血病成熟型(M2) 颗粒增多的早幼粒细胎白血病(M3) 粒一单核细胎白血病(M4) 单核细胞白血病(M5) 红白血病(M6) 亚急性粒细胞白血病(M7) 三、特殊类型白血病: 慢粒急变低增生性急性粒细胞白血病四、急淋各亚型的特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