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43 毫秒
1.
目的:观察缺血后处理对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大鼠SOD、MDA的影响。方法:线栓法建立大鼠大脑中动脉缺血再灌注模型,将成年雄性Wistar大鼠144只,随机分成三组:假手术组、对照组(脑缺血再灌注组)、缺血后处理组?假手术组只进行假手术;对照组(脑缺血再灌注组)给予90min大脑中动脉缺血(MCAO);缺血后处理组在大脑中动脉缺血90rain后,给予灌注30s缺血30s,反复3次。各组分别再灌注1211、24h、48h、72h后测定脑组织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水平的改变:结果:局灶性脑缺血后再灌注前给予后处理,缺血后处理组与缺血再灌注组相比,SOD的表达明显增加,而MDA的表达明显减少。结论:脑缺血后处理增加脑缺血再灌注后SOD的表达、减少MDA的表达,进而提高脑组织的抗氧化能力。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异丙酚预处理对全脑缺血再灌注大鼠脑组织S100β及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含量的影响,评价异丙酚对脑组织的保护作用。方法30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A组)、单纯脑缺血再灌注组(B组)和缺血前2h异丙酚预处理组(C组),每组10只,C组动物在缺血前腹腔注射异丙酚100mg/kg,采用线栓法制作全脑缺血再灌注模型,于脑缺血再灌注后24h评估并记录动物的神经行为学评分,测定大鼠脑组织S100β和NSE含量。结果异丙酚预处理组神经行为学评分较单纯脑缺血再灌注组高(P〈0.05),假手术组评分也明显高于单纯脑缺血再灌注组(P〈0.05),异丙酚预处理组脑组织中S100β和NSE含量明显低于单纯脑缺血再灌注组(P〈0.05)。结论异丙酚可以降低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脑组织S100β和NSE的含量,减轻神经损害,缺血前2h异丙酚预处理可以改善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的神经行为学评分,有明显的脑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积雪草酸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其可能机制。方法Wistar♂大鼠随机分为6组:积雪草酸低、中、高剂量组(50、100、200mg·kg^-1·d^-1),阳性对照杏灵颗粒组(300mg·kg^-1·d^-1),模型组和假手术组;大鼠灌胃给药,1次/d,连续7d,末次给药60min后采用线栓法制作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模型,缺血2h再灌注24h后对大鼠神经功能进行评分,并测定脑梗死体积、脑含水量、脑组织中白细胞介素-β(IL-β)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含量。结果与模型组相比,积雪草酸能够显著降低脑梗死体积和脑含水量,减少脑组织中的IL-1β和TNF-α含量(P〈0.01,P〈0.05)。结论积雪草酸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具有显著的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与降低脑组织中的IL-1β和TNF-α含量有关。  相似文献   

4.
胡黄连提取物在缺血再灌注肾损伤中的防治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研究急性缺血再灌注。肾损伤(I/R)的机制及胡黄连提取物对I/R的防治作用。方法 雄性SD大鼠37只,分为假手术组(5只)、手术对照组(8只)、不同剂量(40、80、160mg/kg)胡黄连提取物给药组(各8只),采用切除右肾后,用无创动脉夹夹闭左肾动脉60min再灌注72h的方法制备急性缺血再灌注。肾损伤大鼠模型,测定血肌酐、尿肌酐,结合尿量计算肌酐清除率(Ccr),光镜、电镜观察肾组织形态学并进行肾小管计分,硫代巴比妥酸比色法测定血清丙二醛(MDA),改良DTNB显色法测定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Px),ELISA法测定血清肿瘤坏死因子a(TNF-a)。结果 肾脏I/R损伤时大鼠肾功能明显减退,肾脏病理变化明显,血清MDA、TNF-a升高,GPx下降;与手术对照组相比,各胡黄连提取物给药组肾小管计分降低(P〈O.01或P〈O.05),血清MDA降低(P〈O.01或P〈O.05),TNF-α降低(P〈O.05),GPx含量升高(P〈O.01),胡黄连提取物80mg/kg给药组和160mg/kg给药组Ccr升高(P〈O.01)。结论 胡黄连提取物可以减轻急性缺血再灌注肾损伤,促进肾功能恢复,此作用可能与其抗氧化、抑制炎症反应有关。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转化生长因子活酶激酶抑制剂TAK1抑制剂5Z-7-oxozeaenol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线栓法制备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模型。健康雄性SD大鼠36只(250~320g),随机分为6组:假手术组、缺血组、溶剂组和5Z-7-oxozeaenol低剂量、中剂量和高剂量组。再灌注24h后进行神经功能评分(NBS),TI'C染色测定梗死面积,TUNEL染色检测神经细胞凋亡,并检测大鼠脑组织匀浆中SOD、MDA、TNF-α、IL-1β变化。结果:与缺血组相比,5Z-7-oxozeaenol高剂量组脑梗死容积明显减少,神经行为学评分提高,缺血半暗区神经细胞凋亡数减少(P〈0.05),SOD活性明显升高,MDA、TNF-α、IL-1β含量明显降低(P〈0.05)。结论:转化生长因子活酶激酶抑制剂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有明显的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与抑制TAK1活化、抑制细胞凋亡有关。  相似文献   

6.
罗布麻提取物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目的 观察罗布麻提取物(Aplocyilum venetum L Extract,AVE)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 将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AVE(高、低剂量)组和阳性对照组(银杏叶胶囊),口服给药5d后,采用改良的Ionga法,建立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再灌注2,4h后对大鼠神经功能障碍进行评分,测量其脑梗死面积、脑含水量。结果 与模型组相比,AVE两个剂量组可以减轻神经症状,缩小缺血面积,并且可以减轻脑水肿。与阳性对照组对比,各指标无显著性差异。结论 AVE对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模型大鼠具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法舒地尔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细胞色素C(CytC)和caspase-3蛋白表达的影响,探讨其脑保护机制。方法线栓法制作大鼠中动脉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成年雄性SD大鼠120只随机分成3组:假手术组(Sham组)、脑缺血再灌注模型组(Mod组)、法舒地尔干预组(Fas组),再分为再灌注3h、12h、24h和48h,以及TTC染色组5个亚组,每组8只大鼠。缺血再灌注后进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DS),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脑组织中CytC蛋白、cas-pase-3的表达,TTC染色测量鼠脑梗死体积并计算百分比。结果①Sham组大鼠无神经功能缺损,NDS评分为0,TTC染色亦未见脑组织梗死;Mod组和Fas组大鼠均有明显的神经功能缺损,TTC染色亦可见明显的脑组织梗死;但与Mod组相比,Fas组神经功能缺损少、NDS评分低(P〈0.01),脑梗死体积减小(P〈0.05)。②与Sham组相比,脑缺血再灌注后,Mod组和Fas组大鼠脑组织CytC和caspase-3的表达显著升高(P〈0.01),其中CytC表达高峰出现在12h,caspase-3表达高峰出现在24h;Fas组和Mod组间比较显示Fas组CytC和caspase-3的表达又显著低于Mod组(P〈0.01)。结论①法舒地尔能减轻大鼠脑局灶性缺血再灌注引起的神经功能缺损,减小脑梗死体积。②部分抑制脑缺血再灌注引起的CytC和caspase-3表达增加可能是法舒地尔的脑保护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腺苷对在体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I/R)心律失常的影响,探讨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健康Wister大鼠36只,随机分成3组假手术组、对照组、腺苷组,每组12只。开胸结扎左冠状动脉前降支30分钟,再灌注45分钟.制作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假手术组只穿线不结扎冠状动脉。腺苷组于结扎前1分钟给予腺W(0.4ml/kg)左心室内注入,对照组给予等量生理盐水左心室内注入。观察再灌注室性心动过速(VT)、室颤(VF)发生率和死亡率;检测左心室心肌组织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及丙二醛(MDA)含量。结果①腺苷组大鼠再灌注VT及VF发生率及死亡率均较对照组明显降低(P〈0.01);②与对照组比较,腺苷组大鼠SOD活力提高(P〈0.05),而MDA生成量明显减少(P〈0.01)。结论心肌缺血再灌注可导致缺血心肌进一步损伤,腺苷具有抗大鼠I/R心律失常作用,可能与抑制缺血再灌注氧自由基的产生有关。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α-硫辛酸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氧化应激的影响。方法将90只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脑缺血再灌注组(模型组)和α-硫辛酸干预组,每组各30只。应用线栓法制备大脑中动脉闭塞2 h后再灌注模型,分别于再灌注6 h、24 h、3 d、7 d采用2,3,5-氯化三苯基四氮唑(TTC)染色法检测脑梗死灶大小,对其神经功能障碍进行评分,检测脑组织中丙二醛(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一氧化氮(NO)含量及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 NOS)活性。结果与模型组比较,α-硫辛酸干预组大鼠脑梗面积缩小,脑组织中的MDA、NO含量及i NOS活性均显著降低,SOD活性显著升高(P<0.05)。结论α-硫辛酸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是α-硫辛酸清除自由基抗氧化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经鼻腔给予IGF-1对缺血缺氧性脑损伤大鼠caspase-3表达和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取30只7日龄SD大鼠随机分为3组:假手术组、模型组和实验组,10只/组。模型组和实验组大鼠制成脑缺血缺氧模型;实验组在造模1h后经鼻腔给予50μgIGF-1,模型组和假手术组在造模1h后给予等体积的PBS。1周后处死大鼠,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测定caspase-3的表达,TUNEL法检测细胞凋亡情况。结果假手术组大鼠caspase-3阳性细胞显著少于模型组和实验组(P〈0.05),且实验组caspase-3阳性细胞显著少于模型组(P〈0.05);假手术组大鼠脑内凋亡细胞显著少于模型组和实验组(P〈0.05),且实验组凋亡细胞显著少于模型组(P〈0.05)。结论IGF-1经鼻腔给药可以抑制缺血缺氧大鼠脑组织caspase-3的表达,减少神经细胞凋亡,对缺血缺氧性脑损伤具有明显的保护性作用。  相似文献   

11.
丁苯酞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丁苯酞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表达的影响及其对缺血再灌注损伤治疗时间窗的影响.方法 SD大鼠72只,随机分为假手术组24只,缺血再灌注组24只,丁苯酞治疗组24只.每组再分为缺血2、3和4 h 后再灌注3个亚组,每亚组8只.采用改良线栓法制作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模型,观察各组神经功能和脑梗死范围,免疫组化法检测脑组织中VEGF表达.结果 随着缺血时间延长,再灌注后,神经功能评分和脑梗死范围也随之增高,缺血再灌注组在缺血2、3和4 h的神经功能评分分别为(2.6 ± 0.6)分、(3.7 ± 1.0)分和(4.2 ± 1.0)分,脑梗死容积比率分别为(27.6 ± 5.4)%、(33.1 ± 6.1)%和(42.3 ± 7.3)%;而在丁苯酞治疗组则分别为(1.2 ± 0.5)分、(1.6 ± 0.7)分、(2.3 ± 0.9)分和(9.8 ± 1.6)%、(16.7 ± 2.3)%和(20.7 ± 3.9)%,与缺血再灌注组比较丁苯酞治疗组明显较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 0.05).并发现丁苯酞治疗组的缺血4 h的症状评分和脑梗死容积比率与缺血再灌注组缺血2 h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随着缺血时间的延长,丁苯酞治疗组和缺血再灌注组的VEGF表达均逐渐减弱.与假手术组比较,缺血再灌注组脑组织中VEGF表达明显减弱(P < 0.01).与其他两组比较,丁苯酞治疗组的VEGF表达明显较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1).结论 丁苯酞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具有保护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与VEGF表达相关,并能延长缺血再灌注治疗时间窗.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检测异丙酚对脑缺血-再灌注后大鼠血清、脑组织氧化水平的影响.方法 采用大脑中动脉线栓法制备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模型,随机分为假手术组、缺血-再灌注模型组和异丙酚治疗组(100mg/kg),缺血-再灌注24小时后检测大鼠血清、脑组织匀浆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丙二醛(MDA)和一氧化氮(NO)的活性.结果 与模型组比较,异丙酚可以明显提高缺血-再灌注大鼠血清和脑组织中SOD、GSH-px活性,降低MDA、NO含量(P<0.05,P<0.01).结论 异丙酚可通过提高脑缺血-再灌注后大鼠血清、脑组织的抗氧化能力,减少脂质过氧化和NO生成而发挥对脑缺血-再灌注时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高压氧(HBO)对大鼠急性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血管通透性的影响。方法:应用血管内细丝栓堵脑中动脉(MCA)的局灶性脑缺血大鼠模型。利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观察MCA缺血1小时,再灌注4、11、23、71小时脑血管通透性的变化,在以上期间同时应用常压纯氧和常规临床治疗压力0.25MPaHBO于开始缺血后2、9、21、45和69小时分别治疗1次(1小时)。结果:常压纯氧组与缺血再灌注(IR)组相比脑水肿面积无明显差异,而HBO组和IR组相比脑水肿面积分别缩小了12.28%(视交叉前平面),20.47%(视交叉平面)和8.51%(视交叉后平面),两组间存在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HBO可明显抑制大鼠急性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血管通透性的增加。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促红细胞生成素(EPO)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后脑梗死面积变化及信号转导与转录激活子-1(STAT1)、磷酸化STAT1(P-STAT1)、信号转导与转录激活子-3(STAT3)、磷酸化STAT3(P-STAT3)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雄性健康SD大鼠40只,随机分为假手术组(A)、脑缺血再灌注组(B)、生理盐水治疗组(C)、EPO治疗组(D),采用线栓法阻断大鼠一侧大脑中动脉血流2 h,再灌注24 h,建成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治疗组于脑缺血刚开始时腹腔注射EPO或等量生理盐水,于24 h时行MRI检查观察脑梗死面积,采用Western blotting检测STAT1、P-STAT1、STAT3、P-STAT3蛋白表达水平的变化。结果与B、C组相比,D组脑梗死面积减小(P<0.05),STAT3磷酸化水平增加(P<0.05),STAT1磷酸化水平有所减少。结论 EPO可能通过影响JAK/STAT信号转导通路减小脑梗死面积。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高压氧(HBO)治疗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 应用线栓法制作大鼠局灶性脑缺血模型。70只健康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缺血对照组,缺血 HBO组,缺血 高压空气组,每大组再各分5小组(n=4),分别对应6,24,48,72h及7d时间点断头取脑。观察各组大鼠梗塞灶体积及Bcl-2蛋白合成,并进行组间比较。结果 早期应用HBO能减少梗塞灶体积,提高半暗带内Bcl-2蛋白的合成。结论 早期应用HBO可能对治疗急性脑缺血有效。  相似文献   

16.
天麻素注射液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细胞凋亡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天麻素注射液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后细胞凋亡、脑组织梗死体积的影响。方法采用线栓法制备大鼠大脑中动脉缺血再灌注模型,TUNEL及TTC染色法分别检测凋亡细胞数目及脑梗死体积。结果天麻素注射液组再灌注后24h凋亡细胞数目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主要出现于大脑皮质及尾壳核病变中心区的周围,且脑梗死体积较对照组明显缩小(P<0.05)。结论天麻素注射液能显著抑制缺血半暗带细胞凋亡的发生,阻止脑梗死范围进一步扩大,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具有保护作用,可能的作用机制是通过拮抗谷氨酸而阻断缺血再灌注后细胞凋亡。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观察携带人肝细胞生长因子基因的重组腺病毒 (Ad_HGF)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的治疗作用。方法 :建立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动物模型。携带人肝细胞生长因子基因的穿梭质粒与携带复制缺陷的人血清 5型腺病毒基因组的质粒在 2 93细胞进行同源重组 ,构建Ad_HGF。携带绿色荧光蛋白基因的重组腺病毒 (Ad_GFP)载体注射到局灶性缺血大鼠的缺血侧侧脑室 ,观察其在脑内的表达部位和持续时间。动物给药治疗后 3d ,取大脑 ,平均切成 4片 ,用TTC染色评价Ad_HGF对缺血的治疗效果。结果 :Ad_GFP仅在大鼠双侧侧脑室壁及脑室内的脉络膜细胞表达 ,表达持续两周左右 ;Ad_HGF治疗组动物大脑缺血区明显小于非治疗组动物 (P <0 .0 5 )。结论 :Ad_HGF能显著缩小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